尸语者的千金路

开灯 护眼     字体:

惊蛰过后,青竹巷的泥土里钻出嫩黄的草芽,空气里浮动着潮湿的水汽和新叶的清香。林微蹲在院子里的青石板上,手里捏着一支狼毫笔,正对着面前的黄纸小心翼翼地画符。

纸上的朱砂线条歪歪扭扭,像条挣扎的小蛇,离老林示范的“安魂符”差了十万八千里。她皱着小眉头,抿着嘴唇,鼻尖上沾了点朱砂,像颗小小的红痣。

“手腕要稳,心要静。”老林坐在廊下的竹椅上,手里转着那枚铜铃,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符是给‘客人’看的,也是给自己看的。你心里慌,画出来的符就镇不住煞气。”

自上次林微撞见他赶尸,又被巷里的孩子欺负后,老林便决定正式教她些东西。那天晚上,他从衣柜深处翻出一个落满灰尘的木箱,里面装着泛黄的符谱、几捆黄纸、一碟朱砂,还有一把小巧的桃木剑。

“微微,”老林打开箱子时,眼神格外郑重,“这门手艺,祖师爷传了千年,到我这辈已经没几个人会了。你要是想学,爷爷就教你。但你要记住,赶尸不是耍把戏,是积德,也是修行。”

林微看着那些神秘的物件,又看了看老林严肃的脸,想起那些直立的“客人”,想起老林说“送他们回家”时的平静,用力点了点头。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学好,但她信任老林,也隐约觉得,学会这些,或许能让她更有底气面对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

最先教的是认符。老林的符谱是手抄本,纸页脆得像枯叶,上面画着数十种符,各有各的用处:“安魂符”让逝者保持平静,“镇煞符”抵御途中的邪祟,“引路符”指引方向……每种符都有口诀,老林教她念,一字一句,像唱歌一样,带着奇特的韵律。

“画符先画心,心不正,符不灵。”老林握着她的小手,教她握笔,“朱砂要和着无根水调,黄纸要在午时的太阳下晒过,笔画不能错,顺序不能乱,念口诀时要诚心。”

林微学得很认真。白天,她跟着老林认草药,记口诀,练画符;晚上,老林出门“走脚”时,她就在灯下反复练习,常常练到手指发酸,手腕发软。一开始画得不成样子,要么缺了笔画,要么比例失调,老林从不骂她,只是把着她的手,一遍遍示范。

除了画符,老林还教她用糯米。

“糯米性阳,能驱邪,能净化。”一个晴朗的午后,老林搬出一麻袋糯米,倒在院子里的大竹筛里晾晒,“‘客人’走久了,身上难免沾些浊气,用糯米撒一撒,就能干净些。遇到不干净的东西,糯米也是防身的好东西。”

他抓起一把糯米,让林微摊开手心,轻轻倒在她掌心里:“你看,这糯米要颗粒饱满,色泽洁白,不能有杂质。用的时候要念‘净天地咒’,心诚则灵。”

林微握着温热的糯米,感受着米粒在掌心滚动的触感,鼻尖萦绕着淡淡的米香。她学着老林的样子,抓起一把糯米,口中念着刚学会的口诀,往墙角撒去。糯米落在地上,发出“沙沙”的轻响,阳光照在上面,亮晶晶的。

“爷爷,这些糯米真的能赶走脏东西吗?”她好奇地问。

老林笑了:“信则有,不信则无。但对‘客人’来说,这是敬意;对我们自己来说,这是心安。”他拿起一粒糯米,放在阳光下,“万物皆有灵,你敬它一尺,它便敬你一丈。”

林微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

学手艺的日子平静而充实,但巷子里的孩子们并没有因为上次的事就放过她。

他们还是远远地叫她“小僵尸”、“赶尸匠的小跟班”,看到她就做鬼脸,扔小石子。林微一开始还会生气,会辩解,但后来就学会了不理会。老林告诉她:“嘴长在别人身上,他们想说什么由他们去。你只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问心无愧就好。”

