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CCO的第一个星期,我完美地践行了“不干活”这一职场最高圣经。
我的日常,变成了研究。研究什么?研究风口。
我让小A把市面上所有关于元宇宙、Web3.0、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的研报都打印了出来。我不是要看懂它们,我只是要把这些报告里最唬人的黑话(Buzzwords)都背下来。
“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非同质化代币”、“神经织网”、“算力奇点”……
这些词汇,就是我画饼的颜料。
我的第一个任务,是给研发部开“战略启迪会”。
研发部,由一群格子衫和黑框眼镜组成的、全公司最“实在”的部门。他们是“旧秩序”的忠实信徒,坚信代码改变世界。而他们的主管,老王,一个发际线高到后脑勺的男人,是刘丽的铁杆盟友。
会议室里,气氛压抑。老王开场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江CCO,我们都是搞技术的,实在人。您就直说吧,‘全息感知元宇宙’,是基于UE5引擎还是Unity?我们的服务器算力够吗?底层架构图您画了吗?”
所有程序员都抬起头,露出了“我看你今天怎么编”的表情。
这就是“旧日支配者”的第一次试探。他们试图用他们熟悉的、坚硬的“逻辑”来戳破我的“饼”。
我笑了。跟一个画饼的谈“实现”?太天真了。
“王总监,”我打开了PPT,上面只有一张图——一张梵高的《星空》。
“你们看到的,是架构,是引擎,是算力。而我看到的,”我指着《星空》,“是‘连接’。”
“什么连接?”老王皱起了眉。
“是用户灵魂深处,对‘美’与‘归属感’的终极连接!”我的声音不大,但充满了穿透力,“你们还在纠结用什么工具去‘造’一个世界,而我们,是要去‘感知’一个世界!”
“我们的元宇宙,不是一个游戏,不是一个空间。它是一种‘状态’!一种用户与数据流彻底‘共融’的状态!用户不需要VR眼镜,不需要脑机接口。他们只需要一个‘信念’!”
“我们的技术,要做的不是‘渲染’,而是‘引导’!引导用户释放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当用户相信他在元宇宙里时,他就在元宇宙里了!”
一个年轻的程序员忍不住举手:“江CCO,这……这听起来有点像‘唯心主义’……”
“啪!”我重重地合上电脑。
“你终于悟了!”我赞许地看着他,“这位小哥,你叫什么名字?”
“我……我叫小张。”
“小张,你很有慧根。没错,我们做的,就是‘科技唯心主义’!这是下一个风口!马斯克在探索物理宇宙的边界,而我们,‘蓝科’,要探索的是人类意识的边界!”
“我们卖的不是产品,是‘信仰’!是‘希望’!是‘可能性’!当我们的用户达到一千万时,这一千万人的‘共识’,本身就是最坚不可摧的‘底层架构’!这,就叫‘共识即现实’!”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老王的嘴巴张了张,最终一个字也没说出来。他引以为傲的技术壁垒,在我的“科技唯心主义”大饼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如此落后于时代。
他想用“逻辑”打败我,而我,用“哲学”覆盖了他。
会议结束时,那个叫小张的程序员激动地跑过来:“江CCO,我懂了!我完全懂了!我们不应该局限于‘实现’,我们应该去‘定义’!”
我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孺子可教。”
这一战,我大获全胜。
我不仅巩固了我的地位,还收获了第一个“信徒”。
我回到办公室,裴煜正兴奋地等我:“江月!我刚旁听了你的会!太牛了!‘科技唯心主义’!‘共识即现实’!我爸要是听懂了,一定会被你感动的!”
我谦虚地笑了笑:“裴总,这只是第一步。我们的饼,才刚和好面。”
“那下一步呢?”
“下一步,”我看着窗外,“我们要开始‘发酵’。一个饼,光靠我一个人画是不够的,我要让全公司,都成为‘画饼人’。”
我向裴煜提出了我的第一个正式需求:成立“企业愿景战略部”,简称“画饼部”。
编制,二十人。
裴煜当场拍板:“好!我再给你加十个!三十个人!给我把饼画到月球上去!”
我看着他那张兴奋的俊脸,心中毫无波澜。
这就是我的新世界。一个逻辑混乱,但情绪饱满的世界。
而我,将是这个世界里,唯一清醒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