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明明无敌的我,归来后居然还要还债
作者:小笨蛋准备上岸了
主角:李小梦周县令
类别:重生
状态:已完结
更新:2025-11-15 14:03
免费试读 下载阅读器离线看全本

穿越后明明无敌的我,归来后居然还要还债这是目前看的最好看的一本小说了,剧情非常的新颖,没有那么千篇一律,非常好看。精彩内容推荐:他不仅指出了当前漕运管理的诸多弊端,更提出了几条看似利国利民,实则暗藏玄机、能为掌权者带来巨大灰色收入的“革新”建议。同……

章节预览

01-猝死与新生李小梦的最后一点意识,

是被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永远填不完的Excel表格吞噬的。

心脏的位置传来一阵剧烈的、被撕扯般的绞痛,随即是彻底的虚空。

他甚至没能发出一声**,就脸朝下栽倒在冰冷键盘上,指尖无意中压过的一排乱码,

成了他在那个世界最后的绝唱。这已经是连续加班的第七天了,每天平均睡眠不足三小时,

**和功能性饮料早已麻痹了他的神经,但是过渡的疲劳却挽救不了濒临崩溃的躯体。

猝死,这个听起来遥远又恐怖的词汇,精准地击中了他。黑暗,漫长而无尽的黑暗,

似乎有声音,但是听不真切,似是电子检测仪的声音又好像鼠鼠的吱吱声,慢慢的,

就剩下寂静。然后,是光。不是写字楼里惨白的日光灯,

而是从糊着粗糙窗纸的棂格透进来的、带着暖意的天光。

霉味、尘土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草药味,混合成一种陌生的气息,涌入他的鼻腔。

他动了动手指,触碰到的是粗糙的、带着硬结的布料。身下是坚硬的木板,硌得他骨头生疼。

视线逐渐清晰,映入眼帘的是低矮、黝黑的房梁,几缕蛛网在角落里轻轻摇曳。这是哪儿?

他挣扎着想坐起来,却感到一阵强烈的虚弱和头晕。身体是陌生的,瘦弱,无力,

手掌处传来轻微的刺痛,他抬手一看,掌心布满了陌生的、细小的伤痕和薄茧。

这不是他的手。这不是他的身体。

混乱的记忆碎片如同潮水般涌入脑海——属于另一个“李小梦”的记忆。

一个生活在这个名为“大晟”王朝的年轻书生,同样叫李小梦,父母双亡,家徒四壁,

守着祖上传下的三亩薄田,却因连年歉收,欠下了官府二两银子的税银。昨日,

这书生似乎是因为又饿又病,晕厥了过去……所以……他没死?还是死了,

但又以另一种方式活了?穿越?李小梦脑子里闪过这个在网络小说里看烂了的词,

一时间竟有些哭笑不得。前世被工作压榨至死,今生开局就是地狱模式——负债穷书生?

他扶着炕沿,勉强支起身子,环顾这个所谓的“家”。四壁空空,除了身下的土炕,

一张歪歪扭扭的破桌子,一个掉漆的木箱,再无长物。墙角堆着几捆发黄的书籍,

是这书生唯一的“财富”。二两银子……在前世,不过是一顿像样点的外卖钱。但在这里,

根据记忆,足以逼得人卖儿鬻女,甚至……像原主这样,可能直接一命呜呼。

一股巨大的荒谬感和绝望感笼罩了他。逃离了现代社会的债务和压力,

一头扎进另一个时空的贫困和债务里?这算什么?换个地图继续受苦?不,不对。

李小梦深吸一口气,那带着霉味的空气似乎也带上了一丝不同的意味。至少,

这里没有没完没了的加班,没有那个把“福报”挂在嘴边的主管,

没有那几十万压得他喘不过气的信用贷和房贷。二两银子,虽然艰难,

但总归有个明确的数目,有个可以努力的方向。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

眼中闪过一丝前世在职场挣扎求存时练就的、近乎本能的精光。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无论在哪个世界,道理都是相通的。而如何“还”,如何更快更好地“还”,

甚至如何利用规则让自己不再“欠”,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太大了。他,

一个在现代社会被锤炼得油滑无比的职场“老油条”,

精通甩锅、汇报、揣摩上意、拉帮结派等一系列生存技能的“舔狗”,

难道还玩不转这区区古代小乡村?想到这里,李小梦几乎要笑出声来。那是一种绝处逢生后,

带着点疯狂和自嘲的释然。“好,很好。二两银子是吧?”他对着空无一人的屋子,

低声自语,“看老子怎么把这二两银子,滚雪球一样,滚出个泼天富贵来!