可孩子们的恶意,有时像针一样,防不胜防。

那天下午,林微去巷口的杂货铺帮老林买黄纸。刚走出杂货铺,就被几个半大的孩子拦住了。为首的是住在巷尾的虎子,比林微高半个头,经常带头欺负她。

“哟,这不是小僵尸吗?又去买画鬼符的纸啊?”虎子阴阳怪气地说,身后的几个孩子跟着哄笑起来。

林微握紧手里的黄纸,低着头想绕过去,却被虎子伸手拦住了。

“跑什么?做了亏心事啊?”虎子伸手就要抢她手里的黄纸,“让我们看看,你这鬼符是怎么画的,是不是画了就能把我们都变成僵尸?”

“还给我!”林微急了,把黄纸紧紧抱在怀里。

“不给是吧?”虎子哼了一声,对身后的孩子使了个眼色,“给我抢!”

几个孩子一拥而上,拉扯着林微的胳膊,抢夺她怀里的黄纸。林微力气小,被他们推来搡去,摔倒在地上。黄纸散落一地,被他们踩得脏兮兮的。

“你们太过分了!”林微趴在地上,看着被弄脏的黄纸,眼眶一下子红了。那些黄纸是她好不容易才选好的,是要用来画“安魂符”的,被踩成这样,怎么还能用?

“过分又怎么样?”虎子得意地笑着,用脚碾着地上的黄纸,“谁让你跟那个老怪物混在一起?我娘说了,你们都是妖怪!”

“我爷爷不是怪物!”林微气得浑身发抖,从地上爬起来,就往虎子身上扑,“你不许骂我爷爷!”

可她根本不是虎子的对手,被虎子一把推开,又摔倒在地。这次摔得更重,膝盖磕在青石板上,疼得她眼泪直流。

虎子他们见她哭了,更得意了,围着她拍手起哄:“小僵尸哭啦!小怪物哭啦!”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突然响起——“叮铃——叮铃——”

**不大,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像冰水浇在热油上,瞬间让喧闹的场面安静下来。

孩子们循声望去,只见老林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巷口。他手里握着那枚镇魂铃,轻轻摇晃着,眼神平静地看着他们。阳光照在他花白的头发上,给他镀上了一层金边,明明是个瘦削的老人,却让人莫名地感到害怕。

“林……林爷爷……”虎子的声音有些发颤,刚才的嚣张气焰一下子没了。

老林没有说话,只是缓缓地朝他们走来。他每走一步,就摇一下铃,“叮铃”的声音在巷子里回荡,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孩子们吓得连连后退,刚才还耀武扬威的,此刻却像受惊的兔子,恨不得马上跑掉。

“爷爷……”林微委屈地叫了一声,眼泪掉得更凶了。

老林走到她身边,弯腰把她扶起来,轻轻拍掉她身上的灰尘,又看了看她磕破的膝盖,眉头微微皱了一下。然后,他才转过身,看着虎子他们。

“我的孙女,哪里惹到你们了?”老林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她一没偷,二没抢,凭什么被你们这么欺负?”

虎子缩了缩脖子,不敢说话。有个胆小的孩子,吓得“哇”地一声哭了出来,转身就跑,其他孩子也跟着一哄而散,眨眼就没了踪影,只剩下虎子,还愣在原地。

“还不快走?”老林看着虎子,淡淡地说。

虎子这才回过神来,撒腿就跑,跑出去老远,才敢回头看了一眼,然后跑得更快了。

巷口终于安静下来,只剩下老林和林微,还有一地被踩脏的黄纸。

“爷爷……”林微哽咽着,指着地上的黄纸,“我的纸……”

“没事,爷爷再去买。”老林摸了摸她的头,声音温柔了许多,“膝盖疼吗?我们回家上药。”

回到家,老林拿出景天草,捣成泥,小心地涂在林微的膝盖上。清凉的草药味驱散了疼痛,也让林微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

“爷爷,他们为什么总是欺负我?”林微小声问,眼眶还是红红的,“就因为你是赶尸匠吗?”

