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初遇:樟树下的旧书店与卡其色风衣九月的风带着桂花的甜香,吹过巷口的老樟树,
落下几片泛黄的叶子。林未蹲在“拾光书店”的门口,正用抹布擦拭木质台阶上的灰尘,
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贴在脸颊,她抬手捋了捋,指尖蹭到一点阳光的温度。
这家书店是外婆留给她的,位于老城区的巷子里,店面不大,木质书架从地面顶到天花板,
塞满了新旧不一的书籍。林未大学毕业后没去大城市找工作,而是留在这里,守着书店,
也守着外婆留下的念想。每天早上九点开门,晚上九点关门,
整理书籍、接待顾客、在账本上记录收支,日子过得像书架上的旧书,
安静却满是褶皱里的故事。“请问,这里有《山茶文具店》吗?
”一道温和的男声从头顶传来,林未站起身,撞进一双清浅的眼眸。
男人穿着一件卡其色风衣,里面是白色衬衫,领口系着一条浅灰色领带,
手腕上戴着一块简约的机械表,表盘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他手里提着一个黑色公文包,
身形挺拔,站在樟树下,风拂动他的衣角,像一幅安静的油画。林未的心跳漏了半拍,
赶紧低下头,手指攥了攥抹布:“有、有的,在文学类书架第三排,靠窗边的位置。
”“谢谢。”男人的声音带着笑意,脚步很轻地走进书店。林未看着他的背影,
心里泛起一丝涟漪。她很少在这条老巷子里见到陌生的年轻人,
大多是熟客——比如每天来读报纸的张爷爷,放学后来借漫画的初中生小宇,
还有偶尔来淘旧书的大学教授李老师。这个男人的出现,像一滴墨滴进清水,
在她平静的生活里,晕开了一圈淡淡的痕迹。她赶紧收拾好抹布,走进书店,
看到男人正站在文学类书架前,指尖轻轻划过书脊,动作温柔得像在触碰易碎的珍宝。
他很快找到了《山茶文具店》,抽出书,靠在窗边的单人沙发上,慢慢翻开。
阳光透过老式木窗,落在他的侧脸,睫毛在眼下投出浅浅的阴影,
连翻书的动作都带着一种从容的韵律。林未走到收银台后,假装整理账本,
眼角的余光却忍不住追随着他。他读得很认真,偶尔会停下来,指尖在书页上轻轻点几下,
像是在琢磨文字里的深意。书店里很安静,只有翻书的沙沙声、窗外的风声,
还有林未自己有些急促的心跳声。临近中午,顾客渐渐多了起来。张爷爷拄着拐杖走进来,
熟稔地跟林未打招呼:“小未,今天天气好,有没有进新的报纸?”“张爷爷,在老地方呢,
我帮您拿。”林未起身去取报纸,路过窗边时,不小心撞了一下沙发扶手,
手里的报纸掉在地上。“小心。”男人立刻站起身,弯腰帮她捡报纸,
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背,传来一丝微凉的触感。林未的脸颊瞬间发烫,
赶紧接过报纸:“谢、谢谢。”男人笑了笑,没说话,回到沙发上继续看书。
张爷爷看在眼里,凑到林未身边,小声打趣:“小未,这小伙子长得俊,是新来的吧?
