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小满作为《卧底父亲:在自杀群的阴影里,他打捞濒碎的灵魂》这本书的主角,若琂写的内容很吸引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短篇言情小说了,讲述了:对方的声音带着歉意:“林先生,小满下午第二节体育课就请假走了,说您不舒服,让他回家照顾。”林冬的心“咯噔”一下。他今天在……
章节预览
第一章消失在屏幕里的14岁林冬第一次发现儿子林小满不对劲,
是在那个飘着冷雨的周一傍晚。往常这个点,小满会背着洗得发白的书包,
踩着楼道里的声控灯跑上来,书包上挂着的奥特曼挂件撞得叮当作响,
进门第一句永远是“爸,我饿了”。但那天,声控灯亮了又灭,直到林冬站在阳台往下望,
雨幕里只有模糊的路灯光晕,没有那个熟悉的瘦小身影。他掏出手机打给小满的班主任,
对方的声音带着歉意:“林先生,小满下午第二节体育课就请假走了,说您不舒服,
让他回家照顾。”林冬的心“咯噔”一下。他今天在工地搬了一天砖,
中午还跟小满通过电话,说晚上炖排骨。他冲出家门,踩着雨水往学校跑,
沿途的便利店、公交站、小区花园,凡是小满可能去的地方都找了个遍,
喊他名字的声音被雨声吞得干干净净。直到深夜,派出所的电话打了过来。民警的声音很轻,
却像重锤砸在林冬心上:“林先生,您来趟江边吧,我们发现了一个孩子,
身上有您的联系方式。”江边的风裹着水汽,刮得人脸颊生疼。
林冬看见小满躺在白色的防水布上,校服外套的衣角还滴着水,手里紧紧攥着一部旧手机,
屏幕停留在一个群聊界面,群名叫“告别世界的温柔乡”。法医说,孩子是溺水身亡,
没有挣扎痕迹,大概率是自杀。林冬瘫坐在地上,雨水混着眼泪往下流,他想不通,
那个昨天还跟他说“爸,我下次数学一定考及格”的孩子,怎么会突然选择离开。
整理小满遗物时,他打开了那部手机。锁屏密码是小满的生日,里面没有游戏,
没有社交软件,只有那个自杀群。群里的聊天记录像一把把尖刀,
扎进林冬的眼睛——有人发割腕的照片,有人说“活着太累了”,有人诱导小满“跳江不痛,
像睡觉一样”。小满在群里发的最后一条消息是:“我准备好了,明天见。
”下面跟着一串“一路走好”的回复。林冬的手止不住地抖,他盯着屏幕上那些陌生的头像,
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些人,害死了他的儿子。他想把手机摔了,
想冲到网上把那些人揪出来,但他只是个没读过多少书的农民工,除了愤怒和痛苦,
什么都做不了。那天晚上,林冬坐在小满的书桌前,看着台灯下摊开的数学练习册,
上面还有小满没写完的算式。他第一次知道,原来在他看不见的地方,
儿子正被一群素未谋面的人,一点点推向深渊。
第二章穿上线的“诱饵”小满走后的一个月,林冬像丢了魂。工地老板看他状态不对,
让他先回家休息,他却每天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盯着小满的手机发呆。群里的人还在活跃,
每天都有新的“成员”加入,也有人像小满一样,发完“告别”消息后就再也没出现过。
有天晚上,群里一个叫“星辰”的管理员发了条消息:“最近有新人吗?别怕,
我们都是你的朋友,会陪你走完最后一程。”林冬看着这句话,
突然攥紧了拳头——他要进去,他要看看这些人到底是谁,
他要阻止更多像小满一样的孩子走向死亡。他注册了一个新的微信号,
头像用了一张网上找的、看起来很忧郁的少年侧脸照,昵称叫“阿默”。
他模仿着小满的语气,在群里发了第一条消息:“我好难,活着没意思。”没过多久,
“星辰”就私聊了他:“阿默,怎么了?跟我说说。”林冬捏着手机,手指因为用力而发白,
他编造了一个故事——父母离异,跟着奶奶过,奶奶身体不好,自己学习差,总被同学欺负,
觉得自己是累赘。“星辰”的回复很快,语气带着“理解”:“我懂你的感受,
我以前也这样,觉得全世界都不喜欢我。但没关系,这里的人都不会嫌弃你,我们会陪着你。
”接下来的几天,“星辰”每天都找林冬聊天,从学习聊到生活,一步步套他的话,
偶尔还会发一些“活着没意义”的言论,诱导他说出“想死”的念头。林冬忍着恶心,
