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话我対《穿越大明暴揍战神爹》这篇文章非常感动,也受读者喜欢,我还没有读完那,李弘壁李景隆朱棣的故事情节令人心思向往,感谢一盏茶烟的努力!讲的是:第5集:佞臣的觉悟五十万两白银入账,广州舶司的名声彻底打响了。越来越多的商船涌向广州,市舶司的税收也越来越多,短短半年时……
章节预览
穿越大明暴揍战神爹第1集:开局揍爹**后脑勺的钝痛像有无数根针在扎,
李弘壁猛地睁开眼时,鼻腔里先灌满了刺鼻的酒气。“废物!老子当年跟着陛下靖难,
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孬种!”粗哑的骂声砸在耳边,
一个穿着藏青锦袍的中年男人正叉着腰站在面前,锦袍上沾着酒渍,头发散乱,
脸上泛着醉醺醺的潮红——这张脸,李弘壁在历史纪录片里见过无数次,大明曹国公,
“战神”李景隆。可现在,这张脸正对着自己喷唾沫星子,而他身下躺着的紫檀木床,
床边摆着的青花缠枝莲纹瓷瓶,还有身上那件绣着云纹的月白长衫,
都在告诉他一个荒诞的事实:他穿越了,成了李景隆的儿子,李弘壁。
原主的记忆瞬间涌来:李景隆去年北伐惨败,损兵折将数十万,回京后被朱棣冷待,
虽没削爵,却成了满朝文武的笑柄。原主性子怯懦,
每次出门都被人指着脊梁骨骂“败将之子”,昨天又被几个勋贵子弟堵在街角羞辱,
回家跟李景隆哭诉,反被醉酒的老爹骂了个狗血淋头,一气之下撞了柱子,
再睁眼就换成了现代的李弘壁。“骂够了?”李弘壁撑着身子坐起来,后脑勺的痛感还在,
但更多的是憋在胸口的火气——他前世就是历史迷,
最恨的就是李景隆这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草包,手握百万大军却屡战屡败,
差点把永乐朝的根基都给败光了。李景隆没想到一向唯唯诺诺的儿子敢顶嘴,眼睛一瞪,
抬手就要扇过来:“反了你了!老子揍死你这个废物!”那只手刚抬到半空,
李弘壁突然翻身下床,抄起床脚立着的一根楠木棍子——那是原主用来练书法时压纸的,
足有手腕粗。他握着棍子,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不等李景隆反应,
一棍子就砸在了对方的大腿上。“啪!”闷响过后,李景隆惨叫一声,
抱着腿跳了起来:“逆子!你敢打老子?!”“打你怎么了?”李弘壁往前一步,
眼神里全是现代人的戾气,“你配当爹吗?手握重兵却打不过蒙古人,
让几十万将士死在北边,回来就知道喝酒耍威风!满京城谁不笑话你李景隆是怂包?
谁不骂我李弘壁是败将之子?”他越说越气,棍子又挥了过去,
这次砸在了李景隆的胳膊上:“你不会打仗就算了,连搞钱都不会!家里库房空得能跑老鼠,
下人们都快断月钱了,你除了喝酒骂儿子,还会干啥?活着浪费粮食!
”李景隆被打得连连后退,酒意醒了大半,看着眼前像变了个人似的儿子,眼里满是惊恐。
他这辈子顺风顺水,靠爹李文忠的功绩封了国公,后来带兵打仗也都是摆摆样子,
哪里受过这种委屈?退到门口时,他脚一滑,摔了个四脚朝天,
疼得嗷嗷直叫:“别打了别打了!我错了还不行吗?”李弘壁握着棍子喘粗气,
正要再骂两句,院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管家老张头连滚带爬地冲进来,
脸上没了血色,声音都在发抖:“国公爷!不好了!宫里……宫里来人了!
传旨的公公已经到二门了,说陛下要召您即刻觐见!”“什么?”李景隆吓得一激灵,
也顾不上疼了,挣扎着要爬起来,可腿被打得发麻,刚站起来又踉跄了一下。他看着李弘壁,
眼神里满是慌乱:“陛下这时候召我……不会是要算北伐的账吧?我……我该怎么办?
