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和亲?太傅他炸了
作者:牛奶z冰激凌
主角:明月沈岸
类别:言情
状态:已完结
更新:2025-09-28 17:41
免费试读 下载阅读器离线看全本

《公主和亲?太傅他炸了》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古代言情小说,由作家牛奶z冰激凌倾情打造。故事主角明月沈岸的命运与爱情、友情和复仇纠结在一起,引发了无尽的戏剧性和紧张感。本书以其惊人的情节转折和逼真的人物形象而脱颖而出。对皇帝道:「皇帝陛下,贵国公主……真是……见识非凡!」宴会气氛变得极其微妙。最终,……。

章节预览

初秋的御花园,桂子飘香,枫叶初染。一袭鹅黄宫装的李明月,揣着还温热的莲子糕,

脚步轻快地绕过假山,目光精准地锁定了前方那抹月白色的清冷身影。

太傅沈岸正与太子兄长在凉亭内叙话,侧颜如玉,神情专注。明月的心跳漏了一拍,

攥紧了手中的食盒。这是她天不亮就起来,亲手做的。「太子殿下,太傅大人。」

她扬起最得体的笑容,走上前去,微微福礼。太子李承泽见是她,温和一笑:「明月来了。」

沈岸转身,拱手还礼,动作一丝不苟,透着疏离:「公主殿下。」

他的目光在她手中的食盒上一掠而过,并未停留,更无异色,

仿佛那只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摆设。明月心下微微失落,却仍鼓足勇气,

将食盒递上:「听闻太傅近日教导太子兄长辛劳,这是……这是我宫里新做的莲子糕,

清心去火,特送来给太傅和兄长尝尝。」沈岸眉头几不可查地蹙了一下,

语气平淡无波:「谢公主美意。只是君臣有别,此等心意,臣愧不敢受。殿下若有余力,

不若多读几页《女诫》或《礼记》,于公主更为有益。」又是这样。他总是这样。

用最礼貌的言辞,筑起最高最冷的墙。仿佛她所有的示好,都是不懂事的孩子胡闹,

都是干扰他“教导大业”的麻烦。李承泽见状,连忙打圆场:「哎,沈师傅,

明月也是一片好心……」「兄长,」明月打断太子的话,收回食盒,脸上的笑容淡了些,

却依旧维持着公主的仪态,「太傅说的是,是明月思虑不周了。」她心底泛酸,

却倔强地不肯流露半分。沈岸微微颔首,不再多言,转而与太子继续讨论起方才的政事,

将明月彻底晾在了一边。清风拂过,带来桂花浓香,却吹不散明月心头的涩意。

她站了一会儿,只觉得那月白的身影刺得眼睛生疼,最终默默转身离开。他大概永远都觉得,

她只是个无所事事、只会添乱的骄纵公主吧?

所以他看不到她为了能听懂他偶尔提及的边塞诗而苦读地理志,

看不到她为了练一手能让他稍加留意的好字而磨红的手指,

更看不到她这份小心翼翼藏了多年的倾慕。几日后,宫中设宴,款待远道而来的北狄使团。

大殿之上,丝竹悦耳,歌舞升平。明月坐在自己的席位上,

目光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臣列首位的沈岸。他正襟危坐,侧耳听着北狄使臣的发言,

偶尔与身旁的同僚低语两句,神情一如既往的淡漠。酒过三巡,

北狄正使兀良哈突然放下酒杯,声音洪亮地开口,

打破了表面的和谐:「尊敬的天朝皇帝陛下,我北狄此次前来,一是为陛下贺寿,二来,

也是奉我王之命,为两国永结同好,求娶一位天朝真正的公主,以缔秦晋之盟!」

殿内霎时一静。皇帝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哦?求娶公主?」「正是!」

兀良哈态度看似恭敬,语气却带着草原民族的强硬,「我王雄踞北方,久仰天朝公主风华。

若非真正尊贵美丽的公主,何以配得上我王,又何以彰显天朝结盟的诚意?

