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王:老头的逆袭
作者:浩然正气的甜汤圆
主角:陈铁山张兰城秧歌
类别:短篇
状态:已完结
更新:2025-11-06 16:20
免费试读 下载阅读器离线看全本

这本小说广场舞王:老头的逆袭题材新颖,不俗套,小说主角是陈铁山张兰城秧歌,浩然正气的甜汤圆大大文笔很好,精彩内容推荐刺眼的阳光透过糊着旧报纸的窗户照进来,落在他脸上。鼻尖萦绕着一股熟悉的香味——是老伴煮的鸡蛋面,卧着个溏心蛋,撒了点葱花……

章节预览

第一章鼓碎魂断,睁眼竟是五旬年“咔嚓——”枣木的脆响,比深秋的寒风更刺骨。

陈铁山趴在冰冷的水泥地上,

视线死死钉在张兰那双亮片舞鞋下——那对刻着“海城陈记”的鼓槌,

正被她碾成细碎的木渣,就像他这一辈子的念想,碎得连拼都拼不起来。“老东西,

早告诉你别挡道。”张兰的声音从头顶飘来,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你那破海城秧歌,

连坟头草都不如,还想跟我抢广场?”周围的哄笑声像针,扎进他的耳朵。他想抬头,想骂,

想把那对断成两截的鼓槌捡起来——那是他爹咽气前攥着的东西,是海城高跷秧歌的老物件,

是他退休后唯一的精神头。可胸口像压着块巨石,一口气堵在喉咙里,连哼一声都做不到。

模糊中,他看见**冲过来想扶他,却被张兰的人拦住;看见张婶拄着拐杖急得直跺脚,

王姨抹着眼泪喊他“陈叔”;最后看见的,是张兰转身时甩动的金镯子,晃得他眼前一黑,

彻底坠入无边的黑暗。“爹……对不住……”这是陈铁山最后的念头。他以为,

自己会跟着那对鼓槌一起,烂在这冰冷的广场上,连同那没传下去的海城秧歌,

一起被人忘得干干净净。“铁山!铁山!快醒醒!”谁在喊?陈铁山猛地睁开眼,

刺眼的阳光透过糊着旧报纸的窗户照进来,落在他脸上。

鼻尖萦绕着一股熟悉的香味——是老伴煮的鸡蛋面,卧着个溏心蛋,撒了点葱花,

是他最爱吃的味道。“你这老头子,五十岁生日还睡懒觉?”老伴端着面碗坐在床边,

伸手拍了拍他的胳膊,“赶紧起来吃,吃完去厂部办退休手续。对了,

后院广场上新来了个叫张兰的女人,组了个什么‘俏夕阳舞团’,

你不是爱扭你爹那海城秧歌吗?去看看热闹?”五十岁?退休手续?张兰?陈铁山僵在原地,

脑子里像炸了锅。他不是应该死在广场上了吗?不是七老八十,背驼得直不起来了吗?

怎么会……他猛地抓过床头的镜子——镜子里的人,头发虽有些花白,

却还浓密;脸上有皱纹,却没老年斑;双手粗糙,是常年握机床磨出的茧子,

不是晚年那双干枯得像树皮的手。墙上的日历,

红笔圈着1998年10月16日——这是他刚从机床厂退休的日子,

是他人生中最迷茫的一天,也是……张兰刚拉起“俏夕阳舞团”,开始霸占广场的第一天!

“我……重生了?”陈铁山喃喃自语,手指抚过镜中自己的脸颊,滚烫的触感传来,不是梦!

他真的回到了五十岁,回到了所有悲剧开始之前——回到了他还能挺直腰杆,还能敲响鼓槌,

还能把爹传下的海城秧歌,重新捡起来的时候!“发什么呆?面都要凉了。

”老伴把筷子递到他手里。陈铁山接过筷子,却没动。他盯着碗里的溏心蛋,

眼泪突然掉了下来——前世他就是因为这一天的“迷茫”,觉得“老艺人”的面子金贵,

拉不下脸去广场和一群妇女争地盘,才让张兰一步步站稳脚跟;后来他鼓起勇气去教秧歌,

却早已没了立足之地,最后落得个鼓碎人亡的下场。这一世,他绝不能重蹈覆辙!

