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仪式感后,儿子儿媳慌了

开灯 护眼     字体:

“妈,我觉得生活品质的高低,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就是仪式感。”

新媳妇苏语桐坐在我对面,说话慢条斯理的。

我儿子沈嘉言在一旁连连点头,满眼都是对她的欣赏。

“语桐说得对!妈,我们家以前就是太糙了,生活需要仪式感来点缀。”

我没有说话,只是看着老沈。

他正在厨房门口,手里还拿着一截刚洗好的葱,一脸茫然。

上一世,就是从这句话开始,我们家就被这个“仪式感”折磨了很久。

苏语桐还在那说个不停,给我们家定新规矩。

“第一,晨间仪式。每天早上六点,全家必须一起进行半小时的晨读,内容可以是诗歌或哲学,这能开启充满智慧的一天。”

“第二,就餐仪式。一日三餐,必须按照西餐标准,至少三道菜,摆盘要精致。用餐时不能讨论工作、金钱这类俗事,只能分享艺术、旅行见闻,营造高雅的氛围。”

“第三,节日仪式。所有节日,无论大小,都必须有主题、有布置、有特定的庆祝活动。比如中秋,除了赏月,还应该有飞花令、制香囊等环节。这才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她一条条说着,沈嘉言在一旁补充,说这些都是为了提升我们全家的生活格调。

老沈的眉头越皱越紧,他想开口,我朝他递了个眼色,让他先别出声。

上一世,我就是在这里笑着答应了,觉得年轻人有追求是好事,我们做长辈的应该支持。

结果呢?

我们老两口每天起早贪黑,变着法迎合她的“仪式感”,却总被挑刺。

晨读迟到一分钟,是“对知识缺乏敬畏”。

晚餐的汤不够烫,是“对生活缺乏热情”。

中秋节忘了买桂花,更是“对家庭仪式感的严重亵渎”。

而他们小两口,就跟皇帝一样,只会动嘴皮子,光等着享受。

想到老伴最后那绝望的眼神,我的心就一阵绞痛。

我深吸一口气,笑了笑。

“语桐说得真好。我和你爸就是过得太马虎了,是该好好学学。”

苏语桐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沈嘉言也松了口气,揽住她的肩膀。

“我就说我妈最开明了。”

我站起身,走到老沈身边,握住他粗糙的手。

“老沈,听到了吗?以后我们家可就有规矩了。”

老沈看着我,一脸担心。

我冲他笑了笑,让他放心。

规矩?好啊,我最喜欢守规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