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回的188块,和一份迟到的理解》是一部令人心动的都市生活小说,由小野菊鸭巧妙构思。故事讲述了沈薇周雯华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踏上了一段无尽的冒险之旅。沈薇周雯华将面对各种危险和谜题,并结识了一群道义和友谊的伙伴。通过智慧、勇气和毅力,沈薇周雯华逐渐发现了自己的真正使命,并为之奋斗到底。老花镜滑到鼻尖。屏幕上跳出的不是期待中的视频通话邀请,而是一个明黄色的红包图案,……将带领读者探索一个充满惊喜和感动的世界。
章节预览
傍晚六点,退休教师周雯华的手机在餐桌上震动起来。她放下正在整理的相册,
老花镜滑到鼻尖。屏幕上跳出的不是期待中的视频通话邀请,而是一个明黄色的红包图案,
配着一行字:“妈妈生日快乐!”发信人是“薇薇”,她唯一的女儿。
周雯华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笑容,指尖因激动而微颤。她小心地点开红包,
18.88元的金额跳了出来。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吉祥如意”。就在这时,
新消息接踵而至:“妈,临时要陪王总见客户,今晚回不来了。”“您自己买点好吃的,
别老省着。”后面跟着三个呲牙笑的表情。周雯华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她望着满桌精心准备的菜肴——女儿最爱的糖醋排骨、清蒸鲈鱼、冬瓜盅,
还有那个她跑了三家店才买到的无糖生日蛋糕。厨房的时钟滴答作响,
窗外夕阳正缓缓沉入高楼之间。她慢慢打字:“菜都做好了,等你到七点?
”消息如石沉大海。十分钟后,她又发:“少喝点酒,对身体不好。”这次,
回复来了:“知道了妈,您就别操心了。红包收了吗?怎么还没收?”周雯华犹豫着,
最终回复:“收了。谢谢女儿。”她放下手机,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
新闻里正在报道“数字时代的情感表达”,专家侃侃而谈:“现代人用红包传递祝福,
是社交方式的进步...”她关掉了电视。晚上九点半,钥匙转动门锁的声音终于响起。
周雯华从沙发上起身,快步走向门口:“回来了?菜还热着,
我给你...”她的话戛然而止。沈薇靠在门框上,满脸通红,西装外套随意搭在肩上,
浓烈的酒气扑面而来。“妈,您怎么还没睡?”女儿含糊不清地说,踉跄着踢掉高跟鞋。
“等你啊。今天是我生日,记得吗?”周雯华伸手想扶女儿,却被轻轻推开。“记得,
怎么不记得?不是给您发红包了吗?”沈薇歪倒在沙发上,揉着太阳穴,
“今天这笔单子谈成了,季度奖金有着落了。
王总特别满意...”“你先喝点蜂蜜水解解酒。”周雯华转身进厨房,端出温好的蜂蜜水。
等她回到客厅,发现女儿正盯着手机,眉头紧锁。“妈,”沈薇的声音突然清醒了几分,
“您还没收红包?”我收了,系统可能延迟了。”周雯华把蜂蜜水递过去。沈薇没有接,
反而在手机上快速操作着:“奇怪,显示还没收。妈,您是不是不会操作?
我教您...”“我说我收了!”周雯华突然提高音量,“你就只知道关心红包收没收到吗?
你知道我今天等了多久?你知道我准备这一桌子菜花了多少时间?”沈薇愣住了,
酒醒了大半。她从未见过母亲如此激动。妈,您这是干什么?我这不是工作忙吗?
发红包不也是为了给您过生日?”她站起身,语气带着不解和委屈,“您要是不喜欢,
直说不就行了?”“直说?我直说你听得进去吗?”周雯华的声音在颤抖,
“你爸走后的第一个生日,我就想有个人陪我说说话。而不是对着一个冷冰冰的红包!
”沈薇揉了揉胀痛的太阳穴,脱口而出:“那您想要多少?嫌18块太少?
现在不都这样发红包吗?就是个心意而已,您怎么这么...这么贪财呢?”话一出口,
她就后悔了。客厅里一片死寂。周雯华怔怔地看着女儿,仿佛不认识她一般。
她的嘴唇微微发抖,良久,才轻声说:“贪财?原来在你心里,妈妈是个贪财的人。
”她转身走进卧室,关上了门。第二天清晨,沈薇在沙发上醒来,头痛欲裂。
昨晚的对话片段在脑海中回放,她懊悔地捂住脸。手机屏幕亮起,
是银行的入账通知——18.88元,备注:“退回”。
接着是母亲发来的消息:“钱退给你了。妈妈不是贪财的人,以后也不用给我发红包了。
”“早餐在锅里,我出去走走。”沈薇冲到母亲卧室,发现床铺整齐,空无一人。
她拨打母亲的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妈,您在哪儿?昨晚我喝多了,胡说八道,
您别往心里去...”“妈没往心里去。”周雯华的声音平静得可怕,“你上班去吧,
我约了李阿姨逛公园。”电话被挂断了。这一整天,沈薇工作心不在焉。她不断查看手机,
期待母亲的消息,但对话界面始终停留在早晨那条冰冷的退款通知。下班后,
她特意买了母亲爱吃的桂花糕,早早回家。然而家里空荡荡的,母亲的手机放在餐桌上,
下面压着一张字条:“我去老年大学报了个智能手机班,晚饭你自己解决。
”沈薇坐在冷清的客厅里,第一次感到这个她长大的家如此陌生。老年大学的教室里,
周雯华戴着老花镜,认真记着笔记。“各位学员,今天我们学习如何设置微信支付。
”年轻的老师在大屏幕上演示,“现在数字支付很方便,
买菜、坐车都能用...”坐在旁边的李阿姨碰碰她的胳膊:“雯华,你怎么突然来学这个?
