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降临,我有方舟存物资

开灯 护眼     字体:

全文阅读>>

李哲关掉平板电脑,指尖在冰冷的屏幕上停留了足足十秒。

私人气候分析团队发来的最终简报像一纸判决书般沉重,

“寂静冰期”将在七十二小时内降临北半球,他所在的这座滨海都市,

预计将持续零下五十度甚至更低的极端低温超过两周,

伴随强降雪和全球性断电的高概率事件。团队首席科学家,

那位向来以冷静著称的柯林斯博士,在视频最后,眼镜片后的眼神带着难以掩饰的惊惧,

用了一个词,“文明断层线”。意思是,这道寒流划开的不仅是温度刻度,

更是现代社会脆弱的表皮。李哲站起身,走到别墅巨大的落地窗前。窗外夕阳正好,

金色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几只水鸟悠闲地掠过。一派祥和,

与简报中描述的世界末日形成残酷对比。他的嘴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恐惧?当然有,

但更多的是一种近乎冷酷的验证感。他多年的偏执和巨额投入,

不就是为了应对这种“万一”吗?这栋别墅是他三年前购置的,

当时看中的就是其相对独立的区位和现代化的设计。但现在,

这些巨大的落地窗在极端低温下将成为散热最快的致命弱点。他毫不犹豫地转身,

走向通往地下车库的隐蔽电梯。电梯门打开,冰冷的空气扑面而来。顶灯逐一亮起,

照亮了停放在中央的那个庞然大物,他的“方舟”。

基于梅赛德斯-奔驰Zetros重型越野底盘改造,全长12米,高3.8米,

宽度接近极限的2.5米。哑光黑的复合装甲涂层吸收着光线,显得沉稳而危险。

这辆车耗尽了他三年的心血和超过八位数的资金。“启动全面自检程序。”他对着空气说道。

“指令确认。能源储备98%,生命维持系统在线,防御系统就绪,所有传感器运作正常。

”车载AI“雅典娜”平稳的电子女声在车库中回荡。他绕着车辆走了一圈,

像将军检阅自己的士兵。全车覆盖着最新的纳米级保温涂层,

六层夹胶的防弹玻璃足以抵挡12.7mm口径子弹的射击,

暖系统(主柴油供暖、辅助电地暖、备用生物燃料炉)确保即使两套失效也能维持生存温度。

车顶完全被高效柔性太阳能板覆盖,在理想光照下每天可发电25度。

加上1000升的柴油储备和一套小型氢燃料电池备用发电系统,

理论上足够他在极端环境下独自生存超过一年。物资舱里,

的军用罐头、按疗程分装的各类药品、从基础到外科手术的医疗设备、武器弹药、工具备件,

甚至还有一个微型水培系统,可以在必要时生产少量新鲜蔬菜。这不仅仅是一辆房车,

这是一个移动的、自给自足的微型生态圈。是他对这个不确定世界的终极回答。

他想起前妻林薇离开时那张失望的脸。“李哲,你永远活在自己的恐惧里,

把一切都变成冰冷的数字和概率。这辆车就是你的象牙塔,你的金属子宫!

你打算在里面躲一辈子吗?”他没有回答。现在,答案即将揭晓。

距离预测的寒流降临还有48小时。城市依旧喧嚣,

但空气中已经弥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官方媒体开始滚动播放“超强冷空气预警”,

提醒市民做好防寒准备,储备食物和燃料。超市门口排起了长队,

燃气灶和固体酒精成了抢手货。李哲在“方舟”内进行最后的物资清点,

确保每一样物品都固定在防震支架上。就在这时,他的私人手机响了起来,

是一个他未曾预料到的号码,他的妹妹,李晓雨。“哥!我知道你不喜欢被打扰,

但这次你一定要帮帮我!”晓雨的声音带着哭腔和前所未有的恐慌。监控画面里,

晓雨站在别墅大门外,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女孩,两人都背着巨大的行囊,

在逐渐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李哲叹了口气,打开了大门。“哥!寒流要来了,

我住的公寓根本不保暖!这位是苏媛,我的学生,她宿舍暖气坏了,

房东把她赶出来了......她无处可去。”晓雨语速极快,脸上满是恳求。

李哲的目光掠过晓雨,落在她身后的女孩身上。苏媛,约莫二十出头,

穿着一件看起来并不厚实的羽绒服,鼻子冻得通红,眼神怯生生的,像一只受惊的小鹿。

但李哲注意到她紧紧抓着背包带子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那不是纯粹的害怕,

更像是一种决绝。“天气预报说了,这次不一样......”晓雨继续说着。“我知道。

”李哲打断她,声音平静,“我比任何人都清楚。”他看向苏媛:“你会什么?

