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吻过第73次蝉鸣

开灯 护眼     字体:

《晚风吻过第73次蝉鸣》故事简介林晚星在老巷“拾光书店”发现一本神秘笔记本,

上面记录着七年前店主沈知遇与插画师苏念的蝉鸣约定——苏念出国前承诺,

要和他数完第73次蝉鸣再重逢,却从此失联。意外的是,苏念竟是林晚星已故的母亲。

带着母亲的画册与遗愿,

林晚星与沈知遇一同探寻过往:从藏着回忆的旧书店、妈妈画过招牌的桂花糕店,

到月夜下的老梧桐树,他们在蝉鸣与旧物中拼凑出母亲未说出口的牵挂。

当第73次蝉鸣终于响起,过往的遗憾化为新生的契机,林晚星与沈知遇接过时光的接力棒,

在夏日晚风里,开启了属于他们的新故事。

第一章旧书店的“时光误差”林晚星发现“拾光书店”的异常,是在入夏后的第七个傍晚。

彼时她刚结束美术馆的策展助理工作,抱着一摞沾了油墨味的画册拐进巷口。

老城区的青石板路被夕阳晒得发烫,唯独巷尾的书店门口总飘着股凉丝丝的风,

木质招牌上“拾光”两个字褪了色,却在暮色里泛着温软的光。她是这里的常客,

每周三都会来借一本旧书,店主是个总坐在柜台后敲键盘的男人,话少,

却会在她借诗歌集时,默默递上一杯冰镇的酸梅汤。

这天她要找的是一本1987年版的《朦胧诗选》,按照记忆里的位置走到书架第三层,

指尖却触到了一本烫金封皮的笔记本。本子很旧,封面上印着褪色的梧桐叶图案,

翻开第一页,一行钢笔字映入眼帘:“今日蝉鸣第3次,在书店后门的老梧桐树上。

”字迹清隽,墨水带着淡淡的蓝,像是刚写上去没多久。

林晚星愣了愣——书店后门确实有棵老梧桐树,但今年入夏以来,她从未听过蝉鸣。

这座南方小城的蝉总来得晚,往年要到七月中旬才会聒噪起来,现在才六月初,

连蝉蜕都没见着。她握着笔记本走到柜台前,男人刚好停下敲击键盘的手。

他穿着件浅灰色的亚麻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骨处一块小小的疤痕。

“找《朦胧诗选》?”他开口,声音像浸了凉水的薄荷,“上周被借走了,要等下周还回来。

”“不是,”林晚星把笔记本推过去,“我在书架上找到这个,上面写着‘蝉鸣第3次’,

可现在还没有蝉吧?”男人的目光落在笔记本上,指尖轻轻蹭过封皮的梧桐叶,

眼神里掠过一丝她看不懂的复杂。“这是别人落在这的,”他说,“或许是去年的笔记,

记混了时间。”林晚星没多想,只当是巧合。离开时,她忍不住往书店后门望了一眼,

老梧桐树的叶子绿得发亮,风一吹,叶子沙沙响,确实没有蝉鸣。可不知为何,

她总觉得那本笔记本的字迹很熟悉,像在哪见过。第二天傍晚,林晚星又去了书店。

这次她没找书,而是径直走到柜台前:“请问,昨天那本笔记本还在吗?”男人抬眸看她,

从抽屉里拿出笔记本递过来:“没人来领,你要是感兴趣,可以先拿着。”林晚星接过本子,

翻开第二页。还是同样的字迹,写着:“蝉鸣第11次,傍晚下了场小雨,

有人在书店门口摔了一跤,伞骨断了两根。”她心里一咯噔——昨天傍晚,

她走出书店时确实下了小雨,还因为路滑摔了一跤,伞骨断的正好是两根。这不是巧合。

她抬头看向男人,语气带着点急切:“这笔记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写的是昨天的事?

”男人沉默了片刻,起身走到书店门口,看了眼外面的天色。“你叫林晚星,对吧?

”他突然说,“美术馆的策展助理,住在巷口第三栋楼,每天下班都会走这条巷。

”林晚星愣住了,她从未跟他说过自己的名字和住址。“你怎么知道?

”“因为这本笔记的主人,”男人转过身,目光落在她脸上,“是七年前的我。

”第二章七年前的“未寄出”男人叫沈知遇,是“拾光书店”的店主,

也是这本笔记本的主人。他告诉林晚星,七年前的夏天,他刚接手这家书店,

每天都会在笔记本上记录蝉鸣的次数——不是闲得无聊,而是因为那年夏天,

他遇到了一个女孩,女孩说,蝉鸣的次数,是时光偷偷藏起来的“重逢信号”。

“那个女孩……”林晚星的心跳莫名快了些,“是谁?”沈知遇的指尖落在笔记本的封面上,

轻轻摩挲着:“她叫苏念,是个插画师,七年前的夏天,她在书店隔壁租了间画室。

那段时间,她每天都会来书店借一本书,坐在靠窗的位置画画,

画的全是巷子里的风景——青石板路、老梧桐树、还有书店的木质招牌。

”林晚星翻开笔记本,往后翻了几页,果然看到了几幅小小的插画,

画的正是巷口的青石板路,路尽头的书店招牌上,“拾光”两个字被画得格外清晰。

插画下面,依旧是沈知遇的字迹:“蝉鸣第25次,苏念画了书店的招牌,她说,

这招牌像爷爷家的老钟,能留住时光。”“后来呢?”林晚星追问。

“后来夏天快结束的时候,她告诉我,她要去国外学插画,”沈知遇的声音低了些,

“走的前一天,她来书店借了最后一本书,还跟我说,等她回来,要数完整个夏天的蝉鸣。

那天的蝉鸣,我记在了笔记本上,是第72次。”林晚星心里一紧:“她没回来吗?

