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我的巅峰从省秘起步

开灯 护眼     字体:

全文阅读>>

这份来自汉东大学的报告,果然引起了**最高决策层的关注。

报告被摆放在了一位以重视理论创新和年轻干部培养而著称的七武海之一的案头。

夜深人静,京城某处静谧大院的书房内,时针已悄然滑过十一点。

柔和的台灯光晕下,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正襟危坐。

他鬓角已染上繁霜,灰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岁月的皱纹刻在额角与眼尾,却并未带走他眼神中的锐利与深邃,反而增添了几分洞悉世事的沉稳与威严。

他便是以重视理论创新和年轻干部培养而著称的七武海之一。

此刻,他手中正拿着那份来自汉东大学的绝密报告——《关于我校学生叶尘有关国家发展战略若干重要观点的情况汇报》。书房里异常安静,只有他翻阅纸张时发出的轻微沙沙声,以及偶尔端起白瓷茶杯小酌一口的声响。

他的阅读速度不快,甚至可以说是缓慢,每一个段落,每一个论断,都仿佛在他心中经过反复的掂量和思考。

当看到叶尘《大国崛起》和《大明王朝》时,他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喃喃低语了一句:“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孩子,读史看到了根子上。”

然而,当他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论述》部分时,他的神情明显变得更加专注,身体也不自觉地微微前倾。

报告上那些关于“摒弃唯GDP论”、“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可持续”、“民生福祉是根本目的”的论述,像一块块巨石投入他平静的心湖,激起了层层波澜。

他看得极其仔细,有时甚至会停下来,目光离开报告,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陷入短暂的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红木书桌上轻轻敲击着。报告中那些超前而犀利的观点,显然触动了他内心深处对国家经济发展路径的深层忧思与长远谋划。

“高质量发展……”他再次轻声念出这个核心词汇,仿佛在品味这个词组背后所蕴含的千钧之力与战略转向。

他的眉头时而微蹙,时而舒展,眼神中闪烁着既有惊喜,也有审慎的光芒。

惊喜于一个年轻学子能有如此深邃的洞察力和理论勇气,审慎于这些观点背后所指向的改革深水区与巨大挑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书房内的空气仿佛都因这份报告而变得凝重。终于,他缓缓放下了报告,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似乎要将胸中的激荡平复下来。

他伸手取过笔架上那支常用的红笔,笔尖在灯下泛着沉稳的光泽。

他略一沉吟,目光再次扫过报告的封面,随即手腕沉稳有力地落下,在那份关乎一个年轻人命运的报告扉页上,留下了力透纸背、字字千钧的批示:

“阅。叶尘同志的文章,视野宏阔,思虑深远,所提‘高质量发展’之概念,颇具战略眼光与现实针对性,切中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换之要害。其虽年轻,然学识、胆识、见识皆属难得。确为可造之材。请有关部门予以关注,注意保护其学术探索之积极性,并可择机以适当方式(如通过学术交流、课题委托等非正式途径)进行接触考察,进一步了解其思想动态与品德操守。此类人才,应纳入长远培养规划。”

写完最后一笔,他轻轻放下红笔,将身体靠向椅背,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无垠的夜空。

他那深邃的眼眸中,除了日理万机的疲惫,更燃起了一种看到希望之光的欣慰与期待。

要知道,这份批示一旦下达,一个年轻人的命运轨迹将被彻底改变,而国家的人才库中,或许也将因此增添一员极具潜力的未来栋梁。

这无声的夜晚,因这寥寥数语的批示,而显得格外意味深长。

“同志”二字,已显露出非同一般的认可。批示在极小范围内传阅,一种无声但力量巨大的观察开始了。

有关部门按照指示,以极其自然和保密的方式,对叶尘展开了全面而细致的了解。

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在校表现、人际关系、甚至日常言行,短短时间就被呈上了有关领导的桌案。

所有的反馈信息都汇聚向一点:叶尘,才华横溢,谦逊低调思想深刻,脚踏实地,关心国事,却从不妄议;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生活简朴,品学兼优。考察结论是:“根正苗红,心志坚定,堪当大任。”

这种来自云端的“暗中观察”,为叶尘铺就了一条无形的康庄大道。

汉东大学高层,虽然无法知晓批示的具体内容,但从上报后隐约感受到的积极氛围中,周墨笙校长明白,叶尘这条“真龙”,是留不住了,但具体如何安排,还需要遵循组织程序。

而这份观察短短时间便是落在了实处。

这天叶辰正在图书馆看书,周校长亲自来找他。

“叶尘,有一个全国学术论坛交流大会,我们汉东大学推荐你和高育良老师去参加,这对你将来会起到不小的帮助。”

转眼间便是到了学术交流大会的时间,

秋日的京城,天空湛蓝如洗。

全国学术论坛交流大会的会场内,精英荟萃,名家云集。

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研究机构的顶尖学者们济济一堂,空气中弥漫着学术的馨香与思想碰撞的微电流。

作为汉东大学代表的叶尘和高育良教授,此刻正坐在前排,等待着大会的开幕。

高育良教授身着深色西装,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他气度沉稳,目光深邃,既有学者的儒雅,又带着一丝久居学府领导岗位的威严。

他微微侧头,对身旁的叶尘低语道:“叶尘啊,这次论坛规格很高,你看,那位是北大的陈老,那边是复旦的李教授,都是国内文学史界的泰斗。机会难得,要认真听,用心学。”

叶尘今天也是一身合体的正装,年轻的脸庞上带着谦逊而又不失自信的神情。

他恭敬地回应:“谢谢高教授,我一定会认真聆听,不负学校期望。”

高育良满意地点点头,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