”林未的脸更红了,赶紧推着张爷爷去读报区:“张爷爷,您快读报吧,一会儿报纸该凉了。
”中午十二点,男人合上书,走到收银台前。《山茶文具店》的封面是淡绿色的,
被他握在手里,显得格外干净。“麻烦结账。”“二十八块。”林未低头扫码,
不敢看他的眼睛,声音细若蚊吟。男人付了钱,接过书,却没立刻走,
而是看向书架上摆放的一盆绿萝:“这家书店很舒服,以后会常来。”林未猛地抬头,
刚好对上他的目光,他的眼里带着笑意,像盛着初秋的阳光。她赶紧点头:“欢、欢迎常来。
”男人转身走出书店,卡其色风衣的衣角在风里晃了晃,很快消失在巷口。
林未站在收银台后,看着他离开的方向,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软软的,甜甜的。
那天下午,林未整理书架时,在《山茶文具店》原来的位置,发现了一张浅灰色的便签纸,
上面用钢笔写着一行字:“书店的阳光很好,适合读温柔的书。”字迹工整,
带着一丝飘逸的弧度。林未把便签纸小心翼翼地夹进自己的笔记本里,
指尖反复摩挲着那行字,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笑容。她不知道这个男人的名字,
不知道他的职业,只知道他喜欢《山茶文具店》,喜欢书店的阳光,
还留下了一张温柔的便签。从那天起,男人成了书店的常客。每周三、周五的下午,
他都会准时出现,穿着不同款式的衬衫,偶尔换件外套,但卡其色风衣出现的频率最高。
他每次来都会找一本散文或小说,坐在窗边的沙发上读,
偶尔会点一杯林未泡的菊花茶——他第一次来的时候,林未问他要不要喝水,
他说“菊花茶就好,谢谢”,后来林未每次看到他来,都会提前泡好一杯,
放在窗边的小桌上。他很少说话,大多时候都在安静地读书,
偶尔会跟林未聊几句关于书籍的话题。他知道很多作家的轶事,
能准确说出某本书的出版背景,林未总是听得入神,觉得他像一本厚重的书,
越读越觉得有趣。有一次,林未在整理旧书时,发现一本1985年版的《边城》,
书页泛黄,扉页上有手写的批注。她正看得入神,男人走过来,
指着批注说:“这是沈从文先生的研究者写的,很有见地。
我在大学图书馆里见过一本类似的,后来被人借走了,再也没还回来。
”林未惊讶地看着他:“你是学文学的吗?”“不是,”男人笑了笑,“我学的是历史,
不过喜欢读文学类的书,觉得能让人心里变柔软。”那天他们聊了很久,
从沈从文聊到汪曾祺,从旧书的收藏聊到书店的历史。林未知道了他叫沈倦,
在附近的大学做历史系讲师,每周三、周五下午没课,就来书店看书。夕阳西下时,
沈倦准备离开,走到门口又回头:“林未,你外婆的书店,真的很好。”林未愣了一下,
才反应过来他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大概是上次他结账时,她在账本上写名字被他看到了。
她点点头,心里满是暖意:“谢谢,我也很喜欢这里。”沈倦笑了笑,转身走进暮色里。
林未站在门口,看着他的背影,手里还握着那本《边城》,扉页上的批注仿佛也有了温度。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那个叫沈倦的男人,不再是偶然闯入的陌生人,
而是成了她安静日子里,最温柔的期待。
第二章靠近:书架后的修书针与未说的关心十月的雨淅淅沥沥,敲打着书店的木窗,
发出“嗒嗒”的声响。林未坐在收银台后,手里拿着一本旧书,正用修书针修补破损的书脊。
这是一本1972年版的《唐诗三百首》,是张爷爷送来的,说“小未手艺好,帮我修修,
还能再读几年”。书店里没什么顾客,只有雨声和偶尔的翻书声。林未专注地修补着书,
没注意到门口的风铃响了——沈倦撑着一把黑色雨伞,走进书店,风衣的下摆沾了点雨水,
他轻轻抖了抖,水珠落在木质地板上,晕开小小的湿痕。“雨下得真大。
”沈倦走到收银台前,笑着说。林未抬起头,看到他,赶紧放下修书针:“是啊,
你没淋到雨吧?我给你倒杯热水。”“没怎么淋到,谢谢。”沈倦在窗边的沙发坐下,
把雨伞靠在墙角,打开公文包,拿出一本《万历十五年》,却没有立刻翻开,
而是看向林未手里的修书针,“你还会修旧书?”“嗯,外婆教我的,
”林未拿起那本《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是张爷爷的,年代久了,书脊坏了,我帮他修修。
”沈倦走过来,俯身看着书:“修得很仔细,针脚很匀。我以前在图书馆做义工时,
也学过一点修书,不过没你这么好的手艺。”他的手指轻轻碰了碰书脊上的线,
“这里可以再补一点胶水,会更牢固。”林未点点头,
心里有点雀跃——原来他们还有共同的小技能。她从抽屉里拿出胶水,按照沈倦说的,
在书脊上轻轻涂了一点,果然比之前牢固了不少。“谢谢你,沈老师。
”林未抬头对他笑了笑,眼里亮晶晶的。沈倦的心跳漏了半拍,赶紧移开目光,
回到沙发上:“不用客气,举手之劳。”那天下午,沈倦没有像往常一样专注读书,
而是时不时看向收银台的方向。林未坐在那里,认真地修补着旧书,阳光透过雨幕,
落在她的侧脸上,柔和得像一幅水墨画。他看着她低头时认真的样子,