”李弘壁皱了皱眉——朱棣这时候召李景隆,十有八九是因为北伐缺粮的事。
他记得史书里写过,永乐三年,朱棣想再次北伐,可国库空虚,户部拿不出钱来,
朝堂上吵了好几天都没个结果。“你这样去,只会被陛下骂死。”李弘壁把棍子扔到一边,
走到李景隆面前,“你腿上有伤,跟公公说你突发恶疾,我替你去。”“你替我去?
”李景隆愣了,“你一个白身,怎么能替国公上朝?”“我是你儿子,
替你传句话总可以吧?”李弘壁扯过一件青色的圆领袍套在身上,
又从抽屉里摸出一块曹国公府的玉佩揣在怀里,“放心,我不会给你惹事,
说不定还能给你捞点好处。”不等李景隆再说话,李弘壁已经大步流星地往外走。
穿过庭院时,他看到几个太监正站在二门处,为首的是朱棣身边的近侍王公公,
脸上没什么表情,见他过来,上下打量了一眼:“你是李景隆的儿子?”“回公公,
正是李弘壁。”李弘壁躬身行礼,语气不卑不亢,“家父昨夜饮酒过量,晨起突发腹痛,
实在无法上朝,特让小子代为请罪,还望公公海涵。”王公公挑了挑眉,没多说什么,
只是摆了摆手:“走吧,陛下还在殿里等着呢。”跟着王公公上了马车,
李弘壁心里快速盘算着——朱棣现在最愁的就是钱,只要能拿出搞钱的办法,
别说替爹上朝,就算是再“大逆不道”的事,朱棣也能忍。到了奉天殿外,
殿内传来朱棣的怒声:“北伐乃是国之大事!如今粮草不济,你们一个个都哑巴了?户部!
夏元吉,你来说,国库还能凑出多少银子?”夏元吉的声音带着无奈:“回陛下,
国库现存白银不足五十万两,粮草仅够京营三月之用,若要北伐,
还差至少两百万两……”“两百万两!”朱棣拍了一下龙椅扶手,声音更怒,
“朕要你们这些户部官员何用?!”殿内一片死寂,没人敢出声。李弘壁深吸一口气,
推开殿门走了进去,躬身行礼:“草民李弘壁,代家父曹国公李景隆,叩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棣愣了一下,看着殿中陌生的年轻人:“你是李景隆的儿子?
他为何不来?”“回陛下,家父昨夜饮酒过量,晨起染疾,实在无法前来,
特让草民代为请罪。”李弘壁抬起头,目光直视朱棣——这位永乐大帝脸上带着风霜,
眼神锐利如鹰,身上的龙袍绣着十二章纹,压迫感十足。“请罪?”朱棣冷笑一声,
“他还有脸请罪?北伐惨败,损兵折将,朕没削他的爵,已是宽宏大量!
”周围的大臣们都低着头,没人敢接话。李弘壁却突然开口:“陛下,家父战败,罪该万死。
但如今陛下忧心北伐缺粮,草民倒有个法子,能为陛下搞到钱。”这句话一出,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夏元吉抬起头,眼神里满是质疑;太子朱高炽站在一旁,
也好奇地看着他;朱棣更是眯起了眼睛,语气带着审视:“哦?你一个毛头小子,
能有什么法子搞钱?说来听听。”李弘壁挺直身子,声音清晰有力:“陛下,
我大明海岸线绵长,自太祖爷开国以来,虽有海禁,但民间私下通商从未断绝。草民以为,
不如开放海禁,设立市舶司,对海上商路征税——南洋有香料、象牙,
西洋有琉璃、宝石,只要管理得当,不出三年,国库必定充盈!
”第2集:朝堂赌约“开放海禁?与民争利?”李弘壁的话音刚落,
夏元吉就猛地向前一步,指着他的鼻子怒斥,“你可知太祖爷立下海禁祖制,
是为了防倭寇、安民生?如今你竟要违背祖制,搜刮民财,简直是荒谬!
