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介所相亲婚骗奇遇

开灯 护眼     字体:

北京国贸星巴克的玻璃幕墙外,初夏的阳光把行色匆匆的白领们都镀上了一层金色。林薇握着有些发烫的拿铁杯子,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上的纹路。这是她今年第七次相亲,对象是某知名婚恋网站推荐的“铂金会员”——吴哲。

介绍资料写得堪称完美:35岁,投行副总裁,年薪百万,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北京三环内有房,爱好高尔夫和古典音乐。照片上的男人穿着合体的深蓝色西装,笑容得体,金丝眼镜后的目光睿智而温和。

太完美了,完美得让人心生警惕。这是林薇的第一反应。

作为一家时尚杂志的情感专栏编辑,32岁的林薇听过太多匪夷所思的婚恋故事,早已对“完美人设”产生了免疫力。若不是母亲以心脏病相要挟,她绝不会出现在这里。

“林**?”一个温润的男声响起。

林薇抬头,微微怔住。现实中的吴哲比照片上还要出众几分。他穿着浅蓝色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欧米伽腕表,身材保持得极好,完全没有这个年龄男人常见的发福迹象。

“吴先生?”林薇起身握手,发现对方指甲修剪得整齐干净,握手力度适中。

“抱歉让您久等了,刚结束一个视频会议。”吴哲自然地坐到对面,招手向服务员要了一杯美式咖啡,“林**比照片上更有气质。”

他的赞美很直接,却不让人反感。交谈中,吴哲展现了出色的沟通技巧——既能引导话题,又懂得适时倾听;既展示自己的优势,又不显得炫耀。

“听说您是情感专栏编辑,这工作很有意思。其实我也喜欢写作,平时会在专栏上分享一些投资观点。”吴哲笑着说,眼神真诚。

谈话进行得出奇顺利。吴哲不仅对林薇的行业了如指掌,还能引经据典地讨论她最近写的关于亲密关系的文章。更难得的是,他能准确捕捉林薇的细微表情,适时调整话题。

一个半小时后,当吴哲礼貌地提出送林薇回家时,她没有拒绝。

黑色奔驰平稳地行驶在东三环上,车内放着轻柔的爵士乐。等红灯时,吴哲从后排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纸袋:“差点忘了,这是给林**的小礼物。”

林薇惊讶地打开,是一支某品牌的口红,正是她最近想买的色号。

“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个颜色?”

吴哲微笑:“刚才注意到您的口红有些掉了,牌子应该是这个系列。我猜这个色号会很适合您的肤色。”

这份体贴让林薇有些触动,但职业本能让她忍不住试探:“吴先生这么优秀,怎么会需要通过婚恋网站找对象?”

方向盘上的手指轻轻敲了两下,吴哲的嘴角泛起一丝苦笑:“说实话,我是个工作狂,过去十年全扑在事业上。等想要成家时,发现身边合适的异性都已经名花有主了。”他转头看了林薇一眼,眼神有些黯然,“而且,我曾经受过情伤,对感情比较谨慎。”

这个回答堪称模板式的完美,既解释了现状,又暗示了自己重情的特质,还恰到好处地流露出脆弱感。若是换个经验尚浅的姑娘,此刻恐怕已经母性大发了。

林薇不动声色地点头,心里却拉起了警报。

下车时,吴哲没有索要联系方式,只是微笑着说:“很高兴认识您,林**。希望有机会再见面。”

这种不急切的态度反而增加了他的可信度。林薇站在小区门口,看着奔驰车消失在夜色中,手里还握着那支口红。

回到公寓,合租的闺蜜赵小雨立刻凑上来:“怎么样?这次的行吗?”

林薇把包扔在沙发上,若有所思:“太完美了,完美得不像真人。”

“哇塞,这么帅?”赵小雨抢过口红,惊呼道,“还是限定色号呢!这么贴心又多金,你还挑什么?”

林薇摇头,职业本能让她无法轻易相信这种“完美”:“第一次见面就送礼物,过于熟练了。而且他所有的回答都太标准了,像是经过精心排练的。”

“你就是疑心病太重!”赵小雨恨铁不成钢,“你那情感专栏写多了,看谁都像骗子。遇见好的就抓紧吧,姐们儿!”

