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咱家老四,造反靖难了?

开灯 护眼     字体:

“朱高灿,你血口喷人!”

朱棣没想到,朱高灿竟然会用自己说过的话来回怼自己。

“呵呵呵……”朱高灿冷笑。

“父皇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还是说,现在父皇极力的反驳我,是在欲盖弥彰,想掩盖自己杀掉朱允炆的事实!”

“朱允炆究竟是死是活,你比谁都清楚!”

“同样的,朱祁镇是死是活,也只有未来的我自己知道。”

“现在父皇听到朱祁镇在大火中失踪,立马认定是我杀了朱祁镇,伪造朱祁镇在大火中失踪的假象。”

“这难道不是父皇你自己怕了吗!”

“你害怕你杀害朱允炆的事情被大家知道,你害怕自己死后没有脸面见到太祖爷爷!”

朱高灿一连说了很多话。

将心中的不满与怨恨全部发泄了出来。

他当然不清楚朱棣有没有杀掉朱允炆。

就像朱棣不可能知道未来的朱高灿有没有杀掉朱祁镇。

可话到朱棣耳中,就好似朱高灿认定就是他杀掉了朱允炆。

再到朱高灿最后所说,在朱棣死后没有脸面见朱元璋。

这无疑触动了朱棣的逆鳞。

朱棣只感觉一股急火直冲心头。

锃——

朱棣拔剑!

“朱老四!朕今天就杀了你!”朱棣眼睛通红。

朱高灿没有躲闪,直接将自己的脖子亮在朱棣明晃晃的剑刃前。

“来!杀了我!现在就杀了我!”

“你杀的是未来大明的千古一帝,是大明未来中兴的希望!”

“杀了我!天下百姓饶不了你,太祖爷爷更饶不了你!”

“我死后一定去爷爷跟母亲面前告你的状!”

“让爷爷知道,当初没有将皇位传给你是正确的!”

“也让母亲知道,她临终嘱托你照顾好我,你失言了,你亲手杀掉了她最疼爱的孩子!”

“更要让天下百姓、后世百姓知道,是你杀掉了大明的中兴之主,明实亡与永乐!”

朱高灿所说的话犹如一颗颗炮弹轰在朱棣心头。

“呼——呼——”

朱棣大口喘了好几口粗气。

扑哧——

朱棣一个踉跄,若非是朱高煦见机上前搀扶,朱棣必然摔倒在地上。

“爹!你没事吧。”

“朱老四,给咱爹道歉……”

天幕继续讲述。

【朱高灿的这一次造反堪称典范!】

【从朱高灿攻入顺天府,到朱高灿登基称帝,皇权更迭的过程,朱高灿一人未杀。】

【于谦于少保更是亲自为朱高灿书写继位诏书。】

【与他的父亲朱棣在应天府杀的血流成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也是为何朱棣在后世多有残暴的评价,可对于朱高灿,世人却更多的歌颂他亲民爱民。】

【君不见,应天府百姓诚惶诚恐,夜不成寐!】

【君不见,四万靖难遗孤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哈哈哈!我没错!我才是天命!”

“于谦为我写下即位诏书。”

“百姓歌颂我,爱戴我,我造反没有错,皇位是我应得的!”

朱高灿的模样有些疯癫。

没办法,朱高灿压抑了太久太久。

朱高煦不认可他也就罢了,就连最亲近的父亲朱棣也要将他打入天牢!

此时,朱棣没有心情听朱高煦宣泄。

朱棣陷入了沉默。

他耳边回荡着天幕的话。

【百官之首的于谦于少保亲自为朱高灿起草即位诏书。】

这让朱棣重新回忆起那个始终无法忘却的痛点。

在朱棣打进应天府的那一天。

朱棣以非常隆重的姿态亲自找上方孝孺。

朱棣许诺方孝孺万金,只希望方孝孺这位当世大儒可以昭告天下人,为他起草即位诏书。

可方孝孺呢?

非但不领朱棣的情,还大骂朱棣是乱臣贼子!

朱棣当即暴怒:

“方孝孺,我敬你是当世大儒才以如此高的规格礼遇你,你却在这里血口喷人!”

“你就不怕我诛你九族吗?!”

方孝孺冷冷一笑,直视朱棣的双眼。

“乱臣贼子朱棣,你就算诛我十族又如何!”

最终,方孝孺如愿了。

朱棣却并未如愿。

朱棣杀了天下读书人的代表。

面对的,是天下读书人的口诛笔伐!

可现在,那让自己头痛的问题竟然被朱高灿轻松解决。

为朱高灿起草即位诏书的甚至是于谦!

此时的于谦已经初露锋芒。

在殿试上,于谦公开指责大明的疲政,白白丢失了殿试头名的身份,给朱棣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朱棣深知,于谦这种人绝不会为了权势而折腰。

这让朱棣如何不自行惭愧?

朱高灿得到了于谦的认可。

可朱棣甚至没有得到腐儒方孝孺的认可!

朱棣不服!

——

“朱老四!你有什么可不服的?!”

洪武位面。

朱元璋将朱棣捆绑在树上,后背**在外,一条条的红痕,血淋淋的。

啪——!

朱元璋一鞭子抽下去,朱棣顿时惨叫一声。

柳条抽的不尽兴,没抽几下就断了,朱元璋换上了鞭子。

不过,朱棣嘴上依然没有服软。

“朕是永乐大帝!朕就是不服!”

昨天,朱元璋在将朱棣暴揍一顿,发泄完脾气后,在朱标以及马皇后的劝解下,就将朱棣给放了。

结果呢?

今天天幕再次曝光,朱棣将应天府杀了个血流成河!

这也就罢了!

朱棣竟然还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诛十族!

有多少无辜的百姓牵扯其中?

岂不是坐实了残暴的骂名?!

当然,这些朱元璋都可以接受。

毕竟,皇权更迭,哪有不流血的。

当年朱元璋能成功登得大宝,手上的杀孽同样也不少。

问题就在于对比。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为什么朱高灿可以不杀一人完成登基,朱棣却不能服众,需要靠杀戮在镇压反抗的声音?

这让朱元璋升起了一种,自己儿子不如朱棣的儿子的感觉。

“标儿!”

朱元璋朝着身后的朱标唤了一声。

“儿臣在!”

“去给咱取一盆盐水,咱今天必须让老四长长记性!”

朱元璋放下鞭子,甩了甩手。

这么一直用鞭子抽朱棣,手还怪累的。

不过朱元璋并不打算让旁人代抽,自己的儿子,还是自己抽起来舒心。

“大哥!别听这老家伙的,他想害死朕!”

朱棣扭过头,向朱标寻求帮助。

啪——!

又是一鞭子落下。

“啊!”

啪啪啪——

接连几鞭子下来,朱棣有些扛不住了,求饶道:

“爹,别打了,儿臣扛不住了,儿臣错了。”

“错哪了?”朱元璋收起鞭子,目光落在朱棣身上。

“朕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