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与旧笺
作者:拾壹宇源
主角:周若瑾陈昱辰
类别:短篇
状态:已完结
更新:2025-09-29 10:20
免费试读 下载阅读器离线看全本

《星尘与旧笺》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短篇言情小说,讲述了周若瑾陈昱辰在拾壹宇源的笔下经历的惊险之旅。周若瑾陈昱辰是个普通人,但他被卷入了一个神秘组织的阴谋中。他必须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解开谜团并拯救世界。

章节预览

第一章

借书条上的星云台风“暹芭”擦过南城那天,图书馆的空调坏了。管理员把二楼西窗全部推开,潮湿的腥风灌进来,把书页吹得像一群受惊的白鸽。周若瑾踮着脚,指尖几乎碰到最顶层的《天文年历》书脊。但那本书被两册《辞海》夹在中间,纹丝不动。她正准备第二次发力,背后忽然伸来一只手——指节修长,指甲修得圆润干净——轻轻托起书脊,再向上抬了半寸。“你要查英仙座?”声音带着气泡,像刚拧开的零度可乐。她回头,看见一个穿夏季校服的男生。左肩被雨水洇出深色痕迹,睫毛上还挂着细小的水珠。“下周观测社要用。”“巧了,我也要用。”他晃了晃手里的借书条,墨迹未干:索书号:P154/7书名:天文年历借阅者:陈昱辰。周若瑾把自己的借书条叠上去,两张纸片像两片偶然相遇的星云。他们蹲在书架尽头,肩碰肩。陈昱辰把书翻到目录,问她:“英仙座流星雨极大值是?”“8月12日凌晨4点,天顶每小时出现率110颗。”“辐射点赤经赤纬?”“03h04m,+47°。”她答得太快,以至于陈昱辰抬头看了她一眼,嘴角微微扬起:“背得这么熟,是不是早就想去?”周若瑾没回答,只从笔袋里掏出一枚旧邮票,面值八分,盖着1999年的邮戳。邮票背面用铅笔写着:愿你永远看得见光,即使身处最深的暗夜。“我爸以前是邮差,”她把邮票贴在借书条背面,“这是他送我的十岁生日礼物。”陈昱辰盯着那行字,忽然说:“那到时候一起去天台,我架望远镜,你负责记录。”“成交。”他伸出小拇指,她愣了一下,勾住。那一刻,图书馆的灯忽然闪了两下,像星图软件里调快了时间轴,所有星辰都提前亮起。——————————————————第二章

流星雨的彩排台风过境后的第三天,南城的天空像被重新洗过的黑胶唱片,连一粒尘埃都不肯留下。图书馆闭馆前,管理员老郑破例把天台钥匙留给了陈昱辰,理由是“反正明天周末,你们别闹出人命就行”。钥匙晃在指尖,叮当作响,像一颗尚未点燃的流星。傍晚七点,暑气未退,天台的水泥地仍蒸着雨水的余温。陈昱辰把借来的80毫米折射望远镜架在西北角,又掏出一张皱巴巴的观测清单:1.校准极轴,误差≤2′;2.试拍天顶区,曝光30秒,检查拖线;3.英仙座辐射点空镜,对焦模式切换;4.如果第3步失败,就等周若瑾来再试。最后一条后面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像怕被别人发现似的。周若瑾抱着一摞记录表和两支2B铅笔,气喘吁吁推门进来。“我偷了我爸的军用手电,红滤镜也贴好了。”她压低声音,仿佛天台是敌后根据地。陈昱辰没回头,只把一根耳机塞递给她:“先听这个。”耳机里传来轻微的嘀嗒声,像雨点落在铁皮屋顶,又像脉冲星B0531+21的周期。“我把射电数据转成了音频,”他说,“待会儿流星划过,声音会提前0.2秒出现,你可以练习盲听记录。”周若瑾眨眨眼:“万一今晚没有流星?”“那就假装有。”他说得理直气壮,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鞭炮,拆出银色纸屑,塞进一次性胶片盒,又在盒底戳了个洞。“人工流星,”他晃了晃,“亮等-1.0,可持续0.8秒,声光同步,环保无污染。”周若瑾笑得弯下腰,辫子扫过地面,像彗尾扫过太阳。真正的彩排开始。陈昱辰把望远镜对准织女星,用十字丝锁定,再微调赤纬。周若瑾蹲在旁侧,把记录表铺在防潮垫上,铅笔尖抵在“时间”栏。“预备——”他点燃胶片盒里的小火药,银纸屑迸成一道细亮的弧线,从室女座划到天秤座。嘀嗒声在耳机里提前一跳,周若瑾心里默数:0.1、0.2——“23:17:42,亮黄,-1.2等,路径7°,尾迹0.5秒。”她报得飞快,像给宇宙写快递单。陈昱辰歪头看她,目光落在汗湿的鬓角,忽然想起课本上的一句话:“当观测者与被观测对象产生共振,误差便拥有了温度。”他甩甩脑袋,把莫名的心跳归咎于鞭炮的火药味。第二轮彩排前,周若瑾从书包侧袋摸出那枚旧邮票,小心地贴在望远镜铝制三脚架内侧。“让它也参加彩排。”她说。陈昱辰没反对,只把红滤镜手电倒扣在地,让一圈暗红的光晕刚好包住邮票,像给过去点了一盏安全灯。夜渐深,城市灯网一盏盏熄灭,天台的黑暗变得立体而可触。他们轮流闭眼,用耳朵寻找“人工流星”的爆点;又轮流睁眼,用望远镜寻找真正的火流星。每一次闭眼与睁眼的交替,都像一次微型的时空跃迁。当第四颗鞭炮流星在空中熄灭,周若瑾忽然伸手,把陈昱辰的袖口往下拉了一厘米——那里,被赤道仪金属棱划出一道细红的血线,像一条尚未命名的小行星轨道。“别动。”她用舌尖润湿2B铅笔的橡皮头,轻轻按在伤口上,石墨与血混合,变成暗紫。陈昱辰屏住呼吸,仿佛怕惊动指尖的万有引力。最后一枚鞭炮用完,天幕仍安静。真正的英仙座流星雨还在十二天后,但此刻,他们已提前完成了所有预演。陈昱辰收起望远镜,周若瑾把记录表折成四叠,塞进牛仔裤后袋。两人并肩坐在天台边缘,双腿悬空,脚下是城市微亮的血管。“如果那天有云怎么办?”周若瑾突然问。陈昱辰想了想,从钱包里掏出一张空白借书条,写上:“无论云或晴,凌晨四点,我都会把一颗流星塞进你口袋。”他把纸条塞进她手心,像塞进一颗尚未引燃的火流星。周若瑾握紧,抬头看天。银河像一条刚被拉直的拉链,所有光芒都屏住呼吸,等待正式开幕。——————————————————第三章

