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微微凉的《姐姐的打赏有毒》这本书可谓用心良苦,内容很吸引人,人物描写精致,高潮迭起,让人流连忘返,陈默静致远是该书的主角。主要讲述的是:老板大气!】【富婆姐姐看看我!我会暖床!】【宁静致远?新来的大佬吗?以前没见过啊!……
章节预览
第一章:深夜电台与无声的火箭晚上十点整,城市褪去了白日的喧嚣,
霓虹灯的光芒透过薄雾,在窗玻璃上晕染开模糊的光斑。陈默划开手机,
点进那个熟悉的直播软件图标。屏幕冷白的光映亮了他略显疲惫的脸,眼底有淡淡的青黑,
是长期熬夜和营养不良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把手机靠在床头那本快被翻烂、页脚卷起的《演员的自我修养》上,调整好角度,
确保镜头只捕捉到他下颌到胸膛以上、经过美颜滤镜精心修饰过的区域。他深吸一口气,
仿佛要将宿舍里残留的泡面味和窗外遥远的车流声一并压入肺底,再抬脸时,
嘴角已经挂上那副练习过无数次的、带着点玩世不恭又隐约温柔的弧度。“晚上好,各位,
我是默然。”他的声音压低了些,比平时说话更沉,带着刻意打磨过的磁性,
透过价值三百块的入门级麦克风传出,混入一丝细微的电流底噪,
反而增添了几分所谓的“真实感”。屏幕上开始稀稀拉拉弹出几条欢迎的弹幕。
【默然晚上好!】【今天加班好累,来听听你的声音充电~】【主播今天颜值依旧在线!
】夹杂着几个免费的小爱心动画,可怜巴巴地闪烁一下便消失了。
这里是“默然的深夜电台”,一个在浩瀚如海的直播平台里几乎溅不起水花的语音直播角落。
陈默,二十岁,某二流电影学院表演系大三学生。
靠着这副还算不错的嗓子和那张在美颜滤镜加持下足以称得上“氛围感帅哥”的脸,
在这里扮演着一个虚构的角色——一个经历些许沧桑、看透世情,
却依旧在内心深处保留一丝温柔的“过来人”。说白了,
就是给那些在深夜里感到孤单、渴望陪伴与倾诉的女性听众,提供一点廉价的情绪价值。
他知道自己的优势不在游戏技术,也不在才艺炫技,
就在于这种精心构建的“陪伴感”和“人设”。他熟练地和几个熟悉的ID互动了几句。
“感谢‘小雨’送出的‘kiss’……嗯,今天也很想你。”他对着麦克风轻笑一声,
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亲昵,尽管他连这个“小雨”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不清楚。
一个价值一毛钱的礼物,值得他一句温柔的回应。背景音乐是循环播放的舒缓钢琴曲,
他今晚的人设是“略带疲惫的精英”。“今天……有点累。”他对着麦克风轻轻说,
声音里揉入一丝恰到好处的沙哑,仿佛真的承载了生活的重压,“项目推进不太顺利,
开了整整一下午的会,脑子现在都是木的。”他顿了顿,听着背景音乐流淌,
营造出一种静谧分享的氛围,“现在只想安静地和大家说说话,
感觉这里才像是能喘口气的地方。”弹幕有人关心他注意休息,也有人好奇地问是什么项目。
他含糊其辞,用“商业上的事情,枯燥得很,就不污染大家的耳朵了”一带而过。
他一个住着六人间宿舍、天天算计食堂哪个窗口肉给得多、哪个窗口阿姨手不抖的学生,
哪来的商业项目。这都是人设的一部分,模糊的背景能增加神秘感,也更好编造。
直播进行了半小时,在线人数始终在二三十人徘徊,像一潭死不起波澜的死水。
礼物收入加起来可能不到十块钱,连这晚的电费和网费都不够。陈默心里有点焦躁,
这个月的网费、手机费,还有答应了下周要请室友吃饭平摊的钱还差一大截,
但他不能表现出来。他正准备唱首最近流行的苦情歌换换气氛,
希望能勾起一两个粉丝的打赏欲望,一条带着炫目金色边框的系统提示突兀地跳了出来,
瞬间盖过了所有普通弹幕,占据了屏幕中央。
【“宁静致远”在“默然的深夜电台”送出了“豪华火箭”×1!
】陈默正准备开口的歌声卡在了喉咙里,他愣住了,眼睛下意识地睁大。一个“豪华火箭”,
价值一千块人民币。平台抽成一半后,他能拿到五百。这几乎是他平时直播半个月,
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攒到的收入。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然后猛地松开,
开始失控地咚咚直跳,血液呼啸着涌向头顶,耳膜鼓噪。弹幕也停滞了一瞬,
仿佛所有潜水的观众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巨款”炸了出来,然后猛地沸腾起来。【**!
