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公寓里弥漫着一种无形的低气压。周淮似乎进入了全天候工作模式,书房的门关得比以往更紧,灯也常常亮到后半夜。即使偶尔在餐厅碰面,他也总是眉头微锁,指尖无意识地在手机屏幕上滑动,像是在处理永无止境的信息。
林未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她把自己的活动范围主要限定在次卧和客厅靠近阳台的一角。但有些痕迹是无法完全掩盖的。
比如,周淮的书房门外,开始出现喝空了的咖啡杯,有时是两个,有时是三个,凌乱地放在门口的小边几上,等着张姨收拾。比如,张姨准备的晚餐,被原封不动端回厨房的次数明显增多了。再比如,某个深夜,林未起来喝水,经过书房时,清晰地听到里面传来一声压抑的、极其不耐烦的“啧”声,伴随着手指重重敲击桌面的闷响。
这些细碎的信号,像不断闪烁的警报灯,无声地宣告着:周淮遇到麻烦了,而且是**烦。
林未不是好奇的人,更不愿多管闲事。协议写得明明白白。她反复告诉自己,这只是一场交易,周淮的世界与她无关。她甚至刻意不去搜索任何关于“科域”或“幻影”项目的新闻,试图将自己隔绝开来。
然而,一种技术人员的本能,像猫爪一样轻轻挠着她的心。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能让周淮这样级别的人如此困扰?是算法瓶颈?架构缺陷?还是……更棘手的,来自外部的恶意攻击?
这种好奇,在她一次纯粹个人兴趣的“夜间漫步”中,得到了意外的答案。
那晚,她刚完成一个私活,精神还处于亢奋状态,便习惯性地连接到一个她常去的、需要特殊权限才能访问的技术交流区。这里更像是一个高手云集的咖啡馆,大家用隐晦的方式讨论着前沿技术和遇到的难题。
她漫无目的地浏览着帖子,突然,一个没有标题、只有一串加密哈希值作为标识的新帖子吸引了她的注意。发帖人的语气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得意,讨论的是一种极其刁钻的、针对分布式系统协同验证机制的漏洞利用手法。帖子里没有点名任何公司或项目,但描述的架构特点和攻击场景,与林未之前无意间了解到的“幻影”项目的核心技术特征,惊人地吻合。
更让她心惊的是,发帖人还隐晦地提到,他们已经成功植入了一个“逻辑炸弹”,不仅能让目标系统在关键时刻瘫痪,还能反向窃取核心数据。
林未的背脊瞬间挺直了。睡意全无。
她快速地滚动页面,仔细分析着帖子中透露出的技术细节。手法非常老辣,显然是顶尖黑客团队所为,目标明确,计划周详。而且,从帖子的时间戳和讨论的进展来看,攻击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准备阶段。
她的指尖冰凉。这不再是商业竞争,这是**裸的、非法的数字劫掠。目标,直指周淮和他的“幻影”项目。
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她盯着屏幕上那些冰冷的代码描述,眼前却浮现出周淮布满血丝的眼睛、书房门外堆积的咖啡杯、以及他强撑的冷静下那抹难以掩饰的疲惫。
“与我无关。”
那个声音再次在脑中响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响亮。她可以立刻关掉页面,清空浏览记录,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她平静的、互不打扰的生活。周淮失败与否,与她何干?他甚至不会知道她曾窥见过这个秘密。
可是……另一种情绪,更强烈、更原始的情绪,在她心底翻涌。那是一种技术高手看到精妙但邪恶的攻击手段时,本能产生的反感与挑战欲。是一种看到不公平竞争时,难以抑制的正义感。或许,还有一丝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对那个名义上的“室友”处境的不忍。
她烦躁地抓了抓头发,从椅子上站起来,在狭小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夜色深沉,窗外城市的灯火像一片冷漠的星海。
她走到窗边,看着玻璃上自己模糊的倒影。一个藏在平凡身份下的影子。一个拥有改变局势能力,却受困于一纸协议的人。
回去睡觉?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这个念头刚升起,就被她掐灭了。她做不到。眼睁睁看着一个百亿项目以这种卑劣的方式被摧毁,看着那个骄傲的男人可能因此一蹶不振,她无法心安理得地置身事外。
这不是为了周淮。她对自己说。这只是……为了她自己的原则。对,就是这样。
深吸一口气,林未转身回到电脑前,眼神变得锐利而专注。她重新坐定,手指悬在键盘上方,微微颤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即将投入战斗的兴奋。
她快速敲击键盘,调出复杂的命令行界面,开始部署加密跳板,一层又一层地隐藏自己的真实IP。她像一个即将潜入敌后的夜行者,检查着每一件装备。
协议?界限?去他的。
今晚,“Shadow”要出手了。
林未的手指在机械键盘上起舞,发出密集而清脆的敲击声,像一场无声的暴雨。屏幕上的命令行界面,黑色的背景上,绿色的代码如瀑布般飞速滚落。她整个人缩在宽大的电竞椅里,只有屏幕的冷光映亮她异常专注的脸庞,眼神锐利如鹰。
之前那个匿名帖子提供的漏洞细节,像一张残缺的地图。她需要凭借深厚的功底,逆向推演出完整的攻击链条,并找到最精准、最隐蔽的反制点。这不是简单的修补,而是一场在敌人眼皮底下的精密手术,稍有不慎,不仅会打草惊蛇,还可能让自己暴露。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的天色由浓墨转向深灰,预示着黎明将至。林未的太阳穴因为长时间的高度集中而微微发胀,但她浑然不觉。她全部的心神都沉浸在这场无声的博弈中。
她发现了对方留下的后门,精巧得像一件艺术品,却散发着恶毒的气息。她也看到了那个所谓的“逻辑炸弹”,伪装成一段无害的日志记录代码,一旦“幻影”项目在最终演示时触发特定条件,就会像瘟疫般扩散,摧毁核心数据库。
“真是……好手段。”林未低声自语,语气里没有恐惧,反而带着一种遇到旗鼓相当对手的兴奋与冷冽。她尊重技术,但鄙视这种滥用技术的行为。
没有犹豫,她开始行动。指尖飞舞,一行行代码被她嵌入对方预设的路径中。她没有直接删除或关闭后门,那样太明显,会被立刻察觉。她选择了一种更巧妙的方式——给这个后门加了一把只有她知道密钥的“锁”,同时,将那个逻辑炸弹的引爆指令,悄无声息地重定向到了攻击者自己的一个测试服务器上。
“喜欢玩火?那就自己尝尝滋味。”她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近乎冷酷的笑意。这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整个过程必须快、准、稳。她像一名顶尖的外科医生,在错综复杂的神经网络中游走,每一次下刀都精准无误。同时,她布下了数层加密**和虚假的信息痕迹,将自己的行动轨迹隐藏在浩瀚的网络数据流中,如同水滴汇入大海。
当最后一行反制代码部署完毕,她仔细检查了三遍,确认没有任何疏漏。然后,她开始有条不紊地清理现场,退出层层跳板,清除本地日志,仿佛从未出现过。
做完这一切,她靠在椅背上,长长地、缓缓地吐出一口浊气。精神高度紧张后的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让她感觉浑身发软。窗外,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城市开始苏醒。
她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走到窗边。楼下街道上,早班的公交车已经开始运营,零星有车辆驶过。这个世界依旧按部就班,没有人知道刚刚过去的这个夜晚,在看不见的数据洪流中,发生了一场怎样惊心动魄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