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上,新娘跟着她的白月光跑了
作者:会元的艾吉
主角:沈星泽顾川
类别:短篇
状态:已完结
更新:2025-09-20 11:00
免费试读 下载阅读器离线看全本

十分具有看点的一本爽文《婚礼上,新娘跟着她的白月光跑了》,类属于短篇言情题材,主人公是沈星泽顾川,小说原创作者叫做会元的艾吉。故事内容丰富多样,充满惊喜与刺激。「你这个屋顶,想让它飞起来吗?现在的结构根本撑不住。还有这面墙,风荷载计算过吗?……

章节预览

我是一名结构建筑师,我的人生信条是:所有情感,都该像建筑一样,

有稳定的结构和清晰的逻辑。我花了七年,用尽所有积蓄,

为我和许念一的爱情搭建了最完美的“婚房”。我计算了每一个细节,加固了每一处连接,

我以为它坚不可摧。但在婚礼上,当她那个消失了七年的白月光——沈星泽,

苍白着脸说出“我病了”三个字时,我亲手搭建的一切,瞬间崩塌。她对我说“对不起,

他没有我会活不下去”,然后提着婚纱,

奔向了那座看似深情、实则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我以为,故事的结局,

不过是我这个坚实的“承重墙”,输给了一段被美化过的回忆。我以为,他们车毁人亡,

她断腿他殒命,就是对这场闹剧最惨烈的惩罚。直到警察敲开我的门,

将冰冷的手铐对准我时,我才发现—我,从被抛弃的新郎,变成了头号杀人嫌犯。

1我叫顾川,一名结构建筑师。我的世界由数据、力学和精准的计算公式构成。我的工作,

是确保每一栋摩天大楼的骨架都绝对安全,能抵御八级地震、十七级台风,

以及时间最无情的侵蚀。我的人生,也像我亲手绘制的结构图一样,横平竖直,逻辑清晰,

不允许有丝毫偏差。今天,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张图纸,即将竣工验收的日子。

婚礼现场的宴会厅,是我们工作室早期的获奖作品。穹顶的弧度,每一根梁柱的位置,

我都烂熟于心。悠扬的弦乐四重奏在空间里流淌,光线透过我们精心设计的玻璃幕墙,

洒下斑驳的光晕。一切都完美得像一个计算好的梦境。我站在红毯的尽头,西装笔挺,

手心里的那枚铂金戒指,却被紧张的汗水浸得有些滑腻。我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心跳的频率,

略高于正常值,但还在安全范围内。光束下,许念一穿着洁白的婚纱,正缓缓向我走来。

她是我七年的女友,我独一无二的设计搭档,我未来的妻子。她的美,

依旧能瞬间扰乱我所有的计算公式,让我的心跳曲线陡然飙升。

司仪温和而庄重的声音响起:「顾川先生,你是否愿意娶你面前的这位女士,无论……」

「慢着!」一声突兀的呼喊,像一把重锤,毫无征兆地砸碎了现场水晶灯一般精致的氛围。

宴会厅那扇厚重的橡木门被猛地推开,一个男人站在门口,逆着光,身形显得有些单薄,

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是沈星泽。他穿着一件风尘仆仆的白衬衫,领口微开,

像是经历了长途跋涉。脸色苍白得像一张被雨水打湿的宣纸,但那双眼睛,

却像两簇幽蓝的火苗,灼热地穿透数百人的嘈杂,死死地钉在许念一的身上。全场哗然。

宾客们的窃窃私语像潮水般涌来,我甚至能听到我身边伴郎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念念,」

沈星泽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还夹杂着一丝破碎的颤音,「我病了。」他向前踉跄了一步,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扶住了门框。「跟我走,好吗?这次我不会再放手。」

我感觉许念一的手在我掌心里猛地一颤,那温度瞬间从三十七度降到了冰点。

我下意识地攥紧,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试图用我的体温和力量将她拉回现实。「念一,

