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小说《老座钟与薄荷糖》让人看后爱不释手,出自实力派大神“日暮涂”之手,林小满沈砚之之间的故事让人移不开目光,详情:只剩下自己的心跳声和窗外的烟花声。她看着沈砚之,他的眼睛很亮,像有星星落在里面。……
章节预览
《老座钟与薄荷糖》一1987年的夏天总带着股潮湿的热,
像块拧不干的抹布捂在青瓦镇的头顶。林小满蹲在供销社门口的石阶上,
舔完最后一口橘子味冰棒,竹棍上的糖渍粘得指尖发黏。她抬头时,
正好撞见沈砚之背着帆布包从里面走出来,蓝布褂子的下摆被风掀起一角,
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的确良衬衫。“小满?”沈砚之停下脚步,
声音里带着点刚从书里抬眼的茫然,“你娘让你买的酱油呢?
”林小满慌忙把竹棍扔进旁边的垃圾桶,拍了拍手上的灰:“卖完了,张叔说明天才能进货。
”这话半真半假,其实是她把买酱油的五毛钱换了冰棒,
此刻心跳得像供销社墙上挂着的老挂钟,“滴答”“滴答”敲得人发慌。
沈砚之“哦”了一声,没再追问。他从帆布包里掏出本牛皮纸包着的书,
封面隐约能看见《流体力学》四个字。“我要去县里图书馆还书,你要不要一起?
”林小满的眼睛亮了。青瓦镇就两条主街,供销社、邮电局、粮站挨在一块儿,
剩下的就是连绵的青石板路和白墙黑瓦。去县城要坐四十分钟的绿皮火车,
铁轨就在镇子东头,每天早晚各一趟,汽笛声能穿透整个镇子的薄雾。“我得跟我娘说一声。
”她拔腿就往家跑,蓝布裙子扫过石阶,带起一串细碎的灰尘。沈砚之看着她的背影笑了笑,
把书重新塞进包里。他是去年秋天来青瓦镇的,据说是跟着搞水利勘察的父亲过来的,
住镇尾那栋空置了许久的老宅院。镇上的人都说沈先生家的儿子是个书呆子,整天抱着书本,
见了人也只是笑笑,不像隔壁老王家的小子,会帮着挑水劈柴。但林小满觉得沈砚之不一样。
他说话时声音轻轻的,像春天落在河面的雨;他看人的时候眼睛很亮,
好像能把人心底的小秘密都照得透亮。更重要的是,他会给她讲书里的故事,
讲遥远的城市里有高楼大厦,有不用马拉的汽车,还有能装下几百人的电影院。
林小满的娘正在灶台前忙活,听见女儿说要跟沈砚之去县城,
手里的锅铲顿了顿:“那孩子是个读书人,你跟着别捣乱。”“知道啦。
”林小满抓起桌上的帆布包,里面是娘刚蒸好的白面馒头,她特意多装了两个,
想着沈砚之大概还没吃饭。去火车站的路上要经过一片稻田,稻穗已经泛黄,风一吹,
像翻涌的波浪。沈砚之走在前面,步子迈得很稳,林小满跟在后面,踩着他的影子走,
偶尔被路边的石子绊一下,他总能及时回过头来扶她一把。“你看,”沈砚之忽然停下,
指着远处的铁轨,“火车来了。”绿皮火车像条绿色的长蛇,慢悠悠地从地平线那头钻出来,
车头冒着白汽,“哐当哐当”地响着,震得地面都在微微发颤。林小满第一次这么近看火车,
眼睛瞪得圆圆的,直到沈砚之拉了她一把,才想起要跟着人群往车厢里挤。车厢里很挤,
到处都是人,空气中混杂着汗味、煤烟味和劣质烟草的味道。
沈砚之把林小满护在靠窗的位置,自己则背靠着过道,手里紧紧攥着两本书。
林小满偷偷看他,阳光透过车窗落在他的侧脸上,睫毛很长,投下一小片阴影。
“你以后要回城里去吗?”林小满小声问,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包上的带子。沈砚之愣了一下,
然后点了点头:“嗯,等我爸的工作结束,就回去。”“那你还会回来吗?
