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总嫌我给不了她想要的》这本小说真的很好看。爱带娃的奶爸的写作文笔也很好,全书精彩,很值得推荐。林薇薇苏晴是该书的主角,小说内容节选:”她的声音在安静的雨夜里有些刺耳。楼道里的灯大概是被我们的动静惊动,顽强地亮了起来,照亮她因为激动而微微发红的脸颊。“陈……
章节预览
第一章七年一觉,清醒时分林薇薇说分手的那个晚上,
天空飘着一种城市里罕见的、还带着点灰霾的毛毛细雨。不大,但足够黏人,
能把人从里到外都染上一股挥之不去的潮气。
我们当时就在我们租住了五年的那个老破小小区楼下,身后那栋楼的墙皮剥落得厉害,
像一张长满了癞疮的脸。楼道里的声控灯一如既往地接触不良,
需要用力跺脚才能勉强亮起几秒,昏黄的光线投下来,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
扭曲变形。这环境,确实给不了她想要的安全感。我懂。她刚结束一场同事聚会,
身上还带着餐厅里那种混合着香水和食物味道的热闹气息,与这破败的环境格格不入。而我,
刚从一场耗尽心力的项目攻坚战中抽身,连续熬了几个大夜,眼睛里布满血丝,
西装皱巴巴地裹在身上,恐怕连那点潮气都不如。“陈默,”她开口,声音很平静,
平静得像是在陈述一个早已既定的事实,连多余的情绪都懒得浪费,“我们算了吧。
”雨丝落在她精心打理过的头发上,凝成细小的水珠。她新做的美甲,
在远处路灯微弱的光线下,反射出一点冷硬的亮光。这些细节,我以前会立刻注意到,
然后下意识地评估一下价格,
计算着这个月又得加班多久才能填补上她这份“精致”带来的开销。但那一刻,
我只是觉得累。一种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疲惫,沉甸甸地压着,
让我连点头的动作都觉得迟缓。“嗯。”我应了一声。喉咙干涩。她似乎有些意外我的平静,
或者,是失望于连分手都不能激起我半点波澜?她皱了皱眉,
那点不耐烦又浮了上来:“你看,又是这样。永远都是‘嗯’,‘好’,‘听你的’。陈默,
你就像一潭死水,我扔块石头进去,连个响都听不见。”我看着她,没说话。七年了,
从大学校园到这片破旧的小区,我所有的精力、时间、还有那点可怜的薪水,
几乎都铺在了“我们”的这条路上。浪漫?
我记得她说过办公室谁谁又收到了男友空运来的鲜花,于是我试着在她生日时订了玫瑰,
她却嫌俗气,说不如买个实用的包。**?我熬夜做完项目想带她去吃顿好的庆祝,
她说不如在家点外卖,出去折腾累得慌。安全感?我拼命工作,想着攒钱买房,
她说我眼里只有钱,根本不关心她到底开不开心。我好像怎么做都是错。
就像陷入了一个泥沼,越挣扎,陷得越深。“我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是吗?
”我替她说出了后半句。这句话,在过去一年里,以各种变体,
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争吵和冷战中。她像是终于找到了一个确切的罪名,
用力地点了下头:“对!你给不了我浪漫,给不了我心跳的感觉,更给不了我安全感!
我跟你在一起七年,感觉就像提前过完了这辈子!一眼能看到头,乏味,沉闷,憋屈!
