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说《医往情深:你的世界与我隔着一件白大褂》,类属于短篇言情风格的经典之作,书里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沈牧之林溪苏晴,小说作者为爱吃豆包的傻姑娘,文章无删减精彩剧情讲述的是:”我报出小区名字,他沉吟了一下,“不算太顺,但绕一下也行。走吧。”雨滴敲打着伞面,……
章节预览
我的名字叫林溪,二十八岁,一个在广告行业里挣扎求生,
自诩看透人间悲欢的普通都市女性。直到在那个闷热的、弥漫着消毒水气味的下午,
我遇见了沈牧之医生。那天的尴尬,足以载入我人生的史册。
当我那两朵印着幼稚向日葵图案的胸贴,
被他——一位眼神清冷、戴着金丝眼镜的英俊男医生,
误认为是“风湿膏”或“卡通粘贴”时,我清晰地听见了自己社会性死亡的声音。“扯了。
”他言简意赅,语气里听不出波澜,但微微泛红的耳尖出卖了他并非表面那般平静。
我把那两朵“太阳花”从身上揭下时,指尖都在发烫。
它们最终被暂时安置在他一尘不染的办公桌角落,与病历本、钢笔为伍,
形成一种超现实的、荒诞的和谐。他戴上一次性医用手套,走了过来。
“我需要按压一下你是否有包块,确定大小,活动度以及是否粘连,溢液情况。
”他的声音低沉而专业,像大提琴奏响在密闭的空间里。
看着他近在咫尺的、专注而略显紧绷的侧脸,那句为了掩饰紧张而脱口而出的“你随便摸”,
让我自己都想穿越回几分钟前捂住自己的嘴。他的手指微凉,触感清晰,
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和谨慎,在我的胸部区域按着标准的流程移动、按压。我屏住呼吸,
眼睛不知道该看哪里,
最终只能盯着他白大褂上挂着的名牌——“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沈牧之”。
名字也很好听。我脑子里闪过这个不相干的念头。检查过程其实很快,但对当时的我而言,
仿佛过了一个世纪。“没有明显异常。”他摘下手套,回到电脑前,“乳腺增生比较明显,
跟你作息、情绪压力有关。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规律生活,定期复查。
”我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抓起那两朵尴尬的太阳花,塞进包里,几乎是落荒而逃。
甚至忘了说一声谢谢。回到我租住的、略显凌乱的小公寓,
那两朵太阳花被我塞进了抽屉最深处,仿佛要埋葬那段黑历史。但沈牧之那张清隽而克制脸,
却时不时在我脑海里闪现。我试图用工作麻痹自己,加班,写方案,应付难缠的客户。
但每当夜深人静,或者洗澡时触摸到自己的身体,那个检查室里的画面就会不请自来。脸红,
心跳,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被冒犯又似乎被尊重的复杂情绪。
我以为这只是人生中一次尴尬的偶遇,很快就会过去。直到一周后,
我因为一个紧急的广告项目,需要与本市一家三甲医院合作,进行一场健康科普宣传。
当我跟着项目经理,走进医院行政楼的会议室时,我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对面的他。沈牧之。
他依旧是那副清冷的样子,白大褂换成了合身的深色衬衫,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而沉静。
他作为医院的专家代表出席。我们的目光在空中短暂相接。他显然也认出了我,
眼神里闪过一丝极快的、几乎无法捕捉的讶异,随即恢复了职业性的平静,对我微微颔首,
算是打过招呼。而我,感觉全身的血液“轰”地一下冲上了头顶。项目对接的过程,
我几乎魂不守舍。轮到他介绍乳腺健康知识普及的要点时,他逻辑清晰,言语精准,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着专业的医学概念。我看着他,很难将眼前这个沉稳权威的专家,
和那个对着我的卡通胸贴眼神慌乱的男人联系起来。会议结束,双方人员寒暄着往外走。
他刻意放慢脚步,走到了我身边。“林**?”他低声开口。我的心猛地一跳。“沈医生。