别听他的,那是个疯子。」我压低声音,语气里是我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恳求,

「看看我们身后,背景板上那张图,那是我们未来的家,我一根一根钢筋算出来的家。

你忘了你说过,要有朝南的落地窗,要有能放下你所有画具的工作室……」

她没有回头看那张我们熬了无数个夜晚才完成的蓝图。她的全部视线,都给了门口那个男人。

七年的点点滴滴,我们一起熬夜画图的争执,一起跑工地的汗水,

一起庆祝第一个项目中标的香槟,在这一刻,

仿佛被那道苍白而戏剧性的身影瞬间清空、格式化。「顾川,对不起。」

她的声音轻得像梦呓,却一字一句地凿穿我的耳膜。她开始用力,试图挣脱我的手。那力道,

陌生而决绝。「他没有我,会活不下去的。」说完,她用尽全力甩开了我的钳制。

那枚我套在她手上的订婚戒指,在挣脱的瞬间划过我的手背,留下一道冰冷的触感。

她提着价值不菲的婚纱裙摆,像一只被蛊惑的飞蛾,

不顾一切地奔向那团看似温暖实则致命的火焰。两人在门口紧紧相拥,那个画面,

在旁人看来或许是冲破世俗的悲壮与唯美,但在我眼中,

只有无尽的刺痛和结构崩塌般的荒谬。他们转身,消失在门外耀眼的阳光里,

留给我一个满堂的错愕、同情,和一个已经沦为全城笑话的婚礼。我僵硬地站在原地,

像一根被算错了核心参数的承重柱,在众目睽睽之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即将崩塌。

脑海里,一个冰冷而熟悉的声音响起。那是我自己的声音,

是我用来对抗这个混乱世界的最后一道逻辑防线。「项目代号:『百年好合』。」

「项目进度:最终验收阶段。」

「突发事件:核心组件『许念一』受外部高风险因素『沈星泽』干扰,主动离场,

引发不可逆的结构性崩溃。」「项目结论:彻底失败。」「启动……最终惩罚机制。」

2七年前,我第一次见到许念一,是在设计院三十三楼的天台上。

她穿着一条洗得发白的连衣裙,半个身子探出栏杆外,四月傍晚的风吹起她的长发,

像一幅即将被撕碎的画。她的初恋男友,沈星泽,那个在建筑学院里像神一样存在的才子,

出国交换不到三个月,就用一张和金发碧眼女孩在埃菲尔铁塔下的亲吻照,

高调地宣告了他们四年恋情的死亡。我,一个刚实习的结构设计,

因为一个悬挑阳台的力学模型和带我的老师吵得面红耳赤,心情烦闷,上来抽根烟冷静一下,

正好撞见这一幕。我没像英雄一样冲过去把她拽回来,也没说什么「生命可贵」的废话。

我只是默默点上烟,吸了一口,

然后指着远处一栋我们院刚刚封顶的超高层建筑说:「你看那栋楼,风那么大,它晃不晃?」

她愣愣地转过头,泪眼婆娑地看了看,然后摇了摇头。「因为地基够深,核心筒够稳。」

我说,「人也一样,心里那根主心骨要是断了,风一吹就散架了。」从那天起,

我成了她的「主心骨」。她酗酒,把胃折腾得一塌糊涂。我画不出浪漫的插画,

就用CAD给她画了一张精准到分钟的胃药服用时间表和养胃食谱,

打印出来贴在她桌上。她对未来感到绝望,整日画一些阴暗扭曲的线条。

我带她去看的不是治愈系电影,而是城市里那些屹立了百年的老建筑。

我指着外滩那些老银行的石材基座告诉她:「你看,只要基础牢固,结构合理,

就能抵御任何风雨和时间的冲刷。」我们一起熬夜画图,参加一个又一个竞赛。

我记得有一次,为了一个青年设计师大赛,她设计了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方案,

有着大跨度的飘浮屋顶和不规则的曲面墙体。所有人都赞叹她的才华,只有我泼了冷水。

「你这个屋顶,想让它飞起来吗?现在的结构根本撑不住。还有这面墙,风荷载计算过吗?