”02-初试锋芒,跪舔县令第一步,是活下去并且解决眼前的困境——那二两税银。

原主是个死读书的性子,迂腐,怯懦,除了认得几个字,几乎没有任何生存技能。

但李小梦不同。他迅速评估了自身资源和外部环境。家里最值钱的,除了那三亩贫瘠的田,

就是墙角那堆书了。卖田是饮鸩止渴,不可取。那么,只能从“知识”和“人脉”上想办法。

他所在的李家村,归属清河县管辖。村里最有学问、最有地位的,是年近五十的老童生,

李夫子。李夫子考了一辈子科举,连个秀才都没中,但在村里,已是了不得的文化人,

偶尔帮人写写书信、看看黄历,颇受尊敬。李小梦的目标,就是他。

他仔细梳理了原主的记忆,找出几本李夫子可能感兴趣、但自己又不太用得上的杂书。然后,

他强撑着虚弱的身体,把自己收拾得尽量齐整一些,揣上书,走出了那间破败的茅屋。

来到李夫子家那略显气派的青砖小院前,李小梦没有直接敲门,

而是先在门外恭恭敬敬地站了一会儿,酝酿情绪。直到有村民路过,投来好奇的目光,

他才深吸一口气,

脸上堆起前世见客户时那种恰到好处的、混合着崇拜、谦卑和一丝恰到好处求助的表情,

敲响了门。开门的是李夫子的老伴。李小梦立刻躬身行礼,口称“师母”,声音温和有礼,

姿态放得极低。见到李夫子本人,李小梦更是把“舔”功发挥到了极致。

他没有一上来就提要求,而是先关心夫子的身体,问候其家人,然后才拿出那几本书,

说是自己偶然所得,觉得只有夫子这样的学问大家才配拥有,特来“献书”。

李夫子一辈子被人轻视,何曾受过一个年轻后生如此恭敬的对待?

尤其这后生还是村里有名的“书呆子”,此刻却如此“开窍”,言语间对他推崇备至。

老头子捻着胡须,脸上露出了矜持而又受用的笑容。献书之后,

李小梦才“不经意”地提起自己目前的困境——父母早亡,家业凋零,

连官府的二两税银都无力缴纳,言语间充满了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但绝口不提借钱。

李夫子正在兴头上,又见这小子如此“上道”,便捋着胡须道:“区区二两银子,倒也不难。

县衙的王师爷,与老夫有几分交情。近日县尊大人似乎有意编纂本县风物志,苦于无人可用。

你既有心向学,文笔想必尚可,老夫可修书一封,引荐你去试试。若得县尊青眼,

莫说二两税银,便是前程,也未必没有。”李小梦心中狂喜,

但脸上却露出惶恐和感激涕零的神色,连连作揖:“多谢夫子提携!小子若能渡过难关,

必不忘夫子大恩!”拿着李夫子的推荐信,李小梦知道,第一步,走通了。

他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债务危机,更搭上了一条通往权力边缘的线。03-登堂入室,

权术初显清河县的县令姓周,是个年近四十、野心与能力略有不足的平庸官员。

他搞这个“风物志”,说白了就是想搞点政绩,为日后升迁铺路。李小梦见到王师爷,

依旧是那套恭敬谦卑的姿态,递上李夫子的信,

经意”地展示了自己对本地民俗、物产、乃至一些流传乡野的“典故”的“了解”——这些,

大多是他结合原主记忆和前世道听途说、网络信息碎片拼凑出来的。王师爷本是敷衍了事,

但听着听着,觉得这年轻人思路清晰,口才便给,似乎肚子里有点货,便带他去见了周县令。

面对周县令,李小梦深知这是关键。他没有急于表现,

而是先认真倾听周县令对“风物志”的构想(其实很空洞),然后适时地提出几点“浅见”。

他引用了几个前世看过的地区成功宣传案例,包装上古代的壳子,什么“挖掘历史名人,

打造文化名片”、“梳理特产资源,促进商贸流通”等等,说得头头是道。

周县令听得眼睛发亮。他正愁这风物志搞得平平无奇,没想到这穷书生竟有如此“见识”!

