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生活

开灯 护眼     字体:

全文阅读>>

钢铁丛林里的“双贷”囚徒:林薇的通勤与还贷日记早上六点半的闹钟还没响,

林薇就被手机银行的扣款短信惊醒。屏幕光在黑暗里刺得人眼睛发疼,

那行关于房贷扣款的字样像一根淬了冰的细针,瞬间刺破她残存的睡意。她侧过身,

看着身旁丈夫周凯熟睡的侧脸——他眉头微微皱着,连梦里都在惦记没完成的项目,

嘴角还挂着一丝疲惫,眼角的细纹在月光下格外明显。

林薇轻轻摸了摸肚子里四个月大的胎儿,掌心能感受到微弱的胎动,

那一下下轻颤像小拳头在敲打着她的心,心里像被浸了水的棉花,又沉又软。

她轻轻叹了口气,指尖在手机屏幕上划过余额栏里的数字,暗自发愁:今天也要像往常一样,

在“还房贷”“还车贷”“挣生活费”的循环里,撑着这个在都市里刚刚扎根的小家,

可这点余额,连下周的产检费都未必够。窗外的天还没亮透,

老式居民楼的排水管在墙面上结着一层薄霜,风一吹,霜粒簌簌往下掉,

落在楼下的空调外机上,发出细碎的声响。远处传来环卫工扫地的“沙沙”声,

混着早点摊推车轮子的“咕噜”声,成了清晨最早的背景音。林薇躺了五分钟,

还是挣扎着坐起来——今天要去医院做唐筛,得赶最早一班地铁,不然排队要等很久,

上班也会迟到。她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尽量不发出声响,走到厨房想烧点热水,

打开冰箱却发现只剩下半袋昨天的剩米饭和两个表皮有点发皱的鸡蛋。“昨天忘了买蔬菜”,

她拍了下额头,只能往锅里倒点油,把米饭和鸡蛋炒在一起,连葱花都没有,

吃起来寡淡无味。她一边吃,一边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上“买青菜、土豆、西红柿”,

心里盘算着产检完顺路去菜市场,挑些傍晚打折的菜,能比早上便宜不少,

还能顺便看看有没有临期的牛奶,买一送一的话能省不少钱。

一、为“安居”背上的三十年枷锁三年前,林薇和周凯站在城市规划馆的沙盘前,

指着郊区那片标注着“地铁延长线规划中”的蓝**域,眼里满是憧憬。

那时他们刚结婚一年,挤在市中心老小区的一楼,租来的房子又暗又潮,

洗衣机要放在阳台的角落,每次洗衣服都要踮着脚接水管;厨房只有一平米大,

炒个辣椒整个房间都呛得没法待,冬天窗户漏风,洗碗时水凉得刺骨。每次朋友来做客,

看到狭小的空间都忍不住皱眉,问“什么时候买房”,林薇都会笑着说“快了快了,

再攒攒钱”,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在这座房价高得吓人的城市,

买房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就算买个不大的房子,首付也要一大笔钱,

他们不吃不喝很多年都攒不够。转机出现在几年前的深秋,郊区有个新楼盘开盘,

单价比市区便宜一半,还送一个小阳台,销售说“地铁开通后,到市中心很方便”。

林薇和周凯听到消息时,正在吃泡面,两人对视一眼,立马放下筷子就往售楼处跑。

到了才知道,想要选房得先排队领号,他们没带厚衣服,

就在售楼处门口的台阶上冻了一整晚,周凯把外套脱下来裹在林薇身上,自己冻得嘴唇发紫,

却还笑着说“没事,明天就能选到我们的家了”。第二天早上,他们拿到了选房卡,

轮到他们时,只剩下几套底层和顶层的房子,林薇咬了咬牙,

选了一套两居室——虽然楼层低,采光不算好,但客厅朝南,主卧带飘窗,

刚好够未来一家三口住。可当销售拿着计算器算出总价时,两人还是傻了眼,

那是一笔他们根本无力承担的数目。为了凑首付,他们几乎掏空了所有积蓄,

还欠下了一圈人情。林薇把自己工作多年攒的钱全部取出来,那是她原本打算用来应急的,

连定期存款的利息都没要;周凯也拿出了自己的积蓄,那是他爸妈之前给的彩礼,

他一直没舍得动;双方父母各凑了一笔钱,林薇的父亲特意去银行取了存了很久的定期,

损失了不少利息,还安慰她说“钱就是为人服务的,

你们过得好就行”;他们又向亲戚借了钱,主动提出要付利息,写了借条,约定几年内还清。

签借款协议那天,亲戚拉着林薇的手说“我知道你们难,不用急着还,照顾好自己身体”,

林薇鼻子一酸,强忍着眼泪说“谢谢您,我们以后一定好好孝敬您”,转身出门时,

眼泪还是忍不住掉了下来——她从来没想过,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要让这么多人跟着操心。签贷款合同时,银行经理戴着金丝眼镜,