台风天第一个完蛋的就是它。」她气得把模型摔在地上,骂我没有审美,不懂艺术。

我们大吵一架,冷战了三天。第四天,她红着眼睛找到我,递给我一张草图:「我改了,

你帮我看看,怎么才能让它既好看,又能站得住。」那个下午,

我们第一次找到了属于我们的合作模式。我用我的理性,为她的感性构建骨架。最终,

那个作品拿了金奖。后来,我们用奖金和所有的积蓄,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很小,

挤在一个老旧的创意园里,但很温馨。我负责结构,她负责概念。

我保证她的天马行空能够安全落地,她赋予我的冰冷力学予美感和灵魂。

她曾在一个项目竣工庆功宴的晚上,微醺地靠在我背上,笑着说:「顾川,

你就是我人生的承重墙,最稳的那一根。」我信了。我以为,

我这堵坚实、可靠、数据精准的墙,

已经彻底取代了她心中那个虚幻、遥远、只存在于美化过的回忆里的影子。

在我内心的「项目日志」里,许念一的「稳定指数」,从最初濒临崩溃的20%,

在我七年如一日的维护和加固下,缓慢攀升到了95%。只差最后5%,

我们就能完成「百年好合」这个项目,然后,

我会彻底卸载掉这个伴随我七年的、可笑又可悲的内心防御程序。我以为,万无一失。

结构师的字典里,本就不该有「意外」这个词。3裂缝的出现,如结构疲劳,于无声处,

却致命。沈星泽回来了。顶着「海外新锐设计师」的光环,像一颗被精心包装过的流星,

精准地砸进了我们的生活。他空降成了我们正在全力竞标的地标性文化中心项目的甲方顾问。

项目评审会上,他一身剪裁得体的意大利名牌西装,手腕上是百达翡丽,谈吐风趣,

和记忆里那个只会穿白衬衫的青涩少年判若两人。他对我俩共同设计的方案大加赞赏,

尤其是对许念一的概念部分。「非常有灵气,念念,你比以前更出色了。」

他毫不避讳地当着十几个专家的面叫着她的小名,语气亲昵又自然。然后,他话锋一转,

用PPT遥控笔指向我负责的结构模型图:「不过,顾工的结构方案,

似乎……过于稳健了。比如这个中庭,如果把这两根承重柱换成环形张拉索,

视觉上会轻盈很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牺牲掉了一些艺术上的可能性,有点可惜。」

他的语气很温和,像是在探讨学术,却像一根针,精准地刺向我最核心的专业领域。

我立刻反驳:「沈老师,环形张拉索的成本是混凝土柱的三倍,而且后期维护极其复杂,

对于一个公共建筑来说,性价比太低。而且,我计算过,这个区域的人流密度,

柱式结构提供的冗余度更高。」我以为许念一会像过去无数次一样,

立刻补充道:「安全和成本是我们的首要考量。」但她没有。她只是轻轻碰了碰我的胳膊,

然后对着会议室的众人微笑道:「我觉得沈老师的意见很有启发性。

视觉效果确实是我们一直想突破的瓶颈,我们回去可以再优化一下。」那一刻,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我感觉自己像个固执守旧、不懂变通的老古董。

这是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在专业上,她没有站在我这边。我内心的「稳定指数」,

屏幕闪烁了一下,从95%,掉到了90%。真正的警报,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拉响。

那天我从外地工地连夜赶回来,一身泥泞和疲惫。家里没人,打电话给许念一,

她说在工作室加班改图,让我别担心。我心里一软,想着她肯定又没吃饭,

就买了她最爱吃的那家店的云吞面,开车送过去。创意园里很安静,

只有雨打在铁皮屋顶上的声音。我推开工作室虚掩的门,愣住了。她和沈星泽,两个人,

正站在我们巨大的建筑模型前。桌上放着一瓶喝了一半的勃艮第红酒,

两个高脚杯里晃动着深红的液体。他们没有在改图,

而是在兴奋地讨论着一个全新的、打败性的设计方案。

我听到沈星泽说:「……放弃传统的框架,我们用外骨骼结构,

把所有的管线和支撑都暴露出来,形成一种后工业时代的美学……」那是他们思想的火花,

是两个顶级概念设计师之间的灵感碰撞。模型室柔和的射灯照在他们身上,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属于同类人的光芒。而我,

