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火水冰在《玄门钟鸣与宫墙血誓》会让你重新认识短篇言情类型的小说,主角为林文彦赵灵阳青城山小说描述的是:末了还在符尾悄悄描了朵极小的桃花——他见过她裙摆上的花,觉得不如桃花好看。第二日把符递过去时,赵灵阳正蹲在桃树下喂松鼠。……
章节预览
青城山的雾,总比别处浓些。沈清和第一次见到赵灵阳时,雾正漫过三清殿的石阶,
把檐角的铜铃浸得湿漉漉的。他那时还是个刚入玄门的小道童,青布道袍洗得发白,
手里攥着把刚拂过香案的麈尾,站在廊下看山下——十八抬的鎏金轿子正碾过晨露,
轿帘被风掀开一角,露出张比殿里玉像还剔透的脸。“那是大梁的昭阳公主,
”身旁的师兄低声说,“奉旨来青城山祈福,要在观里住三个月。
”沈清和的指尖在麈尾的绒毛上掐出个印子。他看那轿帘重新落下,
听着轿夫的脚步漫进雾里,忽然觉得檐角的铜铃响得慌,叮铃叮铃,像要把心尖都撞软。
他那时还不懂,有些相遇本就是劫。雾会散,人会走,可刻在心上的印子,擦不掉,磨不去,
到最后只会结成像青城山老松皮那样的疤,又硬又疼。
一、青灯共夜昭阳公主住的静院挨着炼丹房。赵灵阳不喜欢观里的清苦,却偏要装得乖巧,
每天清晨跟着观主诵经,午后就溜到炼丹房外的桃树下坐着,看沈清和捣药。
他捣的是何首乌,木杵撞在石臼里,笃笃地响。她就托着腮,声音软得像雾:“小道士,
你这药捣来做什么?能让人长生吗?”沈清和的耳尖红了,头埋得更低:“公主千金之躯,
何须长生药。这是给山下张阿婆治腰疼的。”“哦,”她应了声,又凑近些,
香风拂过他的道袍,“那你会画符吗?我听说你们道士画的符能驱邪。”“略懂些。
”“那你给我画张呗?”她眼睛亮得像淬了光的琉璃,“我宫里总闹耗子,画张驱耗子的符。
”沈清和被她逗笑了,停下木杵看她。她穿一身鹅黄的宫装,裙摆上绣着缠枝莲,
在满院的青灰里,像朵刚绽的花。他喉头动了动,低声道:“驱耗子的符不雅,
我给公主画张安神的吧。”那天夜里,他在青灯下磨墨。黄符纸铺在案上,他蘸了朱砂,
手腕悬了许久才落下。符画得极认真,一笔一划都循着心法,
末了还在符尾悄悄描了朵极小的桃花——他见过她裙摆上的花,觉得不如桃花好看。
第二日把符递过去时,赵灵阳正蹲在桃树下喂松鼠。她接了符,指尖擦过他的指腹,
暖得像春日的阳。“多谢小道士,”她笑得眉眼弯弯,“我今晚定能睡好。”自那以后,
她总找些由头来寻他。有时是“香灰洒了要重筛”,有时是“念珠缠了结要解”,
最离谱的一次,竟说“院角的石狮子眼睛进了灰”。沈清和明知她是胡闹,
却还是耐着性子陪她。他给她讲青城山的狐狸如何偷鸡,讲炼丹时如何控制火候,
讲星象运行的规律——她听得认真,偶尔插句嘴,问些天马行空的话,他也一一答了。
有次下大雨,她没带伞,被困在炼丹房。雨打在瓦上,噼里啪啦响,房里只有一盏油灯,
昏黄的光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忽长忽短。她缩在角落,
抱着膝盖打哆嗦:“我最怕打雷了。”沈清和沉默了会儿,从怀里摸出个东西递给她。
是块用红绳系着的玉佩,雕的是只小小的仙鹤,玉质不算顶好,却被摩挲得温润。
“这是我入门时师父给的,”他低声道,“能安神。”她接过来,攥在手里,
玉佩的温意慢慢浸进掌心。“沈清和,”她忽然叫他的名字,没叫“小道士”,“你说,
