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入赘后,我成了千金大小姐》是一部短篇言情小说,由爱吃鱼丸的土豆打造。故事中的崔明远魏清颜身世神秘,与其他角色之间纠葛错综,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屏息的冲突与挑战。这本小说情节曲折,紧张刺激,带给读者无尽的惊喜与乐趣。你很符合条件啊,你最近安心在家准备经义文稿”崔明秀看了看招贤榜告示道。二十日这天,……。
章节预览
天圣二十年,陕西路大旱。崔采和父亲崔明远为求生计,
从陕西路逃荒前往吴州寻求姑姑的庇佑。路上两人钱财食物被抢,只能啃树皮,吃野果,
住山洞,住破庙……历经艰辛和磨难,父女俩两个月后到了吴州地界。
崔明远带着女儿前往西溪镇柳明巷王家投奔姐姐。崔明远的姐姐崔明秀是十五年前来的吴州。
天圣五年十六岁的崔明秀在陕西路绛州老家遇到了货郎王守信,一来二往两人看对眼了。
崔明远父母不愿意女儿远嫁,也不看好王守信家世,极力反对二人成婚,
崔明秀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和王守信私奔到吴州老家。崔明远父母直到过世也没见过女儿,
崔明远长大一些时,偷偷到吴州看过姐姐一次。王守信和崔明秀在天圣八年,
用多年省吃俭用的积蓄在西溪镇开了一个小饭馆。崔明秀在饭馆帮忙管账,
王守信管采购等事务,夫妻俩忙不过来,请了一个厨子,两个伙计,饭馆不大但生意不错。
日子过的倒也安稳。崔明远远远看到姐姐正站在饭馆柜面忙活,红了眼圈,
拉着崔采走进饭馆,声音哽咽的叫了声"阿姐"。崔明秀闻声看向门口,
看到衣衫褴褛的父女两人,仔细辨别才认出是她弟弟,瞬间泪流满面。"远弟,
你这是怎么了。"今天王守信带着大儿子王继业去大户人家收账去了,只有崔明秀在饭馆。
崔明秀吩咐厨子准备饭菜后,将父女二人引至后堂住处。"远弟,你先去灶房洗个澡,
换上你姐夫王守信的衣服,稍后,我去给你们制几套合身的衣物。
"崔明秀将叠的干净整洁的长衫递给崔明远。"采儿,
姑姑带你去洗澡"崔明秀拉着崔采的小手走向客房。父女二人洗漱整理后,
随着崔明秀到了后厅饭堂,桌子上已经摆好了饭菜。父女俩已经饿了一个多月,
在家人面前也顾不得形象,狼吞虎咽起来。崔明秀一边抹泪一边说"慢点吃,别噎了,
饭菜管够"吃完饭,崔采开始犯困,崔明秀把崔采送到客房休息。"远弟,
和我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自打三年前,采儿母亲去世,我白天在私塾授课,
傍晚做点农活,也能维持和采儿的生活。今年陕西北边的祁州起义,
绛州身强力壮的府兵临时调去前线,绛州又连续几个月大旱,到处都是烧杀抢掠,
绛州也乱了,官府也管不住,实在无奈,只能来此投奔阿姐"“只要阿姐在,
就不会让你和采儿再忍冻挨饿,一路上你们受苦了。你姐夫出门收账去了,
回来我和他说你来了。你们安心住下来,你也累了,先去睡一觉,什么事明天再议。
"崔明秀泪眼婆娑的看着唯一的弟弟。王守信和大儿子王继业回来天已经黑了,
饭馆已经打烊了。有的常客来饭馆吃饭会挂账,一个月一结,到时间没来结账,