配合着“星辰”的节奏。他发现这个群里大多是十几岁的孩子,还有一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他们有的因为学业压力,有的因为家庭矛盾,有的因为情感问题,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
又找不到出口,才被这些人骗进群里。群里还有几个管理员,
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拉新”,在各种社交平台找情绪低落的人;有人负责“安抚”,
用温柔的语气获取信任;有人负责“诱导”,
不断灌输“自杀是解脱”的想法;还有人负责“善后”,在有人自杀后,迅速清理聊天记录,
删除相关信息,避免被追查。林冬把群里的聊天记录一条条截图保存,
存到一个加密的云盘里。他知道,这些证据还不够,他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群的运作模式,
找到他们的核心成员,才能把这个害人的团伙彻底打掉。为了让“阿默”这个身份更可信,
林冬开始研究青少年的心理。他去书店买了《青少年心理学》,虽然很多字看不懂,
但他还是一点点啃;他在网上看青少年自杀干预的案例,
学习怎么跟情绪低落的人沟通;他甚至去小满以前的学校,跟班主任聊了很久,
了解现在孩子的压力和想法。有次,群里一个叫“小羽”的15岁女孩说想自杀,
因为父母总吵架,还说“要不是因为你,我们早就离婚了”。林冬看着消息,
想起小满以前也跟他说过“爸,是不是我不够好,你和妈才总吵架”,心里一阵抽痛。
他赶紧私聊“小羽”,没有像其他管理员那样诱导,而是跟她说:“我爸妈以前也总吵架,
我也以为是我的错,但后来我发现,大人的事有他们的难处,不是你的问题。你还小,
以后还有很多好玩的事等着你,比如去看海边的日出,去吃好吃的冰淇淋,
这些你都还没体验过,怎么能先放弃呢?”“小羽”很久没回复,林冬以为自己暴露了,
手心都出了汗。过了半个多小时,“小羽”才发来消息:“阿默,你说的是真的吗?
真的会有好玩的事吗?”林冬赶紧回复:“真的,我以前也觉得活着没意思,但后来我发现,
只要再坚持一下,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你要是愿意,以后可以跟我说说你的事,
我听你说。”那天晚上,林冬跟“小羽”聊了很久,从她喜欢的明星聊到她想去的地方。
他知道,自己像一个穿了线的诱饵,既要吸引敌人,
又要小心翼翼地保护那些像“小羽”一样,还没完全放弃希望的孩子。
第三章暗河深处的“猎手”卧底的日子过得很慢,每一天都像在走钢丝。
林冬既要扮演好“阿默”这个抑郁少年的角色,又要时刻警惕被管理员发现,
还要偷偷收集证据,拯救那些濒临绝望的人。他发现“星辰”是这个群的核心人物之一,
说话很有号召力,群里很多人都很信任他。林冬试着跟“星辰”套近乎,
说自己“越来越想离开这个世界”,想找他“帮忙”制定“告别计划”。
“星辰”一开始很谨慎,只说“再等等,等你想清楚”,后来见林冬“态度坚决”,
才慢慢松口,说可以帮他“联系渠道”,比如推荐“无痛”的自杀方式,
甚至说可以帮他“找地方”。林冬心里一紧,他意识到这个团伙不仅仅是口头诱导,
可能还涉及到更严重的犯罪。他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之前联系过的民警——在小满去世后,
林冬就报了警,但因为证据不足,警方很难立案,只能让他先留意情况,有线索再联系。
民警让林冬不要轻举妄动,先稳住“星辰”,同时尽量收集更多关于“渠道”的信息。
林冬按照民警的指示,继续跟“星辰”周旋,说自己“怕疼”,想找最“安全”的方式。
“星辰”给林冬推荐了一种安眠药,说“吃了就能睡过去,不会疼”,
还说可以帮他“**”,但需要先付一半的钱。林冬假装同意,问他怎么交易,
“星辰”说会让“手下”联系他,在一个偏僻的网吧见面。见面那天,
林冬提前跟民警说了地点和时间,民警在网吧周围布了控。林冬按照约定,戴着口罩和帽子,
坐在网吧的角落里等。没过多久,一个穿着黑色连帽衫的年轻男人走了过来,
拍了拍他的肩膀:“是阿默吗?东西带来了。”林冬心里咯噔一下,
他看着男人手里的小药瓶,强装镇定:“钱我带来了,但我想先看看东西是不是真的。
”男人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把药瓶递给林冬:“你放心,我这东西绝对管用,