老林沉默了片刻,拿起那枚镇魂铃,放在林微的手心:“微微,你看这铃。”

林微握着铃,不解地看着他。

“这铃叫镇魂铃,能镇住邪祟,也能让心术不正的人害怕。”老林说,“但它能镇住一时的恶意,却镇不住一世的偏见。这世上,总有人因为不了解就害怕,因为害怕就排斥,因为排斥就伤害。”

他看着林微的眼睛,认真地说:“你改变不了他们的想法,但你可以决定自己怎么做。爷爷教你赶尸术,不是让你去吓唬人,是让你帮那些回不了家的人回家。这是积德的事,是光明正大的事,没什么好ashamed的。”

“可是……”林微还是有些委屈,“他们说我们是怪物……”

“是不是怪物,不是他们说了算的。”老林拿起一张干净的黄纸,放在她面前,“你画的符,是为了让‘客人’安宁;你撒的糯米,是为了净化浊气。你做的都是好事,凭良心做事,便无畏无惧。”

“凭良心做事,便无畏无惧……”林微喃喃地重复着这句话,看着手心的镇魂铃,突然觉得那冰凉的金属仿佛有了温度,顺着指尖,一直暖到心里。

那天晚上,林微做了一个梦。梦里,她背着小小的桃木剑,手里摇着镇魂铃,领着几个“客人”走在月光下的青竹巷里。巷子里的孩子们不再嘲笑她,反而远远地看着,眼神里没有了恐惧,只有好奇。老林走在她身边,微笑着对她点头。

醒来时,天已经亮了。林微摸了摸枕边的镇魂铃,紧紧握在手里。她走到桌前,拿起狼毫笔,蘸了朱砂,在黄纸上认真地画起符来。

这一次,她画得很稳,很专注。虽然线条还是有些稚嫩,但比之前工整了许多。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符纸上,落在她认真的小脸上,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而充满希望。

老林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欣慰地笑了。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在这孩子心里扎下根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微的符画得越来越好,对糯米的用法也越来越熟练。老林开始教她更复杂的口诀,告诉她不同“客人”的不同习性,教她如何应对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遇到‘起尸’,不要慌,先用镇魂铃镇住,再撒糯米,贴镇煞符,记住了吗?”

“如果遇到雷雨天气,要找地方避一避,‘客人’怕惊雷,容易受惊。”

“走夜路时,要多留意周围的动静,有些地方阴气重,要提前做好准备。”

林微把这些话都牢牢记在心里,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着这些古老的知识。她不再像以前那样胆小怕事,虽然看到虫子还是会尖叫,听到巨响还是会发抖,但握着镇魂铃,想起老林的话,她就觉得有了底气。

巷子里的孩子们还是会对她指指点点,但她已经学会了坦然面对。有时,她甚至会在老林的鼓励下,主动跟他们打招呼。虽然大多数时候,对方都会吓得跑开,但她并不在意。

“爷爷,我真的能学好吗?”有一次,练完符,林微看着老林,认真地问。

老林看着她,眼神里满是信任:“只要你想,就一定能。”他顿了顿,又说,“微微,爷爷不知道你以前经历过什么,也不知道你为什么总是怕这怕那。但爷爷想告诉你,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路上难免有风雨,有荆棘。但只要你心里有光,手里有剑,就没有什么能拦住你。”

林微似懂非懂,但她知道,老林说的是对的。她的光,或许就是老林的爱和信任;她的剑,或许就是手里的镇魂铃,是笔下的符,是那些看似普通却蕴含着力量的糯米。

夕阳西下,青竹巷被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色。林微坐在院子里,手里摇着镇魂铃,看着米粒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还会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了。

因为她有爷爷,有镇魂铃,有糯米,有这门能“送逝者回家”的手艺。更重要的是,她开始明白,只要凭良心做事,就真的可以无畏无惧。

这枚小小的镇魂铃,这些洁白的糯米,不仅是赶尸的工具,更成了林微心里的一道光,照亮了她曾经灰暗恐惧的世界,也为她未来要走的路,埋下了坚定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