”他沉默了一会儿,目光投向窗外飞速倒退的田野:“不知道。也许吧。”林小满没再说话,
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闷闷的。她从包里掏出一个白面馒头,递到他面前:“我娘做的,
你尝尝。”沈砚之接过去,咬了一口,眼睛弯了弯:“很好吃,比供销社买的好吃。
”林小满笑了,心里的那点闷顿时烟消云散。她觉得,只要能像现在这样跟他一起坐着火车,
看窗外的风景,就算他以后要回城里去,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二县城比青瓦镇热闹得多,
街道两旁种着高大的梧桐树,叶子绿得发亮。图书馆在一条僻静的巷子里,
是栋两层的红砖小楼,门口挂着块掉了漆的木牌,上面写着“县图书馆”四个黑体字。
沈砚之熟门熟路地领着林小满进去,里面很安静,
只有翻书的沙沙声和老式吊扇转动的“嗡嗡”声。他去还书的时候,
林小满就在旁边的书架前转悠,手指划过一排排书脊,心里充满了敬畏。
她只在学校的图书室里见过寥寥几本书,像这样满屋子都是书的地方,她还是第一次见。
“想看什么?”沈砚之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她身后。
林小满指着一本封面画着小女孩和兔子的书:“这个。”那是本童话书,
沈砚之拿下来递给她:“坐那边看吧,我去找几本书。”林小满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书页上,暖洋洋的。她很快就看入了迷,
跟着故事里的小女孩一起掉进兔子洞,遇见会说话的猫和疯帽子。等她抬起头的时候,
发现沈砚之就坐在对面,手里捧着一本书,看得正入神。窗外的梧桐树叶被风吹得沙沙响,
吊扇慢悠悠地转着,时间好像在这一刻放慢了脚步。林小满忽然觉得,这样的时光真好,
安静得像一汪清水,能把所有的烦恼都沉淀下去。从图书馆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沈砚之提议去吃碗馄饨,就在图书馆附近的巷子里,一家很小的摊子,
老板是个胖胖的中年女人,嗓门很大。“两碗馄饨,多放辣。”沈砚之对老板说。
林小满愣了一下:“你不是不吃辣吗?”她记得上次一起吃饭,他连一点辣椒都没放。
沈砚之笑了笑:“看你好像很喜欢吃辣的样子,想试试。”馄饨很快端了上来,热气腾腾的,
撒着葱花和香菜,红油漂在汤面上,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林小满舀起一个馄饨,吹了吹,
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辣得她吸了口气,却觉得格外过瘾。沈砚之也尝了一个,
辣得他皱起了眉头,却还是一口接一口地吃着。林小满看着他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
“笑什么?”沈砚之也不恼,反而问她。“觉得你好像变了个人。”林小满说,
“以前总觉得你冷冷的,像冰块一样。”沈砚之放下筷子,看着她:“那现在呢?
”“现在像……像春天的太阳。”林小满想了想,认真地说。沈砚之的眼睛亮了起来,
像有星星落在里面。他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递给林小满:“给你。”是颗薄荷糖,
透明的糖纸,里面的糖是淡淡的绿色。林小满剥开糖纸,放进嘴里,
一股清凉的味道瞬间蔓延开来,从舌尖一直凉到心里。“很好吃。”她说。“嗯,
我也很喜欢。”沈砚之说,“每次觉得烦的时候,吃一颗就好多了。”回去的火车上,
林小满靠在窗边,看着外面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嘴里的薄荷糖慢慢融化。
她偷偷看了一眼沈砚之,他正低着头看书,侧脸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柔和。她忽然觉得,
也许他不会走的,或者就算走了,也一定会回来的。三秋天来的时候,
青瓦镇被染成了一片金黄。稻田里的稻子熟了,沉甸甸的,压得稻杆弯下了腰。
镇上的人都忙着收割,田埂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沈砚之的父亲好像很忙,很少在家,
大部分时间都是沈砚之一个人待在老宅院里。林小满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往那里跑,
有时候是送些娘做的点心,有时候就是想跟他说说话。老宅院很大,院子里有棵桂花树,
秋天一到,就开满了金黄色的小花,香气能飘出很远。沈砚之经常坐在桂花树下看书,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他的书上,也落在他的身上。
林小满就坐在他旁边的石阶上,有时候看他看书,有时候自己摆弄着从田埂上摘来的野花。
她不怎么打扰他,只是觉得能这样待在他身边,就很安心。“沈砚之,”有一次,
林小满忍不住问他,“你说外面的世界真的有那么大吗?”沈砚之放下书,看着她:“嗯,
很大。有比青瓦镇大很多很多的城市,有很高很高的楼,还有海,蓝色的,一眼望不到边。
”“海?”林小满眼睛一亮,“真的有那么蓝吗?”她只在书本上见过海的图片,
总觉得那是遥不可及的地方。“真的。”沈砚之说,“等以后有机会,我带你去看海。
”林小满的心跳漏了一拍,她低下头,假装摆弄着手里的野花,脸颊却悄悄红了。“真的吗?