看着她捋头发时的小动作,看着她偶尔皱起眉头思考怎么修补书脊,
心里泛起一丝莫名的温柔。雨停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沈倦合上书,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
突然想起什么,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这个给你,
上次看到你修书用的修书针有点旧了,这个是我托朋友从苏州买的,质量好一点。
”林未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套银色的修书针,还有一把小巧的剪刀,
刀刃上刻着精致的花纹。她的心里暖暖的,眼眶有点红:“沈老师,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不算贵重,”沈倦笑了笑,“就当是谢谢你每次给我泡的菊花茶,
还有……谢谢你让我在书店里,能有一个安静的地方看书。”林未握紧盒子,
小声说:“那、那我收下了,谢谢你。”沈倦点点头,转身离开。林未站在门口,
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巷口,手里的盒子还带着他手心的温度。她回到收银台,
把那套修书针小心翼翼地放进抽屉里,和外婆留下的修书工具放在一起,
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软软的,暖暖的。从那以后,沈倦和林未的互动多了起来。
他会在来书店时,带一些自己种的薄荷,放在书店的窗台上,说“薄荷能提神,
也能净化空气”;林未会在他来之前,把他喜欢的书放在窗边的书架上,
方便他找到;他会跟她分享学校里的趣事,比如学生在课堂上问的奇怪问题,
比如历史系举办的学术讲座;她会跟他聊书店里的顾客,比如张爷爷又读了什么报纸,
小宇又借了什么漫画。有一次,林未感冒了,嗓子沙哑,说话声音很小。沈倦来书店时,
一眼就看出她不舒服,皱了皱眉头:“你是不是感冒了?有没有吃药?”“吃了,没事的,
过两天就好。”林未勉强笑了笑。沈倦没说什么,转身离开了书店。一个小时后,
他又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杯,还有一包药:“这是我妈寄来的感冒药,效果很好,
你按说明书吃。保温杯里是红糖姜茶,趁热喝,对嗓子好。”林未接过保温杯,
指尖碰到他的手,感觉到他的手有点凉——大概是为了买这些东西,在外面跑了很久。
她低着头,声音有点哽咽:“沈老师,谢谢你,你真好。”“别客气,”沈倦摸了摸她的头,
动作很轻,像怕碰碎什么珍宝,“好好休息,别太累了。”那天下午,沈倦没有在书店看书,
而是帮林未整理书架、接待顾客,让她坐在收银台后休息。林未看着他忙碌的身影,
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沈倦对她的好,不是普通朋友间的客气,
而是带着一丝不一样的温柔。可她不敢问,也不敢说,只能把这份心动藏在心里,
像藏起书架深处的旧书,小心翼翼,怕被人发现。晚上关店后,林未坐在收银台后,
喝着沈倦送来的红糖姜茶,手里拿着那套修书针,心里反复想着他下午的样子。
她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一行字:“今天沈老师给我送了感冒药和红糖姜茶,
他的手有点凉,应该是跑了很多地方。”写完后,她又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赶紧合上笔记本,
放进抽屉里。窗外的月光透过木窗,落在书架上,照亮了一本本旧书,
也照亮了她心里那点不敢说出口的暗恋。她不知道,沈倦离开书店后,并没有直接回学校,
而是在巷口的樟树下站了很久。他看着书店的灯光,手里还残留着摸过她头发的触感,
心里满是纠结——他喜欢林未,喜欢她的安静,喜欢她的温柔,喜欢她修书时认真的样子,
可他不确定林未的心意,也怕自己的靠近会打扰她平静的生活。那晚的风带着桂花的甜香,
吹过巷口,吹乱了两个人的心事,也吹开了暗恋的序幕,只是这序幕后的故事,
还藏在未说出口的话里,藏在书店的每一个安静的午后。
第三章试探:留书笺与藏在咖啡里的心事十一月的阳光变得稀薄,落在书店的木质书架上,
留下长长的影子。林未站在梯子上,正整理顶层的旧书,突然脚下一滑,身体晃了晃,
手里的几本书掉了下来。“小心!”沈倦的声音传来,他快步走过来,伸手接住了掉落的书,
又扶住梯子,语气带着一丝紧张:“你没事吧?有没有摔到手?”林未站稳身子,
从梯子上下来,脸颊有点红:“没、没事,谢谢你,沈老师。”“以后整理顶层的书,
记得叫我,我来帮你,”沈倦把书放在书架上,皱了皱眉头,“梯子太旧了,不安全,
明天我给你带个新的过来。”“不用了,沈老师,太麻烦你了。”林未赶紧说。“不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