”夏元吉是永乐朝的老臣,以清廉正直闻名,此刻他气得胡子都在抖,
看向李弘壁的眼神像是在看一个祸国殃民的奸佞。周围的大臣们也纷纷附和,
有人说“祖制不可违”,有人说“海上通商风险太大,恐生祸端”,
还有人偷偷打量朱棣的脸色,想看看这位陛下的态度。李弘壁却不慌不忙,转向夏元吉,
语气平静:“夏大人,太祖爷立海禁,是因为当时倭寇猖獗,海防薄弱。
如今我大明国力强盛,郑和将军的船队早已能远航西洋,倭寇不敢来犯,为何不能开放海禁?
”他顿了顿,又道:“至于‘与民争利’,夏大人可曾想过,民间私下通商,
利润都被富商和倭寇赚走,朝廷分文未得。若设立市舶司,规范通商,既让百姓有生计,
又能为朝廷征税,这怎么能叫与民争利?反而能让国库充盈,将士们有粮吃、有衣穿,
难道不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夏元吉被怼得一时语塞,张了张嘴,又反驳道:“你口出狂言!
海上商路复杂,如何管理?征税多少才算合适?若出了乱子,谁来负责?”“这些都好解决。
”李弘壁早有准备,“市舶司可设在广州、泉州、宁波三地,选派清廉能干的官员任职,
制定详细的征税章程——凡南洋货物,抽税十分之一;西洋货物,抽税十五分之一。
再组建水师,护航商船,既能防海盗,又能彰显我大明国威。”他说得条理清晰,
连具体的措施都想好了,殿内的大臣们渐渐安静下来,看向他的眼神也从质疑变成了惊讶。
朱高炽见状,上前一步,温和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李弘壁所言虽有违祖制,
但也并非毫无道理。如今国库空虚,北伐在即,不妨先试试,若真能搞到钱,也是一桩美事。
”朱棣坐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着扶手,没说话,但眼神里的锐利少了几分,多了些许兴趣。
他早就想打破海禁,只是碍于祖制和大臣们的反对,
如今李弘壁这个毛头小子替他把话说了出来,倒省了他不少事。李弘壁看出了朱棣的心思,
趁热打铁,看向夏元吉,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夏大人,您说我这法子荒谬,
那不如我们打个赌。若三年内,我能让国库白银翻倍,您就辞官回乡,
种地务农;若我做不到,我甘愿受罚,任凭陛下处置,如何?”“你!
”夏元吉没想到李弘壁敢跟他赌这么大,气得脸色发青,“好!我就跟你赌!
若三年内国库真能翻倍,我夏元吉说到做到,绝不食言!”“好!一言为定!
”李弘壁转向朱棣,躬身行礼,“陛下,还请您做个见证。”朱棣终于开口,
声音里带着笑意:“朕就喜欢你这股敢闯敢拼的劲儿!好,朕就准你一试。即日起,
设立市舶司,由你协助夏元吉打理,所需人手和物资,可直接向朕奏请。”“谢陛下!
”李弘壁心中一喜,知道自己这步棋走对了。退朝后,朱高炽叫住了李弘壁,
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小子,胆子可真大,连夏大人都敢怼。不过,
你提出的法子确实不错,若真能成功,也是大功一件。”“太子殿下过奖了。
”李弘壁躬身行礼,“草民只是想为陛下分忧,为大明出力。”朱高炽点了点头,
眼神里带着深意:“好好干,陛下很看重你。有什么困难,也可以来找我。”说完,
便转身离开了。李弘壁看着朱高炽的背影,心里明白,这位太子殿下是想拉拢他。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把市舶司建起来,把海上商路打通。回到曹国公府,
李景隆早就等在门口,见他回来,急忙上前问道:“怎么样?陛下没为难你吧?
你在朝堂上说了什么?”李弘壁把朝堂上的事说了一遍,包括跟夏元吉打赌的事。
李景隆听完,吓得脸都白了:“你疯了?跟夏元吉打赌?还说要让国库翻倍?万一做不到,
可是要掉脑袋的!”“放心,我有把握。”李弘壁拍了拍李景隆的肩膀,“爹,
你也别总待在家里喝酒了,明天跟我一起去广州,看看市舶司怎么建,
顺便帮我训练一支水师——你当年也是带过兵的,这点本事应该还有吧?