之前很多人都用这个。”就在林冬接过药瓶的瞬间,民警冲了进来,把男人按在了地上。
男人挣扎着喊:“你们凭什么抓我!我只是来见个朋友!”林冬摘下口罩,
看着男人惊恐的脸,说:“你不是来见朋友的,你是来害命的。”经过审讯,
男人交代他叫张强,是“星辰”的下线,负责给群里的人“**”安眠药、农药等物品,
还帮一些人寻找自杀地点。他还供出,“星辰”真名叫李伟,大概30岁左右,
以前因为创业失败,患上了抑郁症,后来不仅没治疗,反而开始诱导别人自杀,
觉得“大家一起走,就不孤单了”。警方根据张强提供的线索,开始追查李伟的下落,
但李伟很狡猾,反侦察意识很强,用的都是虚拟手机号和匿名社交账号,
每次交易都换不同的地点,警方追查了很久,都没找到他的踪迹。林冬没有放弃,
他继续留在群里,扮演着“阿默”的角色。他知道,李伟肯定还在群里,
说不定正盯着他这个“潜在客户”。他要做的,就是等李伟再次出现,然后抓住他。
在这期间,林冬又拯救了两个孩子。一个是16岁的男孩,因为沉迷游戏,被父母打骂,
想跳楼自杀;另一个是14岁的女孩,因为被同学霸凌,不敢告诉家人,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林冬像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听他们倾诉委屈,帮他们分析问题,告诉他们“活着就有希望”。
有个孩子在跟林冬聊了一个月后,发消息说:“阿默哥,谢谢你,我现在不想死了,
我想好好读书,以后考个好大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林冬看着消息,
眼眶湿了——这是他卧底以来,收到的最温暖的回复,也是支撑他走下去的动力。他知道,
暗河深处的“猎手”还没抓到,但只要他多坚持一天,就能多救一个孩子,
就能让小满的悲剧少重演一次。第四章三年,一道走不出的伤口时间一晃,
林冬卧底已经三年了。这三年里,他换了三个微信号,
扮演了不同的“抑郁者”角色——有因为学业压力大的高中生,有因为失恋想不开的大学生,
还有因为工作不顺的年轻人。他跟警方合作,打掉了李伟的多个下线,
缴获了大量用于自杀的物品,拯救了近200个想自杀的人。很多被他拯救的人,
后来都跟他保持着联系。有的孩子考上了大学,
给她寄来录取通知书的照片;有的年轻人找到了喜欢的工作,
跟他分享工作中的趣事;还有的人结婚生子,给她发全家福,说“阿默哥,要是没有你,
我就看不到这些美好了”。林冬把这些消息都存在手机里,每当他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
就拿出来看看。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在拯救别人的同时,他自己也掉进了深渊。他总是失眠,
一闭上眼睛,就会想起小满躺在江边的样子,想起小满手机里那些刺眼的聊天记录。
他不敢去小满以前的房间,不敢看小满的照片,甚至不敢吃排骨——那是小满最喜欢的菜,
现在却成了他的禁忌。他的体重越来越轻,脸色越来越差,工地上的活也干不了了,
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他很少跟人说话,身边的朋友都觉得他变了,变得沉默寡言,
眼神里总是带着化不开的悲伤。有次,警方终于查到了李伟的下落,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
林冬主动申请跟警方一起去,他想亲手抓住这个害死小满的凶手。抓捕很顺利,
李伟没有反抗,只是在看到林冬的时候,眼神里带着一丝疑惑:“你是谁?我好像见过你。
”林冬盯着他,声音沙哑:“我是林小满的爸爸,你还记得他吗?那个14岁的孩子,
被你骗去跳江的孩子。”李伟的身体僵了一下,然后低下头,笑了笑:“哦,是他啊,
我记不清了,我见过太多想走的人了。”他的语气很平淡,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这让林冬更加愤怒,他冲上去想打李伟,被民警拦住了。李伟被判刑那天,林冬去了法院。
当法官念出“判处李伟有期徒刑十年”的时候,林冬没有觉得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