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伙”夫妻

开灯 护眼     字体:

全文阅读>>

新家的第一个周末清晨,阳光依旧准时透过百叶窗,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平行的光带。吴薇薇的生物钟在六点三十分将她唤醒,如同过去十年中的每一个工作日。她换上运动服,完成了三十分钟的室内高强度间歇训练,冲澡,接着从自己专属的冰箱格里取出全麦面包、鸡蛋和牛奶,准备早餐。

七点四十五分,她将一份打印好的《公共区域卫生值班表及行为规范(试行版)》贴在了冰箱门正中央,紧挨着那些划分领地的标签。A4纸,宋体小四,行距1.5倍,条理清晰得如同法律文书。

当姜勇智顶着一头略显凌乱的头发,穿着舒适的旧T恤和运动裤,趿拉着拖鞋走出卧室时,已经快上午十点了。他被厨房里飘出的、过于规整的煎蛋香气唤醒,迷迷糊糊地走向冰箱想找点喝的,却被门上那张崭新的“布告”挡住了去路。

他眯着眼,凑近细看。

“周一、三、五,吴薇薇负责公共区域(客厅、餐厅、厨房)地面清洁及台面擦拭;周二、四、六,姜勇智负责。周日为深度清洁日,双方共同协作……”

“垃圾需严格按照‘可回收’、‘厨余’、‘其他’分类投放,错误投放者负责当日全部垃圾处理……”

“个人物品(包括但不限于书籍、衣物、电子设备)不得在公共区域滞留超过12小时……”

“……”

姜勇智的睡意瞬间驱散了大半,他哭笑不得地转头,看向正端坐在餐桌旁,小口喝着白开水浏览平板电脑上财经新闻的吴薇薇。

“吴**,”他指着那张表,语气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和十足的不可思议,“我们这是合租,还是在进行军事化管理?”

吴薇薇从屏幕上抬起眼,推了推眼镜,光线在镜片上反射出冷静的白光。“姜先生,明确的责任划分和标准化的流程,是避免未来纠纷、提升共同生活效率的基础。我相信这对于维持我们‘合作’关系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她顿了顿,补充道,“这只是试行版,你可以提出修改建议,但需要有数据或逻辑支持。”

姜勇智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摇了摇头,拉开属于他的那层冰箱门,拿出一瓶冰水灌了几口。他感觉喉咙里堵着一口气,不上不下。这位数据分析师,似乎决心要用她最擅长的东西,将生活里所有的不确定性都框定进表格和条款之中。

冲突的第一次实质性爆发,发生在当天下午。

吴薇薇在客厅的沙发上整理她的一些专业书籍,而姜勇智则占据了餐桌的一半,铺开几张概念草图,旁边散落着几本厚重的建筑年鉴、彩色铅笔和一块用来补充能量的巧克力。

当他暂时离开餐桌,去书房寻找一本参考图册时,吴薇薇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那片“凌乱”的区域上。那些散落的物品,像是对她内心秩序感的一种挑衅。

十五分钟后,姜勇智回来,发现他的草图旁边,那几本建筑年鉴被整齐地摞成一叠,彩色铅笔也按照色系排列好,放在一个显然是新拿出来的笔筒里,连那块巧克力都被挪到了餐垫的角落,仿佛一个不合群的士兵被强行归队。

他皱起了眉头,语气里带上了明显的不悦:“吴**,动别人的东西之前,是不是应该先打声招呼?”

吴薇薇抬起头,表情坦然:“根据《行为规范》草案第三条,个人物品不应在公共区域造成‘视觉污染’和‘行动障碍’。姜先生,你的物品刚才的状态,同时触犯了这两点。我只是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并未翻阅任何涉及隐私的内容。”

“视觉污染?”姜勇智几乎要气笑了,他指着那摞整齐的年鉴和按色系排列的铅笔,“在我的工作逻辑里,这种‘混乱’是思维发散的必要土壤!你把它们摆得这么整齐,我的灵感都被你框死了!”

“灵感不应建立在破坏公共秩序的基础上。”吴薇薇据理力争,“而且,草案明确规定了12小时的滞留时限。”

“草案,草案!”姜勇智提高了音量,“就算是正式协议,也应该尊重基本的工作习惯!”

“习惯需要符合理性规范……”

争论焦点最终落在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物件上——浴室里挂着的毛巾。

吴薇薇坚持毛巾使用后应展开晾挂,完全干燥后,按照长边对折,再对折,最终形成统一大小的方块,方向一致地置于毛巾架上。

而姜勇智的习惯是,随手一挂,只要不掉下来就行,他认为吴薇薇的方法“窒息且毫无必要”。

“毛巾的折叠方式直接影响水分蒸发效率和细菌滋生概率,规范操作是最优解。”吴薇薇引述着她不知从哪里看来的生活百科数据。

“最优解是让它自然风干,而不是浪费时间去叠一个军训式的豆腐块!”姜勇智感觉自己的耐心正在被迅速消耗。

空气仿佛凝固,两人站在客厅与餐厅的交界处,像两个对峙的将领,争夺着对这片“公共领土”定义权的制高点。

最终,这场“毛巾战争”以一场精疲力尽的妥协告终。吴薇薇起草了一份《毛巾管理补充协议》:双方毛巾分开悬挂,吴薇薇可按其标准折叠自己的毛巾,姜勇智则保证其毛巾不会掉落到地上或侵占对方的“悬挂空间”,且每周需使用消毒液清洗一次毛巾。

签下这份荒谬的补充协议时,姜勇智看着对面那个一脸“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般认真的女人,内心充满了无力感。他开始怀疑,自己选择这种“合作”方式,是否在某个环节做出了致命的误判。

他想要的只是一个简单的、互不打扰的空间,而现在,他似乎迎来了一个用无数条款和规范武装到牙齿的……“生活质检员”。

夜晚降临,姜勇智坐在自己房间的绘图桌前,试图捕捉白天被打断的灵感,却发现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吴薇薇那双冷静到近乎固执的眼睛,以及冰箱门上那张该死的值班表。他烦躁地揉了揉头发。

而隔壁房间里,吴薇薇正坐在书桌前,在电子文档上记录着“合作首日观察日志:行为模式冲突频率高于预期,需进一步细化规范条款,或调整激励相容机制……”

她敲下最后一个字,望向窗外陌生的夜景。这座城市很大,这个家很新,但她依然感觉身处一个需要不断调试和优化的精密系统之中。只是,这一次,系统里加入了一个极不稳定、且难以用现有模型预测的变量——姜勇智。

这个认知,让她微微蹙起了眉头。合作,似乎比她预想的要耗费更多心神。她开始认真思考,是否需要为“应对姜勇智变量”单独建立一个分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