“面我不吃了!”陈铁山猛地放下筷子,抓起外套就往外冲。“哎!你去哪?

”老伴在后面喊。“去广场!”陈铁山的声音透着从未有过的坚定,“去把属于我的东西,

抢回来!”第二章旧鼓新队,靛蓝方巾聚老魂厂部后院的小广场,比陈铁山记忆中更热闹。

十几号穿着花衬衫的妇女围着音响,跟着《快乐老家》的节奏扭腰摆胯,动作整齐却呆板。

张兰站在最前面,穿件亮红色夹克,头发梳得油光水滑,手里拿着个扩音喇叭,

时不时喊一句:“左边扭!幅度大点!别跟没吃饭似的!”她就是凭着这股“泼辣劲”,

前世把广场上的老人都挤得没处去——谁要是敢在她练舞时靠近,不是被她骂“老不正经”,

就是被她的人故意撞得东倒西歪。陈铁山攥紧了藏在身后的东西,深吸一口气,

一步步走过去。“哟,这不是陈师傅吗?”张兰最先看见他,嘴角勾起一抹嘲讽,“怎么?

退休没事干,来学广场舞?可惜啊,你那海城秧歌太土,我们这是现代舞,

讲究‘滑步’‘摆胯’,你这老胳膊老腿的,怕是连站都站不稳吧?”周围的妇女跟着哄笑,

有人故意把音响声音调大,震得人耳朵疼。前世的陈铁山,此刻早该红着脸退走了。可现在,

他只是冷笑一声,从身后拿出两样东西——一副靛蓝方巾,还有一根刚打磨好的枣木鼓槌,

鼓槌末尾,清晰地刻着“海城陈记”四个字。“土不土,不是你说了算。”陈铁山举起鼓槌,

在旁边的石桌上轻轻一敲,“咚——”的一声,浑厚的响声压过了音响的噪音,

“海城秧歌讲究‘浪、俏、稳、艮’,就你这只会扭腰的动作,连‘俏’字都沾不上边,

也好意思叫‘舞’?”张兰的脸瞬间沉了下来:“陈老头,你找茬是吧?”“我不是找茬,

是想告诉你,广场不是你家的。”陈铁山把靛蓝方巾往肩上一搭,“今天起,

我就在这教海城秧歌,愿意学的,就过来;不愿意学的,也别挡着别人的路。”“呵,

谁会学你那破秧歌?”张兰叉着腰,“我看你就是没人搭理,故意来蹭热度!