”她的声音在安静的雨夜里有些刺耳。楼道里的灯大概是被我们的动静惊动,
顽强地亮了起来,照亮她因为激动而微微发红的脸颊。“陈默,我累了。我真的累了。
”她语气软下来一点,带上一种施舍般的疲惫,“放手吧,对我们都好。
”我看着这个我爱了七年的女人。曾经,她一个笑容就能让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可现在,她的眉眼,她的抱怨,她眼神里那种对我“不成器”的失望,都像钝刀子割肉一样,
一下下,凌迟着我最后那点温度。“好。”我又说了一个“好”字。然后,当着她的面,
掏出手机,找到那个置顶的、备注曾经是“宝贝薇薇”的联系方式,点击,删除。
动作没有一丝犹豫。微信,拉黑。电话,拖进黑名单。所有社交平台的关注和好友,
一一清除。我做这些的时候,手指很稳,心里甚至奇异地泛起一丝解脱般的轻松。
林薇薇愣住了。她大概没想到我会这么干脆。按照她预想的剧本,
我难道不应该痛哭流涕地挽留,发誓会改,会给她想要的一切吗?“陈默,
你……”她张了张嘴。我没给她再说下去的机会。收起手机,转身,
走进了那片细密的、令人心烦的雨里。没有回头。身后的声控灯,在我脚步声远去后,
啪嗒一声,熄灭了。连同我过去七年的生活,一起陷入黑暗。第二章抽筋剥皮,
重塑自我分手后的头一个星期,我过得像一具行尸走肉。不是因为悲伤过度,
而是一种极度的空虚和麻木。七年的习惯被连根拔起,生活突然空出了一大块。
下班不用再急着赶回去,因为没有人等我;吃饭可以随便对付,
不用考虑另一个人的口味;周末可以一觉睡到中午,不用担心被抱怨“浪费生命”。
我甚至清理了那个租来的小房子。把林薇薇留下的所有痕迹——她用了一半的化妆品,
衣柜里忘了带走的几件衣服,冰箱上那些已经泛黄的可爱便利贴,
还有我们一起买的那些小摆设——统统打包,扔进了楼下的垃圾箱。过程比想象中容易。
当那些承载着记忆的物件被当成垃圾处理掉时,我心里某个地方,也仿佛跟着被清空了。
然后,我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向公司提交了调岗申请,
从原来那个虽然稳定但晋升缓慢的部门,
转到了一个新成立的、以高强度和高回报著称的战略项目部。上司很惊讶,
问我是否考虑清楚了,那里的压力非同一般。我说:“考虑清楚了。我需要挑战。”第二件,
我联系了一个几乎快要生锈的号码。那是我大学时的死党,外号“胖子”,
其实早就瘦成了竹竿,但绰号留了下来。胖子家里背景深厚,自己也在金融圈混得风生水起,
消息灵通,门路广。电话接通,胖子的咋呼声差点震破我耳膜:“**!陈默?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丫还记得我啊!”寒暄几句后,我直接切入正题:“胖子,
有没有什么来钱快的路子?合法的,但风险可以高一点。”胖子沉默了几秒,再开口时,
语气正经了不少:“哥们儿,出什么事了?你以前可是最求稳的。”“没什么,”我说,
“就是想换种活法。”胖子没再多问,他是个聪明人。“成,你等我信儿。正好有几个机会,
可能适合你现在的状态。”挂了电话,我看着窗外这个城市永远灰蒙蒙的天空,第一次觉得,
也许换种活法,也没那么难。新的岗位果然如传闻中一样,是个绞肉机。
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是常态,会议、方案、谈判、应酬……时间被切割成以分钟计算的碎片。
我像一块被扔进高速运转机器里的生铁,被反复锻打、挤压、重塑。累吗?当然累。好几次,
我对着电脑屏幕,感觉眼球都要爆掉。但奇怪的是,这种身体上的极致疲惫,
反而让我心里那种空落落的感觉减轻了。我没有时间去想林薇薇,去想那失败的七年,
去想自己到底有多失败。我只有一个念头:活下去,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胖子的“路子”也陆续来了。一些需要敏锐判断力和快速决策能力的短期投资机会,
还有一些需要动用复杂人脉资源的居间项目。风险确实存在,但回报率也高得吓人。
我把自己工作几年攒下的所有积蓄,连同透支了一部分信用卡,全都投了进去。
那是一种近乎疯狂的堵伯。但我需要这种疯狂来麻痹自己,更需要这笔快钱,
来实现一个压抑在我心里很久的、近乎偏执的念头。三个月。仅仅三个月。我瘦了十五斤,
眼里的血丝成了常态,但银行卡里的数字,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起来。
连胖子后来看到我的账户变动,都忍不住咂舌:“陈默,**真是个疯子。不过,
疯得漂亮!”项目提前收官,拿到巨额奖金的那天,
我一个人去了市中心最高档的一家西餐厅,点了最贵的牛排和红酒。周围是衣香鬓影,
笑语喧哗。我安静地吃完,味道很好,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激动。结账时,
看着账单上那个曾经需要我省吃俭用几个月才能凑齐的数字,我心里平静无波。
我只是确认了一件事:钱,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包括林薇薇口中那些,
我给不了的“生活”。第三章“偶遇”与那颗埋下的种子决定买房,几乎是一种本能驱使。
我需要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一个能彻底埋葬过去、按照自己意愿打造的新起点。
位置要安静,但交通不能太偏僻,小区环境一定要好——那种能提供所谓“安全感”的好。
中介小刘带着我看了七八个楼盘,最后来到这个位于城市新兴板块的低密度花园小区时,
我几乎瞬间就定了下来。尤其是看到那个附带几十平米下沉式庭院的边户样板间时,
我脑子里某个沉寂已久的开关,啪一声,打开了。那个院子,阳光充沛,格局方正。
林薇薇曾经无数次窝在沙发里,刷着小红书上的装修图片,
用那种充满向往的语气对我说:“陈默,以后我们的家,一定要有个这样的院子!不用太大,
但要种满月季和绣球,还要有一棵柠檬树!夏天的时候,
我们可以在树下喝茶乘凉……”当时我是怎么回应的?