向北的列车与向南的邮票高考结束那天,南城下了整夜的暴雨。陈昱辰收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通知书,周若瑾的志愿表上只填了一行:Z大学古籍修复专业——就在南城。散伙饭上,同学们把KTV包厢唱成一座临时天文台,《夜空中最亮的星》循环到第七遍,屏幕上的流星特效糊成一片惨白。陈昱辰把周若瑾叫到走廊,递给她一张新的邮票:图案是1986年哈雷彗星,面值两元,齿孔微卷,像被谁咬过一口。“下个月我要跟导师去河北兴隆拍夏季银河,”他说,“等照片洗出来,我贴这张邮票寄给你。”周若瑾攥着邮票,忽然问:“如果以后真的去了兴隆,还能看见南城上空的星吗?”陈昱辰想了想,从背包里掏出一张软盘,“啪”地掰成两半。“我把星图软件拷在里面,一人一半。只要坐标一样,我们看到的,就是同一颗星。”那天夜里,他们挤在KTV后门狭窄的屋檐下,雨线像千万条微型银河。陈昱辰的半张软盘贴着她的掌心,冰凉却带静电。七月底,陈昱辰拖着行李登上北上的Z126次列车。周若瑾没去站台——她站在南城老邮局的柜台前,把贴好哈雷彗星邮票的信封投进绿色邮筒,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像遥远的星体坠入大气层。信封里只有一句话:“到兴隆后,替我拍一颗编号1999RJ46的小行星,那是我爸当年发现后,用我的名字申请的。”——————————————————第四章

玻璃笔、狼毫与零下二十度大一那年冬天,周若瑾第一次走进古籍修复实验室。空气里飘着明矾、浆糊和樟脑丸的混合味道。教授递给她一把狼毫笔,一碟用黄檗汁染过的补纸。“修宋纸,先修心。”教授说。她屏息,在显微镜下补一条0.3毫米的虫蛀痕。灯照得久了,眼前出现彩色残影,像暗室里突然曝光的底片。与此同时,兴隆观测基地的夜里,温度跌到零下二十度。陈昱辰把羽绒服拉链拉到顶,睫毛结霜。赤道仪对准英仙座,CCD开始十分钟长曝光。等待间隙,他把手伸进怀里,摸出那张被汗水浸软的邮票——哈雷彗星边缘已起毛。“1999RJ46,小行星绝对星等14.2,轨道半长轴2.37AU……”他默念,像在背咒语。快门闭合,星点落在CMOS上,像一串细小的焊锡。他哈出一口白雾,在照片边缘写下坐标,用铅笔,字迹轻得像怕惊醒群星。第二天清晨,他把照片塞进信封,贴上那张磨毛的邮票,投进基地门口的红色邮筒。邮筒外壳掉漆,露出铁锈,像流星灼烧后的焦壳。照片背面,他加了一行字:“零下二十度,手指差点冻在三脚架上。忽然想起你说喜欢绿色,所以把极光也拍给你。”周若瑾收到照片那天,南城罕见地下了一场霰。她在宿舍台灯下,把照片夹进正在修复的《崇祯历书》扉页。纸页脆薄,星图却滚烫。那一夜,她梦见自己站在巨大的明代浑天仪中央,铜环旋转,星斗坠落如雨。——————————————————第五章

