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笔触
作者:甲骨虫洞
主角:苏晚伊莎贝莎贝拉
类别:短篇
状态:已完结
更新:2025-10-23 13:31
免费试读 下载阅读器离线看全本

苏晚伊莎贝莎贝拉《不朽的笔触》是由大神作者甲骨虫洞写的一本爆款小说,不朽的笔触小说精彩节选通过镜子一片片送达未来,再由苏晚在21世纪进行修复和重组。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每次传递后,镜子上的裂痕都会加深。苏晚担心……

章节预览

苏晚第一次见到那面古董镜,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

伦敦的波特贝罗市场被笼罩在细密的雨幕中,游客们撑着伞在摊位间穿梭。

苏晚本来只是随意逛逛,缓解博士论文写作带来的压力,

却被一家古董店橱窗里的一道微光吸引。那是一面维多利亚时期的银手镜,

椭圆形镜面周围雕刻着繁复的藤蔓花纹,手柄处有些许划痕,看上去历经岁月洗礼,

却依然保持着优雅的气质。“眼光不错,这是本店的珍藏之一。

”满头银发的店主人笑着对苏晚说,

“传说这面镜子的第一任主人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位女伯爵,

她相信这镜子能映照出人的灵魂。”苏晚轻笑,只当是商家推销的噱头。

但她确实被这面镜子独特的气质吸引,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合理的价格买下了它。

“希望它能带给你好运。”店主小心翼翼地包装镜子时喃喃道。回到公寓,

苏晚将镜子放在书桌上,继续埋头于她的博士论文。作为伦敦大学艺术史专业的留学生,

她的论文主题是17世纪欧洲女性艺术家的地位与作品研究,进展并不顺利,

资料匮乏让她时常感到挫败。夜深人静时,苏晚总会不自觉地看向那面镜子。不知为何,

她觉得镜中的自己有些陌生,有时甚至感觉镜中的影像比实际动作慢上一拍。

她归结于是自己熬夜太多导致的错觉。一周后的午夜,伦敦下起了暴雨,雷声轰鸣。

位名叫伊莎贝拉·德雷克(IsabellaDrake)的17世纪女画家的稀少资料,

这位女画家生平成谜,存世作品只有三幅,却件件精妙。“为什么这么有才华的画家,

历史上却几乎找不到记录?”苏晚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无奈地叹息。就在这时,

一道闪电划破夜空,房间瞬间亮如白昼,随即陷入黑暗——停电了。

苏晚摸索着寻找手机电筒,不经意间瞥见那面维多利亚手镜。诡异的是,

镜面竟散发着淡淡的微光。她走近一看,震惊地发现镜中映出的不是她熟悉的卧室,

而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房间!那是一个点着蜡烛的古旧房间,墙上挂着深色绒布窗帘,