”李景隆愣了一下,看着儿子自信的眼神,心里突然生出一丝异样的感觉——这个儿子,
好像真的不一样了。他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好,爹听你的。”当天晚上,
李弘壁正在书房里画市舶司的布局图,门外突然传来一阵轻轻的脚步声。他抬头一看,
是王公公,手里提着一个食盒,笑着走了进来:“李公子,陛下知道你今日在朝堂上立了功,
特意让御膳房做了些点心,让咱家给你送来。”李弘壁连忙起身行礼:“有劳公公,
替我谢过陛下。”王公公把食盒放在桌上,打开一看,里面是几样精致的点心,
还有一壶好酒。他凑近李弘壁,压低声音说道:“陛下说了,你是个有本事的人,好好干,
将来少不了你的好处。不过,夏大人在朝中根基深厚,你可得小心些。”李弘壁心中一动,
知道这是朱棣在暗中提醒他。他连忙点头:“多谢公公提醒,草民记住了。
”王公公又说了几句客套话,便离开了。李弘壁看着桌上的点心和酒,
嘴角勾起一抹笑容——看来,朱棣对他的期待,比他想象的还要高。
第3集:万国图风波广州的三月,已是暖意融融。李弘壁带着李景隆和一批工匠,
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在广州城外的黄埔港建起了一座崭新的市舶司衙门。
衙门的大门上挂着一块烫金的匾额,写着“广州舶司”四个大字,
门口站着两队身着制服的兵士,显得威严又气派。这天上午,
李弘壁正在衙门里跟几个官员商量征税章程,李景隆突然跑了进来,
手里拿着一张卷起来的羊皮纸,脸上满是兴奋:“儿啊!你快看这个!
昨天郑和将军的船队回来,给我送了这个,说是你之前让他帮忙画的!”李弘壁接过羊皮纸,
展开一看,眼睛瞬间亮了——这是一张《万国堪舆图》,
上面用朱砂和墨笔详细标注了大明的疆域,还有南洋、西洋的各个国家,
包括满剌加、古里、榜葛剌、苏禄等等,每个国家旁边都写着当地的物产和风土人情。
这张图是他之前托郑和画的,没想到郑和真的办到了,而且画得这么详细。
他小心翼翼地把图卷起来,对李景隆说:“爹,这张图很重要,我们得马上带回京城,
献给陛下。”当天下午,李弘壁就带着《万国堪舆图》和李景隆,乘坐快马赶回了京城。
刚到奉天殿外,就看到朱棣正带着一群大臣在殿内议事,夏元吉也在其中,脸色不太好看。
“陛下,草民李弘壁,有要事启奏!”李弘壁推开殿门,大步走了进去,躬身行礼。
朱棣看到他,脸上露出笑容:“哦?你回来了?市舶司的事办得怎么样了?”“回陛下,
广州舶司已建成,征税章程也已制定完毕,只待陛下批准,便可正式运作。”李弘壁说着,
把《万国堪舆图》递了上去,“陛下,这是草民托郑和将军绘制的《万国堪舆图》,
上面标注了南洋、西洋诸国的疆域和物产,献给陛下。”朱棣接过图,展开一看,
眼睛瞬间瞪圆了。他走到殿中央,仔细看着图上的内容,手指顺着上面的航线慢慢移动,
嘴里喃喃自语:“原来海外竟有这么多国家……满剌加盛产香料,古里有宝石,
榜葛剌有大象……”越看,朱棣越激动,到最后,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
竟然把龙椅都给踹翻了,大声说道:“好!好啊!有了这张图,朕就能知道海外诸国的情况,
将来郑和再下西洋,也能更有目标!李弘壁,你立了大功!
”周围的大臣们也纷纷凑过来看图,一个个都惊叹不已,有人说“陛下洪福齐天,
方能得此奇图”,有人说“李公子真是奇才,竟能想到让郑和将军绘制此图”。就在这时,
夏元吉突然开口,语气带着质疑:“陛下,臣有异议。这张图来历不明,上面标注的国家,
臣闻所未闻,恐是李弘壁编造出来的,用以欺骗陛下,还请陛下明察!”他这话一出,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朱棣皱了皱眉,看向李弘壁:“夏大人所言,你怎么说?
