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监控下的社会信用危机
作者:广陵道的奎木狼
主角:李维王翠芬
类别:短篇
状态:已完结
更新:2025-11-03 14:32
免费试读 下载阅读器离线看全本

人气佳作《系统监控下的社会信用危机》,近来受到了非常多的读者们支持,主要人物分别是李维王翠芬,是由大神作者广陵道的奎木狼精心编写完成的,小说无广告版本内容简述:对个体进行强制性的“隔离与再教育”,也就是提前送入那个“再教育中心”。概率,评估,……

章节预览

>社会信用积分系统全面推行后,>每个人从出生起就活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房子里,

>一言一行都被系统打分,>低分者被社会隔离、剥夺工作机会、甚至被强制“再教育”,

>我们逐渐惊恐地发现这套系统开始自动淘汰“低素质人群”,

>而淘汰标准正变得日益苛刻、毫无人性……---零点的钟声在城市的另一端闷闷地敲响,

像是隔着厚重的棉絮。李维揉了揉干涩发胀的眼睛,视野里,淡蓝色的全息操作界面悬浮着,

无数细密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无声倾泻。他所在的“社会信用积分系统”中央维护部,

永远是这副模样,恒温,恒湿,只有机器散热扇的低鸣和指尖敲击虚拟键盘的微弱嗒嗒声。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被严格过滤后的、无菌的洁净气味。

他习惯性地瞥了一眼自己视野右上角的积分——988。一个相当体面,

甚至值得骄傲的数字。正是这个数字,让他,一个二十九岁的普通技术员,

得以在这座垂直城市的中上层拥有一套六十平米的公寓,

享受每周一次的优质蛋白配额和接入城市内部高速磁悬浮网络的权限。他为此付出了很多,

谨言慎行,恪守系统规定的每一条细则,像维护精密仪器一样维护着自己的分数。

一阵轻微但尖锐的“嘀嘀”声打断了他的例行检查。是警报,

来自他负责监控的第七区数据流。一条公民积分变动触发了阈值警告。他指尖轻划,

调出详细信息。姓名:王翠芬。年龄:68岁。原积分:602。变动后积分:498。

变动原因:系统自动判定-于公共绿化带采摘未经许可的植物(经图像识别为马齿苋),

涉嫌侵占公共资源,

并检测到采摘时伴有对系统积分提示音的不耐烦表情(微表情分析置信度92.1%),

叠加消极态度,予以额外扣分。李维皱了皱眉。马齿苋?

那东西在老城区废弃的花坛里到处都是,算哪门子公共资源?而且,

因为一个表情……他下意识地摇了摇头,随即立刻停住,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幸好,

同事们都在自己的隔间里,没人注意到他这瞬间的“负向非标准行为”。

他点开了关联的现场监控视频片段。夜色昏暗的路灯下,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妇人,

