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拼图崩坏时
作者:张序秋
主角:沈薇陈默林倩
类别:短篇
状态:已完结
更新:2025-10-21 22:37
免费试读 下载阅读器离线看全本

完美拼图崩坏时讲述了沈薇陈默林倩在张序秋精心构建的世界中的冒险故事。沈薇陈默林倩面对着无数的挑战和考验,展现出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智慧。通过与伙伴们的合作与努力,沈薇陈默林倩逐渐成长为一位真正的英雄。一路到了临市。他们入住了预订的五星级酒店。我把车停在对面街角一个不起眼的停车场,……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惊喜和刺激的奇幻世界。

章节预览

沈薇去洗澡了,手机就随意地搁在客厅茶几上。屏幕忽然亮了一下,一条微信预览弹了出来,

像一道猝不及防的闪电,劈开了夜晚的宁静。发信人备注是“陈总监”。

内容只有短短一行:「那天晚上的你,和平时很一样,让人难忘。」我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

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几乎无法呼吸。浴室里传来哗啦啦的水声,

氤氲的水汽从门缝里丝丝缕缕地渗出,带着她常用的那款栀子花沐浴露的香气。

这香气曾让我感到无比安心,此刻却像是一种甜腻的伪装。陈总监,陈默。

沈薇公司的项目总监,我见过几次。三十五六岁的年纪,保养得宜,谈吐不俗,

手腕上那块价值不菲的欧米茄彰显着他的品味与地位。

及的人物——“陈总监能力超强”、“这个方案多亏了陈总监指点”、“陈总监这人真不错,

没架子,还特别照顾我们”。我曾为她遇到一个好上司而感到高兴,

甚至在她抱怨工作辛苦时,还劝她多跟陈总监学习。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看似无意的提及,

那些带着崇拜的语气,或许早已埋下了危险的种子。我太大意了,

总以为三年的感情坚不可摧,以为我们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是水到渠成。

我死死盯着那条消息,没有点开,也没有碰她的手机。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我知道,

一旦打草惊蛇,所有的证据都可能被瞬间抹去,我将永远被困在猜疑的迷宫里。我必须冷静,

像猎人一样,耐心等待,一击必中。几分钟后,沈薇裹着浴巾出来,头发湿漉漉地滴着水,

脸上带着被水汽蒸腾出的红晕,显得娇艳欲滴。她哼着歌,自然地拿起手机,解锁,

目光落在屏幕上时,那哼唱声戛然而止。她的手指飞快地在屏幕上跳动,删除了那条消息?

还是在回复?做完这一切,她将手机随意丢回沙发,

对我露出一个毫无破绽的甜美笑容:“老公,帮我吹吹头发嘛。”我拿起吹风机,

温热的风噪声掩盖了我过快的心跳。我的手指穿过她柔软的发丝,触碰到她纤细的脖颈。

我曾无数次亲吻这里,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安心、最温暖的港湾。现在,

我只觉得手下这片肌肤,可能刚刚沾染过别人的气息,这想法让我胃里一阵翻涌。

“刚才好像看到陈总监找你?这么晚还有事?”我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像随口一问,

带着一丝关心,而非质问。我透过梳妆镜,看到她的背影几不可查地僵了一下,随即放松,

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无奈和抱怨:“嗯呐,有个项目的收尾数据出了点小问题,问我一下。