王守信就会上门收账。“今天收账顺利吗”崔明秀边给丈夫和儿子准备吃食边问道。
"还算顺利,跑了四家,收回了三家,马安一家出门探亲没在家,过几天我再去。
以后不要同意李庄友赊账,他家娘子说,以后咱们再给他赊账喝酒吃菜,就别想拿到钱,
好在这次他娘子付了欠款。继宗那个小皮猴睡了吗?"“继宗他们学堂今天有蹴鞠赛,
他玩的累了,下学堂回来就睡了……李庄友的钱被他娘子管的死死的,
买个葱的钱都拿不出来,以后他来必须得付现银。”崔明秀点头道。“继业,
你尝尝这个糖醋排骨。”明秀夹了一块排骨给大儿子。"守信,绛州大旱,还闹动乱,
我阿弟明远带着采儿来这了,他们一路乞讨来的,
我看着不忍心……呜呜……"崔明秀说着说着哭起来了。
崔明秀没等王守信回话又说到"五年前,他来这里时还是白**嫩的俊秀小伙子,
现在面黄肌瘦的,
没认出来……呜呜……远弟他们父女俩真是受了大难了""他们现在在何处"王守信急切道。
"我安排他们在客房歇息了,远弟本来要等你回来,我看他太累了,眼皮都抬不起来了,
就让他先歇息了,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崔明秀擦擦眼泪说道。"那就好,远弟,
这些年不容易。他是咱们的家人,让他安心在这里住下来"王守信说道。"谢谢你,
守信"崔明秀挽着王守信靠在他的肩膀上。崔明远已经很久没有睡得这么安稳了,
他是被窗外的鸟叫声唤醒。洗漱后去看女儿,她已不在房间。崔明远信步走到院子,
看到崔明秀在晾衣服。"远弟,你醒啦,我带你去吃早饭,采儿他们已经吃过早饭去赶集了。
"崔明秀放下衣服说道。"阿姐,不急,我帮你先把衣服晾好。"崔明远说着上前帮忙。
两人晾好衣服来到饭堂正厅,崔明秀盛了碗温在炉子上的红豆粥放在崔明远面前,
还拿了几个蒸笼里面的馒头,又复炸了下炸物端上桌子,有韭菜盒子,油墩子,油条,
米饺……,又配了点咸菜。"远弟,你尝尝这个韭菜盒子和馒头,是我早晨现做的,
这个油墩子,米饺和油条是一早你姐夫出去买的,这家的炸物很好吃,每天都排长队,
去晚了就没了"崔明秀满眼温柔的看着弟弟说道。“好吃,是小时候的味道,阿姐这是什么。
”崔明远夹了一个金黄色形似韭菜盒子的炸物问到。”这个是本地才有的米饺,
不同于韭菜盒子,它是用米粉做的,馅料是豆腐和红薯粉炒制的,很好吃,你尝尝看。
”崔明秀说道。”嗯,味道和口感很特别,甚是好吃。”崔明远细细品尝着,
连续吃了三个韭菜盒子,一个馒头,两个油条,一个米饺,一个肉丸子,一个油墩子,
吃完后打了一个久违的饱嗝。这时候王守信带着孩子们回来了。
崔明远上前朝着王守信作了一揖:“姐夫。”“远弟,昨晚睡得可好?
有什么需要和你姐还有我说,以后这里就是你和采儿的家,别客气。继业,继宗,
上前拜见舅舅。”王守信回礼道。“舅舅”继宗侧头学着哥哥的样子作揖。
崔采走到崔明远身边,递给他一串冰糖葫芦:“爹,你尝尝,可好吃了。”“爹不吃,
采儿吃。”崔明远揉了揉女儿的头顶。王守信领着崔明远去正堂,两人坐下来,
看着院子里正在玩投壶的孩子们。“来,喝点茶水。”崔明秀将茶水端给两人,
坐在王守信身边。"继业今年也有十四岁,怎么没去学堂?"崔明远抿了一口茶水问道。