以前不是说用现金踏实吗?”周雯华没有抬头,轻声说:“总不能一直做个老古董,
被时代淘汰吧。”她想起女儿昨晚那句“贪财”,笔尖在纸上划出一道深深的痕迹。下课后,
她在老师的指导下,第一次绑定了银行卡,给李阿姨发了一个1块钱的红包。
当对方成功接收时,她竟有一丝奇异的成就感。“周阿姨学得真快!”老师称赞道。
周雯华笑了笑,没说话。只有她自己知道,这种急于融入数字世界的迫切,
源于多么深的伤害。与此同时,沈薇在家中坐立不安。她翻看着手机相册,
发现最近一张与母亲的合影已经是三年前。这些年,她给母亲转过很多钱,买过很多礼物,
却很少陪她好好吃顿饭、说说话。她点开母亲的微信朋友圈,
最新一条还是半年前转发养生文章。而在这条下面,她甚至没有点赞。
一种前所未有的愧疚感攫住了她。接下来的日子,母女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而可气。
周雯华不再等女儿回家吃饭,
而是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各类活动:智能手机班、绘画班、合唱团。她学会了用滴滴打车,
用美团买菜,甚至开始学着发朋友圈。
沈薇每天都能看到母亲更新的动态:一幅水墨画、合唱团排练视频、和同学们的合影。
照片里,母亲笑得开朗,那是她很久没见过的笑容。她给这些动态点赞,
评论“画得真好”“妈妈真棒”,但母亲从不回复。一天深夜,沈薇加班回家,
发现母亲房间还亮着灯。她推门进去,看见母亲戴着老花镜,
正对着手机认真练习普通话:“您好,我要订一份外卖。”“请问这个怎么扫码支付?
”台灯下,母亲的白发格外刺眼。沈薇突然意识到,母亲正在用她最不擅长的方式,
努力融入一个她无法理解的世界——而这一切,或许都源于自己那句无心的伤害。
“妈...”她哽咽着开口。周雯华慌忙收起手机:“怎么了?这么晚才回来,吃饭了吗?
”“吃过了。”沈薇在母亲床边坐下,握住她布满老茧的手,“妈,对不起。
”周雯华轻轻抽回手,拍拍女儿的手背:“都过去了。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上班。
”这种客气比争吵更让沈薇心痛。转机发生在一个暴雨的周五。沈薇提前结束工作,
想去老年大学接母亲下课。刚到校门口,就看见母亲和李阿姨站在屋檐下躲雨。“薇薇来了!
”李阿姨先看见她,笑着对周雯华说,“你女儿真孝顺,下雨还来接你。”周雯华笑了笑,
没说话。车上,沈薇发现母亲一直紧握手机,神情紧张。“妈,您怎么了?”“没事,
就是在等一个消息。”周雯华顿了顿,“我们合唱团要参加汇演,报名要在小程序上抢名额。
今天下午三点开始。”沈薇看了一眼时间,三点零五分。“抢到了吗?”周雯华摇摇头,
眼神黯淡:“页面一直加载,等我进去的时候,名额已经没了。”她苦笑一下,
“还是不如年轻人手快。”看着母亲失落的样子,沈薇的心像被什么揪紧了。她靠边停车,
接过母亲的手机:“我看看能不能想想办法。”就在她查看报名页面时,一条新消息弹出,
是老年大学的群聊:@全体成员由于报名火爆,现增加10个名额,
今天下午3:30准时开抢!沈薇看了眼时间,还有七分钟。她设置好闹钟,
对母亲说:“还有机会,这次我帮您抢。”等待的时间里,车内一片寂静,
只有雨点敲打车窗的声音突然,周雯华轻声说:“妈妈学这些,不是真要跟年轻人抢什么。
只是不想...不想被你甩得太远。”沈薇的眼泪猝不及防地涌了出来。那天,
沈薇成功帮母亲抢到了汇演名额。周雯华高兴得像个小孩子,立刻在群里发消息感谢女儿。
这是一个月来,她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现出对女儿的依赖。晚上,雨停了。月光透过云层,
洒在湿润的街道上。沈薇没有开电视,而是泡了一壶茶,坐在母亲身边。“妈,我们聊聊吧。
”她打开手机相册,找出那些年被忽略的合影:“我一直以为,努力赚钱,
给您最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孝顺。发红包、转账,我觉得这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周雯华静静听着,茶杯在手中轻轻转动。“但我忘了,您需要的不是钱,而是陪伴。
”沈薇的声音哽咽了,“对不起,妈妈。我不该说那样的话伤害您。”周雯华放下茶杯,
握住女儿的手:“妈妈也有错。我知道你工作辛苦,发红包是你的心意。
只是...妈妈更想念从前那个会扑进我怀里,要我讲故事的小薇薇。
”她起身从书房拿出那本旧相册,翻开一页。照片上,六岁的沈薇坐在母亲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