角落里摆放着一张四柱床。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

镜中有一个穿着17世纪风格裙装的女子正背对着她,坐在一张小桌前,似乎在写字或作画。

苏晚屏住呼吸,揉了揉眼睛,确信自己不是因疲劳而产生幻觉。当她再次看向镜子时,

镜中的女子突然转过身来——那是一张与苏晚极为相似的脸,只是眉毛更高,嘴唇更薄,

面色苍白得没有血色。女子似乎也能通过镜子看到苏晚,她惊恐地睁大眼睛,猛地站起后退,

打翻了桌上的墨水。“你是谁?”苏晚下意识地用英语问道。镜中女子嘴唇颤抖,

用带着口音的英语回答:“你...你能看见我?”又是一道闪电,房间的灯突然亮了,

镜子恢复了正常,只映出苏晚惊愕的脸和她的卧室。她愣在原地,心跳如鼓。接下来的几天,

苏晚尝试各种方法试图让镜子再次显现奇异的景象,但都无果。

她开始怀疑那晚的一切只是自己的幻觉,直到三天后的午夜,

当她无意中拿着伊莎贝拉·德雷克的画作复印件从镜前走过时,镜面再次泛起了微光。这次,

镜中呈现的是同一个女子,她正跪在一座小教堂里祈祷。苏晚鼓起勇气,

轻声呼唤:“伊莎贝拉·德雷克?”女子猛地抬头,转向镜子的方向,

眼中满是震惊与恐惧:“你怎知我的名字?”就这样,

苏晚与17世纪的女画家伊莎贝拉·德雷克建立了一种不可思议的联系。她们发现,

只有当苏晚拿着伊莎贝拉的画作复印件,并且在午夜时分,镜子才会连通两个时空。

而随着月亮圆缺的变化,连通的时间也会延长或缩短。通过断断续续的交流,

苏晚了解到伊莎贝拉生活在1665年的伦敦,正是瘟疫肆虐的时期。她是一位医生的女儿,

自幼展现出绘画天赋,但当时的社会对女性艺术家极不友好,她只能偷偷作画,

假借哥哥的名字出售作品维持家用。“父亲病倒了,发烧,身上有黑色的肿块。”一天晚上,

伊莎贝拉通过镜子告诉苏晚,声音哽咽,“是瘟疫...城里已经死了好多人。

”苏晚心中一震。她熟知历史,知道1665年的大瘟疫夺走了伦敦近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命。

她突然意识到,

可能也会在这场瘟疫中香消玉殒——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关于她的记录如此稀少的原因。

一种强烈的不甘在苏晚心中涌动。如果她能够改变伊莎贝拉的命运,

是否就能让这位才华横溢的女画家被世人所知?是否就能填补艺术史上的这一空白?

“伊莎贝拉,听我说,你必须离开伦敦。”苏晚急切地说,“去乡下避难,等到瘟疫过去。

”伊莎贝拉苦笑摇头:“我不能抛下父亲。况且,乡下未必安全,

很多逃出城的人反而在路上病倒了。”苏晚不甘心,她开始查阅历史资料,

试图找出帮助伊莎贝拉的方法。她告诉伊莎贝拉关于瘟疫的传播途径和基本的卫生知识,

教她如何消毒和隔离病人。令两人惊讶的是,通过镜子,她们竟然可以传递小件物品。

一天晚上,

苏晚尝试着将一包现代抗生素和一张如何使用它们的说明纸条递给镜中的伊莎贝拉。

当伊莎贝拉的手真的接过药包时,两人都惊呆了。

“这怎么可能...”伊莎贝拉看着手中印着奇怪文字的小袋子,难以置信。“不管怎样,

试试看。”苏晚急切地说,“按照说明给你父亲服用,也许能救他。”然而,一周后,

伊莎贝拉憔悴地出现在镜中,眼中含泪:“父亲...他还是去世了。

你的药起初似乎有帮助,但病情又突然恶化了...”苏晚心痛不已,

她意识到历史或许真的难以改变,或者说,她介入得已经太晚。更令人不安的是,

她们发现每次传递物品后,镜子都会出现细微的裂缝。苏晚的研究也显示,

历史上那面镜子最终是破碎的状态。显然,跨越时空的物品交换正在损耗镜子的能量。

“镜子开始破裂了,”伊莎贝拉悲伤地指出,“也许很快我们就不能再相见了。”就在这时,

苏晚突然灵光一现:如果她不能拯救伊莎贝拉的生命,至少可以拯救她的艺术!

她可以帮伊莎贝拉把作品传到未来,让后世认识这位被遗忘的天才女画家!

当苏晚提出这个想法时,伊莎贝拉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于是,

一个大胆的计划开始了。伊莎贝拉开始秘密地将自己的画作转移到苏晚所在的时空。

由于只能传递小件物品,她们不得不将画作分批次传递——画布被小心翼翼地裁切,

通过镜子一片片送达未来,再由苏晚在21世纪进行修复和重组。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每次传递后,镜子上的裂痕都会加深。苏晚担心镜子可能随时彻底破碎,

切断她们唯一的联系。一个雨夜,当伊莎贝拉传递最后一部分画作时,

镜子突然发出刺眼的光芒,整个房间开始震动。

苏晚惊恐地看到镜中的伊莎贝拉身影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伊莎贝拉!”苏晚惊呼。

“镜子要碎了!”伊莎贝拉的声音断断续续,“苏晚,

谢谢你...让我知道我的艺术将会流传下去...”“不!还有办法!