”女孩愣了一下,随即抬起头,眼神变得坚定:“我会做饭,懂基础护理,我力气很大,

可以干活。我、我还会种菜,我老家是农村的。”种菜。这个词微妙地触动了他。

他的水培系统正好需要一个有经验的人照料。就在这时,

他的加密卫星电话发出了独特的震动。一条来自“北极星”的信息,

这是他匿名参与的一个高端生存主义者信息网络。“预警确认。建议立即前往预定坐标。

局势恶化速度超预期。另:注意接收代号‘夜莺’,女性,携关键基础设施情报,

需紧急庇护。识别信号:信标频率117.8MHz。”李哲眼神一凝。

“夜莺”在这个圈子里是个传奇,

据说她曾是多国合作的“深蓝卫士”关键基础设施评估项目的核心成员,

掌握着全球能源和通信网络的脆弱点地图。她的情报是无价之宝,

但接收她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他看了一眼满脸期盼的妹妹,

又看了一眼看似柔弱却暗含坚韧的苏媛,再想到即将到来的“夜莺”。“上车。

”他最终做出了决定,声音不容置疑,“但有几个条件。第一,绝对服从指挥;第二,

贡献必须大于消耗;第三,一旦出现威胁整体安全的行为,我会毫不犹豫地采取必要措施。

”寒流比预测的还要早十二个小时抵达。当第一个雪花夹杂着冰晶砸在车窗上时,

李哲已经驾驶着“方舟”驶离了别墅区。天空是一种诡异的、泛着绿意的铅灰色,

气压低得让人喘不过气。温度计的水银柱像是自由落体,短短半小时内下降了十五度。

“所有人系好安全带,抓住固定物!”李哲通过车内通讯系统喊道。他推动了动力操纵杆,

方舟的巨型全地形轮胎碾过开始结冰的路面,沉稳得如同破冰船。

城市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陷入混乱。红绿灯大面积失灵,车辆歪歪斜斜地停在路中间,

一些司机弃车而逃。远处传来玻璃破碎和隐约的尖叫声。

一些人还在疯狂地抢夺路边商店里的物资,人性的秩序在生存压力下迅速崩解。

“我的天......”晓雨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景象,脸色苍白。

苏媛则紧紧抱着自己的背包,抿着嘴唇,一言不发。李哲面无表情,

熟练地操控着这个庞然大物绕行小路,厚重的装甲车身偶尔撞开挡路的废弃车辆,

发出沉闷的巨响。导航屏幕上,预先下载的离线地图标注出最优路线,

避开桥梁和可能拥堵的主干道。风雪骤然加剧,能见度迅速降低到不足五米。

冰雹如同子弹般密集地砸在装甲玻璃上,发出令人心悸的爆响。方舟像暴风雨中的诺亚方舟,

在白色的混沌中艰难前行。“哥!我们能不能慢点!”晓雨在剧烈的颠簸中惊呼。“不能慢!

我们必须在天黑前到达预定地点!”李哲紧握方向盘,目光锐利地盯着前方模糊的道路轮廓,

“低温会让燃油流动性变差,车辆一旦停下来,很可能再也无法启动!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死亡行军,方舟终于抵达了位于城市边缘的废弃货运站。李哲操纵车辆,

精准地倒进一个半开放的仓库棚下,这里可以有效地躲避最猛烈的风雪,

同时保留观察和撤离的通道。他关闭引擎,但并未完全放松。车内温暖如春,

与车外已是两个世界。“启动外部传感器阵列,扫描周围一公里区域。”他命令道。

“扫描中......检测到多处热信号,强度微弱。东南方向约800米,

别墅区有活跃热源。未发现immediatethreat。”雅典娜回应。

李哲调出望远镜画面,对准别墅区。其中一栋位置最靠外的别墅,三楼的一个窗口,

隐约有人影晃动。“我们......安全了吗?”苏媛小声问道,声音还带着一丝颤抖。

“暂时。”李哲从驾驶座转过身,目光扫过车内的三个女人,惊魂未定的妹妹,

沉默寡言的学生,以及那个尚未出现的“夜莺”。“现在,

进行生存规则第一条:资源分配与管理。”他严格规定了每日的食物和饮水配额、用电限制,

安排了详细的值班表。

管理和人员健康监测;苏媛负责食物整理、烹饪和水培系统的日常维护;他自己则统揽全局,

负责安全、能源和对外联络。“哥,你是不是太......严格了?

”晓雨看着手中打印出来的、细致到克数的配给表,忍不住说道。李哲看着她,

眼神里没有任何妥协:“在这里,严格就是仁慈。任何不必要的浪费,

都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要了我们的命。记住,我们不是在度假,我们是在避难。

”第一个夜晚在狂风凄厉的嚎叫和远处隐约传来的建筑物坍塌声中度过。方舟内部,

柴油暖风系统低沉地运行着,将温度恒定在22摄氏度。晓雨和苏媛挤在一张床上,

似乎难以入睡。李哲则在驾驶舱值守,监控着各项数据和外部动静。凌晨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