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陨落的星辰宣誓》这本小说刚刚上线就备受读者的喜欢,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沈安然季星之检察之间的故事,小说的创作者是“柒时桉”大大,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因为在这些浩如烟海的卷宗里,她可能在寻找着某种潜在的、与当年案件相似的逻辑或漏洞。她的能力和态度,逐渐引起了上司林……
章节预览
第一章:陨落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四日的午后,阳光炙烈,蝉鸣聒噪。
沈安然坐在大学阶梯教室靠窗的位置,讲台上教授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模糊不清。
她习惯性地将手机塞进摊开的《中国法制史》课本里,指尖无意识地划动着短视频界面。
忽然,一条黑底白字的推送,像一道冰冷的闪电,劈开了夏日午后的粘稠与慵懒。
【快讯】知名艺人季星之于昨日晚间坠楼身亡,警方已介入调查。时间仿佛骤然凝固。
血液在瞬间冲上头顶,又在下一秒退得干干净净,留下彻骨的冰凉。
沈安然的手指僵在屏幕上,瞳孔剧烈收缩。她死死盯着那行字,每一个字都像淬了毒的针,
扎进她的眼底。“不可能……”一声极轻的、破碎的音节从她唇间溢出,
带着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她猛地点开视频。画面切换,警灯闪烁,警戒线拉起,
穿着制服的警察身影晃动。一位面容沉肃的警官正在通报:“……死者季星之,
系从本市星河湾公寓高层坠落。
死亡时间初步断定为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三日晚八点五十分左右。
死因符合高坠致严重颅脑损伤及全身多发损伤……现场未发现打斗痕迹及可疑遗留物,
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调查……”警官冰冷的声音像是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
每一个字都在凌迟着沈安然的神经。评论区早已炸开锅。【我不信!!!
下周就是他生日会啊!】【《长夜将明》才开机半个月,他昨天路透还笑得那么开心!
】【要求彻查!绝对不可能是自杀!】粉丝们的崩溃、质疑、痛哭,汇成汹涌的浪潮。
但沈安然已经看不清了。她的视线彻底模糊,温热的液体毫无预兆地夺眶而出,
大颗大颗砸在课本空白的纸页上,晕开一片深色的、绝望的湿痕。季星之。这个名字,
不是屏幕上遥远的光环,
而是她沈安然认识了十二年、贯穿了她整个青春岁月的、活生生的朋友。记忆像决堤的洪水,
汹涌而至。她看见高中教室里,那个总是坐在她后桌,会用笔帽轻轻戳她后背,
低声问她数学题的清瘦少年。看见校园艺术节的舞台上,他抱着吉他,
眼眸清亮地唱着原创歌曲,她在台下用力鼓掌,喊得嗓子沙哑。
看见高考前那个压力巨大的夜晚,他们偷偷溜到学校天台,对着城市的灯火,
他哼唱起刚刚谱好曲的旋律,对她说:“安然,等我以后出道了,这首歌就叫《逐光者》,
怎么样?”而她回他:“你一定会成为最亮的那颗星。”后来,他真的签约了公司,
一步步走向星光璀璨的舞台。她则按部就班地读书、高考、上大学。联系渐渐变少,
从日日相见,到偶尔在微信上问候。他越来越忙,她的学业也不轻松。
他人生的重要节点——出道、发行第一张EP、拿到第一个奖项——她都会发去简短的祝福。
而她失恋、考研压力大的时候,他也会在深夜里回一句:“安然,挺住,
你可是我最铁的哥们儿。”就在上周,他还给她发信息,吐槽新剧导演要求严格,
累得他快散架,但字里行间又充满了对角色的兴奋。最后他说:【下周末生日会结束,
总算能喘口气,一起吃饭?老地方。】信息还安静地躺在聊天记录里。
那个约好了要一起吃饭的人,怎么会在一周后,从高楼一跃而下?荒谬!绝不可能!