”沈知遇摇了摇头:“没有。她走后,我每天都会在笔记本上记录蝉鸣,从夏天到秋天,

直到蝉不再叫。我以为她只是忘了,可第二年夏天,第三年夏天……她再也没出现过。

直到去年,我在整理旧书的时候,发现了她当年借走的最后一本书,书里夹着一张画,

画的是老梧桐树下的两个人,一个在看书,一个在画画,

旁边写着一行小字:‘蝉鸣第73次,等我回来。

’”林晚星看着笔记本上“蝉鸣第72次”的字迹,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

她抬头看向沈知遇,发现他正望着书店窗外的老梧桐树,

眼神里带着她从未见过的温柔和遗憾。“那本笔记本,你为什么一直留着?”她轻声问。

“因为我总觉得,她会回来,”沈知遇说,“她还没数完第73次蝉鸣,

还没看到我为她准备的东西。”“准备的东西?”沈知遇起身,走到书店的里间,片刻后,

他拿着一个画框走了出来。画框里是一幅油画,

画的是整个巷口的夏天——青石板路上洒满阳光,老梧桐树上蝉鸣阵阵,书店门口的长椅上,

坐着一个穿白裙子的女孩,正低头画着什么。而女孩的对面,站着一个穿浅灰色衬衫的男人,

手里拿着一本旧书,正看着她笑。“这是我去年画的,”沈知遇说,“我想等她回来,

把这幅画送给她,告诉她,这七年的夏天,我都在数蝉鸣,等她回来数第73次。

”林晚星看着油画里的场景,忽然觉得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她想起自己的抽屉里,也有一本旧画册,画册的第一页,画的正是巷口的老梧桐树,

树下有个穿浅灰色衬衫的男人,正低头看着一本旧书。那本画册,是她妈妈留给她的,

妈妈说,这是她年轻时最喜欢的插画师画的,可惜那位插画师后来去了国外,再也没回来过。

她猛地抬头看向沈知遇:“苏念……是不是有一头长头发,笑起来的时候,眼睛会弯成月牙?

”沈知遇愣住了:“你怎么知道?”林晚星的声音有些发颤:“因为我妈妈,就是苏念。

”第三章蝉鸣里的“时光密码”沈知遇显然没料到这个答案,他愣在原地,

手里的画框微微晃动着。“你……你是苏念的女儿?”林晚星点了点头,

从包里拿出一本旧画册,递到他面前:“这是我妈妈留给我的画册,她说,

这是她七年前在这条巷子里画的。她还说,这里有她最难忘的夏天,有她没说完的话,

还有没数完的蝉鸣。”沈知遇接过画册,翻开第一页,

看到了那幅画着老梧桐树和浅灰色衬衫男人的插画。他的指尖轻轻落在画纸上,

像是在触碰七年前的时光。“她……她还好吗?”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妈妈三年前因病去世了,”林晚星的眼眶红了,“她走之前,把这本画册交给我,

说如果有一天我能来这座小城,就去巷尾的‘拾光书店’看看,说那里有她没还的书,

还有没完成的约定。”沈知遇的手指顿住了,他看着画册里的插画,久久没有说话。

书店里很安静,只有窗外的风偶尔吹过,带动老梧桐树的叶子沙沙作响。过了很久,

他才轻声说:“我一直以为她忘了,以为她在国外过得很好,没想到……”“妈妈没有忘,

”林晚星说,“她在国外的时候,每年夏天都会画蝉鸣,画巷子里的青石板路,

画书店的招牌。她总跟我说,有一个人在等她,等她回去数第73次蝉鸣。

她本来打算去年回来的,可那时候她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连画笔都握不住了。

”沈知遇把画册还给林晚星,又拿起那本旧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最后一页没有记录蝉鸣,

只有一行字,写得格外用力:“等蝉鸣第73次,就把画送给她,告诉她,

我等了她一整个青春。”“其实,妈妈也给你准备了东西,”林晚星说,“她去世后,

我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一封信,还有一幅画。她在信里说,

如果我能找到你,就把这些交给你。”林晚星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木盒,递给沈知遇。

沈知遇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一封信,还有一幅小小的插画。插画上,

是蝉鸣第73次的场景——老梧桐树下,两个身影并肩站着,抬头看着树上的蝉,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暖融融的。信上的字迹,是苏念的,

和画册里的字迹一模一样:“知遇:见字如面。我知道我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也知道你还在等我数第73次蝉鸣。其实我早就数完了,在国外的每一个夏天,

我都会听着录音里的蝉鸣,数到第73次,然后想起巷口的书店,

想起你坐在柜台后敲键盘的样子,想起你递给我的冰镇酸梅汤。我本来打算去年回去的,

可医生说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怕我回去了,会打破你心里的期待,怕你看到我憔悴的样子,

会难过。所以我把想对你说的话,都画在了画里,写在了信里。知遇,

谢谢你等了我这么多年,谢谢你为我记录了一整个夏天的蝉鸣。其实我早就知道,

蝉鸣的次数不是时光的重逢信号,你才是。是你,让我在那个夏天,感受到了时光的温柔,

感受到了被人等待的幸福。如果有来生,我想回到那个夏天,从蝉鸣第1次开始,和你一起,

数完一整个夏天的蝉鸣,再也不分开。念于夏末”沈知遇握着信,指尖微微颤抖。

他抬头看向林晚星,眼眶里蓄满了泪水,却努力不让它们掉下来。“她……她一直都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