正费力地弯下腰,从路边泥土里揪起几棵野菜。她的动作迟缓,

带着一种老年人特有的、小心翼翼的笨拙。当手腕上的个人终端发出积分变动的提示音时,

她抬起头,浑浊的眼睛望向最近的摄像头方向,嘴角却实不受控制地向下撇了一下,

那皱纹深刻的脸庞上掠过一丝几乎难以捕捉的厌烦和麻木。就是这一眼,

让李维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扎了一下。那眼神里没有恶意,

只有被生活长久磨损后的疲惫与一点点无力的反抗。就在这时,

王翠芬的积分因为跌破500分临界线,触发了自动处罚协议。新的系统提示弹出,

冰冷的文字映在李维的视网膜上:【通知:公民王翠芬,积分低于500,

依据《社会信用管理法》第11条第3款,自即时起,暂停其使用公共磁悬浮交通系统权限,

为期30天。请于指定日期前往辖区社会服务点,

接受不少于8小时的社区义务劳动及行为规范再学习。】视频里,

老妇人看着个人终端上显示的处罚通知,身体僵了一下,然后默默地、更深地佝偻下腰,

把手里那几棵瘦弱的马齿苋塞进口袋,一步一步,蹒跚地消失在监控范围的黑暗中。

她的背影,像一个被抽去了所有力气的灰色剪影。

李维的手指悬在操作界面的“申诉复核”按钮上。按下去,他需要撰写复核理由,

可能会引来主管的询问,

甚至可能因为“对系统判定效率的质疑”而影响到他自己的绩效评估,那直接关系到积分。

他的指尖微微颤抖。他最终移开了手指。关掉了王翠芬的档案页面。

这只是系统高效运转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他对自己说。每天有成千上万这样的判定,

他不可能每一个都去关注。系统的逻辑是清晰、公正的,为了整体的秩序与和谐,

个体必须适应规则。然而,那张布满皱纹、带着麻木厌烦表情的脸,和那个蹒跚的灰色背影,

却像一枚小小的楔子,钉进了他一直以来坚信不疑的某种东西里。几天后,

一次部门内部的技术吹风会上,技术总监,一个穿着笔挺银灰色制服、眼神锐利的中年男人,

提到了即将在全网推送的“系统优化更新包3.0”。“这次更新的核心,

是引入‘潜在负向社会因子动态评估模型’,”总监的声音通过扩音系统,

清晰地传到每个技术员的耳中,“它将更深度地挖掘行为数据背后的动机和潜在影响,

不再局限于表面行为。例如,长期、高频次地浏览非主流信息渠道,即使未发表不当言论,

也可能被识别为‘潜在不稳定倾向’;在非紧急情况下,拒绝邻里间的互助请求,

可能被视为‘社区责任感缺失’;甚至,通过对声纹、微表情的大数据分析,

系统能够更精准地预判个体的情绪控制能力与对系统的忠诚度。”总监的全息影像身后,

展现出复杂的数据结构图和算法流程。“我们的目标是,”他顿了顿,环视全场,

目光似乎在某些人脸上短暂停留,包括李维,

“构建一个更加纯净、高效、积极向上的社会生态环境。淘汰落后,激励先进,

这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诸位作为系统的维护者,更应该深刻理解并支持这一伟大进程。