”苏晚疯狂地翻阅历史资料,突然,

她发现了一条记载:伊莎贝拉·德雷克的一位远亲在瘟疫中幸存,后来移居美国,

他的后代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家族遗物。

苏晚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如果伊莎贝拉的作品能够被这位远亲带走,

那么历史上就会自然存在她的画作流传记录!这样既不会改变历史大势,

又能挽救她的艺术遗产!苏晚急切地向伊莎贝拉解释这个计划,

告诉她必须找到这位名叫托马斯的远亲,将画作托付给他。

“但是...我根本不认识什么托马斯。”伊莎贝拉困惑地说。

苏晚迅速查阅资料后告诉伊莎贝拉:“他是你表叔的儿子,现在应该在伦敦南区的码头工作。

你必须尽快找到他!”镜面的裂痕越来越多,仿佛随时会彻底破碎。

伊莎贝拉的身影已经几乎看不见,声音也变得微不可闻。“我会尝试...谢谢你,

苏晚...无论结果如何...”“伊莎贝拉!等我找到让镜子恢复的方法!

你一定要坚持住!”苏晚大声喊道,但镜面已经变得一片模糊,最后只剩下一片漆黑,

映出她焦急的脸。第二天清晨,苏晚发现镜面上布满了蛛网般的裂痕,再也映不出任何影像,

就连那种特殊的微光也消失了。她尝试了所有方法,但镜子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件普通的古董。

接下来的几周,苏晚沉浸在失落与焦虑中。她修复并重组了伊莎贝拉传递过来的画作,

这些作品虽然不多,但足以证明伊莎贝拉非凡的艺术才华。同时,她疯狂地查阅历史档案,

寻找任何关于伊莎贝拉·德雷克下落的线索,但一无所获。就在苏晚几乎要放弃希望时,

她在图书馆的一本古老地方志中发现了一段简短记载:“女画家伊莎贝拉·德雷克,

于1665年瘟疫末期离开伦敦,随表亲托马斯·德雷克移居北美殖民地。

”苏晚的心狂跳起来,她继续查阅相关资料,最终在一份美国殖民时期艺术收藏的档案中,

伊莎贝拉的名字和她的三幅作品记录——正是通过托马斯·德雷克的后人捐赠而保留下来的。

历史被改变了!或者说,这就是本应发生的历史?苏晚泪流满面,

她成功了她让伊莎贝拉·德雷克的名字和作品得以流传后世。当晚,

苏晚将修复完成的伊莎贝拉画作在公寓中展开。这些跨越了三个多世纪的作品,

如今终于重见天日。在最后一张画的右下角,

苏晚发现了一行之前未曾注意的小字:“致苏晚,我的希望之光。——伊莎贝拉·德雷克,

1665”就在苏晚轻抚那行字时,

她身后书桌上的镜子突然发出了柔和的微光...镜面泛起涟漪般的微光,苏晚屏住呼吸,

小心翼翼地靠近。裂纹纵横的镜中不再映现她的卧室,

而是显现出一间简朴的17世纪风格房间。伊莎贝拉坐在一张木桌前,

正专注地在一张小纸片上作画。“伊莎贝拉?”苏晚轻声呼唤,

生怕这重连的联系会再次中断。镜中的女子猛地抬头,

苍白的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苏晚!你回来了!我还以为...”她的声音哽咽,

“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镜子...我以为它坏了。”苏晚伸手轻触镜面,

指尖传来一阵微弱的暖意。伊莎贝拉也伸手触碰镜子的另一面:“自从上次联系中断后,

我按照你说的,找到了表哥托马斯。他答应带我离开伦敦,去一个叫弗吉尼亚的地方。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忧虑,“但瘟疫越来越严重,城市已经封锁,我们可能无法按时离开。