夜深人静,林薇却睡不着。她打开电脑,下意识地搜索了吴哲的名字。确实有几条关于投行精英的报道,照片也能对上,但信息都很简略。她尝试在人社部网站查询他的执业资格,需要更多的身份信息才能验证。

也许真的是自己多心了?林薇揉着太阳穴,想起母亲昨晚的电话:“薇薇啊,你都32了,别再挑了!你看李阿姨家的女儿,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压力无形却沉重。作为出生在小城市的北漂,她在职场打拼十年才站稳脚跟,感情上却始终没有遇见对的人。周围的声音不断提醒她:优秀的女人太多,优秀的男人太少,遇到合适的就要抓紧。

第二天清晨,林薇收到一束鲜花,卡片上写着:“昨天聊得很愉快,希望有机会再见面。吴哲。”

办公室里的年轻编辑们羡慕不已:“林姐,这追求者够浪漫的啊!”

林薇看着那束搭配精美的花束,不是俗气的玫瑰,而是她喜欢的郁金香和洋桔梗。吴哲居然连这个细节都注意到了?

接下来的几天,吴哲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联系频率——每天几条微信,不过分殷勤,也不冷落。他分享工作和生活片段,偶尔发来在高尔夫球场或高级餐厅的照片,一切都符合他打造的人设。

周五,他邀请林薇听一场室内音乐会:“朋友送了两张票,是您喜欢的巴赫作品专场。”

林薇确实在聊天中提过喜欢巴赫,他居然记住了。

音乐厅里,吴哲的举止无可挑剔。他对古典音乐的了解远超普通爱好者,中场休息时还能引经据典地评论演奏版本。后排的年轻女孩不时投来羡慕的目光,这一切都满足了一个都市女性对理想伴侣的想象。

演出结束后,吴哲轻轻揽了一下林薇的肩膀引导她避开人群,动作自然不做作。指尖的温度透过薄衫,林薇有一瞬间的恍惚。

也许,这次真的是自己想多了?或许真的遇到了那个对的人?

晚餐选在一家能看到故宫夜景的屋顶餐厅。吴哲点了红酒,微醺中,他讲述了自己“艰辛”的北漂经历:如何从一个小镇青年,通过努力考上名校,在金融圈厮杀至今。

“外人只看到光鲜,不知道我们这行压力有多大。”他松了松领带,语气变得深沉,“有时候真想放下一切,找个真心人,过简单的生活。”

月光下,他的侧脸线条分明,眼神中有一丝恰到好处的忧郁。林薇的心防在这一刻终于有了裂痕。

“林薇,”他第一次直呼其名,声音温柔,“我知道我们认识时间不长,但我感觉你很特别。请给我个机会,让我们认真了解彼此,好吗?”

他的手掌覆上她的手背,温度灼人。餐厅里流淌着轻柔的法语歌,远处故宫的轮廓在夜色中巍峨静谧。

林薇听见自己的心跳声。理性告诉她还需要更多时间考察,情感却已经倾向于相信。

“好。”她说出了这个字。

吴哲的笑容在灯光下格外迷人。他拿出一个小盒子:“为我们的开始准备的小礼物。”

打开来看,是一条蒂芙尼项链,不夸张但足够精致。

“这太贵重了。”林薇下意识拒绝。

“请不要拒绝,”他按住她的手,“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觉得适合你。”

也就在这一刻,林薇注意到他腕表下的皮肤有一道浅白色的疤痕,像是被什么抓伤过的痕迹。注意到她的目光,吴哲自然地放下袖子:“上周打球不小心划伤的。”

解释合情合理,但林薇的情感专栏编辑本能却让她多看了一眼。那道疤痕看起来已经有些时日了。

回程车上,吴哲接了个电话。他的语气很公事公办,但林薇捕捉到几个词:“尽快处理...那边催得急...下周三前必须到账...”

挂断电话后,吴哲揉了揉眉心:“抱歉,工作上的事。”

“遇到麻烦了吗?”林薇试探地问。

“没什么,一个小项目的**问题。”他轻松地带过话题,转而谈论周末的计划,“我知道有家新开的意大利餐厅不错,要不要周六去试试?”

