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钱包里的新人生

开灯 护眼     字体:

全文阅读>>

1山村飞出的“金凤凰”李默站在熙熙攘攘的市中心商圈,

仰望着眼前高耸入云的写字楼玻璃幕墙,盛夏的阳光在玻璃幕墙间来回折射,

刺得他有些睁不开眼。他下意识地抬手挡了挡,

手腕上那只花了三百块钱买的仿制名表在阳光下反射出廉价的光泽。三十岁的他,

刚刚挤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成为这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一名"大龄"职场新人。

站在一群刚刚毕业、朝气蓬勃的95后、00后中间,

他总觉得自己像个误入藕花深处的闯入者。李默来自一个偏远的山村,云岭村。

那是地图上都需要放大好几倍才能找到的小点,群山环绕,交通闭塞。

从村里到镇上的班车一天只有两趟,遇到下雨天还会停运。他是村里少有的大学生,

是父母乡亲眼中的"金凤凰"。四年前大学毕业时,

他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许下誓言:不混出个人样,绝不回来。毕业后,他辗转于几个大城市,

换了几份工作,做过销售、干过客服,甚至还在工地搬过砖,却总感觉像无根的浮萍,

在这座繁华的都市里随波逐流。直到半年前,经过三轮残酷的面试,

他才终于拿到了这家互联网公司的offer,算是勉强在这座城市扎下了一点点根须。

"李默!发什么呆呢?快迟到了!"同事王磊从旁边匆匆掠过,顺手拍了下他的肩膀,

把他从纷乱的思绪中拉回现实。他猛地回过神,深吸一口气,

整理了一下身上那套为了面试咬牙买下的、袖口已经有些起球的西装,

快步汇入了上班的人流。电梯里,

各种牌子的香水味、咖啡的醇香和年轻人身上特有的活力气息混合在一起,

形成一种都市特有的味道。

他看着电梯镜面里自己那张带着些许乡土气息、眼角已现细纹却又努力想融入都市节奏的脸,

暗暗握了握拳。一定要在这里混出个人样来!他在心里重复着这个念头。办公区里,

键盘敲击声、电话**、同事间的讨论声交织成一片。李默的工位在靠窗的角落,

这是他特意选的位置——既不会太显眼,又能看到窗外的车水马龙。他熟练地打开电脑,

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李默,昨天的报表做完了吗?"部门主管张姐踩着高跟鞋走过来,

语气里带着惯常的严厉。"马上就好,张姐。还差最后一部分数据核对。

"李默连忙起身回答。"抓紧时间,十点前必须发我邮箱。"张姐看了眼手表,"对了,

下午的部门会议,你准备一下上个月的项目总结,五分钟的发言。"李默心里一紧,

但还是点头应下:"好的,张姐。"这就是他现在的日常——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三十岁的"新人",这个标签像一道无形的枷锁,让他不敢有丝毫松懈。

他比年轻人更需要证明自己,更需要这份工作。午休时间,他独自一人坐在公司的休息区,

吃着从家里带来的便当。手机屏幕上,母亲发来的微信语音外放着:"默娃,在城里还好不?

吃饭了没?你爹前两天去后山采了些野菌,晒干了给你寄去..."听着母亲熟悉的嗓音,

他的眼眶有些发热。毕业这么多年,不仅没让父母过上一天好日子,反而还要他们时时惦记。

这种愧疚感,像一块石头压在心头。2祖屋尘封的意外发现入职刚满一个月,

李默还处在努力适应阶段。为了节省开支,他住在离公司很远的城郊合租房里,

每天要换乘三趟地铁,通勤时间超过两个小时。某个周五晚上,他接到老家父亲打来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山区特有的信号杂音:"默娃,老屋最近漏雨漏得厉害,

你啥时候有空回来看看?你娘说要是再不修,怕是撑不过这个雨季了..."李默握着手机,

心里五味杂陈。老家的祖屋是爷爷那辈建的土坯房,确实年久失修。他本想这个周末加班,

争取给主管留个好印象,但现在..."爹,我明天就回去。"他最终做出了决定。

第二天一早,李默就去汽车站坐上了回老家的大巴。车子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了四个多小时,

窗外的景色从高楼林立的都市渐渐变成连绵的群山。他在镇上下车,

又花五十块钱坐了辆摩的,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颠簸了半个多小时,

终于看到了云岭村熟悉的村口。村子比记忆中更显破败,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

只剩下些老人和孩子。村口那棵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树下却再也不见往日的热闹。

推开祖屋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熟悉的尘土和霉味扑面而来。

阳光从破旧的窗棂照射进来,在布满灰尘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屋里的家具都还是他小时候的模样,只是更加破旧了。他放下背包,开始动手收拾。

屋顶确实漏得厉害,好几处墙皮都脱落了,露出里面的土坯。他爬上阁楼,

想看看漏雨的具体情况。

满了陈年旧物:爷爷留下的农具、父亲年轻时用过的木工工具、还有他小时候的课本作业本。

每一样东西都蒙着厚厚的灰尘,记录着时光的痕迹。在一个积满灰尘的旧木箱底层,

他的手摸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掏出来一看,是一个老式的、皮质已经干裂发硬的黑色钱包。

钱包瘪瘪的,看起来空了很久。李默随手想把它扔到旁边的垃圾堆里,但鬼使神差地,

他停下了动作。这个钱包他有点印象,好像是爷爷生前用的。怀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好奇,

