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风,像刚从冰窖里捞出来,刮在脸上生疼。李桂英裹紧身上洗得发白的蓝棉袄,
把围巾又往脖子里掖了掖,露出的半张脸还是冻得发麻。她推着手推车,
车轮在空荡的马路上碾过结冰的裂痕,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
在寂静的夜里传得很远。这条路她走了十年。从城郊的出租屋到城东的批发市场,三点出发,
四点半赶到,五点半往回返,六点准时在菜市场摆好摊。手推车是儿子结婚时用旧的,
右侧轮子有点歪,推起来总往左边偏,李桂英得用肩膀顶着车把,每走一步都要使劲。
手套是去年冬天买的,指尖已经磨破了洞,冷风顺着洞口往里钻,冻得她手指头直打颤,
可她舍不得扔——这是孙子小宇用零花钱给她买的,小宇说“奶奶戴新手套,
就不冷了”。快到批发市场时,路上的人渐渐多了。
都是些和她一样赶早进货的摊贩:卖肉的张叔骑着电动三轮车,车斗里挂着刚宰好的猪肉,
油星子顺着车缝往下滴;卖豆腐的王姐推着小推车,车上放着刚磨好的豆腐脑,
白花花的冒着热气;还有卖水果的老周,开着小货车,车厢里堆着苹果和橘子,
老远就能闻见果香。“桂英,今儿来挺早啊!”张叔看见她,放慢车速喊了一声。
李桂英停下脚步,喘了口气:“张哥,你也早,今儿肉看着新鲜。”“刚从屠宰场拉的,
还热乎着呢!”张叔拍了拍车斗里的肉,“你那菜摊要是缺肉,跟我说,给你留块好的。
”李桂英笑着点头:“谢谢张哥,等小宇周末回来,我再跟你买。”到了批发市场,
里面早已是一片热闹。批发商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新鲜青菜,刚卸的!”“萝卜便宜卖,
五毛钱一斤!”“土豆,黄心的,炖着香!”灯光惨白刺眼,照在湿漉漉的地面上,
反射出亮晃晃的光。李桂英熟门熟路地走到最里面的王哥摊位前——王哥是河南人,
在这儿做了十几年批发生意,知道李桂英不容易,总给她留最新鲜的菜,
价格也比别人便宜两毛钱。“桂英来了?”王哥正蹲在地上整理青菜,看见她就直起身,
手里还攥着把没绑好的菠菜。“王哥,今儿有新鲜的小白菜没?”李桂英走到摊位前,
弯腰翻了翻青菜,叶子上还带着露水,根上沾着湿泥,看着就嫩。“有,给你留着呢!
”王哥从摊位底下拖出一筐小白菜,“刚从地里拔的,你看这叶子,一点虫眼都没有。
”李桂英拿起一棵小白菜,掐了掐菜帮,脆生生的,水分很足。“王哥,这筐我都要了,
再给我来十斤萝卜,五斤土豆。”她一边说,一边从棉袄内袋里掏出个旧布袋,
里面装着零钱,都是皱巴巴的纸币和硬币——这是她昨天卖菜赚的,数了三遍,
一共八十七块五。王哥帮她把菜装到手推车里,小白菜用塑料袋裹好,萝卜和土豆堆在旁边,
沉甸甸的,手推车压得更沉了。“桂英,最近天儿冷,菜不好放,少进点,卖完再过来。
”王哥一边算账一边说,“这筐小白菜三十五,萝卜五块,土豆八块,一共四十八,
你给四十五就行。”李桂英掏出四十五块钱递过去,指尖碰到王哥的手,冰凉。“谢谢王哥,
总让你吃亏。”“客气啥,都是老熟人了。”王哥摆摆手,又从摊位上拿了把香菜,
“这个给你,让顾客买白菜的时候搭点,好卖。”李桂英接过香菜,心里暖烘烘的,
连忙道谢,推着车往市场外走。往回走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手推车更沉了,
李桂英走得满头大汗,棉袄里面的秋衣都湿透了。她停下来,靠在路边的树上歇了会儿,
掏出怀里的搪瓷杯——是小宇幼儿园时的水杯,上面印着奥特曼,杯沿缺了个口。
她拧开盖子,喝了口热水,水是早上出门时灌的,现在已经温了,顺着喉咙滑下去,
舒服多了。回到菜市场时,六点还没到。她的摊位在菜市场最里面,紧挨着墙角,地方不大,
只有两米宽,是市场管理处特批的——知道她带着孙子,没要她摊位费,只收点卫生费。
旁边就是王姐的豆腐摊,王姐已经到了,正在支摊子,看见李桂英就喊:“桂英,
快来歇会儿,我给你留了碗豆腐脑。”李桂英推着车过去,王姐已经把豆腐脑盛在碗里,
上面撒了点虾皮和香菜,冒着热气。“快吃,还热着呢,凉了就不好吃了。
”王姐递过筷子,“今儿天儿冷,吃点热的暖暖身子。”李桂英接过碗,
坐在王姐递过来的小马扎上,小口小口地吃着。豆腐脑很嫩,带着点咸香,是她爱吃的味道。
“王姐,你这豆腐脑还是这么好吃。”李桂英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就多吃点,不够还有。
”王姐笑着说,手里的活没停,把豆腐切成小块,摆在木板上,“对了,
昨天赵大爷来买豆腐,还问你呢,说你这儿的青菜新鲜,想跟你买点。”“赵大爷?