临别时,吴哲轻轻拥抱了她一下,动作克制而有分寸。他的古龙水味道清淡好闻,林薇有片刻沉溺于这种被呵护的感觉。

然而回到家中,理性回归。她再次打开电脑,这次尝试了不同的搜索关键词。在一条不起眼的行业新闻中,她发现吴哲声称任职的那家投行,实际上在去年就已经撤销了北京办事处。

心跳突然加速。林薇深吸一口气,告诫自己这可能只是个误会,也许他跳槽了还没来得及更新信息?

但直觉告诉她,事情没那么简单。

就在这时,手机响起,是吴哲发来的微信:“已到家。今晚很愉快,晚安。期待周六相见。”

随后附上了一张夜景照片,视角从他公寓窗户向外拍摄,能看到亮马桥一带的夜景。一切都看起来真实可信。

林薇盯着那条微信,许久没有回复。

她走到窗前,望着北京璀璨的夜色。这座城市太大了,大到可以容纳无数故事,也大到可以隐藏无数秘密。

32岁,情感专栏编辑,相亲过七次,听过太多悲欢离合。这一次,是终于等来的真爱,还是另一个需要揭穿的假象?

林薇最终回复了一个简单的“晚安”,然后打开了一个许久未用的文件夹,标题是“婚恋骗局调查档案”。

她不知道的是,与此同时,城市另一端的公寓里,吴哲——真名王磊——正在手机上一个加密聊天群里发送消息:

“新目标已上钩,32岁媒体人,有一定经济实力。预计两周内可进入财务阶段。”

群里弹出几条回复:

“老板厉害!”“这次是什么人设?”“投行精英,喜欢古典音乐和高尔夫。”他快速回复,随后退出应用,打开另一个界面,上面有五六张不同女性的照片和资料,林薇的只是其中之一。

他点开一个标注“已收割”的联系人,发去信息:“最近手头紧,能借我点钱周转吗?下个月还你。”

对方很快回复:“要多少?我这就转给你。”

王磊笑了笑,端起手边的红酒抿了一口。窗外的城市灯火辉煌,每一个光点背后,都可能有一个渴望被爱的灵魂。

而他,正是利用这种渴望为生的人。

周六傍晚,林薇站在衣帽间前犹豫不决。最终她选择了一条简约的深蓝色连衣裙,既不显得过于刻意,又能衬托气质。出门前,她鬼使神差地把一支防身喷雾和一个小型录音笔放进了手包。

“你这是去约会还是去卧底啊?”赵小雨倚在门边调侃。

“职业习惯。”林薇笑了笑,心里却无法解释自己的行为。或许是在情感专栏工作太久,见过太多匪夷所思的故事;或许是吴哲完美表象下的那一丝不协调感让她无法完全放松警惕。

吴哲准时出现在楼下,这次他开了辆白色路虎。车上,他自然地为林薇系好安全带,手指不经意地擦过她的肩膀。

新开的意大利餐厅位于三里屯一栋大厦的顶楼,装修奢华,视野极佳。服务员似乎都认识吴哲,领班亲自引领他们到窗边的位置。

“吴总,今天带的是波尔多酒,您一定喜欢。”领班恭敬地说。

林薇注意到菜单上没有标价,这意味着价格可能令人咋舌。她假装随意地问:“你常来这里?”

“和客户来过几次。”吴哲轻描淡写,随即推荐了几道招牌菜,“这里的黑松露意面很地道。”

晚餐过程中,吴哲的表现无可挑剔。他讲述了自己在哈佛商学院短期培训的经历,生动描述了波士顿的秋天和课堂趣事。他甚至还提到了几位知名教授的名字和他们的著作,细节丰富真实。

但林薇注意到,当问到具体课程内容时,他会巧妙地转移话题:“都是些枯燥的理论,不说这个了,尝尝这道菜,味道不错。”

餐后甜点时,吴哲的手机响了。他瞥了一眼,眉头微皱:“抱歉,工作需要接一下。”

他走到不远处接电话,林薇能隐约听到几个词:“审计...账面...尽快补上...”他的背影显得有些紧绷,与平时的从容截然不同。

回来后,吴哲的表情有一丝难以察觉的烦躁,但很快重新挂上微笑:“公司的事,总是有处理不完的紧急情况。”

“投行工作压力这么大吗?”林薇试探着问。

“年底审计,总是麻烦事多。”他抿了一口红酒,“不过没关系,我能处理。说说你吧,最近有什么特别想做的?或许我们可以计划一次短途旅行。”

他描述了北海道冬日的雪景和温泉,细节生动得像刚刚经历过一样。林薇不禁问:“你经常去日本?”