李小梦趁热打铁,主动请缨,愿意先草拟一份纲要和几个章节样本,供县令审阅。回去后,

他几乎是拿出了前世写项目策划案的劲头,熬了个通宵,用一手还算工整的毛笔字,

写出了一份花团锦簇、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操作性”的纲要。其中,

他特意“考证”出本县历史上一位“隐逸名士”(其实是他根据零碎记载杜撰的),

位名士与当今某位朝廷大员(是他从李夫子和王师爷闲聊中旁敲侧击打听来的)的先祖有旧。

这份纲要送到周县令案头,效果立竿见影。周县令拍案叫绝,

尤其是那个“隐逸名士”的发现,简直是送到他枕头上的政绩!

他立刻将编纂风物志的重任交给了李小梦,并且大手一挥,不仅免了他的二两税银,

还从公帑中拨了十两银子给他作为“润笔”和活动经费。李小梦的人生,从此迈上了快车道。

他深知,仅仅完成风物志还不够。他开始利用频繁出入县衙的机会,仔细观察,用心揣摩。

他给王师爷送些不贵重但贴心的小礼物,

帮他处理一些繁琐的文书工作;他对衙门里的胥吏差役也客客气气,偶尔请他们喝点小酒,

打听些官场和市井的八卦消息。他很快摸清了周县令的喜好和忧虑——好名,

尤好附庸风雅;担心考核,担心被同僚比下去,担心治下出乱子。于是,

在编纂风物志的同时,李小梦开始“不经意”地给周县令出谋划策。比如,

建议在某个“考证”出的名人故居立碑,邀请附近州府的文人墨客来题咏,制造声势;比如,

针对县里某个积压已久的小纠纷,提出一个看似公允、实则两边讨好的解决方案,

帮周县令解决了麻烦。周县令越来越觉得,这个李小梦简直就是自己的福星、智囊!

他说话做事,总能挠到自己的痒处,解决自己的难题,而且从不居功,

把所有成绩都归功于“县尊大人指导有方”。风物志编纂完成,刊印成册,

果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周县令因此得到了上级的嘉奖。他毫不犹豫地将李小梦征辟为幕僚,

留在身边听用。仅仅半年时间,李小梦就从一个人人鄙夷的欠税穷书生,

变成了清河县县令跟前的大红人。他再也不用为温饱发愁,搬离了那间破茅屋,

住进了县衙安排的清雅小院。二两银子的债务,早已是过眼云烟。04-步步高升,

如鱼得水李小梦的野心,远不止一个县令幕僚。一年后,

周县令因“政绩卓著”(其中大半功劳要归于李小梦的幕后运作),被提拔到邻府任通判。

离任前,他力荐李小梦,使其被新任县令继续留用。但李小梦知道,清河县的舞台太小了。

他通过周通判的关系,以及自己这一年多来暗中编织的人脉网络,将触角伸向了府城。

机会很快到来。新任知府张大人,是个出了名难缠的角色,贪财,揽权,且疑心重。

周通判写信给李小梦,言语间对这位新上司颇为头疼。

李小梦仔细研究了张大人的背景和喜好后,决定主动出击。他没有直接去投靠,

而是精心炮制了一篇《论漕运利弊与革新十策》的文章。这篇文章,

他并没有直接献给张知府,而是通过关系,

让它“偶然”落在了张知府最信任的一个幕僚手中。文章里,

他不仅指出了当前漕运管理的诸多弊端,更提出了几条看似利国利民,

实则暗藏玄机、能为掌权者带来巨大灰色收入的“革新”建议。同时,

他在文中极其隐晦地提到了张知府前任留下的一些“烂账”,暗示自己有办法将其“理顺”,

并且不会牵连到现任。张知府看到这篇文章后,先是震怒于其大胆,继而仔细琢磨,

又觉得其中奥妙无穷。他立刻派人查访作者,得知是清河县的一个小小幕僚,名叫李小梦。

召见,问对。李小梦早已准备充分。他面对张知府,不卑不亢,对答如流,

将文章中的观点阐述得更加透彻,并且暗示,自己愿意为府尊大人效犬马之劳,

处理一些“棘手”的麻烦。张知府被他的能力和“懂事”打动了。更重要的是,

他觉得这个年轻人能帮他搞到钱,还能帮他稳固权力。于是,李小梦很快被张知府招致麾下,

成为府衙的红人。在府衙,李小梦的手段更加圆熟老辣。

查看完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