”“关于上次的检查,”他语气平静,像在陈述一个病例,“你的增生情况,
如果近期感觉胀痛明显,可以尝试用热毛巾敷一下,避免**摄入。
”他是在……关心我的病情?还是只是为了打破这重逢的尴尬?“谢谢沈医生,
我……我记住了。”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干巴巴的。他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快步跟上前面的人。那天之后,我们因为项目的原因,又见了几次面。交流仅限于工作,
客气而疏离。但我发现自己开始不由自主地关注他。关注他说话时微微蹙起的眉头,
关注他白大褂下偶尔露出的腕表,关注他对待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同事或患者时,
那种耐心而温和的态度。他像一本装帧精美却难以翻阅的书,吸引着我去读懂。
项目接近尾声,我们团队和医院方有一次小型的聚餐。席间,大家难免喝酒聊天。
沈牧之被劝着喝了几杯,脸上染上淡淡的绯红,话比平时多了一些,但依旧克制。聚餐结束,
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同事们各自结伴打车离开。我站在餐厅门口,
看着雨幕有些发愁。“没带伞?”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是沈牧之。
他手里拿着一把黑色的长柄伞。“嗯。”我点点头。“住哪里?顺路的话,我可以送你一段。
”我报出小区名字,他沉吟了一下,“不算太顺,但绕一下也行。走吧。”雨滴敲打着伞面,
发出清脆的声响。我们并肩走在湿漉漉的街道上,距离不远不近。
空气中弥漫着雨水的清新和他身上淡淡的、混合着消毒水和一点点酒气的味道。
这种味道并不难闻,反而有种奇特的安心感。一路沉默,尴尬在狭小的伞下空间里蔓延。
“沈医生,”我试图找话题,“你们每天面对……嗯……那么多女性患者,
会不会觉得……尴尬?”问完我就后悔了,这什么问题!他侧过头看了我一眼,
霓虹灯光透过雨伞在他镜片上折射出斑斓的光点。“在医生眼里,首先是疾病,是器官,
是需要帮助的人。”他的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清晰,“性别是客观存在,
但职业要求我们超越它。当然,”他顿了顿,似乎想起什么,嘴角勾起一个极浅的弧度,
“像林**这样……富有创意的‘病例’,确实不多见。”我的脸瞬间爆红。
“那天……是个意外!”他轻轻笑了一下,很短促,却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我的心湖。
“我知道。很……可爱。”可爱?他说我的胸贴可爱?还是说我这个人?
我的心跳彻底失了控。车来了,是他叫的网约车。他送我到了小区门口,把伞塞给我,
“拿着吧,雨还没停。”我握着还带着他手心温度的伞柄,看着他坐车离开,消失在雨夜里。
那一刻我知道,有些事情,不一样了我们互加了微信。开始是出于项目收尾工作的需要,
后来,却渐渐变成了我单方面的“骚扰”。我会借口“咨询病情”,
问他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他总是回复得很及时,很专业,措辞严谨,
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我开始有意无意地了解他的领域。阅读乳腺健康的科普文章,
关注女性健康话题。我甚至鼓起勇气,在一次“咨询”后,给他发了一句:“沈医生,
你们的工作真的很有意义,帮助了很多身处困境的女性。
”他隔了一会儿才回复:“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能做的其实很有限。
”我看到了他光环下的无奈与沉重。一次,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加班到深夜的照片,
配文:“甲方是上帝,我是上帝的奴仆。”他点了一个赞。几分钟后,
私聊窗口弹了出来:“注意休息。长期熬夜和精神压力是乳腺增生的重要诱因。
”我看着那条信息,反复读了好几遍。这已经超出了纯粹的医患关怀,
带了一点……个人的温度?我回了一个笑脸:“谨遵医嘱。沈医生也还没下班?
