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案余烬:钢笔里的纵火密码

开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雨夜的匿名委托与消失的建筑师江城的雨,总爱挑深夜织成密网。

我刚把侦探社的玻璃窗擦干净,门就被撞开了——不是故意的撞,是来人脚步虚浮,

带着一身雨水和酒气,扶着门框才没摔倒。是个女人,二十七八岁,穿剪裁合体的黑色西装,

头发湿成一缕缕贴在脸上,精致的妆容花了大半,只有手里攥着的牛皮笔记本,

被她护得严严实实,没沾一点水。“陈默侦探?”她的声音发颤,却带着股强撑的韧劲,

“我叫林溪,找我丈夫,江叙。他失踪五天了。”江叙这个名字,我在建筑杂志上见过。

江城新锐建筑师,去年刚拿了“年度青年建筑师”奖,他设计的“云境图书馆”,

现在还是网红打卡地。这么个人物,怎么会突然失踪?“你最后一次见他是什么时候?

他失踪前在做什么?”我扶她到沙发上坐下,倒了杯热姜茶。她接过杯子,

手指在杯壁上无意识地划圈,笔记本始终没离手。“五天前晚上,

他说要去工作室改‘老图书馆翻新’的设计图,让我别等他。”林溪喝了口姜茶,

声音才稳了些,“我第二天早上去工作室,门是开的,电脑、设计图都在,就是人没了。

桌上只有这个。”她翻开笔记本,里面夹着一张照片——不是江叙的,

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扎着马尾,站在一栋老旧的红砖墙建筑前,笑容很亮。照片背面,

用钢笔写着一行字:“10.17,别碰那面墙。”“这女孩是谁?

‘10.17’是什么意思?”我拿起照片,照片边缘有点磨损,像是被反复摩挲过,

背面的钢笔字迹有力,不是林溪的风格,应该是江叙写的。

林溪摇了摇头:“我不知道这女孩是谁。江叙从来没提过她。‘10.17’……我查了,

是十年前老图书馆纵火案的日子。”十年前的老图书馆纵火案,我有点印象。当时火势很大,

烧毁了大半藏书,还有一个管理员没跑出来,葬身火海。

警方最后认定是电路老化引发的火灾,案子早就结了。江叙现在要翻新老图书馆,

又留下纵火案的日期,这两者之间肯定有关联。“警方怎么说?”我追问。

林溪的脸色暗了暗:“警方说……可能是他压力大,自己出去散心了。

可他不是那种会不告而别的人!他把工作室当命,就算走,

也会跟我打招呼……”她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个字带着哭腔。我注意到她的西装袖口,

有一道细微的划痕,像是被什么锋利的东西划到过,

划痕里还卡着一点红色的粉末——是老红砖的粉末,和照片里那栋建筑的墙面颜色一致。

“我能去江叙的工作室看看吗?”我拿起车钥匙,“现在就去,现场越新鲜,线索越多。

”林溪立刻点头,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好!我现在就带你去,地址在文创园A区,

‘叙·筑’工作室。”江叙的工作室很大,一半是办公区,一半是模型区。办公桌上,

电脑还开着,屏幕停在老图书馆的设计图界面,鼠标旁放着一支银色的钢笔,笔帽没盖,

笔尖沾着点暗红色的墨水——不是普通的墨水,像是混合了铁锈的颜色。模型区里,

放着老图书馆的缩小模型,红砖墙、尖顶窗,还原得很细致。但模型的西南角,

有一面墙被故意拆了,露出里面的支撑结构,上面贴着一张便签:“这里有问题。

”“江叙什么时候开始做老图书馆的翻新设计?”我蹲下身,看着模型的断墙,

断墙的砖块是红色的,和林溪袖口的粉末颜色一样。“三个月前,市文旅局委托他做的。

”林溪站在模型旁,眼神复杂,“他一开始不想接,说老图书馆‘有阴影’,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又接了。”“有阴影?他跟你说过原因吗?”我追问。

林溪想了想:“他只说十年前纵火案那天,他去过老图书馆,看到了些‘不该看的’。

我问他是什么,他没说,只让我别再提。”不该看的?难道当年的火灾不是意外?

