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烟花巷到金銮殿
作者:小雅看风景
主角:元巧沈遇年沈清棠
类别:言情
状态:已完结
更新:2025-11-22 15:40
免费试读 下载阅读器离线看全本

从烟花巷到金銮殿元巧沈遇年沈清棠这本书,无论是剧情,构思角度都比较新颖,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小说精彩节选"娘娘,到了。"引路宫女掀开竹帘,眼前是座荒废的跨院,原是先代皇帝的藏书阁旧址,……

章节预览

第一章妓楼雏莺汴京城南的玉茗楼,檐角铜铃总被脂粉气浸得绵软。元巧倚在廊柱后,

看老鸨捏着帕子骂:"没眼力的蹄子!沈府选丫鬟的帖子都贴三天了,

偏你躲在这儿抹泪——仔细我把你捆去牙婆那!"她垂头绞着衣角,腕间旧疤在烛下泛白。

三年前被养母卖进这销金窟时,她才十二岁。如今十五岁,虽生了副清俊眉眼,偏生性子冷,

不肯接客,老鸨便当她是块捂不热的顽石。可谁也不知道,每夜她躺在柴房草堆里,

手指都在肚皮上默写药方。楼里妈妈们熬的安神汤、给贵客备的解毒丸,

她早把成分摸了个门儿清。前日替厨房择菜,

听见管事娘子跟厨娘说:"沈府要挑个机灵的通房丫鬟,最好是识得字的。"机会来了。

元巧咬破指尖,在帕子上写:"奴能认千字,会做药膳。"第二日故意撞在老鸨跟前,

帕子"不慎"飘进她鞋底。三日后,她跟着沈府的管事上了青呢小轿。车轮碾过朱雀大街时,

她望着车外飞掠的茶坊酒肆,指甲掐进掌心——这一去,要么攀高枝,要么埋骨沈府后园,

总好过在玉茗楼耗成枯井里的浮萍。第二章深宅暗涌沈府的日子比想象中更难。

元巧被分去照顾二房的痴傻女儿沈清棠。小姑娘整日抱着个布老虎,见人就啃手指,

昨日还把茶盏砸在她脚边。"仔细着点,"二夫人斜倚软榻上,"我家棠儿金贵,

若有个闪失......"话未说完,腕间翡翠镯子滑下来,元巧忙蹲身拾起,

袖中藏的银针轻轻一挑,镯子内圈的细缝便显出来——原是被人换了假的。

当晚她在柴房磨墨,借着月光记下:"二夫人房中旧物多被调换,疑有内鬼。"墨迹未干,

窗外忽有黑影闪过。她攥紧墨锭,心跳如擂鼓。三个月后,宫里来人了。

元巧正给沈清棠编辫子,忽闻前院喧哗。管家跌跌撞撞跑进来:"不好了!

宫里刘公公带禁军来抄家!说是沈大人私通藩王......"院子里瞬间乱作一团。

元巧脑子嗡地炸开,想起半月前听到的对话——当时她在倒夜香,

听见二夫人和贴身嬷嬷在角门嘀咕:"说是假抄家,

就为了逼沈老爷交出私产......"她猛地抬头,见几个禁军正往内宅闯。

沈清棠被奶娘抱在怀里,小丫头吓疯了,尖叫着往她身上钻。元巧心一横,

抄起案上的镇纸砸晕奶娘,将沈清棠塞进衣柜夹层。"跟我走!"她拽着沈清棠的手往外冲,

禁军的刀已经架到脖子上。混乱中,她瞥见二夫人想往密道钻,衣角被她一把扯住:"夫人,

清棠还在里面!"二夫人回头,见她怀里护着沈清棠,眼神微动。最终,元巧被推进柴房,

听着院外的哭喊声,手心里全是冷汗——赌对了,二夫人没舍下亲生女儿。

第三章义女迷局抄家的闹剧持续了七日。皇帝到底信了"假抄家"的戏码,

沈老爷被押进天牢,家产却分文未动。沈夫人在佛堂哭了半宿,次日便认了元巧做义女。

"从今往后,你叫沈巧。"沈夫人拉着她的手,"清棠的陪嫁,有你一份。"元巧垂眸行礼,

袖中藏着毒粉——那日在柴房翻出的,是二夫人命人给沈老爷下的慢性毒药。

新身份给她带来便利。她常去天牢送药,沈老爷浑浊的眼睛盯着她:"你是谁?

为何对我家这般尽心?"她垂泪:"义父待奴如女,奴不过是报恩。"其实她另有所图。

那日偷听的"假抄家",是靖王布的局,为的是掏空沈家,

再借皇帝之手除掉这个曾弹劾他的重臣。如今沈家倒了,下一个该轮到谁?

转机出现在中秋夜。沈遇年回来了。这位沈家长公子素来冷硬,今日却站在庭院里看月亮。

元巧捧着桂花酿过去,他扫了她一眼:"你身上有玉茗楼的脂粉味。"她心头一紧,

面上却笑:"公子好灵的鼻子,奴从前确实在玉茗楼当过差。"沈遇年突然掐住她手腕,

指腹摩挲着她腕间的旧疤:"这道疤,是三年前玉茗楼走水时留下的?