银河邮局与暗室潮汐此后四年,他们像两座相距两千公里的天文台,用光年和纸张维持微弱却稳定的联系。陈昱辰的包裹越来越重:•

一张用SOHO卫星数据打印的实时太阳风速度折线图,折线末端画了一颗歪歪扭扭的爱心。•

一片被微陨石击穿的黑色铝箔,边缘焦黄,像宇宙烙下的吻痕。•

一盒兴隆凌晨四点的空气,封装在真空采血瓶里,标签写着:“英仙座的味道”。周若瑾的回信越来越薄,却越来越讲究:•

她用0.1毫米厚的楮皮纸,补好破损的《天文大成》,再把补纸的经纬纹理画成缩微星图。•

她用玻璃笔蘸金粉,在信封内层写光年换算公式,只有在紫外灯下才能看见。•

她把父亲留下的邮差制服纽扣拆了,在背面刻上两人姓名的摩尔斯电码,缝在回信封口。大四那年,陈昱辰入选空间站望远镜项目组,封闭训练一年。临行前,他寄给周若瑾一本手账,封面是麂皮,烫银的星轨。手账里夹着最后一张邮票:国际空间站过境轨迹,面值4.5元,齿孔完整。“如果我回不来,”他在扉页写,“就把邮票贴在ISS的舷窗上,让它替我绕地球十六圈,算是拥抱你十六次。”周若瑾收到手账,在宿舍楼顶坐了一夜。ISS过境预报显示:04:29:51,西南至东北,亮度-2.9等。她举起手机,打开StarWalk,对准夜空。一颗明亮的“星”缓缓划过,像一把银制裁纸刀,划开黑暗。她忽然泪流满面,却笑得很大声,把楼下宿管阿姨吓得差点报警。——————————————————第六章

天穹修补匠毕业后,周若瑾留任Z大学古籍修复中心。她的工作台正上方,悬着一块LED可调色温灯板,同事说像缩小版天幕。她补过最棘手的活,是一本被水泡过的《天工开物》。书页黏成砖块,她放进-20℃冰柜冷冻,再逐级升温,用超声波雾化器一点点剥离。两个月过去,书页展开,出现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霉斑,形状酷似猎户座大星云。她拍下显微照片,发给陈昱辰。十分钟后,他回了一张哈勃望远镜M42真彩图,旁边一行小字:“霉斑和宇宙,同样由尘埃组成,你修的是书,也是银河。”那一刻,她忽然明白,他们早已在不同维度里,做着同一件事——修补那些被人遗忘的黑暗,让光重新透进来。——————————————————第七章

宋纸上的极光陈昱辰从空间站返回那天,是腊月二十三。着陆舱砸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雪原,溅起漫天银粉。出舱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舷窗上贴着的邮票揭下——那枚ISS轨迹邮票边缘已经烤得微卷。三天后,他出现在Z大学古籍修复中心门口,穿一件黑色羽绒服,领口别着星形徽章。周若瑾正在做最后的质检。她左手拿冷光源放大镜,右手用狼毫蘸极稀的明胶水,补一条头发丝粗细的裂缝。“这页宋纸,原本记载的是北宋一次超新星爆发,《宋史·天文志》称‘天关客星’。”她没抬头,声音却发颤,“现在,它又多了一次极光。”陈昱辰把邮票放在她桌上。“我把它从太空带回来了,按规定本来要上交,但我跟队长说,它属于一个修补匠。”周若瑾放下笔,小心地拿起邮票,对着灯光。邮票表面,有一道极浅的绿色划痕,是穿过大气层时,被原子氧灼烧留下的极光印记。她忽然想起高考前夜,他们在KTV后门,雨线像极光一样在路灯下飘。原来绕地球十六圈的,不是邮票,而是她自己。——————————————————第八章

隧道尽头的轨道空间站任务结束,陈昱辰被调到文昌发射场,负责下一代暗能量巡天望远镜。周若瑾也接到新任务:修复一批从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北宋星图。两人终于同城,却忙到只能在深夜视频。2025年8月12日,英仙座流星雨极大值。陈昱辰带她去城郊废弃的火车隧道。隧道口长满紫茉莉,花苞像微型星云。他打开背包,取出一台迷你光雕投影仪,对准斑驳的混凝土墙面。瞬间,整片隧道穹顶被星光灌满——猎户、天鹅、室女……星云像被揉碎的绸缎,缓缓旋转。“这是我把这十年拍到的深空照片,用算法拼接成的私人银河。”周若瑾仰着头,眼里倒映着亿万光年外的尘埃。“陈昱辰,你偷走了我那么多星星,打算怎么还?”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新的借书条,正是当年图书馆那张,只是背面多了一行字:“周若瑾,愿不愿意把你的名字,永远放在我的星图里?”隧道尽头,一辆深夜货运列车呼啸而过,风掀起她的长发,也吹起那张借书条。她抓住它,像抓住一颗终于落地的流星。“要还的,就用余生,一颗不少。”——————————————————第九章

查看完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