"别提了,那个混账,在学堂和人打群架,被罚回来反思"崔明秀说道。
"他们骂魏奇是没爹的孩子,还辱骂他娘,还一群人打魏奇,我这是打抱不平。
"王继业走到正厅辩解道。"那也不能用打架解决问题,你可以找夫子解决。"崔明秀回道。
"夫子管不了那群小子,我不后悔揍了他们。"王继业义愤填膺的说道。"你能耐,
怎么被人打的鼻青眼肿,滚去扎马步半小时。"王守信怒道。"他们以多欺少,
单打独斗赢不了我,再说他们也被打的满身伤,没好到哪去。
"王继业小声嘀咕着走到院子边角扎马步。"继业还能回学堂吗?"崔明远问道。
"儿郎们的打闹,所幸没造成严重后果,这次是那群挑衅孩子不占理,被狠狠责骂了一顿,
不能鼓励孩子用武力解决问题,书院就让参与的孩子都停学回来反思几天,
如果再犯必有重罚。""远弟,日后有何打算。"崔明秀问道。"我想找个书院求个馆职,
还有让采儿也能入学堂读书。"崔明远说道。
"我去附近的书院打听打听看有没有合适的馆职,你们刚到西溪先玩几天,不急着找活计,
空了带你们去周边逛逛。"父女俩住了下来,平时崔明远就在饭馆帮忙打打杂,
闲暇时看看书。崔采被安排和王继宗一个学堂,两人年龄相仿,相处的融洽,一起上下学堂,
爬树钓虾……。没几天,王继业也回书院去了。转眼到了春天,王守信带回来一个好消息。
"继业说魏家的知行书院招馆职"王守信边脱外袍边对崔明远兄妹说道。
"那可是吴州最大的书院,贤弟,你看看继业抄录带回来的招贤榜告示。
"王继业在城里的知行书院读书,这次休旬假回家见到父亲说起,
有些讲书辞去馆职去参加春闱了,书院最近在招馆职。崔明远接过招贤榜告示。
招贤榜本书院立址吴州城南,旨在传经授业、育养后学,今因书院发展所需,
特面向四方贤才,招募讲书一职。一、聘职要求:1.通四书五经,能析经义、善引俗喻,
使生员易解。2.品行端方,无市井浮薄之气,肯尽心督导生员课业。
3.若曾有讲书经历、或能誊写典籍无错漏者,优先取用。
二、待承:1.月俸钱三十贯,另供书院内居舍一间,食宿皆备;2.每季赠纸墨一套,
年终视课业成效,加赠米粮十石。三、投效之法:携个人经义文稿一卷,
于本月廿日前赴书院见山长杨君义,当面策问合格即可任职。特此布告,
望四方饱学之士闻之而来,共襄育人事。知行书院天圣二十一年三月初五日立"远弟,
你很符合条件啊,你最近安心在家准备经义文稿”崔明秀看了看招贤榜告示道。二十日这天,
王守信赶着马车,载着崔明秀,崔明远,崔采,王继宗一起前往城里。“麻烦姐夫,阿姐,
亲自送我去书院应聘讲书。"崔明远说道。“一家人,客气什么,我们也顺道去看看继业,
采儿来吴州这么久,还没逛过城里,我们把吃食衣物送给继业后,
就带采儿和继宗去集市逛逛,你安心应答,稍晚我们一起回去,别紧张,平常心应对。
”崔宁秀笑着说道。王守信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在城里玩了几个时辰,买了很多新奇的玩具,
衣服,零食等。看看时间,崔明远的应试考核也快结束了。几人就赶往书院和崔明远汇合。
马车停在门口,不多久,崔明远出了书院门,看到马车,信步走向马车。"看远弟轻松表情,
准是通过了。"王守信对着崔明秀说道。”远弟,应试结果如何?