老板大气!】【富婆姐姐看看我!我会暖床!】【宁静致远?新来的大佬吗?以前没见过啊!
】【默然走狗屎运了?!】陈默强迫自己冷静,吞咽了一下干涩的喉咙,
一丝恰到好处惊讶和受宠若惊的语气开口:“感谢……感谢‘宁静致远’姐姐送的豪华火箭。
”他刻意在“姐姐”两个字上加了重音,显得尊重又亲近,“破费了,真的……很意外,
也很感谢。姐姐是想点歌,还是就随便听听?”他仔细看了一眼那个ID,“宁静致远”,
头像是一个简单的山水风景照,云雾缭绕的山峰,看不出任何个人信息。资料卡也空空如也,
像是刚刚注册好,就直奔他这里而来。一个彻头彻尾的新号。屏幕上没有新的回应。
那个叫“宁静致远”的人,送出这份足以改变陈默一周生活质量的厚礼后,
就像从未出现过一样,沉默着,连一个“不用谢”之类的弹幕都没有发。接下来的直播,
陈默有些心不在焉。他唱歌的时候偶尔会走调,聊天时回应也慢了半拍。
他时不时瞥向在线列表,那个ID始终安静地挂在那里,像一尊沉默的守护神,
没有再发一条弹幕,也没有再送任何礼物。直到晚上十一点,他例行公事般地道别、下播,
屏幕暗下去,那个ID也随之悄然离开,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第二章:持续的“馈赠”与《小王子》第二天,晚上十点四十分左右,
陈默正在讲一个自己编造的、关于“职场遇到奇葩客户”的蹩脚故事,
“宁静致远”准时进入直播间。陈默的心跳漏了一拍,讲述也出现了一个微小的停顿。
他努力维持着镇定,但眼角余光始终关注着那个ID。如同设定好的程序,
在直播进行到大约四十五分钟时,那个熟悉的、带着金色边框的系统提示再次点亮了屏幕。
【“宁静致远”在“默然的深夜电台”送出了“豪华火箭”×1!】依旧是没有丝毫犹豫,
没有任何互动前提。仿佛这只是她进入这个直播间必须完成的仪式。
陈默的感谢词更加真诚了几分,带着试探:“再次感谢宁静致远姐姐的火箭!
姐姐今天过得怎么样?有什么想听的吗?或者……有什么想聊的?”没有回应。
ID依旧沉默。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同样的时间,几乎同样的节点,
“宁静致远”都会出现。她从不发弹幕参与讨论,只是安静地挂在那里,像一尊沉默的佛,
然后在特定的时刻,投下一枚“金钱炸弹”,炸得陈默心神不宁,
也炸得直播间里那些老粉丝们从最初的震惊变成了习惯性的“拜大佬”和调侃。
【老板又来准时打卡了!】【默然,还不快给金主姐姐请安!】【我怀疑姐姐是机器人,
程序设定就是每天来送钱的。】一连五天,天天如此。五千块实实在在的现金,
通过平台分成,落入了陈默的口袋。这对他而言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款,
对方却像每天出门顺手买了个包子一样随意。陈默从最初的狂喜和难以置信,
渐渐变得有些不安,甚至有点发毛。这太奇怪了,不符合常理。
他尝试过在直播时更直接地和她搭话:“宁静姐姐,今天天气不错,你那边呢?
”“姐姐是不是不喜欢太吵?那我今天少放点音乐?”石沉大海。那个ID像一口深井,
投石问路,听不见回响,只有每天定时涌上来的“泉水”——冰冷而珍贵。直到第六天晚上。
陈默照例在收到火箭后,用充满感激的语气道谢,正准备应另一个粉丝的要求唱一首歌,
一条极其简短的私信弹了出来,来自“宁静致远”。“可以读一段《小王子》吗?