”李弘壁早就料到夏元吉会质疑,他从容不迫地说道:“陛下,夏大人有所不知,
这张图上的内容,都是郑和将军亲自远航所见所闻,绝非草民编造。
草民这里还有郑和将军带回的西洋物产,可作证物。”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盒子,
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几颗晶莹剔透的玻璃珠,还有一小块红色的宝石。“陛下,
这玻璃珠和宝石,都是西洋古里国的特产,在我大明极为罕见。若《万国堪舆图》是假的,
这些物产又从何而来?”朱棣拿起一颗玻璃珠,放在手里仔细看了看,
又递给身边的大臣们传看。大臣们都啧啧称奇,没人再怀疑图的真假。夏元吉脸色更差了,
却再也说不出反驳的话。退朝后,夏元吉回到户部衙门,越想越气。
他觉得李弘壁这小子太嚣张了,先是提出开放海禁,跟他打赌,
现在又拿出这么一张图来讨好陛下,再这样下去,自己在朝中的地位迟早会被他动摇。于是,
他连夜联系了几个清流大臣,写了一份奏折,弹劾李弘壁“妖言惑众,
编造万国图欺骗陛下,妄图邀功请赏”,请求朱棣严惩李弘壁。第二天一早,
这份奏折就送到了朱棣的面前。朱棣看了之后,冷笑一声,
把奏折扔在了一边——他心里清楚,夏元吉这是在嫉妒李弘壁,故意找茬。可没想到,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曹国公府。李景隆听说夏元吉弹劾儿子,吓得魂都快没了,
他在房间里转来转去,嘴里念叨着:“完了完了,夏大人是陛下的宠臣,他弹劾你,
陛下肯定会治你的罪……我这一辈子,怎么就这么倒霉啊!”说着说着,
他竟然从房梁上解下一根旧绸带,就要往脖子上套。李弘壁正好走进来,看到这一幕,
又气又笑,连忙上前把绸带抢了下来:“爹!你这是干什么?不就是被弹劾吗?
有什么大不了的?陛下英明神武,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就治我的罪。
”李景隆哭丧着脸:“可夏大人势力大啊!他要是跟陛下说你的坏话,
陛下肯定会信他的……”“您就别瞎担心了。”李弘壁把绸带扔到一边,递给他一壶茶,
“您这寻死觅活的,也解决不了问题。不如想想,怎么跟陛下解释这件事。对了,
您这绸带质量也太差了,一拉就松,想上吊都没诚意。”李景隆被儿子怼得一愣,
看着手里的茶,又看了看李弘壁自信的眼神,突然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他喝了一口茶,
叹了口气:“好吧,爹听你的。你说怎么办,爹就怎么办。”当天下午,
朱棣就召见了李弘壁。在奉天殿里,朱棣把夏元吉的奏折递给了他,笑着说:“你看看,
夏大人又在弹劾你了。你想怎么回应?”李弘壁接过奏折,看了一眼,然后说道:“陛下,
草民无需过多解释。只要陛下派使臣跟着郑和将军的船队,去西洋诸国看一看,
便知《万国堪舆图》是真是假。若使臣回来,说图是假的,草民甘愿受罚;若图是真的,
还请陛下为草民正名。”朱棣点了点头,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好,
朕就派使臣跟着郑和的船队去西洋。不过,在此之前,你得把市舶司的事办好,别让朕失望。
”“请陛下放心,草民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李弘壁躬身行礼,
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第4集:海上第一桶金广州舶司正式运作的第一个月,
就有十几艘商船前来通商。李弘壁按照之前制定的章程,对商船征收税款,短短一个月,
就收到了白银五万两。消息传到京城,朱棣龙颜大悦,特意下旨嘉奖了李弘壁。
可李弘壁并不满足——五万两白银,对于庞大的国库来说,还是太少了。他知道,
要想快速搞到钱,光靠征收商船的税款还不够,还得自己组建船队,去南洋、西洋采购货物,
然后运回大明售卖,这样才能赚取高额的利润。于是,
他从广州舶司抽调了一批精干的水手和兵士,又从民间招募了一些有航海经验的商人,
组建了一支由五艘大船组成的船队。船队的船长是一个名叫周海的老水手,
曾经跟着郑和下过西洋,经验丰富。出发前,李弘壁特意把李景隆叫到了船上。
李景隆看着眼前的大船,心里有些发怵:“儿啊,这海上风浪大,万一出了什么事,