若陛下吝惜……呵,我北狄儿郎骁勇,或许只能亲自来请了!」话语中的威胁之意,

毫不掩饰。群臣交头接耳,气氛顿时紧张起来。皇帝沉吟不语,目光扫过下首的几位公主。

嫡出的长安公主年仅十岁,显然不合适。这时,坐在皇帝下首的柳贵妃,用团扇掩唇,

轻笑一声,声音娇柔却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陛下,北狄王既有此美意,

我天朝岂能拒人千里之外?依臣妾看,明月公主年方十六,容貌冠绝京城,性情又开朗活泼,

定能适应北狄的风土人情。且公主非嫡出,身份尊贵又不至过于敏感,岂非最合适的人选?」

一瞬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到了李明月的身上。明月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窜起,

瞬间冻结了四肢百骸。她难以置信地看向柳贵妃,对方却回以一个看似温和实则冰冷的微笑。

「贵妃娘娘此言差矣!」太子李承泽当即出声反驳,「明月虽是庶出,亦是父皇爱女,

岂能轻易远嫁蛮荒之地?况且北狄是否诚心求亲,尚未可知!」「太子殿下这是何意?」

柳贵妃挑眉,「莫非是舍不得妹妹?可身为公主,享万民供奉,

为国分忧不正是其职责所在吗?难道要因一己之私,置边境安宁于不顾?若惹恼北狄,

兴兵犯境,这责任谁担待得起?」几个柳贵妃一派的官员纷纷附和:「贵妃娘娘深明大义!」

「明月公主确是最佳人选。」「还请陛下以大局为重!」皇帝看着脸色发白的小女儿,

眼中闪过一丝不忍,但更多的是权衡利弊的凝重。北狄兵强马壮,近年来边境确有不宁,

若能以和亲换取和平……明月的心一点点沉下去。她看到父皇的犹豫,看到兄长的焦急,

看到群臣的窃窃私语,更看到柳贵妃眼底那抹得逞的冷笑。她知道,

柳贵妃嫉妒父皇对自己的宠爱,更因自己与太子兄长一母同胞所出而视自己为眼中钉。

绝不能就这样认命!就在皇帝似要开口应允的刹那,李明月猛地站起身。她深吸一口气,

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强迫自己镇定下来,走到大殿中央,对着皇帝和北狄使臣行了一礼,

声音清晰,虽略带颤音却异常坚定:「父皇,兀良哈大人。」所有人都意外地看向她。

沈岸也抬起眼,目光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兀良哈大人方才言道,北狄王雄踞北方,

」明月看向兀良哈,唇角甚至带着一丝得体的浅笑,「却不知雄踞的是王庭旧都哈拉和林,

还是如今的新都察罕苏布尔加?听闻贵部王庭近年迁徙,只因旧地水源渐涸,草场退化,

不知现今新都所在斡难河畔,水草可还丰美?能否供养今冬即将南迁的数十万部众和牛羊?」

她语速不快,声音清脆,每一个字却都像小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兀良哈脸上的傲慢瞬间僵住,眼中闪过极大的惊愕。天朝深宫公主,

怎会如此清楚他们王庭迁徙的秘辛和部落面临的困境?甚至连斡难河和南迁的规模都知晓?

明月不等他回答,继续微笑道:「再者,大人所言‘亲自来请’,实在吓到本宫了。只是,

北狄勇士若真要南下,不知是走阴山古道,还是绕道河西走廊?