”陈默看着那条信息,怔了怔。《小王子》?他以为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听众,
会更喜欢一些网络情诗、张爱玲语录或者时下流行的疼痛文学片段。
他迅速回复:“当然可以,姐姐想听哪一段?我找一下。”“随便哪一段都好。睡前听。
”对方回复得依旧很简洁,速度却不慢,显然一直在看着屏幕。陈默清了清嗓子,
在背景音乐声中,关掉了正在播放的流行歌单,翻开了手机里存着的《小王子》电子版。
他选了开头关于“蟒蛇吞大象”和“帽子”的那一段,
用他最能打动人的、温和而清晰的语调,放慢速度读了起来。
“……大人们自己什么也弄不懂,却要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解释,
真够累人的……大人们劝我把这些开着肚皮,或闭上肚皮的图画撇在一边,
还是把兴趣放在地理、历史、算术、文法上。就这样,在六岁的那年,
我就放弃了当画家这个美好的职业……”他读得很慢,声音在安静的夜里流淌,
像溪水轻轻漫过鹅卵石。他没有注意到,
在线人数因为缺乏**的互动和音乐而悄悄减少了几人,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
那个“宁静致远”在听。一种无形的、专注的凝视感透过屏幕传递过来。他读完了那一章,
停下来,轻轻吁了口气。私信图标几乎在他停下的瞬间就亮了起来。“谢谢。很好听。
明天可以继续吗?”“可以的,姐姐。”陈默立刻回复,
心脏因为这种独特的回应而微微加速,“以后每晚直播,我都为姐姐读一段《小王子》,
直到读完,好吗?”“好。”对话就此结束。干脆利落。从那天起,
“默然的深夜电台”多了一个固定环节——“致远的《小王子》”。而“宁静致远”的礼物,
也从每天一个火箭,变成了偶尔在他读《小王子》时,
送出更昂贵的“宇宙之心”(价值五千),或者在他某句读得特别温柔、特别有感触时,
一次性刷上好几个火箭。她的打赏总额,在后台的数字飞快滚动,很快突破了三万,
然后是五万,八万……朝着一个陈默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方向狂奔。
第三章:被金钱改变的生活与虚妄的构建金钱像一股突如其来的洪流,
瞬间冲垮了陈默过去贫瘠生活的堤坝。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用迅速累积起来的钱,
搬出了那个吵闹的、永远弥漫着泡面味和汗味的六人间宿舍。他在学校附近一个老小区里,
租了一个干净整洁、带独立卫生间和厨房的一居室。虽然不大,但对他而言,已是天堂。
他买了新的、配置不错的手机,换了专业的声卡和麦克风,甚至添置了一个补光灯。
他不再需要顿顿算计食堂,可以随意点外卖,
偶尔还能去商场买几件像样的、不再是地摊货的衣服。
他请几个关系还不错的室友去校门口那家他们念叨了很久、但一直嫌贵的烤鱼店大吃了一顿,
席间听着室友们半真半假的羡慕和“求带飞”的玩笑,
一种混杂着虚荣和隐秘羞耻的快意在他心底蔓延。同学间开始流传他“被富婆包养”的流言,
有嫉妒,有不屑,也有好奇的打听。陈默听到只是笑笑,不予置评,
有时甚至会模棱两可地说一句“遇到个欣赏我的姐姐”,既不完全承认,也不否认,
留给外界无限的想象空间。他知道这并不光彩,
但真金白银带来的物质改善是如此真实而诱人,
那点微不足道的道德感很快被冲刷得七零八落。他和“宁静致远”的交流,
依旧仅限于每晚那几分钟的《小王子》时光,以及寥寥几句私信。
他试图了解更多关于她的事情,但她的口风很紧,像一只受过惊的蚌,
稍有试探就会紧紧闭合。“姐姐是做什么工作的?感觉很有气质。”“普通的文职。
”她回复,隔了半个小时。“姐姐住在哪个城市呢?听口音像是南方的?”“一个南方小城。
”她避开了具体地名。
他只知道她大概三十五六岁(从一次她无意中提到“我们那个年代”推断而来),
声音通过一次他鼓起勇气发出的、被她以“不方便”拒绝了的连麦请求后,又过了几天,
她似乎心情不错,主动发来一段短短的语音,是那种带着吴侬软语般尾音的、温和的,
但透着挥之不去的疲惫的女声,说:“今天读得不错。”他叫她“苏姐”,
因为有一次她无意中提过自己姓苏。他无数次想象过她的样子。
一个婚姻不幸、锦衣玉食但内心空虚寂寞的富家太太?
一个事业有成、理智冷静但在情感世界上孤独匮乏的女强人?他按照最可能讨喜的模板,
在心中勾勒她的形象——知性、优雅、有一定经济基础、渴望精神共鸣但又害怕受伤。然后,
他小心翼翼地调整自己的语言和态度去迎合、安抚。
他扮演着善解人意、积极上进、偶尔会流露出脆弱和依赖的“大男孩”,
这是他通过观察和揣摩,认为对方可能需要的形象。这天晚上,
他刚读完《小王子》中狐狸关于“驯服”和“仪式”的经典段落——“你下午四点钟来,
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了。”——苏姐的私信来了,比平时要早一些。
“最近很累。”陈默立刻打起精神,一种“表现机会来了”的直觉让他兴奋。
他用一种饱含关切又不过分谄媚、带着心疼的语气回复:“怎么了,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