”陈铁山没再跟她争——他知道,空口说白话没用,得拿出真本事。他走到广场角落,

放下鼓槌,从口袋里掏出个巴掌大的小鼓,“咚锵咚锵|咚锵咚锵锵”的鼓点一敲,

周围的喧闹瞬间安静了不少。这是海城高跷秧歌特有的“前八后十六”鼓点,

比普通广场舞的节奏更有顿挫感,敲起来像马蹄声,脆生生地钻进人的耳朵里。接着,

陈铁山迈出左脚,脚尖点地,右腿顺势一摆,肩上的靛蓝方巾滑到手里,

转了个漂亮的“顶花”——方巾在掌心飞速旋转,像一团燃烧的蓝火;紧接着,他脚下一顿,

是海城秧歌的“顿跷步”,身子微微一沉,方巾顺势甩成“回旋花”,在空中划了道弧线,

又稳稳落回掌心。“好!这是海城高跷秧歌的‘手绢功’!”一个激动的声音突然响起。

陈铁山抬头,看见退休教师**正快步走过来,

眼睛亮得像星星:“我年轻时候在海城当兵,见过老艺人这么跳!那手绢转得,

比蝴蝶还活泛!”**是个热心肠,前世就想帮陈铁山,却被他的懦弱拦住了。“李叔,

你也懂这个?”陈铁山笑着问。“懂谈不上,就是喜欢!”**搓着手,“陈师傅,

你要是组个队,我第一个报名!”他这话一喊,周围几个晨练的老人也围了过来。

拄着拐杖的张婶,脸色不太好,却还是小声说:“陈师傅,我……我也想学。

张兰总说我动作僵硬,不让我进她的队,可我就喜欢跳舞。”“我也来!”王姨挤进来,

手里还攥着个皱巴巴的手绢,“我以前在厂文艺队跳过舞,后来年纪大了就不跳了,

看见你这秧歌,我手又痒了!”最后过来的是赵叔,他低着头,声音闷闷的:“陈师傅,

我……我手脚笨,鼓点总踩错,

你要是不嫌弃……”陈铁山看着眼前的几个人——张婶膝盖不好,王姨胳膊僵,赵叔节奏差,

可他们眼里都闪着对跳舞的渴望,和前世那个绝望的自己,一模一样。他突然鼻子一酸,

举起鼓槌,重重敲了三下鼓:“好!从今天起,咱们就组个‘银发秧舞团’!

专跳改编的海城秧歌,不管老胳膊老腿,只要想跳,我就教!”“好!”**第一个鼓掌,

张婶和王姨也跟着笑起来,连赵叔的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不远处的张兰,

看着这一幕,气得咬牙切齿,却又不敢上前——刚才陈铁山那一手“手绢功”,

确实让她心里发慌。她只能狠狠瞪了一眼,转身对着自己的队员喊:“别看了!继续练!

下周比赛,让他们知道谁才是广场的老大!”第三章老骨磨新功,

鼓点里的硬骨头“银发秧舞团”的第一次训练,就撞了个硬钉子。张婶练“浪跷步”时,

刚抬了下膝盖,就疼得“嘶”了一声,额头上瞬间冒出冷汗。

海城秧歌的“浪跷步”讲究抬膝摆腿,膝盖要弯到九十度,对她这有老伤的腿来说,

简直是折磨。“要不……我还是算了吧。”张婶拄着拐杖,眼里满是失落,“我这腿,

连累大家了。”“别啊张婶!”王姨赶紧扶住她,“陈师傅肯定有办法!”陈铁山蹲下来,

捏了捏张婶的膝盖,眉头皱了皱:“老伤,得改改动作。”他站起来,示范着抬起左脚,

却不抬膝,只靠脚踝轻轻一颤,右腿顺势往前滑了半步,“你试试这个‘颤跷步’,

不用抬膝,就靠脚踝发力,既保留了秧歌的‘俏’,又不磨膝盖。”张婶半信半疑地跟着学,

脚踝轻轻一颤,右腿滑出,虽然动作慢,却真的不疼了。“哎!真不疼了!

”她惊喜地喊起来,眼里重新有了光。王姨的问题也不小。她胳膊僵,“顶花”总转不起来,

方巾要么飞出去,要么就缠在手上。练了半个钟头,她的手被方巾磨得通红,

忍不住把方巾往地上一扔:“我怎么这么笨!”陈铁山捡起方巾,递到她手里:“别急,

咱们从基础练。你先练‘绕8字’,就用小臂转,手腕别动。”他握着王姨的手,

教她慢慢转:“对,就这样,先慢后快,找到感觉就好了。”王姨跟着练,

一开始还是磕磕绊绊,可练着练着,方巾真的转起来了,虽然慢,却不再掉了。“成了!

我成了!”她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最头疼的是赵叔。他对节奏一窍不通,

“前八后十六”的鼓点,他总是把“后十六”踩成“前八”,鼓槌敲得乱七八糟,越练越急,

最后把鼓槌往地上一摔:“我就是个废物!连个鼓点都记不住!”陈铁山没骂他,捡起鼓槌,

在他手心敲了段慢节奏的“咚锵——咚锵——”:“赵哥,别急。我给你编个口诀,

‘前八踩重,后十六轻,咚锵跟着脚腕动’,你跟着我走。”他拉着赵叔的手,

一步步踩着鼓点走:“咚——重踩,锵——轻踩,咚锵咚锵锵——快踩……”赵叔跟着走,

一开始还是错,可陈铁山耐心十足,一遍又一遍地教,直到太阳升到头顶,

赵叔终于能完整踩完一段鼓点。“成了!我踩对了!”赵叔激动得满脸通红,

像个孩子一样跳起来。看着老伙计们的进步,陈铁山心里暖烘烘的,可他知道,

这还不够——要想在比赛中赢过张兰,光靠基础动作不行,得把海城秧歌和现代舞融合,

查看完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