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泠月陆知许作为短篇言情小说《拒绝校花后,我成了她的白月光 》中的主人公圈粉无数,很多网友沉浸在作者“ 肥唐fattang ”独家创作的精彩剧情中,详情为: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赵文转发到宿舍群里的论坛链接。我点开看了看。评论区已经彻底炸了锅。“1楼:这男的……
章节预览
华海大学的科技创新大赛,每年都是一场盛事。
它不仅是校内学霸们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是各大企业、风**司前来“淘宝”的集市。一个好的项目,一夜之间获得百万投资,甚至直接被大公司预定,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今年的大赛,似乎格外引人注目。
因为姜泠月担任了这次大赛的形象大使。
她的巨幅海报贴满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海报上,她穿着一身洁白的连衣裙,手捧着一个象征着科技的蓝色光球,笑容明媚,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海报的宣传语是:“科技,点亮未来。”
而对我来说,这次大赛,是我反击的唯一机会。
我没再去找学生会理论,也没再去理会那些无聊的骚扰。我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我的作品中。
宿舍太吵,图书馆人多眼杂。**脆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最便宜的车库。
车库里又暗又潮,堆满了杂物。我花了两天时间才清理干净。然后,我用省吃俭用攒下的生活费,加上在网上做一些编程小任务赚的钱,从二手市场和网上淘来了一堆零件。
老旧的电脑主板、废弃的手机摄像头、几个微型马达、各种型号的电线和电阻……在外人看来,这就是一堆电子垃圾。
但在我眼里,它们是即将创造奇迹的基石。
每天下课后,我就一头扎进这个简陋的车库里。焊接、编程、调试……时间过得飞快。
大部分的复杂工作,我都在脑海中的【未来工坊】里完成。
在工坊里,我可以调动全世界的数据库,用虚拟模型进行无数次的模拟和测试,将失败的成本降到最低。我可以将现实中需要几天甚至几周才能完成的精密计算和设计,在工坊里的几个小时内就搞定。
然后,我再将工坊里成熟的方案,在现实的车库中一步步实现。
即便如此,现实的操作依然充满了困难。
资金有限,我只能买最便宜的材料。一个细小的焊接失误,就可能烧毁一个昂贵的芯片。为了解决一个动力传导的微小误差,我常常要对着一个比米粒还小的零件,熬上整整一夜。
王胖子和赵文来看过我一次。
他们看着满地的零件和工具,还有我那双熬得通红的眼睛,都沉默了。
“老陆,你这是何必呢?”王胖子忍不住说,“就为了争一口气?值得吗?”
我头也没抬,继续用镊子夹着一根细如发丝的铜线,小心翼翼地焊接到电路板上。
“这不是争气。”我说,“这是我喜欢做的事。”
“可你做出来又怎么样?”赵文说,“大赛的评委,好几个都是跟林风他们关系不错的教授。他们到时候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把你的作品给毙了。”
“那就做到让他们找不到任何理由。”
我的声音很平静,但手上的动作没有丝毫颤抖。
他们俩叹了口气,没再劝我。临走时,王胖子默默在我桌上放下了一个信封。
“这是我们这个月的生活费,你先拿着。别把自己饿死了。”
我看着那个信封,心里一暖。
“谢了。”我低声说。
他们走后,我打开信封,里面是两千块钱,皱巴巴的。
我把钱收好,继续埋头工作。
我要做的东西,是一个“超微型仿生无人机”。
它的灵感,来源于蜂鸟。
我要让它的大小和一只真正的蜂鸟差不多,拥有同样灵活的飞行姿态,能够悬停、侧飞、后退。最关键的是,它的动力系统必须是全新的,高效、静音。
这个技术难度,远超目前市面上任何一款民用无人机。
在【未来工坊】里,我已经将它的设计图纸修改了上百遍,虚拟飞行测试了数千次。理论上,它已经完美无瑕。
但从理论到现实,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两周的时间,一晃而过。
大赛初审的前一天晚上,我终于完成了最后的组装。
那只“蜂鸟”静静地停在我的手心。它的身体由轻质的碳纤维构成,翅膀是特制的柔性薄膜。整体不过拇指大小,重量只有几克。
我深吸一口气,打开电脑,启动了自己编写的控制程序。
按下启动键。
“嗡——”
一声极其轻微的声响。
那对薄膜翅膀开始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频率高速振动起来。
下一秒,它轻轻地从我手心飞起,悬停在半空中,稳稳地,就像一只真正的蜂鸟在花丛前驻足。
我慢慢移动鼠标,它就在狭小的车库里灵巧地穿梭,做出各种高难度的飞行动作。精确、安静、优雅。
成功了。
我看着那只在灯光下飞舞的“精灵”,几个星期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巨大满足感。
这就是我的作品。
这就是我的回答。
第二天,我带着我的“蜂鸟”,来到了科技创新大赛的初审现场。
现场人山人海,各个学院的精英都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来了。有智能家居系统,有新型材料,有APP应用,琳琅满目。
我的展台被安排在最偏僻的角落,只有一个小小的桌子。
很多人从我面前走过,看到我桌上那个小小的、看起来像个玩具模型的东西,都露出了不屑的眼神。
“这也是参赛作品?儿童手工课的吧?”