人能不回自己该去的地方吗?”他愣了下:“公主的家在宫里,自然是要回去的。
”“可宫里不好玩,”她低下头,声音闷闷的,“宫里的人都笑我,说我是父皇捡来的,
说我母妃早死了没人疼。只有在这里,没人管我是不是公主。
”沈清和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下。他看着她泛红的眼眶,
忽然冲动地说:“若是公主不想回去,待祈福结束,我……我可以求师父,让你留下。
”她猛地抬头看他,眼睛里闪着光:“真的?你愿意留我?”“嗯。”他重重点头,
油灯的光映在他眼里,亮得像星,“只要公主愿意,我护着你。”那天雨停后,
天边挂了道彩虹。她把那块仙鹤玉佩系在颈间,藏在衣领里,贴着心口。他看着她的背影,
觉得心里某个角落被填得满满的,软乎乎的,像揣了团刚晒过太阳的棉絮。他开始偷偷攒钱。
把师父给的月例银存起来,把山下村民谢的糕点换成铜钱,
甚至把自己那把用了三年的麈尾也拿去当了——他想,等她留下了,总不能还穿宫装,
得给她做身像样的布裙;她爱吃甜的,得给她买些蜜饯;她怕黑,得给她点盏长明灯。
可他没等到祈福结束。一个月后,宫里来了圣旨,急召昭阳公主回宫。说是皇帝病重,
要她回去侍疾。她接圣旨时,手一直在抖。沈清和站在远处看,见她脸色惨白,
嘴唇咬得发白,却还是跪下接了旨。送她下山那天,雾又浓了。她站在轿前,看着他,
眼圈红得厉害:“沈清和,你等我。”他攥紧了袖中的钱袋,
指尖掐进掌心:“公主……”“你等我,”她打断他,声音带着哭腔,“我回去安顿好,
就来接你。我带你离开皇宫,我们去江南,去看西湖,去住有桃花的院子。你别忘我,
好不好?”他点头,喉结动了动,却只说出两个字:“好,等。”她钻进轿子前,
又回头看了他一眼。那一眼,像根针,轻轻扎在他心上。他站在石阶上,看着轿子漫进雾里,
听着铜铃的声音越来越远,直到再也听不见。他把攒的钱拿出来,一枚枚数。
阳光透过雾照下来,钱上的铜绿闪着光,却照不暖他空荡荡的心。师兄拍他的肩:“别等了,
公主是金枝玉叶,怎么会真来山里找你?”他没说话,只是把钱重新包好,藏进枕下。
他信她。她眼里的光,她攥着玉佩的样子,她那句“你等我”,都不是假的。
他开始每天在三清殿的最高处等。清晨看日出,傍晚看日落,雨天撑着伞,雪天裹着厚衣。
他把那枚她没带走的安神符压在香炉下,每天换一次香灰。他给炼丹房外的桃树剪枝,
盼着她回来时,能看到满树的花。一等,就是三年。二、宫墙碎誓三年里,
青城山的雾浓了又淡,桃树种了又枯。沈清和不再是小道童了,他成了观里最年轻的法师,
能独立主持法事,能画驱邪的符,甚至能炼制简单的丹药。只是他话更少了,
总爱站在高处望山下,望得久了,眼里的光就淡了。师兄们都劝他:“别等了,
昭阳公主早该忘了你。听说她去年嫁给了丞相的儿子,风光得很。”他不信。他总觉得,
她会来的。她颈间还戴着他给的玉佩,她答应过他的。直到那天,
山下传来消息——大梁皇帝驾崩,昭阳公主的夫君,也就是丞相之子林文彦,拥兵逼宫,
扶持昭阳公主登基,改国号为“昭”,她成了大梁第一位女帝。沈清和正在炼丹房捣药,
木杵“哐当”一声掉在地上。他猛地冲出炼丹房,往山下跑,跑得道袍都被树枝划破了。
他跑到山脚下的驿站,抓住一个刚从京城来的商人:“你说的是真的?昭阳公主……不,
女帝,她真的登基了?”商人被他吓了一跳,连连点头:“可不是嘛!