”“真的。”沈砚之的声音很认真。那天下午,他们坐在桂花树下,
沈砚之给她讲了很多关于外面世界的事情。他讲城市里的霓虹灯,讲能跑得很快的汽车,
讲大学里的图书馆有多么大。林小满听得入了迷,心里对那个遥远的世界充满了向往。
她忽然觉得,自己不能一直待在青瓦镇这个小地方,她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想知道沈砚之所说的那些东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秋收结束后,
镇上的小学要请一位代课老师,教四年级的数学。林小满的娘托人给她报了名,
她虽然只念到初中毕业,但在青瓦镇已经算是有文化的人了。去学校报到的前一天,
林小满去找沈砚之。她有点紧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当好老师。“别担心,
”沈砚之鼓励她说,“你很聪明,一定能做好的。”他从书架上拿下一本数学课本,
“我帮你把重点划出来,你先看看。”那天晚上,他们在灯下一起看课本,
沈砚之耐心地给她讲解那些她不太明白的地方。灯光昏黄,映在他的脸上,也映在她的脸上。
林小满闻着他身上淡淡的墨水味,心里的紧张慢慢消失了。她觉得,只要有他在,
好像什么困难都不怕了。代课老师的工作比林小满想象的要累得多。
四年级的学生正是调皮的时候,上课的时候总是坐不住,叽叽喳喳地吵个不停。
林小满每天都要扯着嗓子讲课,晚上回到家,嗓子都哑了。但她很喜欢这份工作。
看着孩子们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睛,听着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叫她“林老师”,
她心里就充满了成就感。沈砚之每天都会等她放学,有时候是在学校门口的大槐树下,
有时候是在去她家的路上。他会帮她提着装满作业本的袋子,听她讲学校里发生的趣事,
偶尔也会给她出出主意,告诉她该怎么管那些调皮的学生。有一次,
一个学生把墨水打翻在了她的教案本上,林小满气得差点哭出来。沈砚之知道后,
默默地帮她把教案本上的墨迹擦掉,虽然没完全擦干净,但已经比之前好多了。“别生气了,
”他说,“小孩子嘛,难免会犯错。”林小满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的气顿时消了。
她忽然觉得,有他在身边,真好。四冬天来得很快,一场大雪过后,青瓦镇变成了一片白色。
屋檐上挂着长长的冰棱,像水晶做的帘子。田埂上积满了雪,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
学校放了寒假,林小满终于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沈砚之待在一起。
他们会一起去镇外的小河边滑冰,沈砚之滑得很好,像只轻盈的燕子,
而林小满总是笨手笨脚的,经常摔得**疼。沈砚之就耐心地教她,牵着她的手,
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他们也会一起去老宅院的书房里看书,书房里生着炭火,很暖和。
沈砚之会给她读诗,他的声音很好听,像冬日里的阳光,温暖而柔和。林小满就靠在沙发上,
听着他的声音,闻着炭火的味道,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有一次,林小满醒来的时候,
发现身上盖着沈砚之的外套,他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看着她,眼神很温柔。
林小满的脸一下子红了,慌忙把外套还给了他。“谢谢你。”她小声说。“不客气。
”沈砚之笑了笑,“你睡觉的样子很可爱。”林小满的脸更红了,她低下头,不敢看他。
春节快到的时候,镇上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在扫房子、贴春联、炸丸子,
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沈砚之的父亲回来了,还带回来很多城里的年货,有糖果、饼干,
还有漂亮的年画。沈砚之送了林小满一张年画,上面画着一个胖娃娃抱着一条大鲤鱼,
寓意着年年有余。林小满把年画贴在了自己房间的墙上,每天都要看上好几遍。除夕夜,
林小满和家人一起吃过年夜饭,就偷偷溜了出来。她知道沈砚之肯定一个人在老宅院里,
他父亲白天的时候又被叫去单位了,说是有紧急的事情。老宅院的大门没锁,
林小满轻轻推开门走了进去。院子里很安静,只有风吹过桂花树的声音。书房里亮着灯,
沈砚之正坐在书桌前看书。“沈砚之。”林小满小声叫他。沈砚之回过头,看到是她,
很惊讶:“你怎么来了?”“我来给你送饺子。”林小满晃了晃手里的饭盒,“我娘包的,
白菜猪肉馅的,很好吃。”沈砚之接过饭盒,打开盖子,里面的饺子还冒着热气。
他拿起一个,咬了一口,眼睛弯了弯:“真好吃。”他们坐在炭火旁,一起吃着饺子,
听着远处传来的鞭炮声。窗外偶尔有烟花绽放,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彼此的脸。“沈砚之,
”林小满忽然说,“我好像有点喜欢你。”说完这句话,她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心跳得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她不敢看沈砚之,只能低着头,盯着手里的筷子。
沈砚之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说:“我知道。”林小满猛地抬起头,
惊讶地看着他:“你知道?”“嗯。”沈砚之点了点头,眼神很认真,“其实,我也喜欢你,
林小满。”那一刻,林小满觉得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只剩下自己的心跳声和窗外的烟花声。她看着沈砚之,他的眼睛很亮,像有星星落在里面。
她忽然觉得,这个冬天一点也不冷了。五春天来的时候,青瓦镇的油菜花都开了,
一大片一大片的,像金色的海洋。沈砚之的父亲说,他们可能要在夏天的时候离开青瓦镇,
他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了。林小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很难过。
她好不容易才确定自己的心意,好不容易才和沈砚之走到一起,却要面临分别。“别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