阴山古道近年来我朝加固关隘三处,驻军五千;河西走廊亦有精骑巡防,

月前刚击溃一伙欲劫掠商队的马贼,缴获战马百匹……想必,以北狄王之英明,

定会选择最稳妥的方式,而非贸然兴兵,徒增伤亡吧?」她侃侃而谈,

对北狄地理、军政、乃至困境都了如指掌,语气温和,内容却犀利无比,

直指对方虚张声势的要害。满殿寂然。太子李承泽目瞪口呆。皇帝眼中精光一闪,

重新审视着自己这个看似娇憨的女儿。群臣更是面面相觑,惊疑不定。

这……这还是那个平日里只知追着太傅跑、有些娇气的明月公主吗?沈岸彻底怔住。

他看着殿中央那个纤细却挺得笔直的身影,看着她从容不迫地应对强敌,

精准地戳破对方的恐吓,那双总是追随着他的、他曾以为空洞美丽的眼眸,

此刻闪烁着惊人的智慧与光芒。这绝非临时抱佛脚能有的见识。她……何时学了这些?

为何而学?想到自己书房里那些被她借阅过的、标注着北狄风情地理的书籍,沈岸的心湖,

第一次因这个他视为麻烦的公主,而真正起了波澜。但旋即,

另一个念头升起:她如此急智反驳,虽解了眼前之围,却也太过冒险,若彻底激怒使臣,

岂非弄巧成拙?果然,兀良哈脸色铁青,半晌说不出话来,最终只能强压怒火,

对皇帝道:「皇帝陛下,贵国公主……真是……见识非凡!」宴会气氛变得极其微妙。最终,

皇帝打了个圆场,表示和亲之事关乎公主终身,需从长计议,容后再议。北狄使臣悻悻归座。

明月暗自松了口气,退回席位时,腿都有些发软。散席后,人群渐稀。明月经过沈岸身边时,

听到他清冷的声音低低传来:「公主今日锋芒过露,恐非长远之计。若激化矛盾,

反陷自身于险境。」语气里,仍是那份她熟悉的、带着责备的疏离。他看到的,

只是她的冒失和风险,而非她的努力与急智。明月脚步一顿,

心底那点因他方才注目而升起的微小希冀瞬间熄灭。委屈如潮水般涌上,她攥紧掌心,

指甲嵌入肉里,才维持住平静。她没有回头,只轻声回道:「谢太傅教诲。

明月只是……不想坐以待毙罢了。」说完,她挺直脊背,一步步离开。背影单薄,

却带着一股倔强的决绝。沈岸望着她的背影,眉头紧锁。他方才……是否说得太重了?

不远处,柳贵妃将这一幕尽收眼底,美丽的眸子里淬满寒冰和怨毒。好个李明月!

竟敢坏她好事!还出了这么大个风头!她捏紧团扇,对身边的心腹宫女低声道:「去,

给本宫好好散播出去……就说明月公主为了逃避和亲,不惜卖弄浅薄学识,顶撞使臣,

险些破坏两国邦交!尤其……要让太傅大人‘无意’中听到,公主如此行为,

皆因对他存了不该有的心思,痴心妄想,才这般不顾大局!」宫女低声应下。

柳贵妃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李明月,你想争?本宫就让你身败名裂,

看看太傅是会怜惜你,还是更厌恶你这般“不懂事”!御书房内,檀香袅袅,

却压不住那份沉重的寂静。皇帝李弘坐在龙案后,看着跪在下方,脊背挺得笔直的小女儿,

神色复杂。昨日宴席上明月那番惊人表现,着实让他刮目相看,但也让和亲之事陷入了僵局。

「明月,你昨日……很是让朕意外。」皇帝缓缓开口。李明月抬起头,眼眸清澈,

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红肿,她恭声道:「儿臣昨日情急之下,言语若有冲撞之处,

还请父皇恕罪。儿臣只是……只是不愿父皇因不实之威胁而做出遗憾的决定,

更不愿我天朝威严受损。」她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解释了行为,又全了皇帝和国家的颜面。

皇帝叹了口气:「朕知你心意。只是北狄势大,和亲之事,终究需有个了断。

兀良哈虽暂时被慑住,但若朕迟迟不给答复,边境恐生事端。」「父皇,」

明月的声音清晰而坚定,「若为国家,儿臣……并非不愿嫁。」皇帝一怔,

显然没料到她会说出这话。「只是,」明月话锋一转,目光灼灼,「北狄蛮荒,风俗迥异,

语言不通。儿臣若就这样懵懂嫁去,非但不能为两国带来和平,反而可能因误解徒生事端,

届时才真是辜负了父皇,辜负了家国。儿臣恳请父皇,允儿臣一月时间。」「一月时间?