提着一袋快要冷掉的云吞面,站在门口的阴影里,像个格格不入的、送外卖的。

雨水顺着我的发梢滴落,冰冷刺骨。「你怎么来了?」许念一看到我,脸上的光芒瞬间褪去,

换上了一丝惊讶和不自然。沈星泽倒是很得体地朝我举了举杯,微笑道:「顾工,来得正好,

我们正聊到一个激动人心的点子,或许能彻底解决结构和美学的矛盾。」我没理他,

只是死死地看着许念一,问:「他怎么会在这里?」我的声音很平静,

但许念一的脸色瞬间就变了。她像是被踩到了尾巴的猫,立刻竖起了全身的刺。「顾川,

你能不能别这么敏感?」她皱起眉,语气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不耐烦,

「我们只是在谈工作!甲方顾问深夜来指导,我能拒绝吗?你一个搞结构的,

懂我们概念设计师的灵感碰撞吗?」「你一个搞结构的……」这句话,

像一把淬了毒的、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我的胸膛,刺入我最骄傲也最自卑的地方。

是啊,我只懂承重、抗剪、屈服强度,我不懂什么后工业时代的美学。我看着她,

又看了看那个光芒万丈的沈星泽,突然觉得手里的云吞面无比沉重,也无比可笑。

我没再说话,转身把那碗面原封不动地放在门外的垃圾桶上,走进了瓢泼大雨里。车里,

后视镜里的工作室灯火通明,像一个温暖的孤岛,而我被放逐在冰冷的海上。

我内心的屏幕疯狂闪烁着红光。「稳定指数:75%。」4文化中心项目进入了最终角逐。

我们的方案,和另一家实力雄厚的老牌设计院的方案,进入了终审。沈星泽作为甲方顾问,

手握关键的一票。这些天,许念一和我陷入了漫长的冷战。她不再跟我讨论方案的任何细节,

而是频繁地和沈星泽进行「线上沟通」。她搬到了工作室去住,理由是「为了项目,

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需要心无旁骛」。我看着她对着手机时而蹙眉、时而展颜微笑的样子,

感觉我们之间那堵我亲手砌了七年的墙,正在被一台无形的、强大的机器,一点点地拆除。

终审前夜,我找到工作室,想做最后一次努力。「念一,你有没有觉得,

沈星泽不是在帮我们,而是在拆散我们?」我站在她面前,开门见山,「他所有的建议,

都在否定我们过去坚持的原则。」她从一堆图纸里抬起头,眼神疲惫而疏离:「顾川,

你就是嫉妒。你嫉妒他的才华,嫉妒他的眼界。你能不能成熟一点,

不要把工作和个人情绪混为一谈?」那一刻,我知道,说什么都晚了。第二天,在终审会上,

我看到了她眼中的血丝,和一丝我看不懂的、混杂着期待与不安的神情。结果宣布时,

沈星泽清了清嗓子,站起身。「两个方案都非常优秀,」他环视全场,

最后目光落在许念一身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歉意,「但综合考量艺术性和前瞻性,

以及未来的国际影响力,我个人……更倾向于B方案。」B方案,

是那家老牌设计院的。我看着许念一瞬间煞白的脸,和眼中迅速涌上的难以置信,

心里反而出奇地平静了。所有的计算,都有一个最终结果。现在,结果出来了。会议结束后,

在空无一人的走廊里,沈星泽拦住了失魂落魄的许念一。我站在不远处的拐角,像个幽灵,

听得一清二楚。「念念,对不起。这个项目太重要,我必须对我的职位负责,做到绝对客观。

」他温声说,语气里满是无奈。「但你的才华,

不应该被埋没在一个只会计算承重和成本的人身边。」他话锋一转,眼中闪着光,

「离开这个小作坊吧,来我这里,我正在组建一个全新的明星团队,我们去拿普利兹克奖。

下一个国际项目,我保证,主角是你。」原来如此。釜底抽薪,再画一个更大的饼。

他用一个虚假的希望,换走了我们的项目。现在,又想用另一个更宏大的希望,

换走我的合伙人,我爱了七年的女人。我深吸一口气,从拐角走了出去。我没有愤怒,

也没有歇斯底里地质问。我只是走到许念一面前,从我的公文包里拿出两样东西,

轻轻放在她面前的桌子上。一把工作室的黄铜钥匙。一份我已经签好字的股权无偿**协议。

查看完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