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七零:绣娘与兵共山河
作者:彼岸有妖Q
主角:沈青绾陆战霆
类别:短篇
状态:已完结
更新:2025-09-23 14:40
免费试读 下载阅读器离线看全本

彼岸有妖Q以细腻的笔触创作了一部充满惊喜的短篇言情小说《锦绣七零:绣娘与兵共山河》,主角沈青绾陆战霆的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这本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巧妙的叙事手法给读者带来了难忘的阅读体验。穿针引线,借着月光,在那块粗棉布上轻轻绣了起来。没有复杂的图案,只是简单的几片叶子,可她的手法依旧娴熟,针脚细密均匀,叶……。

章节预览

第1章魂归异乡沈清婉最后记得的,是掖庭绣坊暖阁里那盏摇曳的烛火,

和指尖那枚即将绣完的“百鸟朝凤”手帕。她是大胤朝最年轻的宫廷绣女,

一手苏绣出神入化,因手艺出众被调至尚功局,专司为后宫妃嫔绣制衣物佩饰,

却因无意中撞见了后宫秘辛,被一杯“牵机引”断送了性命。喉间的灼痛尚未散尽,

意识却猛地坠入无边黑暗,再睁眼时,刺目的阳光和耳边嘈杂的声响让她瞬间眩晕。“青绾!

沈青绾!你倒是醒醒啊!”一个粗粝的女声在耳边哭喊,“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

娘可怎么活!”沈清婉艰难地转动眼珠,映入眼帘的是土黄色的屋顶,糊着报纸的墙壁,

还有一张布满泪痕的陌生妇人脸。这不是她熟悉的雕梁画栋,更没有熏香袅袅,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煤烟味和……霉味?“水……”她嗓子干得像要冒烟,

发出的声音嘶哑难听,完全不是自己惯常的柔婉语调。“哎!水来了!

”妇人连忙端过一个豁了口的粗瓷碗,小心翼翼地喂她喝了两口。温热的水流过喉咙,

沈清婉混沌的脑子稍稍清醒。她环顾四周,这是一间狭小的土坯房,

陈设简陋得可怜:一张破旧的木桌,两条长凳,墙角堆着几个麻袋,

还有一张铺着粗布褥子的土炕——她正躺在这炕上。身上盖的被子带着一股陈旧的皂角味,

布料粗糙得磨皮肤。“我……这是在哪儿?”她轻声问,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

妇人愣了一下,随即抹着眼泪道:“青绾,你傻了?这里是咱们家啊!

你前儿个去河边洗衣服,失足掉水里了,高烧了两天两夜,可把娘吓坏了!”沈青绾?落水?

高烧?陌生的名字和记忆碎片涌入脑海,沈清婉头痛欲裂。

无数不属于她的画面在眼前闪过:一个同样叫“沈青绾”的十六岁女孩,

生活在一个叫“红旗公社”的地方,父亲早逝,母亲拉扯她和弟弟过日子,家里穷得叮当响,

女孩性格怯懦,是个出了名的闷葫芦……而她,大胤朝的绣女沈清婉,竟然在一场意外后,

占据了这具年轻的身体。“现在是……哪一年?”她颤声问,心中已有了不祥的预感。

“傻孩子,烧糊涂了?”妇人摸着她的额头,“现在是七六年啊!刚过了年没多久呢。

”七六年……沈清婉的心沉到了谷底。她曾在古籍中见过关于“朝代更迭”的记载,

却从未想过,自己会跨越千年,来到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年代”。没有绫罗绸缎,

没有精致绣架,甚至连填饱肚子都成了问题——从原主的记忆里,她清楚地知道,

这个年代买东西需要“票”,粮食更是按人头定量供应,这家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接下来的几天,沈清婉(如今该叫沈青绾了)假装“病后虚弱”,

默默消化着这个残酷的事实,也努力适应着新的身份。她的母亲叫李秀莲,

是个朴实勤劳的农村妇女,弟弟沈青强才十岁,正是半大不小要吃饭的年纪。原主落水,

就是因为要赶在天黑前洗完一家人的衣服,脚下湿滑才出了意外。

看着母亲偷偷把窝窝头掰给她,

自己却啃着难以下咽的红薯干;看着弟弟望着邻居家孩子手里的糖块,咽着口水却不敢作声,

沈青绾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她不能再让这对母子过这样的日子,她有手,有脑子,

更有一身别人没有的本事——刺绣。这天夜里,等母亲和弟弟都睡熟了,沈青绾悄悄起身,

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弱月光,摸索着在原主的旧木箱里翻找。她记得,

原主的奶奶曾留下过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那是这个家里唯一和“绣活”沾边的东西。果然,