我大概正被房贷、车贷、生活开销压得喘不过气,只能敷衍地说:“好,等以后有钱了再说。
”她便会撇撇嘴,收起手机,脸上是那种“就知道你做不到”的失望表情。此刻,
这个院子就在我眼前。虽然还是毛坯状态,但阳光的角度,土壤的气息,
都完美契合了她当年的描述。一个尖锐的、带着一丝恶意的念头,
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如果,我把这里变成她曾经梦想中的样子,
但她却永远无法踏足一步呢?这个念头让我心脏猛地一缩,随即涌起的,
是一种混杂着痛楚和快意的奇异感受。“就这套了。”我对小刘说。语气平静,
像是在买一把青菜。办手续的过程很顺利。拿到钥匙那天,
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毛坯房里坐了整整一个下午。水泥墙面散发着冰冷的气息,
但我却仿佛能看到它未来灯火通明、温馨美满的样子。装修设计,我亲自操刀。
风格是时下最流行的奶油原木风,温柔,治愈,
充满了“家”的感觉——这也是林薇薇曾经最喜欢的调调。
我甚至精确还原了她收藏夹里那几个价格不菲的意大利品牌家具。每确定一个细节,
那个“让她看见”的念头就清晰一分。这不再仅仅是为自己打造一个居所,
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无声的展览。而唯一的观众,就是林薇薇。
就在我奔波于建材市场和设计公司之间时,我“偶遇”了苏晴。
那是在一个艺术展的开幕式上。胖子硬拉我去的,说让我这个“工作机器”沾染点文艺气息,
顺便“拓展一下高端人脉”。我对那些抽象的画作兴趣缺缺,端着一杯香槟站在角落,
盘算着庭院里到底该用防腐木还是石材铺地。然后,我就看到了她。苏晴。
她穿着一身得体的烟灰色套装,站在一幅画前,侧影纤细,脖颈线条优美。
但让我注意到她的,是她身上那种沉静的气质,
和周围那些高谈阔论、刻意营造氛围的人格格不入。更巧的是,她的长相,
居然和林薇薇有三分相似。尤其是眉眼间的轮廓。但细看之下,完全不同。
林薇薇的美是外放的、带着侵略性和索取感的;而苏晴,像一潭深水,表面平静,
底下却蕴藏着力量。胖子顺着我的目光看过去,压低声音:“哟,眼光不错啊。苏晴,
独立策展人,有名的冰美人,追她的人能从这儿排到巴黎,不过据说难度系数极高。
”我没说话。一个更大胆、更荒唐的计划,在我脑中瞬间成型。我走向她,不是搭讪,
而是直接递上了我的名片。“你好,陈默。我对你刚才解读那幅作品的观点很感兴趣,
或许有机会可以聊聊艺术与商业的结合?”我找了一个最俗套,但也最不容易被拒绝的借口。
苏晴接过名片,看了一眼,又抬眼看了看我,眼神清澈,带着一丝审视。她没有立刻回应,
也没有露出厌烦的表情。这时,胖子“恰到好处”地凑了过来,
热情地充当介绍人:“苏**!巧了巧了!这位是陈默,我哥们儿,年轻有为,
最近刚完成一个大项目,正对艺术投资感兴趣呢!陈默,这位是苏晴苏**,
可是圈里有名的才女!”有了胖子的穿针引线,初次交谈变得顺理成章。
我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热络,只是保持着礼貌和恰到好处的欣赏。分开时,
我提出:“苏**,下周我有一个小型的私人品酒会,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苏晴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谢谢,如果有时间的话。”我知道,种子已经埋下。
接下来,就是耐心浇灌,等待它发芽。而这一切,都必须“自然”地发生,