“叮铃铃——”下课**尖锐地响起,打破了教室的死寂。同学们开始收拾东西,
嘈杂的人声涌入耳膜。沈安然却像被钉在了座位上,浑身冰冷,无法动弹。她趴在桌上,
肩膀无法抑制地剧烈颤抖,压抑的、小兽般的呜咽声,淹没在离席的人潮里。她的青春,
她最重要的朋友,仿佛随着那纵身一跃,彻底碎裂。随后的几天,网络上的风暴愈演愈烈。
粉丝们罗列了无数他杀疑点:事业处于上升期,情绪稳定,死亡时间蹊跷,
现场有邻居听到争执声……沈安然以“朋友”的身份,
试图向办案人员提供她知道的情况——他绝无自杀动机。
但她的声音被轻易地归为“粉丝情绪激动”,无人认真倾听。
在强大的公关和某种无形的压力下,警方最终以“工作压力大,生前有隐性抑郁症”为由,
草草结案,认定为自杀。消息公布的那天晚上,沈安然一个人坐在宿舍里,没有开灯。
黑暗中,她翻看着手机相册里那些从未公开过的照片——高中毕业典礼上他们青涩的合影,
大学时他偷偷跑来她学校看她、两人在食堂的搞怪**……泪水模糊了屏幕。最后,
她的目光定格在他最后那条信息上:【一起吃饭?老地方。
】巨大的悲伤和无力感几乎将她吞噬,但随之涌起的,
是一股更加强烈的、近乎执拗的愤怒与决心。她关掉手机屏幕,黑暗中,
她的眼神一点点变得锐利而坚定。她对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一字一句,清晰地低语,
像是在立下一个不容违背的誓言:“星星,等着我。”“我不会让你死得这么不明不白。
你的身后名,我来替你争。”“偷走星星的人,我一定会把他揪出来,让你看看,
那乌云后面,到底是什么魑魅魍魉。”第二章:砺剑从那一刻起,
沈安然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她放弃了原本规划好的文学考研路径,
将所有相关的书籍打包封存。她的目标变得清晰而唯一——顶尖法学院。她要进入司法体系,
拿到调查的权限,亲手揭开覆盖在真相之上的黑幕。那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跨专业考研,
意味着她需要在短时间内啃下大量陌生的法律典籍、案例分析。她的书桌上,
堆满了《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旁边,
永远放着一张她和季星之高中时代的合影,照片上的少年笑容灿烂,眼神干净。
旁边是她用钢笔写下的一行小字:“星辰不灭,正义终至。
”这成了支撑她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唯一信念。室友们看她像看一个疯子,
不明白她为何突然如此拼命。只有她自己知道,每当夜深人静,疲惫和困意如潮水般涌来时,
只要看一眼那张照片,想起他最后那条充满生气的信息,
以及官方通报里冰冷的“自杀”二字,她就能重新榨取出力量,继续伏案疾书。最终,
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国内顶尖的法学院。毕业后,她拒绝了薪资优厚的律所橄榄枝,
毅然报考了市人民检察院,从一个最基础的助理检察员做起。
检察院的工作远比想象中繁琐和艰辛。
整理卷宗、核对证据、协助前辈检察官处理各类案件……她像一块海绵,
疯狂地吸收着一切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她冷静、细致、甚至有些严苛,
对证据链的完整性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她从不抱怨加班,主动承担最枯燥的工作,
因为在这些浩如烟海的卷宗里,她可能在寻找着某种潜在的、与当年案件相似的逻辑或漏洞。
她的能力和态度,逐渐引起了上司林锋检察官的注意。
林锋是一位经验丰富、作风正派的中年检察官,他欣赏沈安然的拼劲和敏锐,
开始将一些更重要的案件交给她处理。几年时间,沈安然如同经过淬火的利剑,
褪去了学生的青涩,变得沉稳、干练、锋芒内敛。她凭借几个漂亮的案子在系统内崭露头角,
职位也一步步晋升。没有人知道,这个冷静得近乎不近人情的年轻检察官心里,
埋藏着一个怎样沉重而炽热的秘密。她从未停止对季星之案的私下调查。
利用逐渐增长的权限和专业知识的便利,她开始小心翼翼地调阅当年已归档的案卷微缩胶片。
在泛黄的记录和模糊的照片里,她以检察官的专业眼光,
发现了更多当年被忽略或被刻意掩盖的疑点:·现场勘查照片中,
阳台边缘有一个模糊的、与季星之鞋码不符的鞋印,记录上标注为“无关人员遗留,
已排除”,但排除依据语焉不详。·小区部分关键位置的监控,
在案发当晚“恰好”处于维修状态,维修记录存在时间上的矛盾。
·第一位到达现场的民警的原始笔录,与最终归档的版本有细微但关键的出入,
关于室内物品的摆放描述不一致。这些发现让她心跳加速,却不敢有丝毫表露。她知道,
对手的能量能让当年的案件以“自杀”结案,其势力必然盘根错节。她必须更加小心,
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她尝试联系季星之当年身边的人。大部分人都已离开这个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