”苏晚心中一紧。历史记载显示,1665年大瘟疫期间,伦敦确实实施了严格的出入管制,

许多试图逃离的人被迫折返,最终病死在城中。“你必须小心,”苏晚急切地说,

“历史记录显示瘟疫会在明年春天逐渐消退。如果现在不能离开,

你和托马斯必须找到安全的避难所。”伊莎贝拉点点头,

随即从桌上拿起一小卷纸张:“这些天我画了很多素描,想通过镜子送给你。

如果...如果我无法幸存,至少这些作品能流传下去。

”苏晚注意到伊莎贝拉的语气中带着不祥的决然,连忙问道:“你有什么计划吗?伊莎贝拉,

不要做危险的事。”镜中的女子垂下眼帘,

沉默片刻后轻声道:“托马斯听说王室御医正在寻找了解瘟疫治疗方法的人。

我父亲生前留下了一些医疗笔记,也许我能提供帮助...”“不!”苏晚脱口而出,

“那太危险了!接近瘟疫患者等于自寻死路!”“但我可能帮助找到治疗方法,

拯救成千上万的人。”伊莎贝拉抬起头,眼中闪烁着苏晚从未见过的坚定光芒,

“你让我知道,我的艺术在未来会有人欣赏,我的名字不会被遗忘。这给了我勇气,

让我不再害怕为正确的事情冒险。”苏晚感到一阵心痛。她本想拯救这位女画家,

却无意中给了她赴死的勇气。就在这时,镜子突然闪烁起来,伊莎贝拉的身影开始变得模糊。

“镜子又不稳定了!”伊莎贝拉匆忙将一叠素描塞向镜面,“拿着这些,苏晚!