在箱子最底层,她找到了那个缠着补丁的笸箩。里面只有几枚锈迹斑斑的钢针,

一绺粗糙的棉线,还有一块边角料的粗棉布。沈青绾拿起一根针,指尖传来熟悉的触感,

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就算到了这个陌生的年代,她的手艺,还在。她捻起一根藏青色的棉线,

穿针引线,借着月光,在那块粗棉布上轻轻绣了起来。没有复杂的图案,

只是简单的几片叶子,可她的手法依旧娴熟,针脚细密均匀,叶片的脉络栩栩如生。

绣完最后一针,她轻轻吁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就靠这个,她要在这个年代,

好好活下去,让娘和弟弟过上好日子。第2章初露锋芒身体渐渐好转后,

沈青绾开始帮着家里干活。挑水、做饭、喂猪,这些粗笨活计对曾经的宫廷绣女来说,

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她咬着牙一一扛了下来。李秀莲见女儿“病好”后像变了个人似的,

不再怯生生的,反而多了几分沉稳和韧性,既欣慰又有些疑惑,只当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沈青绾一边干活,一边留意观察这个时代。她发现,虽然物资匮乏,

但人们对“好看”的东西依然有需求。女人们喜欢在衬衫领口绣朵小花,

孩子们的虎头鞋上也要绣上吉祥图案,只是大家的绣法都极为简单粗糙,

远不能和她的技艺相比。这让她看到了希望。她开始琢磨着,用自己的手艺换点钱或票。

可她没有像样的布料和丝线,家里也拿不出钱来买。正在发愁时,

她注意到村里有户人家要嫁女儿,正四处找人给嫁妆单子上的枕套绣花样。

沈青绾鼓起勇气找上门去。那家的女主人王大娘看着眼前这个面黄肌瘦的丫头,

一脸怀疑:“青绾?你会绣?你娘不是说你以前连针都不怎么碰吗?”“王大娘,

我……我以前偷偷学过一点,您让我试试吧,不要工钱,给我几尺细布和两绺丝线就行。

”沈青绾低声说。她知道,现在的自己没有资格谈条件。王大娘犹豫了一下,

想着反正只是两个枕套,让她试试也无妨,便点头答应了。“行,那你就试试。

要是绣得不好,可别怪我不给你布料。”沈青绾欣喜若狂,

捧着王大娘给的半尺的确良和几缕彩色丝线,如获至宝。回到家,她趁着母亲和弟弟睡熟后,

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开始了她在这个时代的第一单“生意”。她没有选择常见的牡丹、月季,

而是根据枕套的尺寸,设计了两朵含苞待放的玉兰,配上几片兰草叶。她的针法细腻至极,

劈线如丝,用平针绣出玉兰花的温润,用滚针绣出兰草的飘逸,

甚至在花瓣边缘用了极浅的色阶过渡,让整朵花看起来立体生动,仿佛下一秒就要绽放。

三天后,当她把绣好的枕套送到王大娘家时,王大娘惊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我的娘哎!

这……这是你绣的?”她捧着枕套,手指小心翼翼地拂过上面的花纹,

“这花看着跟活的一样!比镇上绣坊里的还好!”周围来看热闹的邻居也啧啧称奇,

纷纷夸赞沈青绾好手艺。王大娘高兴得合不拢嘴,不仅给了她承诺的布料丝线,

还硬塞给她两斤粮票,说是“额外奖励”。沈青绾拿着粮票回家,李秀莲又惊又喜,

追问之下,才知道女儿竟有这样的本事。“青绾,你啥时候学的这手艺?”沈青绾早有准备,

含糊道:“是奶奶以前教我的,我一直没敢拿出来,怕绣不好丢人。”李秀莲叹了口气,

摸着女儿的头:“好孩子,你奶奶要是泉下有知,肯定高兴。只是……这手艺虽好,

也别太张扬,这年头,露富不是好事。”沈青绾点点头,她明白母亲的顾虑。

在这个处处讲“集体”“平等”的年代,太过突出确实可能引来麻烦。但她也知道,

这是她们家唯一的出路,她必须小心翼翼地走下去。靠着王大娘家的“活广告”,

村里渐渐有人来找沈青绾绣东西。有的是给孩子绣虎头帽,有的是给新媳妇绣嫁妆,

她都来者不拒,收费不高,只求能换点粮票、布票,或是几尺布料、几缕丝线。她的名声,

慢慢在红旗公社传开了。这天,她正在家里绣一个荷包,

忽然听到院门口有人喊:“沈青绾在家吗?”沈青绾出去一看,是公社文书刘建国,

身后还跟着一个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看起来像干部模样的中年男人。“刘文书,您找我?