”会场里响起一片恰到好处的、克制的掌声。李维跟着拍手,手心却有点发凉。

他注意到总监用的词是“淘汰”。以前官方常用的词汇是“引导”、“提升”、“规范”。

更新包3.0上线的那天下午,李维负责监控的主数据屏上,

一片区域突然变成了刺目的红色。

那是低分者(低于300分)聚集的“特定社区”的实时动态。

屏幕上快速滚动着一条条新生成的处罚通知,速度比平时快了数倍。【公民张XX,

积分降至255分。判定:多次于私人聊天中表达对生活物资配给制度的不满(关键词触发,

情绪分析:负面)。处罚:降低食品配给等级至基础档,强制参加“思想净化”线上课程。

】【公民刘XX,积分降至188分。判定:连续三个月无稳定工作记录,

且未主动参与系统推荐的技能培训,被评估为“缺乏进取心与社会价值”。

处罚:取消月度能源补贴,迁移至更低保障性居住区。】【公民赵XX,积分降至71分。

判定:在公开场合(社区广场)发表质疑系统积分公正性言论(音频捕获,语义分析确认),

引发小范围围观,造成不良影响。处罚:取消一切公共福利,强制送入“再教育中心”,

期限待定。】李维看着那条关于“再教育中心”的处罚,喉咙有些发紧。那里面的情况,

即使在内部也是高度机密,流传出来的只有一些模糊的、令人不安的传闻。就在这时,

一条新的信息流闪过,附带了一个紧急标记。是那个王翠芬。她又出问题了。

这次是因为她在暂停公共交通权限期间,为了省下昂贵的电动出租车的费用,

徒步前往数公里外的指定社区服务点参加义务劳动,途中体力不支,

坐在了路边一处禁止停留的应急车道上休息了超过三分钟。高清摄像头捕捉到她坐下时,

无意识地喃喃自语了一句什么。音频被增强、分析。

语音识别转文字:“……真要命……走不动了……”语义分析结果:非指向性抱怨,

但结合语境(违反交通规定停留),流露出对自身处境及间接对系统安排的消极抵触情绪。

系统判定:扣分。积分从498分,直接降至451分。因为这次扣分,

她原本即将到期的公共交通暂停处罚,被自动延长了15天。同时,

新触发了一条处罚:因其积分已低于460分阈值,

取消其下一季度的高等医疗保障附加险资格。李维调出了王翠芬的医疗记录快速浏览栏。

一行加粗的红色小字映入眼帘:患有慢性心力衰竭,

需定期服药并随时准备应对急性发作风险。高等医疗保障附加险,

覆盖了大部分特效药和紧急入院费用。他靠在椅背上,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冰冷的逻辑链,

严丝合缝,无可指摘。一个动作,触发扣分,扣分导致处罚叠加,处罚加剧了困境,

困境可能引发新的“负向行为”……像一个不断收紧的绞索。他鬼使神差地,

利用自己的权限,绕过了几个安全协议,

调取了王翠芬近三个月的行为数据轨迹深度分析报告。报告的最后几行,

有一个用橙色字体标注的“系统预测评估”:【目标对象:王翠芬。

基于历史行为模式、生理数据(近期心率变异异常)、及环境压力因子综合分析,

生存压力触发重大负向社会行为(如公开**、极端自我伤害)的概率评估为:47.3%。

建议:纳入重点观察名单,若概率超过50%,可考虑启动“主动性社会风险消减预案”。

】“主动性社会风险消减预案”。

李维知道这个术语在内部文档里的潜台词——在风险实质性发生前,

对个体进行强制性的“隔离与再教育”,也就是提前送入那个“再教育中心”。概率,评估,

预案。这些冰冷的词汇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患有心脏病的老妇人,她只是想吃点野菜,