所为何事?」「儿臣请求父皇,允太傅沈岸大人在这一个月内,

专门教导儿臣北狄语言、风俗及王庭礼仪。一月之后,若儿臣学有所成,若北狄仍坚持求娶,

儿臣必不再推辞,心甘情愿踏上和亲之路,并自信能恪尽公主职责,不负天朝威仪!

但若……」她顿了顿,声音微沉,「若期间让儿臣发现此和亲另存蹊跷,

也请父皇允儿臣陈情!」这一番话,有理有据,有退有进,既显得深明大义,

又为自己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甚至埋下了日后反击的伏笔。皇帝听完,眼中闪过激赏。

这个女儿,远比他认为的要聪慧、有魄力。他原本的不舍和犹豫,此刻化为了某种期望。

「好!朕准了!」皇帝朗声道,「就依你所言。沈太傅学识渊博,通晓古今,由他教导你,

最为合适。朕即刻下旨。」「谢父皇恩典!」明月深深叩首,垂下眼睫,掩去眸中深意。

旨意传到翰林院时,沈岸正在批阅太子功课。听闻皇帝让他专门教导明月公主北狄事务一月,

以备和亲,他执笔的手微微一顿,墨点滴落,晕染了纸笺。「臣,领旨。」他接过旨意,

神情一如既往的平静,心底却掠过一丝极淡的、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异样。

那个昨日在殿上锋芒毕露、今日又提出这等要求的公主,究竟想做什么?是为了临时抱佛脚,

还是……另有所图?

他不可避免地想起了那些隐约传入耳中的风言风语——关于公主对他的“痴心妄想”。

沈岸蹙眉,将那些杂念摒除。既是圣意,他遵从便是。教导公主,亦是臣子本分。次日上午,

文华殿偏殿被辟为临时书房。李明月早早到来,一身素净的湖蓝色衣裙,未施粉黛,

只簪了一支玉簪,显得格外沉静。她面前摆放着崭新的纸墨笔砚,

还有几本沈岸昨日让人送来的基础北狄语典籍。沈岸踏入殿内,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画面。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她专注的侧脸上,竟有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柔美与书卷气。

他微微一怔。「太傅大人。」明月起身,规规矩矩地行了一个弟子礼。「公主殿下不必多礼。

」沈岸收敛心神,恢复清冷模样,「既是学习,便请殿下收起闲杂心思,专注课业。

北狄语言晦涩,风俗彪悍,一月之期短暂,需得全力以赴。」「是,学生明白。」

明月态度恭顺,拿起那本北狄语入门,「请太傅大人开始吧。」教学伊始,沈岸公事公办,

讲解字母发音、基础语法,语速平稳,条理清晰,却也不带丝毫多余情感,

仿佛只是在完成一项任务。他预料中公主会叫苦不迭或心不在焉的情形并未出现。

李明月听得极其认真,那双总是追随着他的明亮眼眸,此刻紧紧盯着书页和他开合的唇瓣,

不时提笔记录。轮到跟读或练习时,她的发音虽显生涩,却异常准确,甚至能举一反三,

提出疑问。「太傅,此词后缀变化,是否与草原部落的聚居形态有关?