”沈青绾有些疑惑。刘建国笑着说:“青绾,这位是县外贸局的王科长,听说你绣活做得好,

特地来看看。”沈青绾心里咯噔一下,外贸局?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己?

第3章意外之喜王科长名叫王志强,是县外贸局负责土特产收购的。他听公社书记提起,

红旗公社有个姑娘绣活极好,便特地跑了一趟。“沈青绾同志,听说你的刺绣手艺很不错,

能不能让我们看看?”王志强语气和蔼,没有官架子。沈青绾犹豫了一下,

还是把他们请进了屋,拿出了自己最近绣的几个物件:一个绣着鸳鸯戏水的荷包,

一双虎头鞋,还有一块绣着兰草的手帕。王志强拿起那个荷包,仔细端详着,越看眼睛越亮。

他在外贸局工作多年,见过不少地方的手工艺品,却从未见过如此精致的绣活。

那鸳鸯的羽毛层次分明,眼神灵动,仿佛下一秒就要从布上飞出来;水波用乱针绣出,

看似杂乱,实则疏密有致,颇有动感。“好!好啊!”王志强忍不住赞叹,“这针法,

这配色,真是绝了!沈青绾同志,你这手艺,是家传的?”沈青绾点点头:“是我奶奶教的,

一点皮毛功夫,让王科长见笑了。”“哪里是皮毛!”王志强摆摆手,“这要是拿到外面去,

绝对是抢手货!”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起来,“沈青绾同志,是这样的,

现在国家急需外汇,用来购买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

我们外贸局一直在寻找有特色、能出口的手工艺品,你这刺绣,很有潜力!

”沈青绾愣住了:“出口?我的绣品……能卖到港城那边去?”“很有可能!”王志强说,

“现在港城、东南亚那边,很多华人喜欢传统手工艺品,你这种风格的刺绣,肯定受欢迎。

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合作:你负责绣,我们外贸局负责收购、外销,给你付工钱,怎么样?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沈青绾强压着内心的激动,看向一旁的李秀莲。

李秀莲也是一脸震惊,她虽然不懂什么“外汇”,但听说是和“国家”合作,还能拿工钱,

便点点头:“只要不犯法,能为国家做贡献,俺们青绾愿意!”王志强很高兴,

当即和沈青绾约定,先让她绣几件样品,题材不限,但要能体现中国特色,他带回局里评估,

如果通过,就签订正式的收购合同。他还承诺,会给沈青绾提供必要的材料,

比如上好的绸缎和丝线,从收购款里扣除就行。送走王科长和刘文书,

李秀莲拉着沈青绾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青绾,咱家这是要苦尽甘来了?”“娘,会的。

”沈青绾握紧母亲的手,眼中闪着光芒,“以后,我一定让您和弟弟过上好日子。

”接下来的日子,沈青绾全身心投入到样品的创作中。她思来想去,

决定绣一幅“松鹤延年图”的屏风插屏,一幅“花鸟四条屏”,

还有几个不同题材的荷包、扇面。这些都是大胤朝时深受追捧的题材,既体现了传统技艺,

又寓意吉祥,应该能符合海外市场的需求。王志强果然信守承诺,

很快让人送来几匹上等的杭绸和各种颜色的真丝绣线。沈青绾看着这些熟悉的材料,

几乎落下泪来,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绣坊里潜心创作的日子。她把自己关在屋里,日夜赶工。

李秀莲知道女儿在做大事,把家里的活计都揽了过来,还特意叮嘱沈青强不要打扰姐姐。

沈青绾的手指不知被针扎破了多少次,血珠滴在绸缎上,她只是随手擦掉,继续绣。她知道,

这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抓住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一个月后,四件样品终于完成。

当王志强再次来到沈家,看到那些绣品时,彻底被震撼了。那“松鹤延年图”中,

仙鹤的羽毛用了劈丝到极致的“游针”,根根分明,光泽流转;松树的枝干用了“乱针”,

苍劲有力,立体感十足。“花鸟四条屏”更是将梅兰竹菊的风骨绣得淋漓尽致,

每一针每一线都透着灵气。“沈青绾同志,你真是……真是民间艺术家啊!