"王守信朝着走至马车边的崔明远问道。“姐夫,阿姐,过了,我通过了应试。
下月一号就可以到书院报到"崔明远激动的说道。“真是大喜事,太好了,
今晚回去整点好酒好肉庆祝一下。”崔明秀开心的说道。两个孩子也开心的手舞足蹈,
祝贺崔明远,一路上欢声笑语的回了西溪镇。四月崔明远如约到书院报到,临别时,
崔采哭着说“我要和阿爷在一起,我不要回去。”“采儿乖,等阿爷稳定了,接你过来住。
”崔明远红着眼圈说道。“采儿,你还要去学堂上学,西溪离这不远,你想阿爷了,
咱们就过来。”崔明秀摸了摸崔采的头说道。“采儿妹妹,吃糖,我会一直陪着你。
”王继宗给了她一个糖。最终王守信夫妇带着采儿和王继宗回了西溪镇。
崔明远在书院直学的指引下,走进了书院,书院很大,刚走到廊院的一个拐角,
见到一个年约三十的娘子手持一个鞭子追着一个年轻儿郎打。“魏奇,你这个兔崽子,
给我站住,别让我逮到,逮到打断你的腿。”魏清颜恶狠狠的骂道。”魏娘子,你这么凶,
我哪敢站在那。”说着便往门口跑,刚好撞上迎面而来的崔明远,眼看着魏清颜已经到身前,
本能反应的闪身躲到崔明远身后。魏清颜一鞭子打过来,落在了崔明远身上,
崔明远的侧脸和脖子瞬间出现一道红痕。一切发生的太突然,众人都傻了眼。
魏清颜反应过来,自己打错人了,还是个陌生人,急忙说道“真的抱歉,误伤了郎君。
”“沈直学,快带这位郎君去药堂上药。”魏清颜转身对沈宁说道。魏奇趁机溜走了。
三人到了药堂,医师问魏清颜“怎么来了此处,是哪里不舒服吗?”魏清颜说她没事,
让他看看崔明远的伤势,医师看了伤势说“脸和脖子伤势不严重,这手上的伤口略深一些,
每日上药,五日便能结痂,近期伤处不要触碰生水,不吃腥辣食物。
”魏清颜再次道歉”抱歉,我刚才没收住鞭子误伤了郎君。郎君来此处所为何事,
是否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娘子,这位是书院新来的讲书,崔明远先生。
”还没等崔明远答复,沈宁道。“崔先生,我叫魏清颜,以后遇到需要帮忙的事,
尽管来魏家找我。今日我还有事,就先行一步。”魏清颜行了一礼说道。
沈宁领着崔明远出了医药堂,往主院堂去拜见山长。山长见了崔明远,问他脸怎么了。
崔明远避重就轻说不小心擦伤。山长没再追问,和崔明远寒暄几句后,
吩咐沈宁带他去领生活必需品和书籍笔墨等用品,并说道:“近几日,崔先生先熟悉环境,
排课表几日后会送到先生住处,先生,
领好东西就可以先回去休息”王继业下课来了崔明远的居舍,和舅舅一起吃晚饭,
正在吃饭时,有人敲门。“崔先生,这是魏清颜魏娘子给您的药,这个药疗伤效果极好,
还有祛疤功效。”沈宁放下药后就离开了。”“舅舅,你的伤是魏奇阿娘打的吗?
发生什么事了。”王继业问道。崔明远把今天遇到的事情和王继业说了。
“知行书院是魏奇外祖父创立的,魏奇在学院犯了错,山长也管不住他,他只怕他阿娘,
知道回家会挨揍,他就会躲在书院宿舍不敢回家,他娘经常来书院逮他,
在书院已经见怪不怪了,舅舅您今天真的是受了无妄之灾,他娘可凶了,以后您躲着点。
”王继业塞了一块红烧肉到嘴里说道。“他这次是犯了什么事?”“逃课去赛马了。
”“你平时和他关系很好?你也逃课了?”“魏奇本性不坏,我和他关系还不错,
但我可没逃课。他天资聪颖,讲书说的他都会。我资质普通,需要多努力才能跟上学业。
舅舅我已经是大人,知道有可为有可不为。”第二天中午崔明远在看教案,
魏清颜带着排骨汤来看望崔明远。“崔先生,今日特来赔罪,今天身体怎么样,
看着伤口还没完全愈合,这个排骨汤有利于伤口恢复,您尝尝看。”“魏娘子,不必介怀,
这点小伤不碍事。”崔明远小口喝着汤,魏清颜在对面看着,一时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便四处打量屋子,屋子陈设简单,除了被褥,生活用具,和一些书籍笔墨,再无其他。
东西摆放的整齐,屋子也打扫的很干净。“呀,这个小狗雕刻看着挺别致,
是崔先生自己做的吗?"“闲来无事,做的小玩意”“栩栩如生,先生有双巧手,
心思也细腻。我有个成衣店,想做点摆件,我看先生这手艺比店里的好多了,
不知……先生现在有所不便,等先生手伤恢复,有时间是否可以帮忙。
”魏清颜看向崔明远的手伤,略带抱歉的说道。“承蒙娘子抬爱,眼下这手确实拿不了刻刀,
等伤势恢复,我去您的成衣店瞧瞧,看您店里适合什么样的摆件。”“此事不着急,
最重要的是养好伤,我给您留个地址”崔明远近半个月在为正式授课做准备。
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旁听其他夫子的授课;研读《诗》《书》《论》《孟》等核心典籍,
力求吃透义理;准备常见的“俗喻”(比如用农耕、买卖,故事等举例解释经文中的道理),
确保能让学子听懂,让课堂更有趣味。三月六日这天,崔明远开始正式在高级经义班讲书,
崔明远起初有些紧张,手心出汗,由于准备的充分渐入佳境,课堂又很有趣味,
连平时在课堂上睡觉的魏奇都听的津津有味,第一次讲书很成功。休假这天一早,
崔明远到了魏清颜的成衣店,进门时,店伙上前问“客官要做新衣,还是选现成的成衣?