不能有任何人为刻意的痕迹。第四章“完美”女友与量身定制的陷阱和苏晴的“发展”,
顺利得超乎想象。这得益于我前期做的功课。通过胖子和一些公开渠道,
我大致了解了她的背景:家境良好,海外留学背景,在艺术圈小有名气,感情经历简单,
目前单身。她欣赏有内涵、有事业心但又不乏生活情趣的男人,
反感急功近利的追求和浮夸的炫富。于是,
新的人设:白手起家、事业小有成就、懂得生活、尊重女性、对未来有清晰规划的青年才俊。
我不送她昂贵的包包首饰,而是“偶然”聊起某个冷门先锋艺术家的展览,
并“恰好”搞到了两张票;我会在她工作遇到瓶颈时,
建议;我邀请她去我家——那时还在装修——征询她对庭院设计和软装搭配的“专业意见”。
我表现得若即若离,彬彬有礼,从不越界。但每一次接触,都经过精心计算,
精准地投其所好。苏晴这座冰山,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融化。她看我的眼神,
从最初的礼貌疏离,到后来的欣赏,再到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我知道,我成功了。
但成功的喜悦里,掺杂着一种冰冷的空虚感。我像是在演一出舞台剧,
剧本、台词、走位都烂熟于心,而苏晴,是舞台上最投入的那个演员,
却不知道导演的真正意图。有一次,她看着我已经初具雏形的庭院,感叹道:“陈默,
你真是个神奇的人。工作上那么杀伐果断,生活中却能把细节打理得这么温柔。”我笑了笑,
没有接话。心里想的是:这每一寸“温柔”,都是插向过去的一把刀。
我甚至按照林薇薇曾经的念叨,买了一条血统纯正、性格温顺的金毛幼犬,取名“元宝”。
林薇薇喜欢狗,特别是金毛,说它们温暖、忠诚,能带来安全感,但又嫌遛狗麻烦,
掉毛难打理。于是“养一条金毛”也成了停留在口头上的承诺。现在,
元宝在院子里欢快地奔跑,叼着飞盘,琥珀色的眼睛里满是天真和依赖。
我拍下元宝在夕阳下打滚的视频,“无意间”发在朋友圈,
设置了仅林薇薇和几个我们共同的熟人可见。果然,没过多久,
一个很久没联系的老同学给我发来信息:“**,陈默,你最近在哪发财呢?
又是大房子又是豪车(我偶尔会‘不小心’让车标入镜)?还养上狗了?小日子过得可以啊!
林薇薇要是知道……”我回复了一个谦虚的表情:“哪里,刚起步,瞎折腾。”我知道,
这些信息会像长了翅膀一样,准确无误地飞进林薇薇的耳朵里。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我要她好奇,要她打听,要她心里开始长草。同时,我和苏晴的“感情”也稳步推进。
我选在她生日那天,在她最喜欢的一家能看到全城夜景的餐厅,
准备了鲜花和一条她随口提过喜欢的某个小众设计师品牌的丝巾,正式请她做我女朋友。
苏晴接过丝巾,眼眶有些湿润。在璀璨的城市灯火背景下,她轻轻点了点头。那一刻,
我看着眼前这个漂亮、得体、带出去绝对有面子的“女朋友”,心里没有半分激动,
只有一种计划顺利推进的冷静。我甚至分神想了一下,庭院入口处那盏定制月亮地灯,
应该快送货了。那盏灯,是林薇薇的执念。她说过,那是她梦想中“家”的象征,
代表着无论多晚,都有人为你留一盏灯。现在,这盏灯,也要为别人亮了。
第五章社死开局,狭路相逢搬进新家一个月后,一个看似偶然的事件,
将所有的伏笔推向了**。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五晚上。我因为一个临时的应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