”王志强激动地说,“我敢保证,这些东西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你等着,我马上带回局里,

尽快给你答复!”王志强带着样品匆匆赶回县城,没过几天,

好消息就传了回来:局里一致通过,决定与沈青绾长期合作!不仅如此,

地区外贸局的领导也听说了这件事,特意打电话来,让他们好好培养这个“刺绣人才”。

第一笔收购款很快送到了沈家:整整三百元!在那个一个工人月薪只有三四十元的年代,

这无疑是一笔巨款。李秀莲拿着崭新的钞票,手都在发抖,一遍遍地数着,生怕数错了。

沈青绾却很冷静,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她用这笔钱,先给家里添置了一些必需品,

又给母亲和弟弟买了新衣服,剩下的钱,她打算用来购买更多的材料,扩大生产。“娘,

以后我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沈青绾对李秀莲说,“我想找大队书记说说,

能不能以大队副业的名义,组织几个心灵手巧的姐妹,我教她们基础的绣法,

让她们帮着打下手。这样既不算‘单干’,也能给队里添点收入,您看行吗?

”李秀莲虽然不懂那些政策条文,但听说是挂在大队名下,心里踏实了些,

点了点头:“娘不懂那些大道理,你觉得对,就去做。”沈青绾找到大队书记张建国,

把想法一说,张建国眼睛一亮。那会儿大队正愁没副业,社员工分低,要是能搞个刺绣组,

既能给队里创收,又能让妇女们在家门口挣工分,简直是好事。“青绾,这主意好!

就挂在大队名下,叫‘红旗大队刺绣组’,你当技术组长,我给你批间旧仓库当场地!

”很快,在张书记的支持下,沈青绾在村里挑了四个手脚麻利、为人老实的姑娘,

其中就包括王大娘的女儿。她从最基础的穿针引线、劈线、平针绣教起,耐心细致。

这些姑娘看着沈青绾绣出的花样,又听说能挣工分,都学得格外认真。

一个挂在大队名下的“刺绣组”,就在公社那间旧仓库里,悄然成立了。

而沈青绾不知道的是,她的名字,不仅传到了县里,

还即将被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年轻军人听到。

第4章军中绿花陆战霆第一次听到“沈青绾”这个名字,是在团部的表彰大会上。

他们团刚完成一项艰巨的国防施工任务,受到了上级的通令嘉奖。政委在总结发言时,

提到了地方支援部队建设,举例子时说到了县里外贸局通过一个叫沈青绾的姑娘的刺绣,

为国家赚取了外汇,间接支持了国防建设。“……一个农村姑娘,用一双巧手,为国家创汇,

这就是爱国的具体体现嘛!”政委的话掷地有声。陆战霆坐在下面,身姿笔挺,

如同一棵挺拔的青松。他是这个团最年轻的连长,刚满二十五岁,却已经立过两次三等功。

他出身军人世家,父亲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从小就教育他要保家卫国,为国争光。

听到“为国创汇”“爱国”这样的词,他心里不由得对那个素未谋面的姑娘多了几分敬意。

任务结束后,部队给了陆战霆几天探亲假。他的家就在地区所在的市里,回去看看父母。

回家的火车上,他又听到有人在议论“沈青绾”。“听说了吗?红旗公社那个沈青绾,

绣的东西卖到港城去了,赚了老鼻子钱了!”“可不是嘛!外贸局都把她当宝贝呢,

说她是‘活财神’!”“一个姑娘家,把大队刺绣组搞这么好,真了不起!

”陆战霆默默地听着,心里对这个叫沈青绾的姑娘更加好奇了。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能把针线活做得如此出色,还能为国争光?回到家,母亲赵兰英做了他最爱吃的红烧肉。

饭桌上,母亲又提起了婚事。“战霆啊,你也老大不小了,该考虑个人问题了。

你王阿姨给你介绍了个姑娘,是市医院的护士,人长得漂亮,性子也好,你抽空见见?

”陆战霆放下筷子,有些无奈:“妈,我现在部队任务重,没时间想这些。

”“再忙也得找对象啊!”赵兰英瞪了他一眼,“你爸当年在战场上,还抽空跟我处对象呢!

我跟你说,这个姑娘你必须见!下礼拜天,在公园门口,不许迟到!”陆战霆拗不过母亲,

只好答应了。礼拜天,陆战霆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准时来到公园门口。

他不太适应这种相亲场合,站在那里,身姿笔挺,引来不少路人的目光。约定的时间到了,

却没看到姑娘的身影。他等了足足半个小时,才看到一个穿着连衣裙的姑娘匆匆赶来,

脸上带着歉意:“对不起,陆连长,我来晚了,路上有点事。

”陆战霆礼貌地笑了笑:“没关系。”两人在公园里散着步,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姑娘对他很热情,问东问西,但陆战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他心里想着部队的事,

想着训练计划,对眼前的姑娘实在提不起兴趣。走到一个卖工艺品的小摊前,姑娘停下脚步,

查看完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