听说女帝和林丞相之子情比金坚,林公子为了她,连丞相的位置都不要了,就守在她身边。
现在京城到处都在传他们的佳话呢!”情比金坚。沈清和只觉得脑子里“嗡”的一声,
像被雷劈了。他踉跄着后退,撞在驿站的柱子上。心口的位置疼得厉害,
像有把钝刀在慢慢割。他想起三年前她离开时的样子,想起她那句“你等我”,
想起她藏在衣领里的玉佩——原来都是假的。她不是来接他,她是回去做她的公主,
做她的女帝,身边站着另一个男人。他回到青城山时,整个人都垮了。
他把枕下的钱袋拿出来,一把撒在地上,铜钱滚得满地都是,像他碎掉的心。
他把香炉下的安神符扯出来,符纸已经泛黄,上面的朱砂印模糊了,
他盯着符尾那朵小小的桃花,忽然笑了,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没过多久,宫里来了旨意。
不是召他,是召青城山观主入京,为新帝祈福。观主年迈,走不开,便让沈清和代他去。
他接了旨,平静得像接了张普通的符纸。师兄劝他:“别去,去了徒增伤心。
”他摇头:“我得去。”他得去看看她。看看她穿上龙袍的样子,看看她身边的男人,
看看她是不是真的忘了,青城山有个道士,等了她三年。京城比他想象的更繁华,也更冷。
宫墙高耸,红得像血,把里面的人和外面的人隔得死死的。他被引到太极殿时,
赵灵阳正坐在龙椅上,一身玄色的龙袍,头戴凤冠,脸上化着浓妆,看不出当年的模样。
她身边站着个锦衣华服的男人,眉眼温和,正低声跟她说着什么——想必就是林文彦。
“青城山法师沈清和,参见女帝。”他跪下,声音平静无波。她没立刻叫他起来。
他能感觉到她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审视,带着陌生。过了许久,
才听见她淡淡的声音:“免礼。法师一路辛苦,先去偏殿歇息吧。”他起身,没看她,
转身往外走。走到殿门口时,听见林文彦笑着说:“这就是青城山来的法师?看着倒年轻。
”她没接话,只轻轻“嗯”了一声。那声“嗯”,像根冰锥,狠狠扎进沈清和的心里。
他在偏殿住了下来。宫里的日子难熬,处处是规矩,处处是眼线。他偶尔能在宫道上遇见她,
她乘着凤辇,前呼后拥,他站在路边行礼,她连眼皮都不抬一下。
有次他去御花园采炼丹用的露水,撞见她和林文彦在赏花。林文彦摘了朵牡丹,
插在她发间:“这花配陛下,正好。”她笑了,笑得温柔:“就你嘴甜。
”沈清和站在假山后,看着那朵牡丹,忽然想起青城山的桃花。
当年她蹲在桃树下喂松鼠的样子,清晰得像在眼前。他攥紧了手里的药瓶,
瓶身的棱角硌得手心疼。他开始怀疑,当年的一切是不是都是假的。她的眼泪,她的承诺,
她攥着玉佩的样子,或许都只是她一时兴起的戏码。而他,就是那个傻得可怜的看客,
把戏当了真。直到那天夜里,他被人引到了密室。引他的是个老太监,
是当年跟着赵灵阳去青城山的人。老太监把他拉进密室,压低声音:“沈法师,
您救救陛下吧!”沈清和皱眉:“女帝怎么了?”“陛下是被林文彦逼的!
”老太监抹着眼泪,“当年先帝驾崩,林丞相手握兵权,逼陛下嫁给林文彦,
不然就杀了陛下身边的人。陛下没办法,才答应的。这两年,林文彦把持朝政,
把陛下当成傀儡,还……还害死了不少忠于陛下的老臣!
”沈清和的心猛地一跳:“你说的是真的?”“老奴哪敢骗您!
”老太监从怀里摸出个东西递给他,“这是陛下让老奴交给您的。”是那块仙鹤玉佩。
玉佩上沾着点血迹,红得刺眼。“陛下说,她没忘青城山的约定,”老太监哽咽着,
“她一直把玉佩带在身上。前几日她想偷偷给您传信,被林文彦发现了,林文彦抢玉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