”“刚做完一台急诊手术。”那一刻,城市的两端,两个熬夜的人,通过小小的屏幕,
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联结。我仿佛能看到他脱下手术服,略带疲惫地揉着眉心的样子。
我们的聊天渐渐多了起来。从病情咨询,到偶尔分享一首歌,一部电影。
他看的电影都很老派,听的音乐也是古典或爵士居多。我们的喜好南辕北辙,但交流起来,
却意外地没有障碍。他像一个耐心的引导者,听我叽叽喳喳讲工作中的烦恼,广告圈的趣闻,
偶尔会给出冷静而中肯的评价。我意识到,我可能真的爱上这个比我大几岁,
生活在另一个截然不同世界的男人了。但横亘在我们之间的,不仅仅是职业的差异,
还有他那看似难以逾越的、由专业性和冷静构筑起来的壁垒。
如何从一个他职业生涯中“富有创意的病例”,
变成一个他私人生活里愿意接纳的、平等的伴侣?
这似乎是一个比搞定最难缠的客户还要艰巨的挑战。机会来得猝不及防。
公司安排我负责一个关于“都市女性健康与压力”的专题策划,
需要深入访谈几位相关领域的专家。我几乎是立刻想到了沈牧之。
我怀着公事公办又夹杂私心的心情,向他发出了邀请。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
时间定在他一个相对空闲的下午。访谈地点约在医院附近的一家安静咖啡馆。我提前到了,
准备好录音笔和提纲。他准时出现,穿着简单的休闲装,褪去了白大褂的正式感,
显得比平时柔和许多。访谈进行得很顺利。他侃侃而谈,
从医学专业角度分析了压力对女性内分泌、乳腺健康的影响,
也谈到了他在临床中看到的许多女性的困境与坚韧。他的见解独到,语言精准,
让我受益匪浅。工作部分结束,我们之间的气氛轻松了不少。我收起录音笔,
鼓起勇气问了一个私人问题:“沈医生,你每天面对这么多女性的病痛和焦虑,
自己会不会积累很多负能量?怎么排解呢?”他沉默了片刻,搅拌着杯中的咖啡,
目光望向窗外。“会。”他回答得很坦诚,“尤其是面对年轻的患者,
或者情况不乐观的病例时。无力感很强。”他顿了顿,
“排解……大概就是努力记住那些治愈的、好转的笑容。还有就是,清楚自己的边界,
医生不是神。”“那……你会因此对建立亲密关系感到犹豫或者恐惧吗?”我问完就后悔了,
这个问题太越界了。他愣了一下,转头看向我,眼神复杂。
就在我以为他会生气或者直接忽略时,他缓缓开口:“林溪,”他第一次叫我的名字,
而不是“林**”,“医生这个职业,尤其是乳腺科男医生,在婚恋市场上,
并不总是加分项。”他的语气很平淡,但我听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嘲和无奈。“很多人,
包括她们的家人,无法真正理解和接受。会觉得尴尬,或者……不洁。”他扯了扯嘴角,
一个算不上笑的表情,“我曾经有过一段谈婚论嫁的感情,最终因为这个原因,无疾而终。
”我怔住了。我从未想过,这个看起来无懈可击的男人,身上也背负着这样的压力和伤痕。
他的冷静和疏离,或许不仅仅源于职业训练,也是一种自我保护。“那不是她们的问题,
”我轻声说,直视着他的眼睛,“是那些人的偏见和狭隘。你的工作是在救人,
是在给予希望,这比什么都神圣和干净。”他看着我,镜片后的目光深邃,
仿佛在审视我话语里的真诚。咖啡馆昏暗的光线在他脸上投下柔和的阴影,那一刻,
我们之间似乎有什么东西悄然改变了。“谢谢。”他最终只说了这两个字,但我知道,
他听懂了。这次访谈,像一把钥匙,轻轻撬动了他紧闭的心门的一道缝隙。
我看到了光环之下,那个同样会疲惫、会受伤、会孤独的沈牧之。而我知道,我对他的感情,
在同情、敬佩和好奇之外,是真实而深切的心动。故事,从这里才真正开始。
那把黑色的长柄伞,还残留着他指尖淡淡的消毒水味,被我珍重地立在玄关角落。连续一周,