无论发生什么,请记住...”话未说完,镜面再次暗了下去,恢复成布满裂纹的普通镜子。

只有桌上多出的一小叠泛黄纸张,证明刚才的联系真实发生过。

苏晚小心翼翼地展开那些素描,

传递物品避免直接接触;夜晚运送尸体的马车...每一幅都充满了惊人的细节和情感张力。

最令苏晚震撼的是最后一张素描:一个年轻女子站在一面裂痕累累的镜子前,

镜中映出的却不是她所在房间,而是一个充满奇怪光线的未来世界。女子伸手触碰镜面,

脸上是混合恐惧与希望的表情——那是伊莎贝拉的自画像,

描绘她与苏晚第一次真正相见的时刻。苏晚眼眶湿润,她轻轻抚过画中那面镜子,

突然意识到什么:伊莎贝拉画中的镜子裂痕pattern,

与她手中这面镜子的实际裂痕完全一致!接下来的日子,苏晚一边继续她的博士研究,

一边尝试修复镜子,寻找稳定时空连接的方法。她咨询了物理学家、古董专家甚至神秘学家,

但无人能给出合理解释。多数人认为她要么是出现了幻觉,要么是遇到了精妙的骗局。

只有苏晚自己知道,她与伊莎贝拉的联系是真实的。每晚午夜,她都会守在镜前,

期待微光再次出现。有时镜子会短暂发光,显现出模糊的影像,但都无法形成清晰的连接。

与此同时,苏晚开始深入研究1665年大瘟疫的历史。在一个古老档案库中,

她发现了一份未被广泛记载的资料:一位匿名“德雷克女士”在疫情期间协助御医的记录,

据说她提出的一些防疫措施意外有效,减少了疫情在某个区域的传播。

苏晚心跳加速——这一定是伊莎贝拉!历史已经有了微小改变!当晚,

苏晚再次尝试与镜子建立连接。这次,当她将伊莎贝拉的画作放在镜前时,

镜面竟然稳定地发出了光芒。显现出的景象让苏晚倒吸一口冷气:那是一个临时诊疗所,

伊莎贝拉正忙着照顾病人,她看起来疲惫不堪,眼窝深陷,但动作依然坚定专业。

“伊莎贝拉!”苏晚呼唤道。伊莎贝拉转过身,眼中闪过惊喜,

随即示意苏晚低声:“我现在在伦敦郊外的隔离区。托马斯和我没能及时离城,

所以决定留下来帮助病人。”“你太冒险了!”苏晚心痛地说。“但你的建议救了许多人,

”伊莎贝拉眼中闪着光,“保持清洁、隔离患者、使用醋消毒...这些方法都很有效。

御医已经开始采纳我的建议了。”苏晚既骄傲又恐惧,她知道即使有现代防疫知识,

在17世纪的医疗条件下,伊莎贝拉依然面临极大风险。“听着,

历史记载显示疫情会在明年春天缓解,”苏晚急切地说,“但你必须要活到那个时候。

你必须更加小心,伊莎贝拉!”镜中,伊莎贝拉微笑着点头,

随即被远处的呼唤声打断:“我得走了,有新的病人需要照顾。苏晚,

谢谢你...谢谢你让我知道我的人生可以有意义。”连接再次中断,苏晚独自坐在黑暗中,

手中紧握着伊莎贝拉的画作,心中充满无力感。她能通过镜子传递知识,

却无法确保伊莎贝拉的安全。随后的几周,联系变得时断时续。

有时苏晚能看到伊莎贝拉在照顾病人,有时则在简陋条件下坚持作画。每次见面,

伊莎贝拉都更加憔悴,但眼神中的坚定却从未减弱。一天深夜,

镜子突然发出异常强烈的光芒,将整个房间照得如同白昼。苏晚惊醒,

看到镜中的伊莎贝拉面色潮红,呼吸急促,明显是生病了。“伊莎贝拉!你感染了瘟疫?

”苏晚的声音因恐惧而颤抖。镜中的女子虚弱地点头:“恐怕是的...但别难过,苏晚。

因为我遇见了你,我没有在恐惧和遗忘中死去。我的艺术会流传下去,

我还帮助了许多人...”“不!还有办法!”苏晚疯狂地翻找药物,

“我可以再传递一些更强的抗生素给你!”伊莎贝拉摇头:“镜子支撑不住了,苏晚。

我能感觉到...这是最后一次了。”她艰难地拿起一幅小型画作,推向镜面,

“这是我最后的作品...给你。”苏晚接过从镜中浮现的画作,

那是一幅精致的自画像:伊莎贝拉站在一面镜子前,镜中映出的却是苏晚的脸。

两个时代的女性,通过时空的裂缝,在艺术中合为一体。“历史会记住你,伊莎贝拉,

”苏晚泪流满面地承诺,“我保证,我会让你的名字和作品被世人知晓。”伊莎贝拉微笑着,

伸手触碰镜面:“也许在另一个时空,我们会是朋友...”话未说完,

镜面突然发出刺眼的强光,随后是一声清脆的碎裂声。苏晚下意识地闭上眼睛,

当她再次睁开时,镜子已经彻底破碎,碎片散落一地,再也映不出任何影像。

苏晚跪在碎片前,泪水滴落在伊莎贝拉最后的画作上。就在这时,

她注意到画作背面有一行小字:“致苏晚,我的希望之光。记住,真正的艺术能跨越时间,

连接心灵。——伊莎贝拉·德雷克,

1666年1月”1666年1月——伊莎贝拉比历史记载多活了近三个月!

她真的改变了历史,哪怕是微小的改变。第二天,苏晚开始着手实现她对伊莎贝拉的承诺。

她将伊莎贝拉通过镜子传递来的所有画作整理修复,并以此为基础,

重新构架自己的博士论文课题。她联系博物馆策展人,艺术史学者,

逐渐引起学界对这位被遗忘的女画家的关注。六个月后,

苏晚的博士论文《伊莎贝拉·德雷克:17世纪被遗忘的女性艺术天才》不仅顺利通过答辩,

还引起了一家著名艺术出版社的注意,决定将其出版成书。更令人惊喜的是,

在整理伊莎贝拉最后那批画作时,

查看完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