只是走累了想坐下歇歇脚。当晚下班,李维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乘坐磁悬浮回家。

他找借口去了位于城市中层的商业区,那里灯火通明,

巨大的全息广告牌上滚动播放着宣传片:笑容灿烂的人们,因为高的信用积分,

享受着最优越的资源,他们的生活像光滑的丝绸,没有一丝褶皱。街道干净整洁,

行人衣着体面,彼此礼貌地保持着距离,脸上是几乎标准化了的、适度的微笑。

一切都井然有序,高效和谐。但他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窒息。

他仿佛能看到那无处不在的、无形的评分射线,

扫描着每个人的表情、步态、消费记录、社交言论。他看到街角一个穿着制服的城市管理员,

正对着一个似乎是想在非指定区域摆放小摊位的老人严厉地说着什么,

老人的积分光晕在李维的增强现实眼镜里显示为可怜的黄色(低分)。他看到旁边咖啡馆里,

一个年轻女子因为不小心打翻了咖啡而露出的瞬间惊慌,

她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天花板角落的摄像头,

赶紧挤出一个僵硬的、符合“积极情绪规范”的笑容。这是一个完美的玻璃牢笼。

而他现在才知道,自己也是这牢笼构造的一部分,甚至……是帮凶。

回到他那间得益于高积分获得的、视野开阔的公寓,李维站在落地窗前,

俯瞰着脚下这座庞大而精致的城市。霓虹闪烁,流光溢彩,像一条温顺的银河。

但他却只觉得那光芒冰冷刺骨。他打开个人终端,内部系统的工作界面自动登录。屏幕上,

王翠芬那份标注着“重点观察”的档案,似乎还在隐隐发光。那个47.3%的概率数字,

像一只嘲弄的眼睛,盯着他。他拥有的权限,可以修改一些底层的判定参数,

可以给某些扣分记录打上“存疑”标签暂时冻结其连锁效应,

甚至……可以尝试接触并修改那个“主动性社会风险消减预案”的触发阈值。

他知道这有多危险。系统的每一个操作都有痕迹,高级审计算法时刻在监控异常。

一旦被发现,他辛辛苦苦积累的一切,988分的积分,公寓,优渥的生活,甚至……自由,

都可能瞬间蒸发。窗外,一辆夜行的磁悬浮列车无声地滑过,像一道银色的幽灵。

李维深吸了一口气,手指缓缓放到了冰凉的触控板上。

他能感觉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每一次搏动都像是在撞击那层看不见的玻璃墙壁。

他必须做出选择。是继续躲在这用积分堆砌起来的、安全的观察室里,

看着那个概率突破50%,然后看着王翠芬,或许还有无数个“王翠芬”,

被系统“优化”掉?还是……他的手指,微微用力,在键盘上敲下了第一个指令。屏幕的光,

映亮了他额角渗出的一层细密冷汗,和他眼中某种决绝的、开始燃烧的东西。夜色深沉,

城市在系统的管理下安然沉睡,只有数据在无声地奔流,执行着那条通往“完美”的铁律。

而在这片数据的深海下,一丝微弱的、叛逆的电流,悄然窜动起来。

李维的手指在冰凉的触控板上悬停了一瞬,最终落下。指令行无声地跳出,光标闪烁,

等待着他输入足以改变那个冰冷概率的参数。他的呼吸在寂静的公寓里显得格外粗重,

每一次吸气都像在吞咽带着棱角的冰块。视野右上角,

988的积分数字稳定地散发着柔和的蓝光,像一只永不眨眼的监视之眼。

他不能直接修改王翠芬的评估概率,那太明显,审计算法会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扑过来。

他只能迂回。调取她近三个月的生理数据记录,特别是心率变异性的原始数据流。

系统评估基于的是经过初步清洗和标记的数据,

些可能被算法误判为“异常”的波动节点——也许是她夜间因心口不适而醒来时的生理反应,

也许是某次艰难步行后短暂的窦性心律不齐。

他将这些节点的数据标记为“受不可控生理因素影响,关联行为动机存疑”,

并附加了临时性的“医疗复核建议”标签。这不会消除扣分记录,

但或许能暂时延缓系统基于“行为模式”对她“消极抵触”倾向的强化判断,

将那47.3%的概率钉在原地,甚至…也许能降低零点几个百分点。做完这一切,

他清除了操作日志里的临时缓存痕迹,只留下符合规程的“医疗数据复核”记录。

后背的衬衫已经被冷汗浸湿,紧贴着皮肤,一阵阵发凉。他知道这只是杯水车薪,

是走在钢丝上的微小试探。系统的主干逻辑坚不可摧,他的这点手脚,

如同试图用指甲刮擦钛合金墙壁。第二天回到维护部,气氛似乎有些异样。不是明显的紧张,

而是一种更加凝滞的安静。技术总监没有出现,部门主管,一个总是面无表情的女人,

宣布因“核心算法优化需求”,部分非紧急数据查询权限暂时上收,

并加强了对操作日志的随机抽检频率。李维的心猛地一沉。是巧合?