我和沈牧之的微信对话框,停留在我那句“伞怎么还你?”和他隔了八小时才回复的“不急,
有空放医院前台即可。”公式化的回复,像一盆冷水,
浇熄了我因咖啡馆交谈而升腾起的些许希望。
他再次退回到了那个安全、专业的医生外壳之后。周五晚上,我加班到十点,
外面又下起了雨。看着窗外霓虹灯下湿漉漉的街道,鬼使神差地,我拎起那把伞,
打车去了市一院。乳腺外科的夜班门诊灯还亮着,但候诊区已经空无一人。
护士站值班的护士抬头看了我一眼,“找沈医生?他还在住院部查房,估计还得一会儿。
”“没关系,我等他一下。”我晃了晃手里的伞,“来还个东西。
”我坐在冰冷的塑料长椅上,空气里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消毒水味道。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离开时,走廊尽头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沈牧之穿着白大褂,
里面是浅蓝色的手术服衣领,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疲惫。他一边走着,
一边低头看着手里的病历夹,微蹙着眉,金丝眼镜滑到了鼻梁中段。
他走到护士站交代了几句,一转身,才看到坐在阴影里的我。他明显愣了一下,脚步顿住。
“林溪?”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的倦意,“你怎么在这?”我站起身,把伞递过去,
“来还伞。顺便……谢谢你那天送我。”他接过伞,指尖无意间触碰到我的,冰凉。
他的目光在我脸上停留了几秒,似乎想从我眼里读出些什么。
走廊顶灯的光线在他脸上投下深深的眼窝阴影,让他看起来比平时更显清瘦和疏离。
“下雨天,不该跑这一趟。”他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我……我刚下班,顺路。
”我扯了个谎,感觉脸颊有些发烫。一阵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
只有护士站传来的轻微键盘敲击声,和窗外持续的雨声。他抬手揉了揉眉心,
这个动作让他看起来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吃饭了吗?”他突然问。“啊?
”我一时没反应过来。“我刚下手术,有点饿。”他看了看表,“医院后面有家粥铺,
这个点还开着。如果你没吃,可以一起。”我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好。”粥铺很小,
油腻腻的,充满了食物真实的热气。这个时间点,
只有几个刚下班的医护人员和出租车司机在埋头吃饭。我们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
他脱了白大褂搭在椅背上,只穿着那件浅蓝色的手术服,上面还有些不起眼的褶皱。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如此“不修边幅”的样子,反而觉得真实了许多。
他点了一份皮蛋瘦肉粥,我要了碗青菜粥。等待的间隙,他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
长长地吁了口气。眼镜被他摘下来,放在手边。没了镜片的遮挡,他的睫毛很长,
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鼻梁挺直,但嘴唇因为疲惫而显得有些苍白干涩。“很累吧?