真是的,下班了也不让人清净。当领导的心真狠。”“陈总监挺负责的。”我顺着她的话说,

心里冷笑。“是啊,能力又强,人也好。”她转过身,仰头看着我,眼神清澈,

“就是他太太好像身体不太好,有慢性病,挺辛苦的。他有时候也挺不容易的。

”她叹了口气,仿佛真心为上司的家庭状况感到惋惜。我心里冰封的湖面被砸开一道裂痕,

寒意刺骨。看,她甚至提前给我打了预防针,暗示对方家庭可能不那么和谐,

为可能的“异常”铺垫理由。多么周详,多么自然。那天晚上,我搂着她,她却背对着我,

很快传来均匀的呼吸声。而我,睁着眼睛直到天亮。过去无数个相拥而眠的夜晚,

那些温暖的片段,像电影胶片一样在脑海中闪回,最终却定格在那条该死的微信预览上。

幸福像个脆弱的玻璃罩,原来轻轻一敲,就会碎裂成渣。我必须知道真相,

不是凭一条模棱两可的消息,而是确凿无疑的证据。机会很快来了。一周后,沈薇告诉我,

她要跟陈默去邻市的科技园区出差两天,考察一个重要的合作方。“本来不想去的,

手头还有个报告没写完。”她一边收拾行李,一边略带歉意地看着我,

“但陈总监说这个项目关乎下半年部门的业绩,点名要我跟着,说我细心。没办法呀。

”我帮她整理行李,把她的护肤品小样整齐地放进洗漱包,

表现得一如往常的体贴:“工作重要,领导看重你是好事。路上小心,到了给我发消息。

”她凑过来在我脸上亲了一下:“知道啦,老公最好了。很快就回来。”她出发后,

我立刻向公司请了年假。我没有像某些故事里那样找跑腿或者**,我决定亲自去。

我需要那种亲眼所见的冲击,来彻底粉碎我心中残存的侥幸。而且,

我相信自己能做到更隐蔽。他们的高铁班次、入住酒店信息,

我早就从沈薇平时零碎的话语和偶尔瞥见的聊天片段中拼凑出来了。

我甚至提前查了那家酒店周围的交通和环境。我开着车,

远远地跟随着送他们去高铁站的网约车。看着他们并肩走进车站,

陈默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休闲西装,气质卓然,

他甚至还自然地接过了沈薇那个略显沉重的行李箱。沈薇则笑着说了句什么,

神情是我许久未见的轻松和雀跃。那一刻,我的心像被浸入了冰水,不断下沉,

但脑海里仍有个微弱的声音在说:也许是上司对下属的照顾,别多想……我跟随着他们的车,

一路到了临市。他们入住了预订的五星级酒店。我把车停在对面街角一个不起眼的停车场,

坐在车里,能清晰地看到酒店气派的旋转门。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像个潜伏的狙击手,

耐心等待着目标出现。内心充满了焦灼、愤怒,还有一种近乎自虐的期待。等了四个多小时。

傍晚时分,他们终于再次出现,一起上了出租车,似乎是去赴宴。我稍微松了口气,

也许……真的是我想多了?我在车里简单吃了点东西,继续等待。夜晚的城市灯火辉煌,

酒店门口人来人往。晚上十点多,我看到只有陈默一个人回来了。他脚步稳健,

独自进了酒店。又过了将近四十分钟,沈薇的身影才出现。她站在酒店门口,没有立刻进去,

而是左右张望了一下,神情似乎有些紧张。然后,她并没有走向需要刷房卡的主电梯厅,

而是快步走向酒店侧门一个不太起眼的消防通道入口。那个通道,通常为了应急是不上锁的,

而且直接连通楼梯间和各层走廊,

完美地避开了大堂和电梯的监控密集区(后来证实我想错了,那里也有监控,

但当时这个举动足够可疑)。我坐在车里,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冲到了头顶,耳边嗡嗡作响。

所有的侥幸,在这一刻被彻底粉碎。心脏像是被撕裂开,痛楚尖锐而真实。

愤怒像岩浆一样在胸腔里奔涌,几乎要破体而出。我紧紧握着方向盘,指节泛白,

用了极大的克制力才没有冲下车去。深呼吸,一次又一次。冲进去捉奸?

在那狭窄昏暗的消防通道里?除了换来一场难堪的厮打和她们苍白狡辩,我能得到什么?