手指在计算器上噼里啪啦地敲,最后推了推眼镜,报出了每月的还款金额和总利息。

周凯拍了拍林薇的肩膀,笑着说“没关系,我们还年轻,很多年很快就过去了,

到时候我们就退休了”,可林薇盯着合同上总利息的数字,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

连呼吸都觉得疼——他们要还的利息,比贷款本金的一半还多,这意味着未来几十年,

他们每个月都要为这套房子“打工”,哪怕生病了、失业了,这笔钱也不能少。

她想起母亲说的“房子是根”,可这根,扎得也太疼了。如今,

房贷成了他们生活里最沉重的负担,像一块巨石压在胸口。每月的房贷扣款日,

是林薇雷打不动的“焦虑日”。前一天晚上,她一定会反复确认银行卡余额,

哪怕已经存够了钱,也会打开手机银行看五六遍,生怕系统出问题导致逾期。

有次周凯因为项目延期,工资晚发了几天,林薇整夜没睡,坐在沙发上盯着手机屏幕,

手指在“信用卡套现”的界面上犹豫了很久——套现要付手续费,还要按日计息,

可她实在没办法。凌晨三点,她终于咬牙输入密码,把钱转到房贷卡里,

看着扣款成功的短信,心里又松又慌:松的是没逾期,慌的是又多了一笔要还的钱,

这个月的生活费又要压缩了。“逾期会影响征信,以后孩子上学、再贷款都受影响,

甚至找工作都会受牵连”,林薇每次跟周凯强调这句话时,

语气里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慌。有次周凯加班到深夜,回来后累得倒在沙发上,

开玩笑说“偶尔逾期一次没关系吧,银行说不定不会在意”,林薇立马急了,

从抽屉里翻出打印好的征信报告说明,一条一条念给他听,“你看,逾期一次就会记一笔,

保留好几年,以后孩子想上私立学校,人家都会查家长征信”,

直到周凯连连点头说“我知道了,以后一定提前把钱存进去,再也不胡说了”,

她才放下心来,可心里的焦虑却一点没少——她太怕因为自己的疏忽,影响到孩子的未来。

房子虽然买了,可装修、家具、物业费又是一笔笔不小的开支,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为了省钱,他们没有请装修公司,而是自己找工人、买材料,周凯特意在网上学了装修知识,

每天下班就往工地跑。周末不加班时,他会帮工人搬瓷砖、递工具,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虎口裂了好几道口子,贴了创可贴又继续干;林薇则在网上比价,

建材市场、家具城跑了十几趟,只为了能便宜几十块钱。有次买地板,

她跟老板砍了两个小时价,老板无奈地说“姑娘,我这已经是成本价了,

再便宜我就要亏本了”,林薇才罢休,还顺便要了两包地板清洁剂,

说“以后介绍朋友来买”,其实她心里知道,身边的朋友大多跟她一样,

买房已经掏空了积蓄,短期内根本不会装修。家具大多是从二手市场淘来的,

林薇和周凯每个周末都去逛二手市场,货比三家。客厅的沙发是一对老夫妻搬家时卖掉的,

米色的布面有点污渍,可弹簧很舒服,他们买回来后,林薇用清洁剂擦了一下午,

终于把污渍擦掉了;餐桌是周凯在二手平台上买的,原主人说只用了半年,

因为要去外地发展才卖掉,椅子有点晃,周凯找了块木板垫在下面,

就稳当了;只有卧室的床是新买的,林薇说“每天累得倒头就睡,床必须舒服点,

不然腰会疼”,这是他们装修时最大的一笔单项支出,付钱时她心疼了好几天,

总觉得“要是买个二手的,能省不少”。即便如此,前前后后还是花了不少钱,

其中有一部分是从网上借的消费贷,分很多期还,每月又多了一笔还款压力,

相当于林薇半个月的工资。最让林薇无奈的是房子的位置,像一根刺扎在心里。为了便宜,

他们买在了郊区,离林薇的公司很远,每天通勤要两个多小时。早上六点就要起床,

洗漱、吃早餐,六点半出门赶地铁,早高峰的地铁里人挤人,她经常被挤在车门边,

连抬手抓扶手的空间都没有,只能随着车厢的晃动来回晃悠,有时候被人踩到脚,

连说“对不起”的力气都没有。有次她怀孕初期反应严重,在地铁上突然觉得头晕恶心,

胃里翻江倒海,差点晕倒,幸好旁边有个穿围裙的阿姨看出她不舒服,主动站起来说“姑娘,

你坐我这儿吧,我快到站了”,还从包里拿出一瓶温水递给她,林薇接过水,

眼泪差点掉下来——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陌生人的善意比什么都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