我见书中提及他们逐水草而居,词汇似乎也多有流动、变化之意。」「大人,

此处语法结构与我朝迥异,强调宾格,是否反映出北狄民风更重实际掠夺与占有?」

这些问题,绝非一个初学者泛泛而问,已然触及语言与文化关联的深层。

沈岸心中讶异越来越深。他不得不更加认真地解答,有时甚至需要略作思考。他发现,

这位公主的思维敏捷,理解力超乎想象。休息间隙,

沈岸状似无意地问起:「公主对北狄风俗地理,似乎并非全然陌生?」明月正低头抿茶,

闻言指尖微顿,随即放下茶盏,淡然道:「不过是往日闲来无事,

在藏书阁多翻了几本杂书罢了。不及太傅学识渊博,系统透彻。」她答得轻描淡写,

沈岸却无法相信。藏书阁的杂书?

哪本杂书会详细记录北狄王庭近年迁徙的路线和新旧都城的水草状况?

他看着她眼下淡淡的青灰色,想起宫人曾说公主近日灯熄得极晚……她是在熬夜苦读?

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应对和亲?一种莫名的情绪,悄然在他素来平静的心湖荡开一圈涟漪。

是愧疚?之前那般想她,是否真的……误解了?教学继续进行。除了语言,

沈岸也开始讲解北狄王庭的构成、各大部落的关系、风俗禁忌等。每当此时,

明月更是全神贯注。有时,

她会因听到北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婚俗(包括继承妻妾)而脸色发白,攥紧衣袖;有时,

又会因听到北狄贵族冬季以虐杀奴隶取乐的记载而面露不忍,轻声追问:「难道无人制止吗?

」这些细微的反应,都落在沈岸眼里。

那不是一个虚荣浅薄、只知儿女情长的女子该有的反应。那里面有关切,有同情,

有真实的恐惧,还有一种……不愿屈从命运的坚韧。一次,

明月试图翻译一段复杂的北狄贵族盟誓条文,卡在一处术语上,蹙眉思索良久不得其解。

沈岸习惯性地想开口指点,却见她不服输地咬着唇,反复查阅笔记和字典,

那专注又带着点倔强的侧脸,在光影下竟格外动人。鬼使神差地,他伸出手,指尖越过小几,

点在那晦涩的词汇之上,声音不自觉地比平日柔和了几分:「此词并非直译,

它在此处是一种古老的仪式称谓,意指以血献祭时诵读的祷文,引申为不可违背的誓言……」

他的指尖微凉,无意间触到了明月的手背。两人俱是一震。明月猛地抬头,

撞入沈岸难得一见的、带着耐心甚至堪称温和的眼眸中。那里面不再全是冰冷和疏离。

沈岸迅速收回手,指尖蜷缩,仿佛被那瞬间细腻温热的触感烫到。他轻咳一声,

恢复正色:「公主请看此处语法结构……」「……谢太傅指点。」明月低下头,

耳根微微发热,心口却像有什么东西炸开,酸涩又带着点甜。气氛变得微妙而暧昧。

但就在这时,翰林院一位与沈岸交好的编修恰好路过偏殿,看到殿内情景——太傅倾身靠近,

公主仰首凝望——虽很快分开,却也足够引人遐想。那编修摇摇头走开,

低声与同伴感叹:「唉,明月公主这又是何苦,眼看就要和亲了,还如此痴缠太傅,

真是……怕是更难收场了。」这些话,隐隐约约,断断续续,

还是飘进了刚刚因那片刻接触而心神不宁的沈岸耳中。他眉头倏地锁紧。痴缠?

难道她近日的勤奋好学,种种出乎意料的表现,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引起他的注意?

甚至企图改变和亲的决定?方才那点动摇和好感,瞬间蒙上了一层阴影。是啊,一月之期,

若她学得不好,岂非就有了拖延甚至拒绝和亲的理由?自己方才竟险些被她迷惑。

再看明月时,他目光中的暖意褪去,又覆上了一层审视和冷意。

明月敏锐地察觉到了他情绪的变化,虽不明所以,

查看完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