吴哲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出差去过几次。对了,你喜欢滑雪吗?”

话题再次被巧妙转移。林薇心中的疑虑又增加了一分。

第二天,林薇借口要写一篇关于金融精英的专栏文章,向一位在投行工作的大学同学咨询了一些行业情况。她假装随意地问起吴哲声称任职的那家公司。

“德克曼?他们在北京根本没有办公室啊,去年就撤了。”同学肯定地说,“你问这个干嘛?”

“没什么,最近采访遇到一个人说是那家的VP。”

“叫什么?这圈子里的人我大多认识。”

“吴哲。”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没听说过。哪个团队的?VP级别不算低,如果是真的我应该听说过。”

林薇的心沉了下去。她谢过同学,挂断电话后久久不能平静。

有两种可能:要么吴哲已经离职但没说,要么他根本就在撒谎。林薇希望是前者,但直觉告诉她事情没那么简单。

她决定更深入地调查。周一上班,她以专栏调研为由,请IT部门的同事帮忙查询了一些**息。在人社部认证的专业人士数据库中,没有找到吴哲的名字和资格认证。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她查到了德克曼公司的注册信息,确认北京办事处确实已于一年前注销。

最让林薇心惊的是,当她尝试用吴哲提供的手机号搜索微信和支付宝账号时,发现关联的实名认证信息姓氏是“王”,而非“吴”。

大量的矛盾点开始浮现。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但动机是什么?如果是为了财,吴哲至今没有向她借过钱,反而在她身上花了不少。如果是为了色,他们的接触始终保持在礼貌范围内,没有任何过分举动。

那天下午,林薇以身体不适为由提前下班,去了吴哲声称居住的公寓小区。她在对面的咖啡馆坐下,犹豫着是否要更进一步。

正当她准备离开时,看到熟悉的黑色奔驰驶入小区。一小时后,那辆车又驶了出来,开车的人确实是吴哲,副驾驶座上坐着一个年轻女子。

林薇的心跳加速,她下意识地拦了辆出租车跟上。

奔驰车最终停在一家高档商场门口。吴哲和那名女子并肩走进商场,姿态亲密但不逾矩。女子看起来二十五六岁,衣着精致,拎着价值不菲的手袋。两人走进一家珠宝店,吴哲似乎在为女子挑选首饰。

林薇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手微微发抖。她不确定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像是某种本能驱使。

一小时后,吴哲和女子在商场门口告别,没有拥抱或亲吻,只是礼貌地握手。女子打车离开后,吴哲独自走向停车场。

林薇犹豫片刻,最终没有上前对质。她需要更多证据。

回到家,林薇登录了婚恋网站,用朋友的账号查看了吴哲的资料。她惊讶地发现,他的资料最近还在更新,并且活跃度很高。在“理想对象”一栏,他的要求从“28-35岁,知性独立”变成了“25-30岁,温柔体贴”。

这不符合一个刚刚开始认真交往的人的行为模式。

当晚吴哲照例发来晚安微信,语气一如既往地温柔。林薇盯着手机屏幕,感到一阵恶心。她强迫自己冷静回复,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第二天,林薇联系了一位在公安局工作的读者刘警官,以专栏调研为由咨询了婚恋诈骗的常见模式。

“这种人通常有几个特点:完美人设、急切推进关系、总有各种理由避免你接触他的社交圈、最后肯定会提到钱。”刘警官在电话里说,“但现在高端的婚骗很谨慎,会投入相当长的时间和金钱铺垫,甚至真的付出感情,让受害者更难辨别也难以立案。”

“付出感情?”林薇不解。

“某种意义上是的。有些职业婚骗会同时与多人交往,每个人对他们来说都是‘客户’,但他们也会在其中获得情感满足和心理优越感。这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

挂断电话,林薇感到一阵寒意。如果吴哲是职业婚骗,他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会露出真面目?