”我轻声问。他睁开眼,眼神有些涣散,随即重新聚焦,带上了一丝惯有的冷静。“还好。
今天手术比较复杂,站得久了点。”粥上来了,热气腾腾。他吃得很慢,但很专注,
像是补充体力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你们广告行业,也经常这么加班?”他忽然问,
目光落在我的黑眼圈上。“常态。”我舀着粥,苦笑,“甲方一个念头,我们跑断腿。
比不上你们救死扶伤。”“本质上都是解决问题。”他淡淡地说,
“只是你们面对的是客户的焦虑,我们面对的是生死。”他的话总是这样,一针见血,
带着医生特有的冷静和深刻。“那天……谢谢你跟我说那些。”我鼓起勇气,旧事重提。
他拿着勺子的手顿了顿,没有抬头,“没什么。只是事实。
”“但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这份职业背后的压力,不是吗?”我看着他,
“尤其是……来自亲密关系的压力。”他终于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我,带着审视的意味。
粥铺昏黄的灯光下,他的瞳孔颜色很深,像不见底的寒潭。“林溪,”他叫我的名字,
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告,“有些界限,模糊了对彼此都没好处。”我的心沉了一下。
他还是在划清界限。“我只是觉得,能治愈别人的人,也应该被温柔以待。
”我迎着他的目光,没有退缩。他沉默了,低下头,继续喝粥。过了好一会儿,
就在我以为这个话题已经结束时,我听到他几乎微不可闻的声音:“也许吧。
”那次粥铺夜宵之后,我们的关系进入了一种微妙的胶着状态。我偶尔还是会给他发微信,
不再局限于病情,有时是分享一个搞笑的短视频,有时是吐槽工作的烦闷。
他回复的频率不稳定,时快时慢,内容也依旧克制,但不再完全是公事公办的语气。
有时会简单评价一句“注意休息”,或者在我抱怨客户无理取闹时,回一句“理解,
类似我们遇到不配合的病人”。这小小的进展,足以让我窃喜半天。
我知道他在刻意保持距离。一个三十多岁、事业有成且相貌英俊的乳腺科男医生,
身边不可能没有诱惑和闲言碎语。他的谨慎,是他的生存法则。直到我们公司团建,
去郊区爬山。我不小心扭伤了脚踝,同事把我送到附近医院拍片。万幸只是韧带拉伤,
但脚踝肿得老高,医生建议休息,少走动。坐在急诊科的椅子上,看着肿起的脚踝,
一种莫名的委屈和孤独感涌上心头。鬼使神差地,我拍了张脚踝的照片,发给了沈牧之。
配文是:“沈医生,你看我这‘局部组织水肿’,严重吗?”带着点自嘲和撒娇的意味。
信息发出去后,我又开始后悔。太冒失了。他那么忙。然而,不到十分钟,我的手机响了。
是沈牧之。“在哪家医院?”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丝急促。我报了医院名字。
“原地别动,我半小时后到。”他说完就挂了电话,不容置疑。我握着手机,心脏砰砰直跳。
半小时后,他真的出现了。穿着便服,深灰色的针织衫和休闲裤,额头上带着细密的汗珠,
像是赶路过来的。他径直走到我面前,蹲下身,完全无视我旁边同事惊讶的目光,
仔细查看我的脚踝。他的手指很轻地按在肿胀处,眉头紧锁。“片子我看看。
”我连忙把X光片递给他。他对着光仔细看了一会儿,眉头才稍稍舒展。“问题不大,
但需要制动休息。怎么弄的?”他抬起头看我,眼神里带着责备,还有一丝……关切?
“爬山……不小心。”我小声说。他叹了口气,站起身,对陪我来的同事说:“谢谢你们,
这里交给我吧。”同事眼神暧昧地看了我一眼,识趣地先走了。
沈牧之去药房拿了冰袋和弹性绷带,然后在我面前重新蹲下,动作熟练地帮我冰敷,包扎。
他的动作专业而轻柔,低着头,我能看到他浓密的头发,以及一小截白皙的后颈。
“以后小心点。”他包扎好,站起身,语气恢复了平时的冷静,“我送你回去。
”回市区的车上,气氛有些沉默。我偷偷看他开车的侧脸。线条流畅,下颌线绷得有些紧。
他开车很稳,像他这个人一样,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全感。“谢谢你啊,沈医生。
”我真心实意地道谢,“这么麻烦你。”“举手之劳。”他目视前方,淡淡回应。
快到我家小区时,他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接起车载蓝牙。“妈。”他声音缓和了些。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和的女声:“牧之啊,下班了吗?这周末回来吃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