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十三通电话凌晨一点十三分,林晚还在办公室整理资料。窗外城市安静下来,
写字楼只剩下她这一盏灯。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桌上咖啡已经凉透。她揉了揉太阳穴,
刚准备关电脑,手机响了。陌生号码。她犹豫了一下,接起来:“您好,
这里是林晚心理工作室。”电话那头很静,只有呼吸声,缓慢而沉重。
“你是……心理咨询师?”一个男人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是的,
请问您需要帮助吗?”“我想做个咨询。”他说,“最后一次。”林晚看了眼时间,
“这个点不太方便,您可以明天打来,我们有预约时段。”“我没明天了。”他顿了顿,
“七天后,我会死。”但在那之前,你得帮我做一件事。林晚皱眉。“如果您有自杀倾向,
建议立刻联系危机干预中心,我可以帮您转接”“别挂。”他的声音突然压低。
“你妈妈的事,你想知道真相吗?”林晚的手指僵住了。“你说什么?”“她没走。”他说。
“她被困在第十三级台阶上。踩空了,就回不去了。”林晚猛地站起来,
椅子撞到墙发出一声闷响。“你到底是谁?”你怎么知道我妈?对方没回答,
只说:“青藤中学,二十年前那场火灾。”苏晴死了,谢沉坐了十年牢。但真正的凶手,
还活着。“你要我在七天内查**相。”如果你做到了,我就告诉你她最后去了哪里。
如果做不到……我就跳下去。电话断了。林晚站在原地,心跳快得发疼。她把手机放下,
又拿起来,反复看那个号码——已注销。她打开抽屉,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
母亲穿着白大褂,站在学校门口,笑着搂住一个穿校服的女孩。
那是她十岁前唯一记得的画面。照片背面写着:素云&苏晴,青藤中学,2003年春。
她不知道苏晴是谁,也不知道青藤中学发生过火灾。这些事,家里从没人提过。第二天一早,
她去了档案馆。工作人员查了半天。摇头:“青藤中学?早就拆了,现在那儿是购物中心。
”旧档案移交到区史志办了。她又跑了一趟区史志办,翻了近一个小时,
终于找到一份残缺的新闻剪报:【本地快讯】2003年5月17日,
青藤中学教学楼突发火灾,一名高二女生苏晴不幸遇难。警方调查发现现场有汽油残留,
初步认定为人为纵火。嫌疑人谢沉(男,
17岁)已被刑拘……报道下面附着一张模糊的照片。黑烟滚滚,
消防车围着一栋老旧的教学楼。门前站着几个警察,其中一个背影很熟。
林晚掏出手机比对——是陈叔。陈警官曾是父亲的老友,母亲失踪后,他来家里很多次。
后来父亲精神出了问题,陈叔也渐渐不来往了。她拨通电话。“陈叔,我是林晚。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小晚?怎么了?”“你还记得我妈吗?
”她是不是……认识一个叫苏晴的学生?那边长久地静了下来。“你问这个干什么?
”“有人昨晚打电话给我,说她的死跟二十年前那起案子有关。”“胡说什么!
”陈叔声音陡然严厉。“你妈是失踪,跟那个案子没关系!”那些事早就结案了,别再去挖!
“可那人说。”“听我的!”他打断她。“忘了它。对你没好处。”电话挂了。
林晚坐在台阶上,风吹得眼睛发酸。她想起外婆常说的一句话:“你妈走那天,
穿的是蓝裙子,拎着包说去见个学生,再也没回来。”她一直以为母亲只是离开了,
也许厌倦了生活,也许有了新家庭。但从没人说过她可能遭遇了什么。那天晚上,
她又接到了那个电话。“你开始查了。”他说,“很好。记住,楼梯不是十二级,是十三级。
”少一级,就看不见真相。“你到底是谁?”林晚问。“我是谢沉。”他说。
“他们说我杀了苏晴。但我没杀她。”是你妈让我保管东西的,后来一切都乱了。
“什么东西?”“她说藏在门后的镜子里。”“我不懂。”“你会懂的。”他说。
“第六天晚上,我会告诉你最后的位置。”第七天,我跳下去。除非你找到答案。
电话又断了。林晚握着手机,手心全是汗。她不知道这通电话是真是假,
也不知道自己该不该信。但她知道一件事:二十年来,她第一次感觉到,母亲离她很近。
就像小时候夜里醒来,听见她在厨房轻声哼歌。第二章:尘封的档案林晚请了两天假。
她先去了陈叔家。小区还是老样子,水泥墙皮剥落,楼道灯闪着忽明忽暗的光。
开门的是陈婶,看见她愣了一下:“小晚?好久没来了。”“我找陈叔有点事。
”陈叔坐在沙发上抽烟,看到她进来,把烟掐灭了。“你还真来了。”“我必须知道真相。