她决定继续观察,收集更多证据。接下来的一周,林薇保持着与吴哲的交往,但更加保持距离和警觉。她注意到吴哲的一些模式:他总是周一和周四晚上“加班”,周六白天“见客户”;他使用的车辆在不同日子会出现奔驰、路虎和宝马;他声称居住的高档公寓,有一次接林薇时却从隔壁普通小区方向走来。

最让林薇确定有问题的是,她偶然在吴哲车上发现了一枚儿童发夹。当她问起时,吴哲愣了一下,随即自然地说:“侄女上次落车上的。”

但这个解释与他之前说的“独生子,家人都在国外”相矛盾。

林薇没有戳破这个谎言,她知道自己正在接近一个精心编织的假面背后的真相。然而,情感的部分仍然复杂——即使知道很可能是一场骗局,那个温柔体贴的吴哲仍然偶尔会让她心动。这种认知与情感的割裂令她痛苦。

周五晚上,吴哲约林薇看电影。放映途中,他的手机不断震动。最终他歉意地起身出去接电话。林薇鬼使神差地跟了出去,躲在拐角处。

吴哲的声音压得很低,但林薇能听到片段:“...再给我点时间...下个月肯定能到位...她那边还没到那一步...”

回到座位后,吴哲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电影结束后,他突然握住林薇的手:“薇薇,有件事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林薇的心跳漏了一拍:“怎么了?”

“我最近投资的一个项目出了点问题,**不太灵。”他苦笑一下,“本来不想告诉你,但今天客户催款催得急。”

来了,终于来了。林薇既感到恐惧,又奇异地松了一口气。

“需要帮忙吗?”她故意问。

吴哲深深地看着她:“你能这么说我很感动,但不会要你的钱。我只是...只是最近压力很大,需要找个人说说。”

这个反应出乎林薇意料。按照套路,他不是应该顺势借钱吗?

“其实,”他继续说,语气更加低沉,“我可能很快需要去香港一段时间,处理这个项目的问题。想到要和你分开,我就...”

他的手温暖而有力,眼神中的脆弱看起来如此真实。在那一刻,林薇几乎要相信他是真心实意的。

几乎。

“需要去多久?”她问。

“不确定,可能几个月。”他拇指摩挲着她的手背,“等我回来,我们再继续,好吗?”

林薇点头,心里却在快速分析。这是要金蝉脱壳?为关系按下暂停键,然后慢慢淡出?或者是以退为进,让她主动提出帮助?

“临走前,我想送你一件礼物。”吴哲突然说,“明天我带你去个地方。”

第二天,吴哲带林薇来到一家高级定制服装店。他坚持要为她量身定制一件礼服,说是“留作纪念”。价格不菲,至少五位数起步。

在裁缝为林薇量尺寸时,吴哲接到一个电话。他走到店外接听,手机却遗忘在沙发上。林薇犹豫了几秒钟,最终拿起手机快速查看。

需要密码或面部识别。她下意识地将手机对准正在接电话的吴哲的方向,令人惊讶的是,手机竟然解锁了——他设置了面部识别,且灵敏度很高。

林薇的心脏狂跳,她快速浏览微信聊天记录。最近联系人中,有几个标注为“客户”的联系人,聊天内容正常。但她注意到一个没有保存的联系人,对话只有简单两句:

“下周有新资料”“OK”

她点开吴哲的相册,发现大多数是工作相关截图和风景照。但在“最近删除”相册中,有几张与不同女性的亲密合影,时间跨度很大。其中一张,吴哲穿着结婚礼服,旁边的女子笑靥如花。

林薇感到一阵眩晕。她快速用自己手机拍下证据,然后将吴哲的手机放回原处。

量体结束后,吴哲似乎没有察觉异常。他温柔地搂着林薇的肩膀:“等你穿上这件礼服,一定是全场最美的女人。”

回程车上,林薇沉默了许多。吴哲似乎也心事重重。在一个红灯前,他突然说:“薇薇,如果...如果我有些事情没有告诉你,你会原谅我吗?”

林薇转头看他:“那要看是什么事了。”

吴哲欲言又止,最终摇摇头:“没什么,只是有些工作上的事情,不想让你担心。”

那天晚上,林薇把自己收集到的所有信息整理成一个文件夹。证据已经足够确凿——吴哲是个职业婚骗,可能同时与多名女**往,甚至可能已经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