打草惊蛇,前功尽弃。不,我不能。我要的,不是一时冲动的发泄,而是彻底的控制权。

我要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远超乎想象的代价。沈薇“出差”回来,

给我带了包装精美的当地特产糕点,精神看起来格外焕发,甚至对我格外温柔体贴。

她解释说是因为这两天辛苦我独守空房,心里过意不去。我看着她在我面前表演,

心里一片麻木,像在看一场与己无关的拙劣话剧。曾经的亲密无间,

如今隔着一层无法穿透的玻璃,我能看到她所有的表情和动作,却感觉不到丝毫温度。

我开始着手调查陈默。得益于我在IT行业工作积累的技术人脉和资源,

以及一点非常规的手段,我很快摸清了他的底细。陈默,三十五岁,知名外企中层总监,

年薪丰厚,开一辆中配的宝马五系。妻子林倩,是三十二岁,是一名市重点初中的语文老师,

确实有轻微的过敏性哮喘,但远没到沈薇暗示的“身体不好、很辛苦”的地步,

平时工作生活完全不受影响。他们有一个五岁的女儿,聪明可爱,

正在上本市一家很好的幼儿园。在外人看来,这是标准的中产幸福家庭,

住在环境不错的小区,开着不错的车,孩子上着好学校。但深入下去,

我发现陈默的财务状况有些微妙。

他名下除了现在住的那套市值八百多万的房子(还有近三百万的贷款),并无其他大宗资产。

他热衷于股票、基金甚至一些虚拟货币的投资,但近两年市场行情不好,似乎亏损不小,

信用卡和消费贷的账单数额持续走高。他维持着表面的光鲜,内里或许并不轻松。而且,

我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查到他最近几个月,频繁在周六下午出入本市一家高端健身会所,

而那家会所,沈薇也是会员,是她去年生日时我给她办的卡。他们的“交集”,

恐怕远比我知道的要多,也更早。沈薇呢?我仔细检查了我们共同的银行账户和信用卡账单,

没有发现明显用于酒店或奢侈品的大额异常支出。但她的购物欲望一直不低,

衣服、包包、化妆品,都是轻奢级别,偶尔也会有一两件真正的奢侈品。我的收入足以覆盖,

而且我爱她,愿意给她最好的,所以从未在意,甚至乐于看到她收到礼物时惊喜的样子。

现在想来,

提供的“需求”——那种被成熟、成功、带有权威感的男性“特殊关照”、偷偷摸摸的**,

以及挑战道德边界带来的虚荣感。又或者,她只是厌倦了平淡稳定的生活,

想要一点“意外”的调味剂?

压力、寻求**和补充的上司;一个即将结婚却似乎并不满足、渴望更多关注和冒险的下属。

这出戏,比我想象的还要复杂和丑陋。我不是他们play的一环,

我是他们舞台下的观众,而现在,我决定走上台去,改变剧本的走向。我没有打草惊蛇,

反而对沈薇更好。更体贴,更关怀,更积极地推进结婚事宜。我拉着她去看婚纱,

她穿着洁白的鱼尾裙从试衣间出来时,美得不可方物,眼神明亮,带着对未来的憧憬。

我看着她,心里却在想,这副皮囊之下,藏着怎样的虚伪。我陪她去定婚戒,

钻戒在灯光下璀璨夺目,她兴奋地试戴着,比较着款式。我甚至主动提出,

把我名下那套位于新兴商圈、极具升值潜力的小公寓过户给她,

作为她“爱的保障”和未来的“安全感”。“老公,你真好!”沈薇显得又惊又喜,

扑上来紧紧抱住我,声音哽咽,“我一定会做个好妻子的。

”她的眼神里偶尔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和愧疚,

但很快就被巨大的喜悦和实实在在的利益期待所淹没。看,利益和安全感,

永远是考验人性的试金石,而结果往往令人失望。同时,我开始了另一条线的行动。

我注册了一个新的、看似私人使用的微信账号,

头像用的是网图——一张看起来是在海外某个海滩度假的剪影。朋友圈精心打造,

只有寥寥几条动态,都是分享一些海外生活碎片、财经新闻观点,

造出一个刚刚回国、家境优渥、对国内情况不甚了解但急于建立人脉和保障的海归精英形象。

我通过几个专业的金融和投资论坛,“偶然”地在讨论区与陈默搭上了话。

我提出的问题显得很有水平,但又流露出对国内具体操作流程的“生疏”。

我没有直接提买保险,而是以请教和咨询的口吻,

询问他关于国内高净值家庭资产配置、税务筹划和风险保障的建议。

我刻意强调父母希望我尽快安定下来,成家立业,他们会提供支持。陈默果然上钩了。

对于他这种做管理和业务出身、需要持续开拓高端客户的人来说,

这样一个“优质潜在客户”无疑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专业”,

查看完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