”林晚坐下。“谢沉说,我妈和苏晴关系密切,还让我查‘门后的镜子’。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我知道您当年负责这个案子。陈叔低头搓着手,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可它影响了我的一生。”她说。“我妈没了,我爸疯了,
我由外婆带大。”你们所有人都闭口不谈,好像她从来没存在过。可她是我的妈妈。
老人抬起头,眼里有疲惫,也有心疼。“素云是个好人。”他慢慢说。“她不是正式老师,
是自愿来做心理辅导的。”每个周三下午,她都会来学校,陪那些有问题的孩子聊天。
“苏晴就是其中之一?”“嗯。”那孩子……不太快乐。父母离异,住在姑妈家,
经常被欺负。但她聪明,写日记,画画,有想法。“后来呢?”“火灾前一天,素云来找我,
说苏晴给她看了一段视频。”拍到了教导主任赵明远打学生。她想报警,但怕惹麻烦。
“您劝她别管?”陈叔苦笑:“我不是不想管。可赵明远背景硬,上面有人。”我说先取证,
再行动。她说好,会再联系我。“然后呢?”“第二天就出事了。”他声音低下去,
“教学楼半夜起火,苏晴困在里面。”等我们赶到,人已经不行了。谢沉在现场被抓,
身上有汽油味,三个同学指认他放火。“您信吗?”“我不信。”他说。
“但证据链看起来完整,上级催着结案。”再加上……素云突然失踪,线索全断了。
林晚心头一紧:“所以您觉得,这两件事有关?”陈叔没说话,
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牛皮纸袋。“这是当年的部分笔录复印件。”本来不该给你,
但我老了,有些事压太久,喘不过气。林晚接过袋子,手指微微发抖。回到家,
她摊开材料一页页看。谢沉的审讯记录写着:“我当晚确实去了教学楼,
苏晴让我去拿一个U盘。”她说里面有重要证据。我到的时候火已经起了,我撞门想救她,
没成功。但这份供词被划掉了。旁边批注:“与事实不符,不予采信”。
另有三份证人笔录:张磊:看见谢沉拎着油桶上楼。李薇:听见他在走廊喊‘你活该’。
王涛:闻到他身上有汽油味。三人都是高三学生,成绩优异,后来都考上了重点大学。
林晚注意到一个细节:他们的班主任,正是赵明远。她翻到最后一页,
是一张现场草图:教学楼西侧楼梯通往顶楼阁楼,标注为“废弃区域,禁止进入”。
而在楼梯转折处,画着一道虚线,旁边写着:疑似隐藏结构?待查。她盯着那行字,
心跳加快。第二天,她去了市图书馆,查青藤中学的历史资料。管理员翻了半天,
找出一本校友纪念册。她在目录里找到了苏晴的名字,翻到她的个人页。
一张黑白照片:瘦小的女生,戴眼镜,眼神怯生生的。
下方写着她的座右铭:“如果没人听见我说话,我就写下来,留给未来的人。
”后面贴着一篇日记节选:4月28日晴我拍到了。他打了林浩,用拖把杆抽他的腿。
我在门外录了下来。我知道这样做很危险,但如果不说出来,明天就会轮到别人。
林老师说她会帮我。我把U盘交给她,让她藏好。
afestplaceiswherenoonelooks.最安全的地方,
是没人会看的地方。林晚念着这句话,忽然想起谢沉的话:“藏在门后的镜子里。
”她猛地站起身。家里的老衣柜,背面有一面大镜子。那是母亲留下的唯一家具。她冲回家,
搬来凳子,用力撬开镜框背面的木板。灰尘扑簌落下。里面有个铁盒,锈迹斑斑。打开后,
是一支U盘,和一张照片。照片上,母亲搂着苏晴,笑得很温柔。
她们身后站着一个戴眼镜的男人——脸孔清晰。赵明远。林晚插上U盘。电脑屏幕亮起,
文件夹里只有一个视频文件,命名为:final_proof.avi。她点了播放。
画面晃动,藏在门缝拍摄。办公室里,赵明远抓住一个男生的头发,把他的头往桌上撞。
男生哭喊求饶,他反而更用力。“装什么可怜?你不学好,就该罚!”镜头微微移动,
门外的苏晴屏住呼吸。视频最后,赵明远突然抬头,直视门口。“我知道你在那儿。”他说,
“出来。”画面戛然而止。林晚坐在黑暗中,浑身发冷。她终于明白母亲为什么失踪。
她掌握了证据,却无法发声。一旦公开,不仅自己危险,连家人也会遭殃。
而那个叫谢沉的男孩,成了替罪羊。她拿起手机,拨通谢沉的号码。无人接听。
她发了条短信:“我找到了U盘。告诉我,我妈现在在哪?”过了很久,
回复来了两个字:等等。第三章:重返旧地林晚决定去一趟青藤中学旧址。导航显示,
那里现在是“星汇广场”一座大型商业中心。她绕到后巷,找到那截保留下来的旧楼外墙。
铁门上挂着锁,她从旁边翻进去。杂草丛生,碎玻璃遍地。教学楼主体已被拆除,
只剩西侧一角孤零零立着,像被遗忘的墓碑。她找到西侧楼梯,水泥台阶布满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