还是系统已经察觉到了什么?他努力维持着面部肌肉的平静,像往常一样坐到自己的隔间,

打开数据监控界面。蓝色绿色的数据流平稳运行,但他仿佛能听到底层更加凶险的暗流之声。

他偷偷调取了王翠芬的档案。他昨晚附加的“医疗复核建议”标签还在,

但旁边多了一个系统自动生成的“备注”:**“医疗因素已纳入评估模型,

不影响‘潜在社会风险’核心行为逻辑判定。概率评估更新:47.1%。

”**只降低了0.2%。而且系统明确指出了一个事实:**身体原因,

不能成为“消极情绪”和“潜在风险”的免责牌。

**系统的逻辑冰冷而纯粹——只要你表现出不符合“积极社会成员”定义的行为,

无论原因为何,都是需要被纠正和防范的“风险”。午休时,

他在休息区的全息新闻屏上看到了“更新包3.0成效显著”的报道。画面里,

一个个被打上马赛克但积分光晕显示为绿色(高分)的“模范公民”接受采访,

盛赞社会环境更加清新,人际交往更加高效。报道末尾,

短暂地提到了“对极少数不适应新社会标准的个体,系统将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确保整体和谐”,配图是某个“再教育中心”外部整洁肃穆的建筑轮廓,没有内部影像。

“引导”、“帮助”。李维咀嚼着这两个词,嘴里泛起一股铁锈味。几天后的深夜,

李维被一阵急促的通讯请求惊醒。是他的邻居,

一个同样靠技术吃饭、积分维持在950分左右的年轻男人,张珩。通讯界面里,

张珩的脸色苍白,眼神里带着一种李维从未见过的惊恐。“李维…帮帮我,我…我可能完了。

”张珩的声音都在发颤。“怎么回事?”李维坐起身,睡意全无。

“我…我昨晚跟几个朋友在私人加密频道聊天…喝了点酒…抱怨了几句工作压力大,

说…说这鬼系统把人逼得像机器…”张珩语无伦次,“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还是加密被破解了…今天下午,我的积分直接从958掉到了710!”李维倒吸一口冷气。

一次性扣掉近250分!这绝对是“更新包3.0”的威力,

对“潜在负向情绪”的重拳出击。“扣分理由是什么?”“‘在非公开场合散布消极言论,

质疑系统社会价值,经情绪分析确认为高强度负面情绪,

存在潜在煽动风险’…”张珩几乎要哭出来,“他们监听!连加密频道都不安全!李维,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我的公寓租赁合同下个月到期,

低于750分就不能续租中上层公寓了!我的磁悬浮权限也被降级!

还有…还有…”他猛地抓住自己的头发,

“他们要求我三天内去指定的‘社会心态调整中心’报到,

参加为期两周的‘情绪管理强化培训’!那地方…那地方跟‘再教育中心’就差一个名字!

”李维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加密通讯也不再安全。系统的触角,已经无孔不入。

而“情绪管理强化培训”,他听说过一些风声,那可不是什么心理疏导,

而是高强度、重复性的“正确价值观”灌输,配合生理指标监控,

确保受训者“发自内心”地认同系统,过程中稍有抵触,处罚会更严厉。“我该怎么办?

李维,你懂系统,你有没有办法…”张珩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李维沉默了。

他看着通讯界面里好友绝望的脸,又想起那个概率停在47.1%的王翠芬。他能做什么?

用他那点可怜的、正在被收紧的权限,去对抗这个无处不在的庞然大物吗?

那无异于螳臂当车。“我…试试看能不能帮你查一下具体的判定依据…”他最终干涩地说,

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不立刻引火烧身的说辞。但就在他说话的同时,

张珩那边的个人终端发出了刺耳的警报声。张珩低头一看,面如死灰。

“又…又扣了50分…理由…‘试图通过非正规渠道干预系统公正裁决’…”他抬起头,

看着李维,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和被背叛的愤怒,“你…你刚才的话被监测到了?

还是…”李维浑身冰凉。系统不仅监控着张珩,连他与张珩的这场求助通讯,

也可能在实时分析!他刚才那句含糊的“试试看”,

被系统判定为“非正规渠道干预”的意图!通讯被强行切断。李维再尝试联系张珩,

得到的只有“对方权限受限,无法接通”的提示。他坐在黑暗里,心跳如鼓。

不是因为恐惧自己可能被牵连——他那句话很模糊,

系统未必能直接认定他的违规操作——而是因为一种更深沉的绝望。

张珩的遭遇**裸地展示了系统的运作模式:精准打击,连坐惩罚,

查看完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