"元巧瞳孔骤缩——那夜她为救被锁在火里的姐妹,确实被房梁砸伤。"你到底是谁?

"他逼近,呼吸扫过她耳畔,"能查到二夫人调换沈老爷的药,能在抄家时护住清棠,

还能......"他嗅了嗅她袖中,"带着鹤顶红。"元巧反手扣住他脉门,

这是她在玉茗楼学的点穴手法。沈遇年吃痛,却笑了:"有意思。我查了你三个月,

**、细作、沈家义女——沈巧,你想做什么?""我要靖王死。"她直视他的眼睛,

"我要沈家起复,要让所有踩过我的人,都跪在我脚下。"沈遇年松开手,

从袖中抽出一卷纸:"这是我整理的靖王与北狄往来的密信,缺个能递到皇帝手里的人。

"两人目光相撞,达成无声的盟约。第四章公主之死三个月后,

长公主府的赏梅宴成了修罗场。元巧端着参汤进来时,公主正搂着沈清棠逗弄:"你这痴儿,

倒比我家那几个儿子有趣。"她笑着将参汤递过去,袖中银簪轻轻一弹,毒粉便落入汤中。

三日后,公主暴毙。太医诊出是乌头碱中毒,盘查下来,唯元巧送的参汤有问题。

沈遇年站出来:"是我让她送的,想替亡母求个公主庇佑,不想用了旧方子。"皇帝虽疑,

到底念着沈家旧功,只罚了元巧跪御前。她膝行至阶下,抬头时泪落如雨:"奴不敢欺君,

只是公主前日打了清棠,奴一时糊涂......""清棠?

"皇帝想起那个总抱着布老虎的小丫头,心软了,"罢了,罚你在公主灵前守七七。"是夜,

元巧跪在灵前,听着更漏。沈遇年摸黑进来,

扔给她一个小瓷瓶:"公主的陪葬品里少了支金步摇,是我拿的。你毒杀她的事,坐实了。

"她接过瓷瓶,里面装着公主的血——有了这个,将来若有变故,能证明公主之死另有隐情。

"谢公子。"她低声道,"下一步,该扳倒太子了。"沈遇年挑眉:"你倒急。""不急。

"元巧望着灵牌上的鎏金篆字,"靖王最恨太子,我们把线索引到东宫,他自会动手。

"窗外雪落无声,两人的影子在灯笼下叠在一起,像张密不透风的网。

第五章权倾朝野五年后,元巧站在承乾宫的台阶上,望着下方跪着的靖王。他额角沾着雪,

却仍在笑:"公主谋逆,证据确凿,本王不服!""不服?"元巧抚着凤钗,

如今她已是皇后,"当年你买通北狄细作,想借沈家抄家案动摇朝局,

这些密信可都在陛下手里。"她抬手,内侍捧来一摞卷宗,"还有,你命人毒杀清棠,

因为她撞见过你和北狄信使碰面。"靖王脸色惨白。元巧转向皇帝:"陛下,

臣妾恳请您削藩。沈家愿为先锋,清君侧,固社稷。"皇帝扶起她:"有卿在,

朕何愁天下不定?"退朝后,沈遇年在御花园等她。梅花开了,

他折下一枝插在她鬓边:"当年你说要让踩过你的人跪在脚下,如今做到了。

"元巧望着远处跪谢天恩的靖王,轻声道:"不止如此。"她握住他的手,"我要这天下,

再没有敢轻贱女子的人。"沈遇年笑:"好,我陪你。"风卷着梅香掠过,

两个从泥沼里爬出来的人,终于站在了权力之巅。曾经的青楼雏莺,如今的国母皇后,

她的传奇,才刚刚开始。第六章凤诏兴学元巧册封皇后的第三个月,冬雪初霁。

她裹着玄狐斗篷穿过御花园,身后跟着捧着漆盒的内侍——盒中是她拟的《女学章程》。

"娘娘,到了。"引路宫女掀开竹帘,眼前是座荒废的跨院,原是先代皇帝的藏书阁旧址,

如今蛛网结梁,阶前积雪未扫。元巧蹲下身,指尖拂过砖缝里的冰碴:"就这儿吧。

"三月后,"坤德书院"挂上了鎏金匾额。首座讲堂里,元巧亲自执鞭,

教二十个出身各异的女童读《女诫》——但翻到"妇德尚柔"那页,

她笔锋陡转:"这'柔'不是逆来顺受,是柔韧如蒲草。当年我在玉茗楼,

被老鸨打断三根肋骨都没认过输;清棠被奶娘推下池塘,爬起来第一句是要自己洗衣裳。

"台下最小的女孩攥紧了衣角,是城南绣娘的女儿,父亲早亡,母亲靠给人浆洗供她读书。

元巧走下讲台,替她擦掉眼泪:"往后你也能凭本事挣钱,不用看人脸色。"消息传到前朝,

御史台参了三本。第一本说皇后逾制,私设书院;第二本说她教化无方,

引女子读禁书;第三本最狠,翻出她青楼出身的旧账,称"秽乱宫闱者岂配掌教化"。

退朝时,沈遇年在乾清宫外候着。元巧望着他腰间的玉鱼袋,轻声道:"陛下怎么说?

查看完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