可怎么办啊?”“爹,放心吧。”李弘壁拍了拍他的肩膀,“周船长经验丰富,
船上又有足够的粮食和淡水,不会有事的。对了,我之前让你训练的那支水师,
现在怎么样了?”李景隆脸色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已经训练得差不多了,
兵士们都很有干劲。”其实,他心里清楚,这支水师能训练得这么快,
都是因为李弘壁给的待遇好——不仅月钱比别的军队高,还管吃管住,
兵士们自然愿意卖力。李弘壁点了点头:“那就好。这次我们去南洋采购香料,回来的时候,
可能会遇到海盗。到时候,就靠你的水师护航了。”李景隆心里一紧,
却还是硬着头皮点了点头:“好,爹一定保护好船队。”几天后,船队从黄埔港出发,
沿着海岸线向南航行。一路上,风平浪静,船队顺利到达了南洋的满剌加。
满剌加的国王听说大明的船队来了,亲自带着官员到港口迎接,还准备了丰盛的宴席。
在满剌加,李弘壁以低廉的价格采购了大量的香料,包括胡椒、丁香、豆蔻等等,
装满了五艘大船。随后,船队又前往苏门答腊,采购了一些象牙和宝石。返程的时候,
船队刚驶出苏门答腊海域,就遇到了海盗。十几艘海盗船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
船上的海盗拿着刀枪,大声呐喊着,想要抢夺船上的货物。周海脸色一变,
急忙对李弘壁说:“公子,不好了,是海盗!我们怎么办?”李弘壁却很镇定,他站在船头,
看着越来越近的海盗船,对身边的亲兵说:“快,信号弹,通知爹的水师过来。
”亲兵立刻拿出信号弹,点燃后,一颗红色的信号弹在空中炸开。没过多久,
远处就传来了战船的轰鸣声——李景隆带着水师赶来了!李景隆站在水师战船的船头,
看到海盗船正在围攻儿子的船队,气得眼睛都红了。他大声下令:“给我冲!
把这些海盗都消灭掉!”水师战船立刻加快速度,朝着海盗船冲了过去。
船上的兵士们拿起弓箭和火炮,朝着海盗船射击。海盗们没想到会遇到水师,顿时慌了神,
纷纷调转船头想要逃跑。可已经晚了。水师战船很快就追上了海盗船,兵士们跳上海盗船,
跟海盗们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李景隆也拿着一把大刀,跳上了一艘海盗船,亲自跟海盗厮杀。
他虽然以前打仗不行,但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身手也利索了不少,几下就砍倒了两个海盗。
李弘壁站在自己的船上,看着爹在海盗船上奋勇杀敌的样子,嘴角露出了笑容。他知道,
爹这是真的变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只会喝酒耍威风的怂包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
海盗们被打得落花流水,大部分都被杀死或俘虏,只有少数几艘海盗船侥幸逃脱。
水师战船也有一些损失,但总体来说,还是大获全胜。清理完战场后,李景隆带着水师战船,
护送着李弘壁的船队,继续向广州航行。在船上,李景隆偷偷对身边的副将嘚瑟:“看到没?
刚才那几个海盗,都是我杀的!我儿说了,这叫‘上阵父子兵’,我这当爹的,
怎么能输给儿子?”副将连忙附和:“国公爷英明!您和公子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李景隆听了,笑得更开心了。几天后,船队顺利回到了广州。
李弘壁把采购来的香料、象牙和宝石运到市场上售卖,因为这些货物在大明很稀缺,
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总共卖了白银五十万两!消息传到京城,朱棣高兴得睡不着觉,
特意下旨,升李弘壁为从五品的市舶司提举,还赏赐了他很多金银珠宝。
李景隆也因为护航有功,被朱棣恢复了部分兵权,重新掌管了一支京营军队。
李弘壁拿着朱棣的圣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这只是开始,
他要让大明的国库越来越充盈,让朱棣的宏图大业得以实现!
第5集:佞臣的觉悟五十万两白银入账,广州舶司的名声彻底打响了。
越来越多的商船涌向广州,市舶司的税收也越来越多,短短半年时间,
就为国库贡献了白银两百万两。朱棣对李弘壁越来越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