江叙是目击者,现在要翻新图书馆,怕被人灭口,所以故意失踪?我在工作室里转了一圈,

没发现打斗痕迹,但在书架的最上层,我找到一本上锁的日记——黑色封面,

上面刻着个“叙”字,锁是老式的铜锁,锁芯里卡着一点红色粉末,和模型砖块的粉末一样。

“这是江叙的日记?他平时写日记吗?”我问。

林溪愣了一下:“他不写日记……至少我没见过。这个本子,

好像是他三个月前接了老图书馆的项目后,才开始用的。”三个月前,

正好是他接项目的时间。这本日记里,肯定藏着老图书馆的秘密。我把日记收好,

又在电脑里翻找——江叙的电脑没设密码,里面除了设计图,还有一个加密文件夹,

文件名是“10.17”。“这个文件夹,你能打开吗?”我指着屏幕。

林溪摇了摇头:“他没告诉过我密码。”离开工作室时,雨还没停。我给老杨打了个电话,

让他查两件事:一是十年前老图书馆纵火案的详细档案,

尤其是那个葬身火海的管理员信息;二是江叙三个月前接项目后的行踪,

有没有见过什么特别的人,或者去过老图书馆几次。老杨在电话里叹了口气:“默子,

你这案子怎么都跟旧案扯得上关系?行,我现在就查,明天早上给你消息。”挂了电话,

我看着车窗外的雨幕,心里总觉得不对劲——江叙的失踪,不像被动消失,

更像主动留下线索,引着什么人去查十年前的纵火案。而那张照片里的女孩,

“10.17”的日期,上锁的日记,都是他留下的钥匙。

第二章纵火案的疑点与神秘女孩第二天早上,老杨的消息准时发来。

十年前老图书馆纵火案的档案很简单:火灾发生在10月17日晚上9点,

起火点是图书馆的西南角,也就是江叙模型里拆断的那面墙附近。葬身火海的管理员叫苏晴,

25岁,当时刚入职半年,警方认定她是在整理书籍时,电路老化引发火灾,来不及逃生。

但老杨查到了个档案里没写的细节:火灾前一周,苏晴曾向警方报案,说有人跟踪她,

还威胁她“别多管闲事”,但警方没查到跟踪者,最后不了了之。“苏晴的家人呢?

她有没有兄弟姐妹?”我问。照片里的女孩,和苏晴的年龄差有点大,但说不定是亲戚。

“苏晴是独生女,父母在她小时候就去世了,只有一个远房表哥,叫陆诚,

现在在江城开了家建材店,叫‘诚鑫建材’。”老杨补充道,“对了,

江叙三个月前接了老图书馆的项目后,去过老图书馆五次,每次都待在西南角,

还去‘诚鑫建材’买过几次红砖,说是要做模型。”江叙去买红砖做模型?

工作室里的模型砖块,难道是他自己买材料做的?还有那个陆诚,是苏晴的表哥,

江叙找他买砖,会不会是想从他嘴里套出苏晴的事?“陆诚的建材店地址在哪?我现在就去。

”我发动汽车,朝着老城区的方向驶去。“诚鑫建材”在老城区的一条小巷里,门脸不大,

门口堆着一堆红砖,陆诚正坐在柜台后算账,看到我,眼神闪了一下:“你是?

”“我是陈默,侦探。找你问点事,关于十年前老图书馆纵火案,还有苏晴的事。

”我坐在他对面,目光扫过柜台下的红砖——颜色和江叙模型里的砖块一样,

上面还沾着点暗红色的粉末,像是铁锈。陆诚的脸色瞬间变了,

手里的算盘珠子掉了一颗:“苏晴的事?都过去十年了,还有什么好问的?

警方不是早就定案了吗?”“定案是电路老化,但苏晴火灾前一周报过警,说有人跟踪她,

威胁她。”我盯着他的眼睛,“你知道是谁跟踪她吗?她‘多管闲事’,管的是什么事?

”陆诚的手指攥紧了账本,指节泛白:“我不知道!苏晴没跟我说过这些!你别再问了,

我还要做生意!”他的反应太反常了——显然知道些什么,却故意隐瞒。我站起身,

假装要走:“对了,江叙你认识吗?他三个月前在你这买过红砖,说是做老图书馆的模型。

他现在失踪了,警方怀疑跟老图书馆的事有关。”“江叙?”陆诚的声音发颤,

“他……他失踪了?”“是。”我看着他的表情,“他买砖的时候,有没有跟你说过什么?

比如老图书馆的西南角,或者苏晴的事?”陆诚沉默了很久,才抬起头,

眼神里满是疲惫:“他问我,苏晴当年是不是在西南角发现了什么。我说我不知道,

他就没再问了。但他走的时候,跟我说‘如果我出事,帮我把这个交给警察’,

还塞给我一个信封。”他从柜台的抽屉里拿出一个白色信封,递给我——里面是一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