”李桂英愣了愣,想起那个每天早上来买一把青菜的退休老人,
“他是不是总穿件灰色的中山装,头发有点白的那个?”“对,就是他。”王姐点点头,
“他说他老伴爱吃青菜,就认你这儿的。”李桂英吃完豆腐脑,把碗还给王姐,开始摆菜。
她先把小白菜摆得整整齐齐,菜叶子上喷了点水,看起来更新鲜;然后把萝卜摆在旁边,
切成两半的萝卜放在最上面,露出里面的白肉,证明萝卜新鲜;土豆堆成小堆,
上面放一个洗干净的土豆,让顾客看着放心。摆完菜,
她拿出旧的电子秤放在摊位上——这台秤是儿子淘汰下来的,有点不准,
称东西的时候得比实际重量多放一点,不然顾客会觉得亏了。刚摆好摊,就有顾客来了。
是个年轻的妈妈,推着婴儿车,怀里抱着个孩子。“阿姨,给我称两棵小白菜。
”年轻妈妈说,“孩子想吃青菜粥,你这儿的菜新鲜。”李桂英拿起两棵小白菜,
放在秤上,“一斤二两,算你一斤,两块钱。”年轻妈妈掏出两块钱递过来,李桂英接过,
又多放了两根香菜:“这个给你,煮粥的时候放进去,鲜。”年轻妈妈道谢,
推着婴儿车走了。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顾客越来越多。李桂英忙得没停过,
称菜、收钱、找零,偶尔还要跟顾客聊两句。“阿姨,你这萝卜怎么卖?”“五毛钱一斤,
刚从批发市场拉的,新鲜得很。”“给我称三斤,炖排骨吃。”“好嘞,你等着,
我给你挑几个大的。”正忙着,刘婶来了。刘婶是她的老顾客,每天早上都来买一把青菜,
有时候还会买块豆腐,今天却比平时晚了半个多小时,脸色也不好,眼圈红红的,像是哭过。
“刘婶,您今儿怎么这么晚?”李桂英放下手里的秤,问她。刘婶走到摊位前,
犹豫了半天,才小声说:“桂英,给我称两棵白菜,再要块豆腐。”她的声音有点哑,
手指在口袋里摸了半天,才摸出几张皱巴巴的零钱,攥在手里。李桂英称好白菜,
又从王姐的摊位上拿了块豆腐——她和王姐平时互相帮忙,王姐的豆腐卖不完,
她就帮忙卖,她的菜剩了,王姐也帮忙吆喝。“刘婶,这白菜两块五,豆腐一块五,
一共四块。”李桂英把菜和豆腐递给她。刘婶掏了半天,只掏出三块钱,脸一下子红了,
眼圈更红了:“桂英,我……我今天没带够钱,能不能……能不能下次一起给?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我家老头子昨天住院了,是脑梗,在医院里躺着,
每天要花好多钱,儿子在外地打工,还没赶回来,我昨晚没睡好,今天出门太急,
钱没带够……”李桂英心里一紧,连忙说:“刘婶,没事,钱不用急,你先拿着菜去医院,
别让大爷等急了。大爷刚住院,得吃点清淡的,这白菜炖豆腐就挺好,软和,好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