“现在真是为了博眼球什么都敢拿出来啊。”
孙浩和林风也来了。他们作为学生会的代表,在场内巡视,派头十足。
他们路过我的展台,孙浩停下脚步,看了一眼我的“蜂鸟”,夸张地笑了起来。
“陆知许,这就是你说的要证明给我们看的东西?一个破模型?”他指着我的作品,对周围的人大声说,“大家快来看啊,这就是那个拒绝了姜校花的牛人,闭关半个月就搞出来这么个玩意儿!”
周围响起一阵哄笑。
林风也走了过来,他推了推眼镜,俯身看了看,然后摇了摇头,眼神里的轻蔑毫不掩饰。
“陆同学,我还是那句话,做人要脚踏实地。”他用一种长辈教训晚辈的口吻说,“哗众取宠,是走不远的。”
我没有理会他们的嘲讽。
我只是安静地等待着。
等待评委的到来。
很快,评委组来了。为首的是机电工程学院的张教授,一个在学术界很有名望的老专家。他身边还跟着几个年轻的老师,以及……几个穿着西装,看起来像是企业高管的人。
他们从一个个展台看过去,时而点头,时而摇头。
当他们走到我的展台前时,孙浩立刻迎了上去。
“张教授,您辛苦了。这边的作品都很有水平。哦,除了这个。”他故意指了指我的桌子,“这个同学可能对大赛有什么误解,拿了个玩具来凑数,您别介意。”
张教授皱了皱眉,没有理会孙浩,目光落在了我的“蜂鸟”上。
他是个识货的人。他扶了扶老花镜,凑近了仔细看。
“这是……仿生无人机?”他有些不确定地问。
“是的,教授。”我开口了,“超微型仿生无人机。”
“超微型?”张教授愣了一下,“能飞吗?”
周围的人都笑了,觉得教授在问一句废话。这么个小东西,怎么可能飞。
我没有说话,只是拿起了我的笔记本电脑,当着所有人的面,按下了启动键。
“嗡——”
那只“蜂鸟”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垂直升空,稳稳地悬停在桌子上方一米处。
全场的嘲笑声,戛然而止。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像是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景象。
孙浩的笑容僵在脸上。
林风扶着眼镜的手,也停在了半空。
张教授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他死死地盯着那只悬停的“蜂-鸟”,嘴唇微微颤抖。
“这……这动力系统……这控制算法……”他喃喃自语,“这怎么可能?”
我没有停下。
**控着“蜂鸟”,让它在空中做出了一个漂亮的“8”字绕环,然后是一个急速侧飞,紧接着一个精准的后退。最后,它飞到张教授面前,轻轻地悬停在他的眼前,翅膀高速振动,却几乎听不到任何噪音。
安静。
死一般的安静。
整个大厅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只小小的“蜂鸟”上。
它不是玩具。
它是一个跨时代的作品。
“孩子,”张教授的声音都在发颤,他猛地抬起头看着我,眼神里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这个作品,从设计到**,全是你一个人完成的?”
“是。”我平静地回答。
“天哪……天哪!”张教授激动得满脸通红,“这是个天才!这是个真正的天才!”
他身后的一个西装男人快步走上前来,递给我一张名片。
“同学你好,我是‘天穹科技’的技术总监。我们公司对你的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谈谈吗?”
紧接着,另一个,又一个……
几家国内顶尖的科技公司代表,全都围了上来,争先恐后地向我发出邀请。
当初嘲笑我的人,全都傻眼了。
孙浩和林风站在人群外,脸色煞白,像两个被雷劈中的木桩。他们看着被众人包围的我,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无法理解。
在人群的缝隙中,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姜泠月。
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就站在不远处。她没有穿那身华丽的礼服,只是一身简单的运动装,但依然是人群的焦点。
她也看着我,或者说,看着我那只正在缓缓降落的“蜂鸟”。
她的脸上,第一次没有了那种与生俱来的骄傲和淡漠。取而代代,是一种我从未在她脸上见过的,极其复杂的情绪。
是震动。
是难以置信。
还有一丝……我看不懂的东西。
我们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了一瞬。
我冲她平静地点了点头,然后收回了目光。
我做到了。
我用我的作品,给了所有质疑和嘲讽一记最响亮的耳光。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