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曾相逢
作者:不是花满楼
主角:周行云林雨晴
类别:短篇
状态:已完结
更新:2025-11-22 16:32
免费试读 下载阅读器离线看全本

《梦里曾相逢》是不是花满楼创作的一部短篇言情小说。故事围绕着周行云林雨晴展开,揭示了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不可思议的冒险经历。这部小说既扣人心弦又充满惊喜,令读者难以忘怀。聊木心的文学回忆录,聊博尔赫斯的迷宫,甚至聊起了庄子与禅宗。“你也喜欢《庄子》?……。

章节预览

1雨中初遇黄梅天的雨,从清晨起便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打在梧桐叶上,

发出细密而轻柔的声响。周行云推开书店的木门,一股潮湿的草木清香扑面而来。

他深吸一口气,将“营业中”的牌子挂到窗外,然后像往常一样,开始整理书架。

“半日书屋”坐落在小城最安静的一条街上,白墙黛瓦,门前是蜿蜒的青石板路。店内,

旧木书架一直延伸到天花板,上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书。墙角有一把深褐色的旧琴,

几张铺着软垫的藤椅散落在窗边,墙上挂着泛黄的老照片和手写诗笺,

那是周行云闲暇时随手写下的句子。周行云穿着一件浅灰色的棉麻衬衫,

同色的布鞋踩在木地板上,几乎不发出一点声音。他三十岁出头,眉眼温和,

说话时总是带着浅浅的笑意,仿佛对这世间的一切都怀有善意与包容。街坊邻居都说,

周老板是个顶温和的人,连说话都怕惊扰了书页上的尘埃。上午十点,书店里还没有客人。

周行云烧了水,泡了一壶普洱,然后走到“缘分角”前——那是柜台旁的一个小角落,

供街坊寄卖些二手物件。今天那里多了一只瓷白茶壶,壶身上绘着几枝淡粉的梅花,

是隔壁瓷器店的李婆婆放过来的。周行云小心地擦拭着茶壶,将它摆在更显眼的位置。

雨声渐大,他抬头望向窗外,雨水顺着玻璃窗滑下,模糊了外面的世界。这样的天气,

客人会更少吧。他想着,却不觉得失落,反而享受这份静谧。

正当他准备拿起昨晚未读完的书时,门口的风铃响了。一个女人推门而入,她背着画板,

发梢和肩头都被雨水打湿了,却丝毫不显狼狈。她约莫二十七八岁,眉眼清澈,鼻梁挺秀,

唇边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这地方,好像我梦里来过。”她收起伞,望着周行云,

直截了当地说了这么一句。周行云微微一怔,随即笑了:“那就当是梦里重逢吧。

请进来避避雨。”女人名叫林雨晴,是从上海来的画家,来这小城采风作画,

打算住上一段时间。她在书店对面的民宿租了个房间,每天早出晚归,

捕捉小城的景致与风情。“今早本来想去河边写生,没想到雨越下越大。

”林雨晴接过周行云递来的热茶,道了声谢。“梅雨季就是这样,雨说来就来,说停就停。

”周行云指了指窗边的位置,“不如在这里坐坐,等雨小些再走。”林雨晴点点头,

放下画板,在窗边的藤椅上坐下。她的目光在书店里流转,从书架到墙上的诗笺,

再到柜台旁的缘分角,最后落在周行云身上。“这家书店开了多久了?”她问。“三年了。

”周行云在她对面坐下,“之前我在杭州的一家出版社工作,后来想换个环境,就来了这里。

”“为什么选在这座小城?”周行云笑了笑,眼神温和:“大概是因为这里的节奏慢吧。

你看,在这里,连时间都走得慢些。”林雨晴顺着他的目光望向窗外,雨丝如织,

远处的白墙黛瓦在雨中朦胧如画。她轻轻点头:“是啊,在上海,时间总是过得飞快,

快得让人忘了自己为什么奔跑。”两人就这样聊了起来,从天气到书籍,从城市到生活。

周行云发现,林雨晴不仅对艺术有独到的见解,对文学也颇有涉猎。他们聊沈从文的湘西,

聊木心的文学回忆录,聊博尔赫斯的迷宫,甚至聊起了庄子与禅宗。“你也喜欢《庄子》?