”崔明远想着拿到束脩要给问阿姐,姐夫,继业,继宗,采儿置办衣物,
问道:“我看一看款式,这边做新衣一般要多久?"“要看做什么衣服,
裙、夹棉长袍这种复杂衣物一般十至十五天;婚服这类带繁复纹样的要一两个月;如果加急,
可缩短两至三天,但需要另付急工费。"崔明远今日来成衣店,
本是为看布局、做相协调的木雕摆件。见魏清颜不在,他转了一圈,打算雕一个财神摆件,
心里已敲定摆件造型及色调,便先回住处准备画造型图。崔明远回到书院,
先去了藏书阁查阅了关于财神的典藏古籍,日落西山时完成了图纸。崔明远除了讲书,
大部分时间都在打坯定型、雕刻细节、上蜡,八天用柏木做了一个中型财神木雕。
这天下午崔明远没有授课安排,就带上木雕前往了魏清颜的成衣店。刚进店门,
就看到魏清颜在和店伙说衣服摆放问题,崔明远没有打扰,在一旁等待着。"崔先生,
您来了。快进来,小林,去准备点茶水。"魏清颜邀请崔明远到会客间。
崔明远把财神木雕递给魏清颜。魏清颜接过柏木财神木雕,指尖先触到温润光滑的木面,
目光落在元宝那处错落纹路时,眼睛顿时亮了:“我最近跑了趟外地看面料,今天才回来。
没想到您还记得这个事情。这财神的衣褶刻得真传神,还有这袖口的纹路很真实!真好看,
寓意也好,摆到店里定是最惹眼的物件!我很喜欢,谢谢!"“先生,今晚我做东,
咱们去宝聚楼吃顿便饭,您可千万别推辞。"崔明远笑着摆手:“不过是雕件小物,
哪值得您特意破费去宝聚楼?”“先生,我知道雕塑是很耗费时间和精力。
”魏清颜把木雕放在桌子上,语气带着几分坚持,“这财神雕得这样好,往后摆在店里,
定能让生意兴隆。宝聚楼的菜不错,一顿便饭,您别推辞了。”她见崔明远还想开口,
又补了句:“再说,我也想趁吃饭时,跟先生说说下次想雕的绣架摆件,
算请先生帮我出出主意,总不能让您白受累。”“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崔先生哪里人,
听口音不像本地人”“我是陕西绛州人,今年大旱,带女儿来此投奔家姐,王继业是我外甥。
”“继业,我知道,和奇哥来过家里,很端方的儿郎。您夫人现在在西溪镇吗?
”“她五年前病逝了。”“是我唐突了,不该提起这些伤心事,还望先生莫怪。”“说起来,
我前几天去江南进了些新布料,是水波纹料子,做长衫正合适,等过几日忙完,
我挑块素雅的给先生裁件外衫,也算谢礼。”“娘子不必客气,
今日已叨扰您一顿宝聚楼的饭菜,怎么还能再受您送衣服的情分?
"“衣服是用店里剩下的布料做的,不费什么事。相比木雕的心意不值一提,先生别推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