他小心翼翼地拉开了钱包的拉链。钱包的内衬已经发黄,里面没有钱,

只有几张泛黄的旧票根——一张是去省城的长途车票,

日期是1978年;还有一张模糊的电影票根。除此之外,

还有一张折叠起来的、材质特殊的纸片。他好奇地展开纸片,发现这是一张手工绘制的地图。

纸张已经泛黄,但上面的墨迹依然清晰。地图是用钢笔绘制的,线条精细,

旁边还有密密麻麻的注释和符号。最让他心跳加速的是,

图案的中心赫然是云岭村后山的地形,在一个标着"老槐树"的位置,

画了一个清晰的"X",旁边用繁体字写着"藏珍处"。藏宝图?李默的心猛地一跳,

拿着图纸的手有些发抖。他小时候确实常听村里的老人讲后山有古墓或者土匪藏宝的传说,

但大人都当故事讲,孩子当故事听,谁也没当真。难道...爷爷真的留下了什么?

他仔细端详着这张纸,纸张的质地很特殊,摸起来比普通纸要厚实,

墨迹是那种老式钢笔水的深蓝色,有些地方因为年代久远已经微微晕开。

注释的文字用的是繁体字,笔迹苍劲有力,确实是爷爷的笔迹。

一股巨大的兴奋和遐想瞬间淹没了他。如果真是宝藏,

是祖上传下来的古董、金银...那他就不用再在这大城市里当个卑微的、看人脸色的新人!

他可以自己创业,可以接父母去城里享福,可以彻底改变命运!

这个念头像野草一样在他心里疯长。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开着豪车衣锦还乡的场景,

看到了父母欣慰的笑容,看到了同事们羡慕的眼神...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小心翼翼地将那张纸折好,放进自己贴身的衣袋里,然后把旧钱包原样放回箱底。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快速处理完祖屋的琐事,

用带回来的钱请村里的泥瓦匠简单修补了屋顶,当天就赶回了市里。回去的大巴上,

他一直把手放在衣袋外,时不时就要摸一摸那张图纸,确认它的存在。窗外的山景飞速后退,

他的心却已经飞向了未知的财富和未来。3神秘老同学回到城里后的几天,

李默工作时都有些心神不宁。那张泛黄的图纸像一团火,在他胸口燃烧。他利用下班时间,

偷偷查阅了很多关于云岭村的历史、地质资料,甚至还在网上搜索了一些探宝的基本知识。

越是查阅,他越觉得那张图有可能是真的。后山那片区域,确实人迹罕至,

而且有一些奇怪的传说。村里老人常说后山有"古墓",但具体在哪里谁也说不清。

他还查到,明清时期这一带确实有过乡绅大户,战乱时期也确实有土匪活动。

但他一个人不敢贸然行动。一是对后山地形已经不熟,二是担心万一真找到东西,

如何处理也是个问题。他需要一个帮手,一个信得过,并且有能力处理"后续"事情的人。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几乎被他遗忘的高中同学,张硕,

突然通过社交媒体联系上了他。"嘿!李默!听说你现在在牛马公司高就啊?可以啊老同学!

"张硕的语气热情洋溢,还带着几分自来熟。李默有些意外。张硕是他高中时的同学,

但不同班,关系很一般。听说张硕家里早年做生意,条件不错,

高中毕业后好像就去南方闯荡了,这些年据说混得风生水起,

朋友圈里不是晒豪车就是晒高端饭局。两人寒暄了几句,张硕主动提出:"老同学,

好久不见,周末我正好在你城市谈生意,出来聚聚?我请你吃饭!"李默本来想推辞,

但转念一想,张硕走南闯北,见识广,人脉也多,或许...可以旁敲侧击一下?

他犹豫片刻,答应了见面。周末,在一家高档餐厅,李默见到了张硕。

他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名牌西装,手腕上戴着亮闪闪的名表,

言谈举止充满了自信和一股江湖气。与穿着普通衬衫、显得有些拘谨的李默形成了鲜明对比。

"老同学,你这气色不太好啊?在大公司压力大吧?"张硕熟练地给李默倒上红酒,

语气关切。几杯酒下肚,两人之间的生疏感渐渐消融。在李默有意无意的引导下,

话题聊到了家乡,聊到了小时候的传说。李默借着酒意,半真半假地提到了祖屋,

提到了可能存在的"宝贝",但没有透露藏宝图的具体细节。没想到,张硕一听,

眼睛顿时亮了,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说:"兄弟!你这可真是守着金山要饭吃啊!

不瞒你说,我这些年做生意,也认识一些搞古董收藏、地下交易的朋友。这年头,

这东西值钱着呢!你要是信得过我,这事,咱们可以合作!"李默心中一动,

但还是保持着警惕:"合作?怎么合作?""简单!"张硕一拍大腿,"你提供准确信息,

负责找到东西。我负责出前期费用,找人脉,处理后续的出售渠道。到时候,刨去成本,

利润咱们五五分!怎么样,哥哥够意思吧?"五五分!李默心动了。张硕描绘的蓝图,

加上他展现出的"实力",让李默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靠他自己,就算找到东西,

也可能卖不出价钱,甚至惹祸上身。有张硕这样"门路广"的人合作,似乎稳妥多了。

犹豫再三,加上酒精的催化,李默最终掏出了手机,翻拍了那张藏宝图,发给了张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