”周行云有些惊讶地问。林雨晴抿嘴一笑:“尤其是‘逍遥游’,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

你说,我们是不是都在追求一种逍遥的状态?”“或许吧。”周行云望向窗外,“对我来说,

能安静地读书,与志趣相投的人交谈,看四季更迭,就是一种逍遥。”雨渐渐小了,

从倾盆大雨变成了毛毛雨丝。林雨晴看了眼窗外,有些不舍地站起身。“谢谢你的茶,

也谢谢这场雨,让我发现了这个地方。”她背起画板,“我明天还能来吗?

”周行云点头:“随时欢迎。”2画中情缘从那以后,林雨晴果真每天都来书店。

有时是上午,抱着一堆画具,在窗边一坐就是半天;有时是傍晚,带着刚完成的作品,

兴致勃勃地分享给周行云看。周行云发现,林雨晴作画时的神情格外专注,眉头微蹙,

嘴唇轻抿,画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整个世界都浓缩在她笔下的方寸之间。

她画河边的垂柳,画石桥上的行人,画咖啡馆里透出的暖光,也画书店一角,

画周行云低头读书的侧影。“这张送我好吗?”有一次,周行云指着那幅自己的画像问。

林雨晴摇摇头:“等我画得更好些,再为你画一幅。”他们之间的交谈越来越自然,

从客套的寒暄到深入的交流,从文学艺术到个人经历。周行云得知林雨晴出身艺术世家,

父亲是知名画家,母亲是音乐老师,她从小在艺术氛围中长大,

却始终觉得大城市的喧嚣束缚了她的创作。“我想找到一种更纯粹的表达方式。”她说,

“不迎合市场,不追逐潮流,只画真正打动我的东西。

”周行云理解地点点头:“就像写作一样,真诚比技巧更重要。”一个月后的一个下午,

林雨晴抱着一摞旧书走进书店,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你看我找到了什么!

”她把书放在柜台上,“在城南的旧货市场,这些绝版的艺术图册,只要二十块钱一本!

”周行云翻看着那些书,果然是七八十年代出版的精品,保存得相当完好。

他抬头看她因为兴奋而发亮的眼睛,忍不住笑了:“你捡到宝了。”“我就知道你会理解!

”林雨晴开心地说,“别人都说我买这些破书干什么,可是你看这印刷质量,这色彩还原,

现在的书都比不上呢。”周行云仔细打量着这些书,突然想起什么:“你等等,

我楼上有一本关于这些图册的出版史料,你可能会感兴趣。”他转身上楼,

不一会儿拿着一本厚厚的资料集下来。林雨晴接过翻看,不时发出惊叹。“太珍贵了!

这些资料对我的研究很有帮助!”她抬头看着周行云,眼神热烈,“周老板,

你这里真是宝藏书店。”周行云温和地笑了:“叫我行云就好。”林雨晴愣了一下,

随即点头:“那你也叫我雨晴吧。”两人相视而笑,一种微妙的亲近感在空气中流动。

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周行云发现自己开始期待林雨晴每天的来访。

他会特意泡她喜欢的凤凰单丛,留出窗边她常坐的位置,甚至在她应该来而没来的时候,

不时望向门口。有一天,林雨晴直到傍晚才出现,脸上带着疲惫。“今天画得不顺利?

”周行云递给她一杯热茶。林雨晴叹了口气:“总是找不到想要的感觉。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根本不会画画。”周行云沉默片刻,然后站起身:“跟我来。

”他带她来到书店后院的小花园,那里种满了各种植物,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宁静。

他指着一株正在开放的兰花说:“你看这花,它不为谁而开,也不在乎是否有人欣赏,

只是顺应自己的本性自然开放。你的画,也不必强求符合某种标准或期待,

只要忠于自己的感受就好。”林雨晴怔怔地看着那株兰花,又看看周行云,

眼中的阴霾渐渐散去。“你说得对。”她轻声说,“我太在意别人的评价,

反而忘了最初为什么画画。”夜色渐浓,花园里的虫鸣此起彼伏。周行云点亮廊下的灯笼,

暖黄的光晕洒在两人身上。“谢谢你,行云。”林雨晴轻声说,

“你总是知道该怎么安抚我焦躁的心。”周行云看着她被灯光柔化的侧脸,

心中涌起一股想要触碰她的冲动,但他只是温和地笑了笑:“因为你本就是一颗自由的灵魂,

不该被束缚。”3月下相拥七月初,小城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荷花节。护城河的荷花盛开,

粉白相间,绵延数里。傍晚时分,周行云关上店门,和林雨晴一起去河边赏花。夕阳西下,

查看完整目录